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深部胃、肠镜联合术中内镜诊治小肠出血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治已逐渐变得较为容易.在临床常规胃、肠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操作技巧,尽可能地增加插入深度并联合术中内镜,也能较满意地诊治小肠出血性疾病.此方法节约了大量医疗资源,节省了较多医药费用和时间.5年收集22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原发性小肠肿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低 ,约占消化道肿瘤的 5 %以下[1] 。因其缺乏特征性症状及可靠的检查手段 ,因而容易被误诊。现将我院 1991年 3月至 2 0 0 1年 3月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33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分析 ,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3例中 ,男性 2 2例 ,女性 11例 ,男女之比为 2∶1。年龄 8~ 88岁 ,平均 4 5 .8岁。1.2 临床表现 33例中有腹痛症状者 2 3例 (6 9.7% ) ,病程由 1天至 3年 ,多为隐痛或胀痛。有出血症状者 11例(33.3% ) ,为反复黑便或暗红色血便。腹部包块 9例(2 7.3% )。肠…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空肠回肠肿瘤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空肠与回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3例原发性空肠回 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空肠回肠肿瘤临床表现:腹痛28例、便血15例、消瘦13例、呕吐10例、便秘6 例、发热5例。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诊断9例、B超发现腹部包块8例、CT提示腹腔占位6例、全消化道钡餐发现异 常5例、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4例、内镜诊断2例,其余9例检查未见异常。肿瘤位于空肠23例、回肠20例, 其中良性11例、恶性32例。结论:原发性空肠回肠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征,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临床诊断较困难, 容易误诊和漏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6.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 ,缺乏特殊临床表现 ,很容易被误诊。现将我院 1990~ 2 0 0 1年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 5 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2 9例 ,女 2 3例 ;年龄 15~ 84岁 ,平均5 8.39岁 ,5 0岁以上者 4 3例 (82 .6 9% ) ;病程 10天~ 8年。临床表现 :腹痛 37例 (71.15 % ) ,上消化道出血 2 4例(4 6 .15 % ) ,黄疸 6例 (11.5 4 % ) ,消瘦 19例 (36 .5 3% ) ,腹块 4例 (7.6 9% ) ,发热 5例 (9.6 1% ) ,贫血 10例 (19.2 3% ) ,肠梗阻 5例 (9.6 1% )。肿瘤部位 :十二指肠球部 9…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4年收治的8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隐痛不适、黄疸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各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十二指肠镜84.6%(11/13)、上消化道气钡造影80.0%(16/20)、CT 35.1%(13/37)、磁共振胰胆管成像46.7%(14/30).行手术治疗7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3例,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3例,肿瘤局部切除1例,胆肠内引流或(和)胃空肠吻合5例,胆总管外引流3例,6例放弃手术自动出院.56例病人得到随访,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33.7%和23.4%.行节段性肠切除术患者3例中2例1年内复发死亡,1例存活2年5个月.局部切除1例术后复发转移1年6个月死亡.内、外引流患者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纤维十二指肠镜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是主要的检查方法.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0年1月-1999年10月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结果:患者男9例,女3例。平均发病年龄51.4岁;平均发病时间3.4个月,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者11例,其中腺癌10例,平地滑肌肉瘤1例,位于横部者1例,为腺癌。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疼痛(10/12),黄疸(9/12),上消化道出血(7/12),恶心呕吐(7/12),消瘦(10/12),诊断方法主要有胃肠钡餐造影,纤维十二指肠镜,ERCP、B型超声和CT。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好发于十二指肠降部。以腺癌为主,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根据临床症状选择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其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l1月62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554-16)岁,〉40岁者占83.9%。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53例,良、恶性之比为1:5.9。53例恶性肿瘤包括恶性间质瘤26例,恶性淋巴瘤15例,腺癌9例,另有平滑肌肉瘤、肉瘤样癌、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各l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44/62,71.0%)、肠梗阻(22/62,35.5%)、贫血(16/62,25.8%)、腹胀不适(11/62,17.7%)、消化道出血(10/62,16.1%)、腹部包块(8/62,12.9%)。术前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仅为25.8%(16/62),46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得以确诊。结论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相当困难,术前误诊率高,高度警惕和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1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理类型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块、出血、贫血、呕吐、肠梗阻等。术前诊断符合率53.7%,误诊率46.3%,主要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及盆腔疾病。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以恶性间质瘤,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为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相对不足,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小肠恶性肿瘤的认识,使得小肠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14.
15.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极其困难,晚期又容易误诊,预后多不良。本文总结1981~1998年期间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16例,所有病例在手术前均误诊,教训深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39~65岁。
1.2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15例(93.7%),腹胀伴恶心、呕吐者10例(62.5%);大便习惯改变伴持续稀便6例,柏油样便4例,粪便持续隐血阳性13例。
1.3 辅助检查 B超检查6例,其中2例疑为腹腔肿块,4例无特殊发现;CT检查3例,无阳性发现;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4例,3例可疑小肠病变;钡灌肠造影3例,2例怀疑为回肠炎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内镜特征。【方法】508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内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508例下消化道出血中老年组占220例(43.31%),中青年组288例(56.69%),老年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64%(41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大肠癌74例(33.63%),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o.01);大肠息肉40例(18.18%);痔34例(15.45%);老年组出血部位以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与中青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大肠癌是老年人便血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D ieulafoy病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出血或黏膜下血管畸形,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因其病灶小、病变部位隐匿,且起病较急、出血量较大、速度快,容易被临床医生误诊或漏诊,危及患者生命。1997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11例为D ieulafoy病致,现将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30~72岁,平均58岁。发病诱因:暴饮、暴食4例,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1例。6例无明显诱因。1·2临床表现表现为单纯呕血6例,单纯便血3例,呕血伴柏油样便2例;伴不同程度的腹痛…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22例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王红,吴惠生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发病率很低,国内资料统计占胃肠道恶性肿瘤1%(0.03%~6%),且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一俟症状出现,多属晚期,故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现将我院197...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