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扭转痉挛是一种少见的以肌张力失调、全身缓慢和不规则的剧烈扭转运动为特征的基底节疾病。我们自1999年7月至2002年3月,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扭转痉挛患者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不同靶点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86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和(或)丘脑(Vim)毁损术,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即刻缓解对侧肢体症状383例(占98.7%)。康复出院365例(占94.5%)。结论:微电极导向技术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脑内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总结 1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 ,6 0 0例帕金森病 (PD)患者 ,应用立体定向毁损术的经验 ,对适应证、术式及手术疗效作一个探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男 375例 ,女 2 2 5例 ,年龄33~ 78岁 ,平均 6 1.5岁。病程 1~ 2 0年 ,平均 6 .84年。 6 0 0例中 ,5 6 6例患者均初服用多巴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随病情发展效果不理想 ,平均服药史 3.9年(1~ 15年 ) ,其中有 34例患者服用美多巴有副反应 ,不能耐受。临床分析 :震颤型的 198例 ,僵直型的 82例 ,混合型的 32 0例 ,Hoehn&Yahr分期 :2级 6 2例 ,3级 4 87例 ,4级 4 8例 ,5级 3… 相似文献
4.
微电极和立体定向定位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3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6月 ,共对 386例帕金森病患者 ,行微电极和立体定向定位 ,利用毁损法治疗。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0 1例 ,女 185例 ,年龄 38~ 78岁 ,平均 6 1 9岁。病程 1~ 2 0年 ,平均 6 8年。震颤型 156例 ,僵直型 6 2例 ,震颤伴僵直混合型 16 8例。伴随肢体麻木 2 2例 ,痛性痉挛 9例 ,明显流涎59例 ,呛咳 4 3例 ,吞咽困难 2 5例 ,语言障碍 2 6例 ,指踝关节畸形 3例 ,异动症 2 3例。UPDRS评分 :关状态 6 2± 9 8,开状态 4 5± 11。Hoehn Yahr分级 ,1~4级分别为 54、73、198、6 1例。2 手术步… 相似文献
5.
陈素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3)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临床神经内外科常见的一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慢性退行性疾病[1]。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强直、行动迟缓以及姿势步态障碍等。左旋多巴制剂是治疗PD的标准药物,长期大剂量服用可出现运动并发症,此时可辅助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5月至2001年9月,我们在西藏高原海拔3658米,沸点89.5℃,大气压66.5 kPa,氧分压13.6 kPa,环境温度22℃,空气相对湿度45%的条件下[1],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5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微电极记录技术、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方法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采用CRW立体定向架、螺旋CT扫描,层厚1mm,连续扫描.在计算机工作站上重建三维图像,找出标准AC-PC平面,以AC-PC中点为大脑原点,求出Vim或Gpi核团X、Y、Z坐标值,然后导人微电极,根据微电极提供的靶点的预毁损和永久性毁损.术前及术后评估采用UPDRS积分和Hoeh和Yahr分期.结果患者术前震颤、僵直和运动减少症状均得到改善.UPDRS积分下降.患者术后有2例发生轻微精神障碍,1例口唇麻木,1例肢体轻度无力,无永久性并发症.结论微电极电生理记录技术,通过对帕金森患者脑内核团细胞特异性放电的识别,克服了个体在解剖和功能上的变异,从而提高了手术效果,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颅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116例应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85例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术前、术后和DBS开启后6个月、1年、3年及5年的不同服药状态下帕金森病联合评分量表(UPDRS)的评分,比较手术前后UPDRS运动评分的差异。结果核团毁损术和DBS在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随访中均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前UPDRS运动评分,在第5年仅DBS组UPDRS运动评分较术前有改善,同时DBS组患者术后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较术前减少。结论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均能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DBS疗效更为长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C 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对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实施多靶点毁损治疗。术前在256层螺旋C T 扫描下定出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拟毁损的靶点,术中用电阻抗监测验证靶点,70℃射频毁损60~75 s。术前及术后6个月及1 a由精神病专科医师独立进行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的评定比较。结果本组27例手术病人中强迫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7例病人在术后出现记忆力下降和定向障碍,6例术后2周恢复;5例出现尿失禁,在1周后缓解;1例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复查头颅CT 未见出血,经扩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3周后肌力恢复。结论螺旋CT导向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毁损术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疗效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毁损治疗帕金森病(PD)的方法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应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98-3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手术系统,螺旋CT薄层扫描解剖定位,对37例PD患者进行苍白球和(或)丘脑多靶点毁损手术,分析术后患者的靶点影像学改变和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3~5年,按PD联合评分标准(UPDRS)进行评分,显效24例(64.86%),改善9例(24.32%),无效4例(10.81%)。3年后复发再手术3例(8.1%),3例双侧手术,近期效果满意。并发症:术后3天内对侧肢体先肌痉挛后轻度偏瘫者4例(11.0%),远期出现肢体麻木、语音低、智能减退者4例(10.81%)。CT/MRI复查靶点毁损灶消失3例(8.10%),靶点毁损灶稳定34例(91.89%),无其它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单靶点毁损且毁损灶小复发率高,多靶点毁损远期并发症高,靶点毁损术治疗PD近期疗效好,远期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和脑内核团毁损对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意义。方法:18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术前经过系统的精神药物及心理行为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的内科治疗困难的患者。应用MRI在立体定向的基础上,选择性射频热凝苍白球、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靶点。并在术前、术后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进行评分。结果:手术后YGTSS的运动抽动评分、发声抽动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手术前后WAIS智力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立体定向核团射频热凝治疗内科治疗困难的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应用机器人取代传统的定向仪框架,施行脑立体定向手术。方法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定位,计算机建立与靶点对应的三维坐标体系,智能机械臂按照手术规划为术提供导航和操作平台。结果临床成功完成无框架定位手术80例,无手术并发症,近期手术有效率92.5%。结论此方法与普通立体定向手术比较,具有减轻病人痛苦、扩大手术范围、方便术操作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梁福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其在我国发病率为81/10万[1],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主要症状包括震颤、肌强直和行动迟缓,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最终致残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帕金森病患者众多,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帕金森病致残的负担逐渐增长。目前,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已超过200万[3]。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微电极为导向,在细胞水平精确定位,立体定向损毁丘脑腹外侧核或苍白球腹后部异常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手术创伤小、机体恢复快、并发症少,费用低,在近年已成为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4]。2013‐09—2014‐06我院针对62例帕金森病患者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靶点损毁术实施科学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及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长期随访的45例接受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9例接受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临床分析。结果1例DBS病人术后无效,调整电极后效果满意,射频毁损术及DBS术后短期效果均满意,本组显效47例(87%),有效7例(13%),总有效率100%。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开”状态下提高38%,“关”状态下提高49%。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52%,“关”状态下改善率72%。随访结果:射频毁损者复发率为17.8%,DBS者无复发。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及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满意,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微电极记录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DBS具有非破坏性、可双侧同期手术、术后可调节等优点,但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对12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帕金森病(PD)苍白球和丘脑毁损术的手术方式选择与手术效果关系。方法:对213例PD患者进行了221次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临床分型;震颤型17例,僵直型38例,震颤僵直型158例,其中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171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21例;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8例;同期双侧PVP5例,分期双侧PVP8例。结果:术后UPDRS评分发现上述各种术式在“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分别为50.8%-60.8%和28.7-36.6%,但以多靶点毁损术为佳。同期双侧PVP发生明显构音障碍,吞咽困难1例,结论:应根据不同症状选择不同术式,PVP对僵直、“开-关”现象、异动症,肢体无力及肌肉酸痛效果较好,震颤效果略微差一些,对运动迟缓、连带动作、语言发音也有一定改善率,但对平衡,步态及姿势等轴性症状效果较差。甚至个别症人术后步态障碍加重。Vim毁损术对震颤效果最为理想,同期双侧PVP手术易产生并发症,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CT导向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射频毁损苍白球内侧部(GPi)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南京麦迪柯科技公司98-Ⅲ型脑立体定向计算机辅助规划手术系统,对17例PD患者的头颅CTGPi的直接定位,用N-30型射频仪(西安黄河),制造一个约8毫米直径的毁损灶.结果 按帕金森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运动评分,术后1周,在关状态下,术后症状改善率47.1%,在开状态下改善率41.1%,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经随访3年,显效64.7%,改善23.5%,无效11.8%.并发症:术后8小时内出现对侧肢体部分发作肌痉挛者2例(11.8%),均在3天后消失.对侧肢体轻偏瘫者1例(5.9%),2周内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PD患者行GPi毁损术后僵直、震颤多可消失,运动不能等症状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我院应用CRW型立体定向系统,射频毁损术治疗96例帕金森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9例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后的早期、晚期MRI随访,了解毁损灶的MRI表现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9例患者在术后3~7天复查MRI,T1W中心为细小的长T1低信号点,中间为短T1高信号,最外为长T1低信号环,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T2W中心为细小的长T2高信号点,中间为短T2低信号,最外为长T2高信号环,周边有不规则的水肿带.7例患者术后1~2年复查MRI,毁损灶的MRI表现为长T1长T2类圆形信号.毁损灶的位置与原靶点的误差小于1mm.结论帕金森病立体定向射频毁损灶的大小与毁损的温度、时间成正比,晚期MRI随访提示如果靶点位置正确,毁损灶大小在5mm×5.2mm×8.1mm左右,则能产生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