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提壶揭盖"法在《中医大辞典》~([1])解释为通过宣肺或升提以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该理论最早源于朱丹溪,在《名医类案》中载有其治疗医案:"一人小便不通……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以药大吐之,病如失。"~([2])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若津液输布不利,则水湿潴留,至无尿、无汗等。通过宣发肺气,使小便通利,从而治疗膀胱尿潴留等  相似文献   

2.
赵虎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5-15
温邪郁表、取辛温开闭 温热之邪,途经口鼻而入,首先侵犯上焦肺卫。其传变大多由表及里,由卫气而及营血。因肺居上焦,开窍于鼻,且外合皮毛与卫气相通,主人体一身之表;故温邪外侵,必先犯肺而出现肺卫表证。如温病初期邪犯肺卫,治疗及时,病邪即可外解而不致内传。否则邪不外解,则可由肺卫而内陷心包营分,因肺热内陷心包,致病情之急剧转变,病势重险,故称“逆传”。温病除“逆传”外,尚有按一般由浅人深逐步发展的“顺传”过程;其病机演变为上焦肺卫之邪,依次传人中、下而焦;如前贤王孟英所言:“温邪始从上受,病在卫分……则以邪从气分下行为顺,邪人营分内陷为逆也。苟无其顺,何以为逆”。  相似文献   

3.
中医的咳喘病包括哮证、喘证、肺胀等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矽肺、慢脚市等疾病。治疗上往往拘于此景岳“气喘之病最为危候,人欲辨之者,亦为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日实喘,一日虚喘也。”“此其一为真喘一为似喘;真喘者,其责在肺,似喘者,其责在肾,何也?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皮毛而主上焦,故邪气犯之则上焦气壅而喘,气之壅滞者宜清宜破也;  相似文献   

4.
《内经》三焦说与气水代谢障碍疾病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论《内经》三焦说,指出三焦为中空之府,出入贯布周身;其结构有“薄厚”“缓急”“直结”的不同,其在下合于肾与膀胱,在上关连于肺,在中聚于胃(脾)。三焦为气水运行之道,参与气水代谢过程。其以“中焦如沤(露)”的气水相得为始端,以“上焦如雾”的水化气为布散,以“下焦如渎”的气化水为排泄,结合上述理论,探讨了临床气水代谢障碍疾病的证治。  相似文献   

5.
提壶揭盖法为通过开宣肺气而通利水道的一种治疗方法。提壶揭盖之"盖"不单是"华盖"之肺,其定位可以冠名为"上焦",即气机的问题,此气机具体到脏腑当然肺脏首当其冲,但不能局限于肺脏,毕竟周身之气为一整体,故乃有启上焦之塞而下焦自开的道理。启上焦不止于宣肺,还可以探吐,可以搐鼻取嚏,开下焦不止于利小便,还可以通大便,临证可治疗癃闭、水肿、淋证、便秘等疾病,这种方法属于异病同治,究其原因,是都有上焦气机郁滞、壅塞不通而致下焦气机不畅的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医贯》之“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当分别而治之”的思想,并结合其他相关著作论述,主张从三焦各脏腑的寒热、虚实角度阐释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治体会。确立了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辨治八法,即“清心脾积热”、“泄肺脾蕴热”的上中二焦同治法;“温中散寒”、“益气除热”、“平调寒热”的中焦治法;“滋补肾水”、“补助肾阳”、“利小便,清实热”的下焦治法。后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肺痿”之名,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并治第七”.原文论述如下:“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瘙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块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洙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脉数虚者为肺痿.……”“肺痿吐涎洙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治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相似文献   

8.
三焦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书中对三焦的部位、生理及病理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作为脏腑的组成部分,《内经》特别强调其部位的存在。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出于胃口,并咽以上,贯隔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土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联”。此是讲上焦在胃上口至烟部、中焦在胃上日以下至小肠(大腹)、下焦在别回肠至膀眈(少腹)的部位。三焦虽有定处,但概括的部位较大,其部位中还有其它脏腑,也就有其所在脏腑的部分功能。如肺居上焦,为“华盖”而“市精”.其性如“雾”;心也居上焦,泵血至周身,…  相似文献   

9.
提壶揭盖法是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根据生活现象总结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在下焦闭塞性疾病中应用较广。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也是难治病,而对于肺失宣降之便秘,该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的理论基础在于肺主治节,主一身之气,全身气机升降协调,则肠中糟粕自下;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宣降正常,则肠腑自通;且上焦与下焦相辅相成,启上焦之塞,则下焦自开。通过探讨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的理论基础,可为临床上便秘的治疗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素问·痹论》云:“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该句中“上为引如怀”一句,王冰注云:“上引少腹痛,如怀妊之状也。”张志聪云:“肝气痹闭,则木火郁,固在上则多饮,在下则便数,上引于中,而有如怀妊之状也。”今人郭霭春先生的《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相似文献   

11.
“提壶揭盖法”乃朱丹溪用催吐法治疗癃闭而首创。喻肺及膀胱为“滴水之器,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焉。”古今医者论及者多异。笔者认为,轻宣升阳、调畅“上焦”,凡具有开启“上焦”壅塞之气机。而“下焦”自开的的方法,如开宣肺气;益气升阳;斡旋中焦,开启气机均可归属其列,在临床上用此法治疗气机不畅、上下不通的病症。举验案一例,阐释其法。  相似文献   

12.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滴沥不爽,点滴短少而言。在古籍中亦称之为“癃”。《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类证治裁·闭癃遗溺篇》亦云:“癃者,小便不利”。《金匮》中凡小便不利的原文达36条,方剂20首,共涉及《水气病》等九篇。详细论述了小便不利的证治体系。本文试就该书中有关小便不利的病理机制及其辨治,归纳探析如下:1 气化失司 水停下焦 如“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上述小便不利,皆为外邪随经入  相似文献   

13.
“冲气”为病辨治初探梁胜斌白银公司职工医院关键词《金匮要略》冲气中图分类号R256.12“冲气”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二》“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相似文献   

14.
“卫出下焦”还是“卫出上焦”历代均有争议。两说均能从古典医籍中找到依据。如《灵枢·营卫生会篇》:“营出中焦,卫出下焦”;隋杨上善《太索·营卫气篇》则说:“营出中焦,卫出上焦”。《中藏经》亦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而卫出上焦”。笔者试从“肾与免疫”的角度来探讨“卫出下焦”的机理。一、卫气抵御外邪的功能即机体免疫功能“卫气”亦称“卫阳”是祖国医学用来  相似文献   

15.
摘要: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大多病机复杂,迁延难愈,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水肿、蛋白尿和血尿等,并常因体虚感邪而致病情反复和进展。运用《内经》“肺藏象”理论分析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及证治经验,发现其中“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理论对肾脏病蛋白尿的治疗、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理论对肾脏病水肿的治疗、“少阴属肾,肾上连肺”理论对肾脏病血尿的治疗以及“肺者,气之本”理论对肾脏病体虚易感外邪致病情反复和进展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肺痹是指肺气都闭,宣肃,特别是肃降失司,由于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出现喘咳气逆,胸痞烦闷,胸胁痛等主要症侯。叶氏采用微辛以开之,微苦以降之.轻展宣通的治法。验之临床,效果良佳。现就《临证指南》肺痹门治案十五例(18诊次),对治法用药探析如下。肺痹病位在上焦,在气分,属实证。综观叶案其病因病理的组成部分,一般倾向于痰热,或挟、湿湿热。掌握这种倾向,对应用苦辛宣通共性药物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配伍其他药物非常重要。但病机转化,有时错综复杂,用药配伍也就要求剪裁得体。华岫云在麻痹小结中提到:“肺主百脉,为病最多,就其配合之脏腑而言,肺与大肠为表里,又  相似文献   

17.
在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重庆市中医院承办的2005全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术研讨会上,笔者曾探析了苗医“六大六小”脉诀左手三部的歌诀,并引用中医脏象理论对其进行了探讨,引起了民族医药界及基层中医界同仁的较多关注,今年更承麻阳县中医院滕建甲老师患赐《苗家养生秘录》并予嘱托,希望能将《六大六小脉诀》之肺脾命脉一并续完,现利用本次学术交流会将前文续完,以供同道参考。1肺脉(右寸)“肺脉洪大肺中热,干竭三焦气壅结,四肢倦怠少精神,脑闷头昏气不停。”“肺脉洪大肺中热”,苗医以脉之洪大为实为热,故本句不难理解。“干竭三焦气壅结”,肺主气,肺受火热之邪,则肺津受灼,炼液成痰,阻遏肺气宣发外达与肃降下行之机,故肺气为之壅结。肺居上焦,正常生理状态时,“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肺又为水之上源,肺受火热之邪,不仅宣发布散津气于肤、毛的功能减弱,且肃降下行之功能亦降低,上焦之气不能下降而化水,由此导致三焦津气布散流通不利,不仅口渴思饮,而且小便不利。此时若治以清肺化痰,使痰热得清,则肺气之宣肃复常,气畅津生,口渴止而小便畅。“四肢倦怠少精神,脑闷头昏气不停。”肺主气,气为力之源,“力拔山兮气盖世,”是气旺力...  相似文献   

18.
麦门冬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上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后世医家皆谓之治肺痿主方,本方证是由胃虚有热,津液不足,虚火上逆所致。病虽在肺,其源在胃,服本方滋润养阴,则胃得其润,肺得其滋,如此则虚火降,咽喉利,咳嗽气逆亦能随之而愈。笔者在临床中,根据相同病机之鼻衄、久咳不止、便秘,运用本方治疗收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水气同治治愈小便失禁 小便失禁,多见于老年体弱者。多由肺肾两虚所致。盖肺主气而司治节,为水上源,肾为水脏,主闭藏而司二便。肺肾两虚,上则治节无权不能制其下,下则闭藏失司水不能蓄,是证乃作。其治法,《景岳全书》谓:“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涩,此固宜然。然固涩之剂,不过固其门户,此亦治标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盖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须治气,治肾者必须治肺……然后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功能衰竭为西医病症名称,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描述其预后转归,将其归属于中医论著中的“虚劳”、“癃闭”、“关格”、“水气病”、“溺毒”等病症范围,如《证治汇外》的关格门中说:“关格者……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呕吐,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报道颇多,但以一方一药对号入座者多,系统运用中医理论指导本病临床全过程,总结对本病的诊断治疗规律,提示系统治疗方法和系列药物并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