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周围血管病变常见病之一 ,我们于 1998- 12~ 2 0 0 3- 0 9月开展了静脉内超声消融配合其他介入疗法共治疗 7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获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76例 ,男 31例 ,女 4 5例 ,年龄 18~ 82岁 ,平均 4 7岁。 76例患者病程 1~ 15d ,平均 8d。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5 5例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 2 1例。 76例均有患肢肿胀 ,患侧小腿周径较健侧增粗 3~ 14cm ,平均增粗 5 5cm。伴有动脉搏动减弱 ,股白肿 8例 ,伴有下肢张力性水泡 4例。顺行静脉造影显示 ,76例均存在…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5年5月~1999年3月,共收治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3例,占我院同期手术总数的0.19%。现就其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作如下分析。1资料与方法本组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25~68岁,平均45岁。上腹部手术2例,下腹部手术11例;术前轻度贫血3例,重度贫血1例;手术时rgll.5~sh;术中出血>200ml者2例。深静脉血栓发生在手术后2~3d4例,4~5d6例,6~7d3例,>7d2例。本组病例均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和发热,其中2例达39℃,发生于左侧者9例,双侧者4例。与健侧肢体比较,患肢大腿周径增粗3~10cm,平均5.Z…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疗效。方法:确诊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7~81岁,70岁以上15例。左下肢35条,右下肢5条。患肢较健侧增粗2-7cm。病程多数在1-30天。常规抗凝溶栓治疗33例,介入治疗7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病侧动静脉留置溶栓导管。结果:常规治疗组,3~5天患肢开始缩小。介入治疗组,2天后患肢明显缩小,3例导管留置处皮下血肿。腹部、大腿皮肤青紫明显。两组均抗凝溶栓3~10天。显效3例(均为介入治疗组3/7),有效36例。死亡1例。结论: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自 1997年3月~ 2 0 0 0年 10月我院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95例 ,其中 6例为急性起病 (股青肿 ) ,经采用 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加尿激酶溶栓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均男性 ,年龄39~ 5 8岁 ,平均 5 2岁。右下肢 1例 ,左下肢 5例。发病距入院时间 8小时~ 3天 ,1例有下肢外伤史 ,1例有小腿丹毒及浅静脉炎史 ,4例为无明显诱因起床后发生。临床表现为患者肢肿胀明显 ,皮肤色深呈青紫色 ,下肢及同侧腹部皮下浅静脉显露 ,患肢皮温高于对侧…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87- 0 1~ 2 0 0 2 - 12共收治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 Trenaunay′s syndrome,简称 KTS) 10例 ,其中 6例经手术治疗 ,效果较好。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6~ 4 2岁。患者有皮肤血管痣或/和肢体海绵状血管瘤、浅静脉曲张、肢体不等长 (患肢肢体长于健侧肢体 1~ 4 cm) ,2例患肢较健侧增粗。肢体深静脉顺行造影 ,9例下肢及 1例上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均显示有异常改变。其中单纯静脉狭窄 3例 ,腋静脉狭窄 1例 ,静脉 +股浅静脉狭窄 +大腿外侧海绵状血管瘤者 4例 ;下肢深静脉不显影 ,仅有粗大的大…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腔内置管溶栓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院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2月采用血管腔内置管溶栓术治疗 6 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l l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36例。 2 8~ 75岁 ,平均 4 5 2岁。左侧肢体 5 2例 ,右侧肢体 12例。病程 7天~ 8个月 ,平均 5 9 5天。主要症状为肢体肿胀、疼痛、肤色青紫、麻木。患肢较健肢明显增粗 ,腓肠肌及股三角区压痛。除应用腔内置管溶栓外 ,再辅以抗凝、中药外敷治疗。1 2 手术方法 患者先行彩超检查 ,根据血栓部位和范围选择股静脉、月国静脉或胫后静脉为置管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综合性应用多种介入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经健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中央型135例,经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鞘管手动机械性血栓抽吸;混合型291例,采用Fogany球囊拉栓及12~14 F鞘管手动机械性抽吸血栓联合治疗。258例合并髂总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行PTA或支架置入治疗。胭静脉以下血栓行溶栓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3 d患肢肿胀、疼痛均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完全清除率88.97%;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均较术前明显减小(t=19.37、23.99,P0,001)。409例随访3~1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6.85%、2.69%、0%;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静脉通畅无附壁血栓89.49%;临床总有效率98.53%。结论个体化综合性应用多种介入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微创、手术成功率及血栓清除率高,且住院周期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靖冬梅  杨立娟  王春玲 《护理研究》2006,20(12):1095-109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已成为临床多发病,治疗的同时对DVT导致肺栓塞(pul monary embolism,PE)的预防亦受到临床重视。本科室自2000年4月—2005年6月开展滤器保护下静脉置管治疗DVT,最大程度预防了DVT导致PE的发生,同时将溶栓药物直接灌注于血栓局部,达到安全、有效、快速的溶栓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0年4月—2005年6月收治DVT病人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25岁~73岁,平均42岁;左DVT47例,右DVT9例;病程1d~24d,平均10.5d。入院检查:患肢均明显肿胀、麻木、有压痛,患肢周长较健侧增粗53例,大腿较健侧平均增…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 ,其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 ,但美国每年至少有 2 5~ 5 0万人患深静脉血栓。此病易复发 ,不易根治 ,约 5 0 %的患者易发展成血栓后综合征。因此 ,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二维超声 (2 DUS)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对DVT的诊断价值。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共 36例 ,男 2 2例 ,女 14例 ,年龄 2 4~ 84岁 ,平均 4 9.1岁± 10 .8岁。病史 1d~ 1a不等。临床表现有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跛行等。其中 ,11例有手术外伤史 ,6例长期卧床史 ,4例为…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共行剖宫产手术158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6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例,23~40岁,平均28.5岁;体重59~78kg,平均66.5kg.其中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所有患者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在正常范围.发生部位:左下肢4例,右下肢2例.发生时间为术后5~12d.住院期间发生5例,出院后返院1例.临床表现:患肢疼痛,站立或行走疼痛加剧,患肢不同程度肿胀、增粗、腓肠肌压痛,皮肤苍白或发绀.本组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1.
两种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选择理想的给药途径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 将 1 1 2例确诊为下肢髂 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上肢静脉输注组 5 4例 ,患肢静脉输注组 5 8例 ,记录经溶栓治疗 1 0~ 1 5d后 ,患侧肢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肢静脉输注组好转治愈率 ( 94 .8%)明显高于上肢静脉输注组 ( 85 .2 %) ,P <0 .0 1。结论 患肢静脉输注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行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对收治的1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并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深静脉置管溶栓术。随访3~12个月,定期摄腰椎正侧位片,彩色超声检查,复查凝血四项。结果 17例全部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10.2±0.8) d,平均尿激酶用量(23.4±4.8)万U。17例患肢3~5 d内血液回流均显著改善,疼痛及下肢肿胀明显减轻。所有患者12个月后复查腰椎正侧位片,均未见滤器明显移位、变形,彩色超声示下腔静脉通畅,滤器周围未见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保护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置管溶栓术,可在短期内、安全有效地治疗血栓形成,且大大降低了肺栓塞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3.
骨盆三联截骨的手术配合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小儿骨科 2 0 0 0年 5月~ 2 0 0 3年 5月用改进T nnis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青少年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 2 2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手术的配合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 2 2例 ,男 10例 ,女 12例 ,年龄 7~ 18岁 ,平均年龄 12岁。左侧 12例 ,右侧 10例 ;发育性 14例 ,股骨头无菌坏死后遗畸形 5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 ,患肢大粗隆凸出 ,活动后乏力 ,其中 9例有轻度疼痛 ;15例单侧发病 ,患肢较健侧短 1~ 3cm ;Trendelenburg氏征均为阳性。X线检查术前CE角平均 14° ;髋臼指数平均 38° ,沈通氏线不…  相似文献   

14.
邵礼仙  金璐 《护理研究》2005,19(10):876-877
曲张静脉微创刨吸术 (TriVex术 )首先在欧洲、美国开展 ,并取得良好疗效[1,2 ] 。我院于 2 0 0 3年 8月— 2 0 0 4年 10月对大隐静脉曲张病人采用微创刨吸术 5 0例 ,均获成功。现对该类手术的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 0例 (5 7条肢体 ) ,其中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40岁~ 72岁 ,平均 5 4岁。所有病人均有下肢沉重酸胀感及明显迂曲成团的曲张静脉 ,3 0条患肢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8例伴皮肤溃疡 ,1例伴湿疹样皮炎 ,7例伴浅静脉炎。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下肢深静脉通畅。住院日数 5d~ 12d ,平均 6d。 2 2条患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40例患者应用经患肢输注尿激酶(20万-30万U)、辅以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抗凝(低分子肝素4100~5000IU皮下注射,1次/12h,用药7~lOd)、口服阿司匹林及物理治疗,出现股青肿者行手术取栓。结果 近期疗效:全部患肢水肿明显减轻,较治疗前变细,3d内溶栓者可达80.8%(21例)。远期疗效:随访35例,33例可正常生活,2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 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是经患肢输入尿激酶溶栓,出现股青肿者手术取栓。  相似文献   

16.
改进后垫枕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 ,约占下肢静脉系统疾病的 2 0 %。急性期因下肢静脉回流障碍 ,导致下肢明显肿胀、疼痛 ,给病人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不便。急性期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均须配合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 ,但患肢下垫枕的使用材料及方法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索 ,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 ,效果满意。现将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12 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垫枕改进前后疗效结果比较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 4例中 ,男 5 7例 ,女 67例 ,年龄 19~ 74岁 ,平均 4 7 5 9岁 ;病程 5h~…  相似文献   

17.
2004—12~2005—03我院周围血管科采用血栓摘除术选择性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13条肢体),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为重症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男4例(4条肢体),女9例(9条肢体),年龄27~82(平均46.5)岁。左下肢11例,右下肢2例。中央型10例,混合型3例。病程1~7d,平均3.5d。  相似文献   

18.
刘洁  刘彤  万勇  邹选民  刘庆庆 《中国康复》2013,28(2):117-119
目的:比较脑卒中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早期康复治疗与卧床制动对下肢功能影响及并发肺梗死风险的差异。方法:脑卒中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常规抗凝及消肿治疗,对照组予卧床、弹力袜支持及患肢抬高治疗7~14d后开始行肢体功能康复,观察组予早期(下肢血栓形成后1~2d)弹力袜支持下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3个月内肺梗死的累计发生率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3个月内均无症状性肺梗死病例发生。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及双侧小腿内踝上缘治疗前后周径差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开始康复治疗较卧床治疗患肢功能改善更明显,且不增加肺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李长安 《临床医学》2003,23(7):34-34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可造成严重预后的急症。我院 1983年~ 2 0 0 1年应用多种方法治疗本病 5 4例 ,取得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5 4例中 ,男 3 0例 ,女 2 4例 ,年龄 2 0~ 76岁 ,平均 47岁。左下肢 3 2例 ,右下肢 10例 ,双下肢 6例 ,左右比为 3 2∶1。发病原因或诱因明确 40例。其中创伤或术后发病 12例 ,妊娠与产后发病 13例 ,长期卧床 7例 ,口服避孕药发病 3例 ,患肢炎症发病 2例。2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有手术和药物两种。手术治疗 :10例均为重型股青肿病例 ,6种行骼股静脉血栓切开术 ,4例行筋膜切开或大范围筋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单纯药物溶栓和手术综合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6月185例DVT病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取栓86例,溶栓治疗99例。结果:溶栓病例治疗2周后患肢周径髌上15cm缩小2~8cm,髌下15cm缩小3.0~6.6cm,2个月时造影显示深静脉不通者93%,12个月时造影显示深静脉部分再通率41%;手术病例治疗2周后,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患肢周径髌上15cm缩小3~10cm,髌下15m缩小2.0~9.5cm,1个月时造影再通率88%,有50%完全再通,12个月时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完全再通率75%。结论:以手术取栓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