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分析48例经早期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死亡2例。其余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其生存质量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标准: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Ⅰ级)6例;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ADLⅡ级)20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走(ADLⅢ级)18例;卧床、有意识(ADLⅣ级)2例。结论 选择性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理想的方法,发病后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小骨窗微创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和评价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大量(40毫升以上)脑出血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及一系列术后措施,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57例。结果按出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3例(占5.3%),Ⅱ级3例(占5.3%),Ⅲ级21例(占36.9%),Ⅳ级15例(占26.4%),死亡12例(占21.1%),自动出院3例。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小骨窗开颅微创治疗4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经验。根据出血部位,术中清除血肿情况及颅内压情况决定是否复位骨瓣。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标准:随访3个月ADL评分Ⅰ级7例Ⅱ级15例,Ⅲ级12例,Ⅳ级9例,Ⅴ级1例,死亡2例。结论在合理选择病例的前提下,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很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治疗4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经验。根据出血部位、术中血肿清除情况及术后颅内压高低决定是否保留骨瓣。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标准,术后3个月ADLⅠ级6例,Ⅱ级14例,Ⅲ级11例,Ⅳ级8例,Ⅴ级1例,死亡6例(13.0%),其中死于心肺功能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3例,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1年随访,ADLⅠ级10例,Ⅱ级16例,Ⅲ级8例,Ⅳ级5例,Ⅴ级1例。结论直切口小骨窗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简单快捷等优点,适用于皮层下及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早期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12个月, 其生存质量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标准[1]: 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 Ⅰ级)8例; 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ADL Ⅱ级)25例; 需人帮助, 扶拐可走(ADL Ⅲ)20例; 卧床, 有意识(ADL Ⅳ级)2例.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冷光源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冷光源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光源辅助下小骨窗开颅治疗的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4例患者中死亡3例,再出血3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根据日常生活能力量化表(ADL)评价恢复程度:ADL 1级14例,2级37例,3级14例,4级6例。结论冷光源辅助下小骨窗开颅脑出血清除术操作简便,直视下清除血肿,损伤小,再出血机率小,易在基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7年以传统开颅手术和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36例,并对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人出院三个月后按照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类,传统方法组ADLⅠ~Ⅲ级57.3%,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组73.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传统骨瓣开颅与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比分析。 方法选择高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例,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及家属意见进行手术分组,40例行小骨窗微创开颅(骨窗组),32例行传统骨瓣开颅减压组(骨瓣组)。对比2组患者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24、72 h和1周的颅内压值,并于3个月后随访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结果骨窗组相对于骨瓣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2组术后6、24 h颅内压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窗组72 h、1周颅内压力值高于骨瓣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脱水或释放部分脑脊液后,颅内压值均可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术后3个月按照ADL评分:骨窗组Ⅰ~Ⅲ级良好率85.0%,骨瓣组Ⅰ~Ⅲ级良好率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骨瓣开颅术相比,小骨窗微创术医源性创伤小,近期预后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直切口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5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治愈51例,按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分级标准,术后3个月ADL 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15,Ⅳ级7例,Ⅴ级2例,死亡8例.结论 重视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正确运用手术方法和技巧,控制好术中及术后的血压波动,经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情况,更好地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探讨、评价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疗35例,分别在术后第1、3、7天复查CT,血肿清除率均在80%以上,无1例再出血。术后三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3例,死亡5例。其中术前意识状态Ⅰ级者共2例,术后ADL分级全部为Ⅰ级。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05-08-2012-0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至手术时间分为2组,出血后24 h内实施手术为早期手术组,出血后24 h外实施手术为延迟手术组,每组25例.所纳入的5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穿刺引流组(22例)和小骨窗开颅手术组(28例).比较术后各组间格拉斯哥(GCS)评分及1 a后随访时ADL评分分级.结果 早期手术组术后第3天GCS评分显著高于延迟手术组,1 a后随访ADL评分分级Ⅰ~Ⅲ级显著多于延迟手术组(P<0.05);术后第3天,穿刺引流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小骨窗开颅手术(P<0.05),但2组1 a后随访ADL评分分级无明显差异.结论 尽早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和远期预后,穿刺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神经导航辅助下微侵袭技术在老年患者小脑出血中的应用,探讨其实用价值。方法小脑出血的患者(≥60岁),通过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血肿外引流术患者为实验组,通过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预后(ADL评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导航辅助下钻孔血肿外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老年小脑出血患者预后及术后并发症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导航辅助下微侵袭穿刺置管治疗老年小脑出血,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对临床神经外科医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积极地临床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术与常规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的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48.53±10.96)min,较常规开颅组(73.86±20.83)min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26.75±9.36)ml较常规开颅组(147.39±30.42)m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创穿刺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中等量(30.60ml)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穿刺血肿粉碎清除术(穿刺组,49例)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46例),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结果①治疗第14天时,患者NID和ADL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穿刺组少于开颅组。②治疗3个月后随访,ADL达自理水平的良好状态者(Barthel指数≥9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ADL(MRS量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穿刺组优于开颅组。两组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刨穿刺术可明显减少中等量(30~60m1)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5.
超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附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方法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小时内复查头颅CT,血肿完全清除30例,血肿清除80%以上者13例。存活38例,死亡5例。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38例存活者预后ADLⅠ级3例,Ⅱ级20例,Ⅲ级8例,Ⅳ级4例,Ⅴ级3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开颅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51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7h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全身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269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11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51例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47例行CT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32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510例中,死亡89例,死亡率17.4%,术后6个月根据ADL分级,Ⅰ级67例,Ⅱ级119例,Ⅲ级138例,Ⅳ级73例,Ⅴ级24例。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尤其是微侵袭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7年6月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小骨窗开颅、骨瓣开颅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52例。结果存活314例(89.2%),按ADL分级:Ⅰ级169例,Ⅱ级62例,Ⅲ级30例,Ⅳ级28例,Ⅴ级25例。死亡38例(10.8%)。结论对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及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能明显的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治疗与小骨窗开颅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7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神经内镜)和对照组(小骨窗开颅术)。对比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评估术后1个月2组不同年龄、出血量、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评分)的患者及脑室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表(ADL)得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用时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血肿清除率更高,术后24hGCS较对照组高,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个月观察组总体ADL评分较对照组高;无论是否脑室出血,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ADL分值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中年龄较高的患者、出血量较小的患者、术前GCS分值较高的患者、术前MESS分值较低的患者术后1个月AD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1个月病死率(8.57%)与对照组比较(14.29%)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小骨窗开颅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具有以下优势:(1)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住院时间;(2)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3)在术前MESS评分16~30分、术前CGS评分≥9分、出血量30~50mL、年龄50~69岁的患者中疗效更好,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采取小骨窗微侵袭手术80例,常规开颅手术85例;超早期手术72例,非超早期手术93例。以近期病死率及术后6月ADL分级作为预后判断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如年龄、入院GCS评分、颅内血肿量、脑室积血程度、是否发生脑疝、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结果单因素分析:小骨窗微侵袭手术组近期病死率(17.0%)与常规手术组(2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骨窗微侵袭手术组远期恢复良好率(60.0%)显著性高于常规手术组(42.4%);超早期手术组近期病死率(11.1%)显著性低于非超早期手术组(26.9%),远期恢复良好率(63.9%)显著性高于非超早期手术(40.9%)。多因素分析:入院GCS评分、是否发生脑疝及手术时机对近期病死率有显著性影响,是否发生脑疝、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对远期恢复效果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超早期微侵袭手术方式可能是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的适宜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