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28例老年女性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平均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肥胖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28例老年女性非肥胖(BMI〈2Skg/m^2)与肥胖(BMI≥28k/m^2)者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11.2%和39.1%,差异有显著性(P〈0.05)。脂肪肝的患病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呈显著正相关(OR=3.488,P〈0.01),与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呈正相关(OR=1.582,1.499,P〈0.05)。在脂肪肝组中冠心病危险因素,除高血压外OR值均高于肥胖组。结论:老年女性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自2005年5月~2007年12月1496例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704例,女792例,年龄50~70岁。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其脂肪肝与性别、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非肥胖者脂肪肝患病率老年男性为3.2%,老年女性为3.7%。肥胖者脂肪肝患病率老年男性21.6%,老年女性18.8%。与伴有或不伴脂肪肝的肥胖者相比,伴有脂肪肝的非肥胖者中,男性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发病率高;女性高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及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发病率高。结论老年患者中,脂肪肝男女发病率相同,脂肪肝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调查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超声等。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与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尿酸、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糖尿病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佛山市南庄镇体检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3.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脂肪肝的检出率与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佛山市南庄镇体检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应注意。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佛山市南庄镇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4个村60岁以上,共2105名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超声等。分析脂肪肝与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尿酸、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佛山市南庄镇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2.9%,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脂肪肝的检出率与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超重和肥胖、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佛山市南庄镇60岁以上老年人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应普及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措施,指导市民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武汉市水果湖社区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流行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 468例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群的体检资料,对比分析NAFLD组与非NAFLD组之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比较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围身高比(WHt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酸(UA)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危险因素。结果:老年NAFLD患病率44. 4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NAFLD组的BMI、腰围、WHtR、FBG、TC、TG、LDL-C、ALT、AST、UA均高于非NAFLD组,而HDL-C低于非NAFLD组,NAFLD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非NAFL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危险因素为女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腰围、肥胖、TG、LDL-C、ALT>40 U/L、UA,而HDL-C为保护因素。结论:武汉市水果湖社区老年人NAFLD患病率较高,尤其是老年女性,NAFLD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高血脂、高ALT、高尿酸血症等密切相关,而与糖尿病、骨密度水平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尿酸与常见代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比较分析高尿酸血症组(746例)与正常尿酸组(3622例)的临床数据,以及高尿酸与常见代谢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组与正常尿酸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及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尿酸与BMI、收缩压、舒张压、肌酐、TC及TG呈正相关.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有明显相关性,要加强对老年入的体检工作,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特点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因心前区不适就诊疑似冠心病的660例围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以确诊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冠心病组(262例)和对照组(398例)。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特点及冠脉病变程度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的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的吸烟、肥胖、绝经比例、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无差别(P>0.05)。冠心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单支组小于双、三支组,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三支组最高,肥胖的患病率以双支组最高,随着危险因素个数增加单支病变患病率下降,双、三支病变患病率增加,2个以上危险因素组三支病变患病率最高。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中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的更容易患冠心病,而该时期肥胖、绝经、吸烟等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影响较小,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肥胖危险因素个数影响着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冠脉病变程度(P<0.05),2个以上危险因素增加冠脉三支病变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老年人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与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对唐镇地区>60岁的3127例老年人进行详细调查病史、测量体重指数并全面查体.结果:本社区老年人超重为43.3%,肥胖为25.9%,仅有30.8%的人体重正常.各种慢性病顺位统计的患病率为高血压病69.7%,脂肪肝33.3%,高脂血症21.1%,高尿酸血症19.4%,冠心病13.1%,糖尿病12.1%.超重/肥胖者高血压病、脂肪肝、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P<0.01).血脂方面,超重/肥胖组的高甘油三酯血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之间高胆固醇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老年人超重/肥胖情况严重,并且与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年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威胁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00例成年人群进行调查,总结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然后根据尿酸结果将1000例患者分成两组。高尿酸血症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调查两组患者与结石,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关系。结果:1000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89例,患病率18.9%。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133例,患病率23.37%,女性高尿酸血症的患者56例,患病率为12.99%,男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X2=11.927,P0.01,有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结石,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血症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性别,结石,肥胖,高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尿酸血症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55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调查,除测血压、体重、腰围外均测定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清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RIG)、内生胰岛素,并加以比较、对照。结果:高尿酸血症39例(70.91%),高尿酸血症组中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的比例均比正常尿酸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关系密切;高尿酸血症可视为冠心病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人群肥胖与年龄、性别、民族、脂代谢紊乱及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555例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的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体重指数(BMI)与性别、民族、年龄、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肝、心电图异常及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病史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BMI与脂肪肝、收缩压、甘油三酯及高血压病史密切相关;与民族密切相关,非广西壮、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BMI最高,广西汉族次之,广西壮族最小;与性别密切相关,男性:BMI高于女性。结论:对容易出现肥胖的人群及男性应注意监控体重,肥胖的人群除了控制体重外,还应治疗伴随的脂肪肝、高血压及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不同肥胖指标与老年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纳入949例住院患者,年龄(65.4±4.6)岁,其中男性402例,女性547例,测定其血尿酸及各项肥胖指标(腰围、体质指数、腰臀比)、代谢指标.结果 本组老年患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6.6%,男性(27.6%)显著高于女性(8.6%).以腰围或体质指数为肥胖指标,不管男性还是女性肥胖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以腰臀比为指标,仅男性肥胖组血尿酸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06).血甘油三酯[ OR:1.539(1.247,1.900)]和血肌酐水平[OR:1.022(1.003,1.042)]是女性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腰围[ OR:1.044(1.013,1.076)]、血甘油三酯[OR:1.376(1.117,1.695)]和血肌酐[OR:1.028( 1.013,1.043)]是男性患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肥胖指标对老年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腰围是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重庆市体检人员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50例重庆市体检人员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体质量、血糖、血压、血脂、 肝脏B超等检查,统计脂肪肝患病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脂肪肝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共12150例体检者,检出脂肪肝3871例,比例为31.88%; 男性体检者的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高空腹血糖、高尿酸等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体检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01).男性、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体质量指数增加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是脂肪肝 的保护因素.结论 重庆市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的预防要以维持正常血脂水平、控制体重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福建省泉州市农村中老年女性糖尿病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及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泉州市农村1 238名中老年女性常住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指标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泉州市农村中老年女性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总体患病率分别为12.60%和30.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 CI)=1.594(1.340~1.896)、中心性肥胖OR(95% CI)=1.826(1.167~2.860)、高血压病OR (95% CI)=1.812(1.140~2.882)、高甘油三酯血症OR (95% CI)=1.935(1.470~2.548)是糖尿病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泉州市农村中老年女性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且与年龄增加、高血压病、中心性肥胖、高甘油三酯等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记录进行健康体检的14589例男性的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并检测患者的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进一步分析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8.9%,高尿酸组的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肥胖、高血压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尿酸组,危险因素聚集的人群高尿酸患病率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及高胆固醇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早进行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干预,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冠心痛、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分析,以及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体格检查指标和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痛、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08例冠心痛患者和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血尿酸水平、患者体格检查指标、生化指标、检出率等,并按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冠心痛患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25.00%)与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检出率(32.3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390,P=0.238).男性患者尿酸为364.23±177.8μmol/L,女性为307.09±99.47 μmol/L,男性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女性,两性别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02,P<0.05).男性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冠心病、高血压、高体重、高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脂蛋白α血等.女性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冠心病、高血压、高年龄、高体重、高体重指数、高腹围、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蛋白a血等.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增加冠心痛、高血压患病率的一个相关因素,男性、女性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 6532人,应用体重指数的判断标准,BMI=体重(kg)/身高^2(m^2),正常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28,消瘦BMI≤18.5。统计学方法。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计算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的相关性。(2)对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谷丙酶、r-谷胺酰转移酶均有关,与冠心病、心电图异常及尿素氮无关;以标准偏回归系数分析可以看出,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肪肝、血尿酸均对体重指数有贡献,以脂肪肝的贡献最大。结论 积极控制体重对降低脂肪肝、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尿酸偏高、肝功异常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平凉社区人群出生体重与成年后代谢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不同出生体重儿成年后代谢异常的现患率,探索两者的关系。方法 对上海市平凉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15 ~74岁有确切出生体重记录的1 010名中国人(男性390例,女性620例)检测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方法观察不同出生体重儿成年后代谢异常的差别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低出生体重者( <2 5kg) 56人,高出生体重者(≥4kg) 53人、正常出生体重者901人。低出生体重组成年后BMI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其中女性体质指数和腰围、腰臀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男性高出生体重组成年后腰围和臀围均较正常出生体重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低出生体重组成年后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 .05、P<0 .01、P<0 05、P<0. 01),高出生体重组成年后肥胖发生率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 .05);低出生体重与成年后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及糖尿病的发病呈显著性相关。结论 低出生体重与成年后肥胖、糖脂代谢异常相关,是成年后发生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人脂肪肝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60岁及以上1002例脂肪肝患者发病与年龄、体重指数(BMI)、平均血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饮酒的关系。结果 (1)脂肪肝患病率37.9%。(2)脂肪肝组在年龄、BMI、尿酸、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谷氨酰转移酶、收缩压方面与非脂肪肝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非代谢综合征组与代谢综合征组脂肪肝的患病率(分别为31.8%和62.3%)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是增加老年人脂肪肝发病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59岁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邵继红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2):1646-1647
目的探讨20—59岁中、青年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3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根据年龄和性别分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多因素分层分析,在P=0.05水平,男性青年人(20—39岁)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饮酒(OR=5.293)、高胆固醇(OR=4.482)、肥胖(OR=4.013);中年人(40—59岁)的危险因素为:高甘油三酯(OR=2.919)。女性中年人(40—59岁)的危险因素为:高甘油三酯(OR=11.494)和肥胖(OR=3.051),未发现女性青年人(20—39岁)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饮酒、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的青年男性和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的中年女性是高尿酸血症的高危人群,是社区预防的主要对象;男性青年人减少饮酒和改善饮食结构;女性中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适当的运动,预防高脂血症和肥胖等相关疾病可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或延缓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