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迟晓  朱刚 《黑龙江医学》2001,25(9):651-652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 4 7~ 6 0kPa。以TOF监测肌松 ,维持T4 /T1<2 5 %。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 8、1 0、1 3和 1 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 (SEF)和双谱指数 (BI)的改变。结果 随MAC的增加SEF和BI逐渐减小 ,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 (r分别为 - 0 95和 - 0 99,P <0 0 1) ,两组间SEF和BI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EEG对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相同MAC浓度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 2 0~ 5 0岁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 ,均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以静脉异丙酚 2mg/kg ,琥珀胆碱 2mg/kg快速气管插管 ,单纯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控制呼吸 ,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 )在 4 .7~ 6.0kPa。以TOF监测肌松 ,维持T4 /T1<2 5 %。以双导联方式监测脑电变化 ,观察呼气末麻醉药浓度在 0 .5、0 .8、1.0、1.3和 1.5MAC时的脑电边缘频率 (SEF)和双谱指数 (BIS)的改变。结果 随MAC的增加SEF和BIS逐渐减小 ,呈负性线性相关关系 (r分别为 - 0 .95和 - 0 .99,P <0 .0 1) ,2组间SEF和BIS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地氟醚对脑电图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EEG对监测麻醉深度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氟醚对数量化脑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观察地氟醚麻醉对数量化脑电图及血液动力学变化,评价两者用于监测地氟醚麻醉深度的可行性,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8例,以异丙酚及可万可松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并吸入地氢气中使双频谱指数、95%边缘频率和中间频率呈剂量相关性降低;呼气末地氟醚深度达1.5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时,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了,心率增快约14.5%,但无统计学间谍。提示数量化脑电图哥 用于地氟醚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地氟醚、异氟醚与氧化亚氮复合麻醉对冠心病及冠心病高危因素病人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II~III级择期腹部手术病人30例,地氟醚组14例,异氟醚组16例,术前已明确诊断冠心病或具备冠心病高危因素.比较诱导前15min(基础值)、诱导后5min、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为0.5,1.0,1.5MAC,停吸入麻醉药后10,30,60,120,180min时的HRV.结果两组的总功率(total power,TP)、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相似文献   

5.
何列  徐金龙 《浙江医学》1999,21(11):676-677
地氟醚是新型卤族类吸入麻醉药,麻醉诱导快,恢复迅速,对机体循环功能影响小。我院自1998年开始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地氟醚、异氟醚和安氟醚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麻醉的情况作了比较,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75例,年龄30~52岁,体重55~73kg。随机分成地氟醚(D)组、异氟醚(Ⅰ)组和安氟醚(E)组,每组各25例。  相似文献   

6.
地氟醚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数量化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地氟醚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数量化脑电图(QEEG)各参数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AAI判断地氟醚麻醉深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下腹部手术ASAⅠ~Ⅱ级的病人30例,在异丙酚、维库溴铵诱导插管后分别吸入0.8,1.0,1.3 MAC的地氟醚,每个浓度维持20 min。记录血压,心率,AAI(A-line ARX index),BIS(bispectral index),SEF(95% spectral edge frequency)和MF(midian frequency)的值。结果:随呼吸末地氟醚浓度的增高,AAI,BIS,95%SEF和MF均显著降低,以上改变与呼吸末地氟醚浓度呈线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830,0.930,0.803,0.885,P<0.01)。MAP和HR却无明显变化,HR在地氟醚浓度为1.3 MAC时比1.0 MAC时要显著增快。结论:地氟醚浓度在0.8~1.3 MAC的范围内,AAI,BIS,95%SEF和MF都可作为地氟醚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而MAP和HR不能反映地氟醚的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地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3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地氟醚组和异氟醚组 ,每组各 10例。芬太尼、咪唑安定、异丙酚、维库溴铵麻醉下气管插管。Ⅰ组不给吸入麻醉药 ,Ⅱ组吸入地氟醚 ,Ⅲ组吸入异氟醚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 30min、6 0min、90min、12 0min、术毕的SBp、DBp、HR、SPO2 、PETCO2 、ETAC。麻醉前、术毕、术后 2 4h抽静脉血 2ml检测cTnI。结果 患者麻醉后SBp、DBp均有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SPO2 、PETCO2 麻醉前后在正常值范围。术毕、术后 2 4hcTnⅠ比麻醉前升高 (P <0 0 5 ) ,但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血液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对cTnⅠ无明显影响 ,地氟醚与异氟醚麻醉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cTnⅠ的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4种不同呼气末地氟浓度对冠心病病人血流动力学及数量化脑电图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腹部手术病人(ASAⅠ-Ⅱ级),用脑电监测仪监测不同呼气末地氟醚深度下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及相应平均动脉压、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地氟醚麻醉中BIS较基础值明显降低(由基础值91.4渐降至44.5)(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随着麻醉加深血压呈剂量相关性下降,在1.0、1.5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minimal alveolar comentration,MAC)分别较基础血压下降14.6%、19.7%;心率减慢10-18次/min(P<0.05),但与剂量无相关性。结论:地氟醚适宜于冠心病病人的麻醉。尤其在1.0、1.5MAC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BIS能反映麻醉深度,可作为判断麻醉深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地氟醚麻醉时数量化脑电图及血液动力学变化,评价两者用于监测地氟醚麻醉深度的可行性,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 A S A) 分级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8 例,以异丙酚及万可松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并吸入地氟醚。结果显示:地氟醚可使双频谱指数、95 % 边缘频率和中间频率呈剂量相关性降低;呼气末地氟醚浓度达15 M A C(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时,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心率增快约145 % ,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数量化脑电图可用于地氟醚麻醉深度监测,而 M A P 和 H R 不是该药麻醉时理想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1.0MAC地氟醚对罗库溴铵的增效作用及其时间依赖性,并与1.0MAC异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相比较。方法:随机选择26例择期手术患者分为地氟醚组(10例)和异氟醚组(16例),每组在静脉诱导麻醉后,先测得T1维持在10%±2%水平并达到稳定后罗库溴铵的注射速率,然后吸入异氟醚或地氟醚,使呼气末浓度为1.0MAC,再调整罗库溴铵的注入速率,使T1维持在10%±2%水平,观察吸入全麻后罗库溴铵的注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40分钟后异氟醚和地氟醚均显著降低了罗库溴铵的注入速率,而且随着吸入时间的延长而呈递减趋势,地氟醚与罗库溴铵的协同作用较异氟醚强。结论:地氟醚、异氟醚都能明显增强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而且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地氟醚的作用强于异氟醚。  相似文献   

12.
董龙禹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0,9(3):222-223,226
地氟醚 (desfhurane)是六十年代由RossTerrell首先合成的一种吸入麻醉剂 ,由于其合成困难 ,加之挥发罐的特殊性 ,曾一段时间限制了其应用。随着医学的发展 ,,其易于调控维持 ,麻醉恢复快[1,2 ] ,在钠石灰中稳定[3 ] ,抗肝降解作用的优越性逐步显示 ,应用逐渐广泛 ,因此麻醉中地氟醚的监测显得非常重要。定量脑电图 (QuantitativeEEG ,QEEG)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脑电监测和分析上的发展 ,计算机对原始脑电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并进行复杂数学换算 ,最后呈现出各种量化指标 ,便于临床分析 ,本文就地氟醚…  相似文献   

13.
Yie T  Guo X  Sang N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68-770
目的比较地氟醚、七氟醚、异氟醚、安氟醚在平衡麻醉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氟醚(D)组,七氟醚(S)组,异氟醚(I)组及安氟醚(E)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各组均先给予等效的设定浓度,即D组6%、S组2%、Ⅰ组12%、E组17%。同时吸入1∶2的O2和N2O,经静脉持续输入芬太尼和间断追加肌肉松弛药泮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浓度及吸入浓度,并维持肺泡浓度衡定在1mol/LAC,即D组3%,S组07%,Ⅰ组05%,E组06%。结果吸入麻醉后,肺泡浓度∶吸入浓度=1/2及肺泡浓度达到1mol/LAC值时间在D组及S组均明显快于Ⅰ组及E组。肺泡浓度∶吸入浓度及肺泡浓度∶设定浓度比值的升高速度在D组和S组均明显快于Ⅰ组和E组。终止麻醉后,D组肺泡浓度达到肺泡原始浓度50%的时间明显快于其它吸入麻醉药。结论地氟醚吸入及呼出均较快,易于调控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4.
18例患者分别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各9例)。于下列四种状态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其脑血流:①麻醉前清醒时;②麻药浓度为1MAC,呼气末PCO_2=4.7kPa;③麻药浓度为1MAC,呼气末PCO_2=6.7kPa;④麻药浓度为2MAC,呼气末PCO_2=6.7kPa。结果发现:①在呼气末PCO_2为4.7kPa时,1MAC的七氟醚或异氟醚均使脑血流较清醒时增加。而此时七氟醚组脑血流值又显著高于异氟醚组。②麻药浓度不变,呼气末CO_2浓度升高至6.7kPa时,两组脑血流值均有显著升高,同时可见异氟醚组增加的幅度更大,这时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提示:①在需要通过过度换气控制颅内压的麻醉中,例如某些开颅手术,选用异氟醚麻醉较有利于操作;②在需要改善脑血流的麻醉中,如控制性降血压等,选择七氟醚麻醉可能对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 index)是否可用于指导异氟醚与安氟醚麻醉。方法  4 0例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成 4组 (n =10 ) :组Ⅰ为异氟醚指导组 (Iso t) ,组Ⅱ为异氟醚对照组 (Iso c) ,组Ⅲ为安氟醚指导组 (Enf t) ,组IV为安氟醚对照组 (Enf c)。对照组仅凭临床经验来调节异氟醚与安氟醚吸入浓度。指导组则通过维持AEP index值在 30左右来调节异氟醚与安氟醚吸入浓度。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及AEP index变化 ,并记录各麻醉药用量。结果 指导组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大。对照组AEP index明显低于指导组 (P <0 .0 5 ) ,但麻醉维持过程相对较平稳 ,镇痛药与肌松药用量明显少于指导组。结论 AEP index可为异氟醚与安氟醚吸入麻醉镇静与睡眠的深度提供量化指标 ,且能预测体动 ,但尚不能完全依赖AEP index来指导麻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发现一种cfos基因参与重要脑功能活动的信号转导和调控过程,已作为一种功能形态学定位标记物,广泛用于神经科学中枢通路的研究[1]。作者利用FOS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膜片钳技术相结合,对安氟醚和异氟醚在间脑的作用部位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人异氟醚吸入麻醉作用的影响. 方法:择期全麻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A, B两组,每组10例. 麻醉前,A组患者静滴尼莫地平0.5 μg/(kg·min);B组患者以相同的速率静滴生理盐水. 使用M1025A型麻醉气体浓度监测仪监测异氟醚的呼气末浓度(FETISO). 记录麻醉手术期血压、心率变化及全麻中异氟醚的用量. 抽取血样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和血糖水平. 结果:静滴尼莫地平后血压、心率无显著变化; A组患者的平均FETISO为(11±4) mL/L,异氟醚消耗量为(4.1±0.5)mL/h,显著低于对照组(B组,P<0.01),后者平均FETISO 为(18±3) mL/L,异氟醚用量为(6.9±1.0)mL/h. 结论:0.5 μg/(kg·min)的尼莫地平可减少异氟醚的麻醉用量.  相似文献   

18.
张惠民  何农 《北京医学》2000,22(5):308-308
麻醉期间影响吸入麻醉药肺泡浓度的因素很多.在低流量麻醉期间,有关年龄对异氟醚肺泡浓度影响的报道不多.我们观察了在新鲜氧流量为1L/min时,年龄对异氟醚肺泡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异氟醚对大鼠脑内cA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氟醚麻醉后大鼠不同脑区、不同时期cAMP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cAMP在其麻醉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分层随机设计均分成5组,每组8只,吸入1.5%异氟醚,分别在未吸入异氟醚时(对照组)、翻正反射即将消失时(诱导期组)、翻正反射消失后1min(麻醉期组)、翻正反射恢复即刻(恢复期组)和翻正反射恢复后1h(清醒期组)断头取脑。放射免疫法测定大脑皮层、海马和脑干的cAMP含量。结果在皮层,与对照组相比,cAMP含量在诱导期组即升高(P〈0.05),麻醉期组进一步升高(P〈0.01),恢复期组迅速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在海马,与对照组相比,各组cAMP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在脑干,与对照组比,仅麻醉期组cAMP含量升高(P〈0.05),而其他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异氟醚升高大脑皮层及脑干cAMP含量(而对海马却无影响),提示cAMP在异氟醚的全麻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异氟醚MAC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硬膜外阻滞对异氟醚MAC的影响,对50例ASAⅠ-Ⅱ级开胸或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成A、B、C、D、E组,每组10例,硬外给予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吸入麻醉剂为异氟醚-50%笑气-氧气。结果表明,硬外注药前吸入麻醉药的MAC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注药后,在维持麻醉平稳的情况下,A、B、C、D组的MAC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注药后10-60min的前4组MAC与E组比较有均显著差异,注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