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CagA因子与胃癌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癌致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年年鉴中将HP感染列为胃癌的第一致癌原。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CagA)是由HP相应的CagA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种外膜蛋白,是HP的重要致病因子。在感染H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之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细胞毒素相关基因与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Hp检查阳性患者571例(朝257例,汉31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SG)168例(朝75例,汉9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CAG)167例(朝76例,汉91例)、胃溃疡(GU)组132例(朝60例,汉72例),胃癌组(GC)104例(朝46例,汉58例)。采用快速尿素酶法、14 C呼气试验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定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菌株感染率。结果(1)朝鲜族与汉族CagA基因菌株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2)在朝鲜族组中胃癌组、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组与均较浅表性胃炎组CagA基因菌株阳性率高(P<0.05)。同样,在汉族组中胃癌组、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组与也均较浅表性胃炎组CagA基因菌株阳性率高(P<0.05)。(3)朝鲜族胃癌组CagA基因菌株阳性率低于汉族胃癌组(P=0.019<0.05)。结论(1)朝鲜族CagA基因菌株阳性率较汉族患者低。(2)感染CagA基因菌株易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与胃癌、胃溃疡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3)朝鲜族患者胃癌的发生与CagA基因菌株感染相关性较汉族患者小。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测定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HP感染后致病性与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的关系及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检测价值,对经胃镜和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胃疾病患者110例,通过现有HP敏感方法确定是否有HP感染后分组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血清CagA-IgG抗体。结果显示CagA-IgG测定敏感性79.5%,特异性28.1%,CagA-IgG在HP阳性的不同严重程度胃病中的阳性率明显不同(P<0.05)。表明血清CagA-IgG抗体的测定虽然对HP感染后疾病严重性的估计有意义,但其特异性较差,需寻求其它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玲美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7):656-657
分析 32 2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病理变化与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 (CagA)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CagA HP 患者胃炎的严重程度比CagA HP 患者重 ,且发展为萎缩、溃疡及癌症的机率较高 ,尤以男性为甚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cag致病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fori,Hp)是人类常见的致病菌,它的感染不但与B型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且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MALT淋巴瘤和胃癌等也有重要关系H叫0。其致病物质有尿素酶、细胞相关毒素、空泡毒素(VacA),而cag致病岛(cag pathogenicity island,cag PAI)是坳中又一致病相关因素。所谓cag致病岛是指某些致病菌染色体上毒力因子群集的特殊区域。随着对Hp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作为其重要结构的cag致病岛,已受到很多学者关注。本文将对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消化性溃疡 (pepticulcer,PU) ,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 ,对其研究已达 2 0 0多年。近年来 ,关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对消化性溃疡的致病作用已达共识(1 ) 。其致病机制及治疗方面较之以前有很大的区别 ,需加以明确。1 Hp的黏附1 997年广州会议报道 ,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ul cer,DU)患者中Hp检出率为 73%~ 1 0 0 % ,胃溃疡 (gas triculcer,GU)患者中Hp检出率为 72 %~ 1 0 0 %。这一数字告诉我们Hp与PU的发生密切相关。Hp(2 ) 黏附于胃黏膜后 ,可引起胃上皮细胞一系列病变 :上皮细胞胃绒毛变短、减少或消失 ;细胞表面肿… 相似文献
7.
8.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长期的HP感染可能是促使胃癌发病的重要原因。尽管HP感染可使宿主血清产生特异性抗体 ,但一般认为它的致病是通过局部作用实现的。HP凭借其毒力因子的作用 ,在胃内定植 ,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 ,损害局部粘膜的防御 /修复机制 ;另一方面HP感染可增加促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 ,增强了侵袭因素。已经引起重视的致病因素包括细胞毒素、脂溶素、胺类和尿素酶等。HP在体内成螺旋状 ,其中一端有鞭毛 ,为其在粘稠的胃液中运动提供了基础 ,其鞭毛的摆动为胃HP运动提供…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除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肠疾病外,还与慢性心血管疾病,肝脏及胆道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其基因结构多态性差异是导致不同临床表现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对Hp毒力因子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对其主要的毒力基因多态性及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江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8,12(3):263-266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1983年澳大利亚Waren和Marshal首先从胃粘膜中分离出来的,并发现其可导致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近年研究表明,HP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CagA抗原性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幽门螺杆菌CagA抗原性的多态性,为临床血清学诊断CagA阳性菌株感染提供实验依据,以及是否存在特定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的CagA抗原性型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s方法,比较38株我国幽门螺杆菌分离株的CagA与3种不同胃肠疾病分离株兔免疫血清的反应强度。分析不同抗原性类型CagA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任何一种血清均不能识别所有CagSA,但任一CagA至少可被一种血清识别,多数菌株CagA的抗原性与CAPM N62接近;抗原性与NCTC11637接近的CagA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相关,但不显著。结论 我国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CagA抗原性存在明显多态性,血清学方法诊断CagA阳性菌株感染时应至少使用3种抗原或抗体,不同抗原性类型CagA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及其CagA基因感染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浅表性胃炎组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探讨Hp 及CagA基因与胃癌相关性及Hp形成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和血清Hp CagA抗体检测Hp,用PCR检测Hp CagA基因.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癌组织中Hp检出率分别为45.9%和54.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组织中Hp CagA检出率分别为35.3%和7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胃癌组织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胃癌组织中Hp CagA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 CagA基因与胃癌有一定相关性,Hp CagA基因可能涉及胃癌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 (Hp)与人类多种疾病有关 ,尤其与以下四种疾病密切相关 :①慢性胃炎 ;②消化性溃疡病 ;③胃癌 ;④MALT淋巴瘤。Hp的致病机制并不很清楚 ,但是现已公认Hp是B型胃炎的重要致病因子 ,慢性胃炎病人有 95%感染Hp ,其在溃疡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根除Hp可以降低溃疡复发率和改变十二指肠溃疡的自然病史 ,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式列入第I类致癌因子 ,因此对Hp致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Hp研究中的热门话题。1 Hp的毒力因子胃内低的 pH值 ( <2 )及胃的蠕动推进作用均不利于一般的… 相似文献
14.
<正>多数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人胃癌的发生有关,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基因在胃癌、胃炎中有较高的检出率,然而单纯通过PCR方法检测CagA基因作为筛选高危人群是没有实际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研究血清抗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抗体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者中的分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98例Hp相关性疾病患者的血清CagA IgG抗体。结果 在Hp感染患者中血清CagA抗体总阳性率 6 9 2 % ,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为 6 7 2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 72 4% ,胃溃疡为 5 6 8%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79 2 % ,胃癌为 71 4% ;各疾病间CagA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CagA抗体检测不能作为区分Hp感染致不同胃肠疾病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不同基因分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70例T2DM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时期的170例非T2DM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等一般资料;比较2组间Hp感染、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空泡毒素相关蛋白基因型感染的差异性;同时比较观察组中Hp感染患者与非Hp感染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腰臀比、Hp感染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空泡毒素相关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中Hp感染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则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结论: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和空泡毒素相关蛋白基因分型在T2DM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下称Hp)致病机理非常复杂 ,Hp致病因子对胃粘膜的损伤及其对人体损伤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Hp的致病机制包括 :Hp的定植、毒素引起的胃粘膜损害、宿主的免疫应答介导的胃粘膜损伤以及Hp感染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调节失衡所致的胃酸分泌异常等。参与Hp致病的因子分为定植因子和毒力因子等。其中定植因子是Hp感染的首要条件。Hp本身的动力装置、粘附特性、有毒性作用的酶以及多种毒素既有利于其定植 ,也有助于Hp在高酸环境下存活 ,而Hp最终是否致病 ,有赖于Hp… 相似文献
19.
20.
全世界约有50%的人患有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肠疾病。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HP的致病因子分两类:一类是定植因子,决定Hp在体内的定居;另一类是毒力因子,决定感染后是否导致炎症以及溃疡的发生。已知毒力因子有LPS、尿素酶、VacA、CagA、OipA等,后三者主要存在于毒力强的菌株中。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OipA是一种较强的Hp致病因子,特别在Hp感染的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OipA及其研究的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