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治疗偏瘫后肩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后肩痛的效果。方法10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配合运动疗法53例为治疗组,单纯运动疗法53例为对照组。两组利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进行肩关节的被动运动。治疗组同时先用日本产HM2SC-A磁振热治疗仪做局部治疗,接着用日本产SD5101型干涉电流型低周波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两种治疗均每次20min,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治疗前后评定偏瘫肩的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肩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90.57%)高于对照组(77.36%),χ2=10.18,P<0.01。结论磁振热加干涉电流型低周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偏瘫后肩痛的效果优于单纯运动疗法,是一种疗效较好的综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对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走罐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疗程均为30天。结果:2组患者的肩痛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可明显提高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干涉低周波治疗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用.方法127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分为两组,单纯牵引组40例,干涉低周波加腰椎牵引组87例.腰椎牵引首次牵引重量为病人体重的一半,以后根据病情适当增加,采用间歇牵引方式.干涉低周波治疗仪强度为120Hz(基本频率为1KHz),最高温度为65±5℃.结果单纯牵引组治愈显效率42%;干涉低周波加牵引组治愈显效率为71.3%,两组治愈显效率相比P<0.01,有极显著差异.治疗一疗程干涉低周波加牵引组有效50例,单纯牵引组有效15例,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涉低周波同时具有中频与温热功能,可增强腰椎牵引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磁热加低周波治疗L5~S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L5~S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磁热加低周波治疗,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加中频脉冲电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热加低周波治疗L5~S1椎间盘中央型突出效果优于超短波加中频脉冲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10 d为一疗程,休息3 d后开始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为66.7%,好转率2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率为33.3%,好转率为40%,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和单纯康复训练都对偏瘫肩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波  冉琼 《西部医学》2009,21(4):643-644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热磁振治疗仪、骨盆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热磁振治疗仪、骨盆牵引疗法;对照组采用熟磁振治疗仪和骨盆牵引疗法。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热磁振治疗仪、骨盆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牵引加干涉电流型低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优势,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进一步提高。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颈牵引加干涉电流型低频40例为治疗组,颈牵引加超短波4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日本产TC-300型电动间歇式牵引系统行颈牵引。颈牵引后治疗组用日本产SD5101型干涉电流型低频治疗仪,对照组采用广州产LD-GA型超短波电疗机治疗,均10天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均治疗1~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采用丹麦丹迪公司CANTATA肌电图仪,在患侧上肢做常规肌电图及F波传导速度检测,累及两侧上肢则两侧同时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27,P<0.05)。而两组病例治疗后肌电图复查自发电位减少,运动单位电位数和波幅增加、F波传导速度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颈牵引加干涉电流型低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是一种疗效较好的综合疗法,常规肌电图及F波传导速度检测可作为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及反映其病变和量化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24次。对照组以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的手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四肢FMA评分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热式磁振疗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以眩晕为症状的8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温热式磁振治疗仪治疗,每次15~20min,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后,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00,P<0.05),治疗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温热式磁振疗法加针刺治疗颈性眩晕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疗程短,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的摆放、主被动运动、神经发育疗法、运动想像疗法等。治疗组采用肌内效贴布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贴扎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评定上肢功能和改良Ba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能够有针对性地缓解偏瘫后肩痛,可以作为常规康复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在治疗前后,通过目测类比法、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及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法、改良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只有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P<0.05),而治疗组的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关节活动范围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肩痛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偏瘫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结合汤氏头针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治疗组在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和汤氏头针疗法,然后应用MBI测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单纯药物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为对照组,并于2个疗程、12周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的MBI评分均逐步提高,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MBI评分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汤氏头针疗法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韩庆  朱庆 《农垦医学》2012,34(4):307-309
目的:探讨手关节被动功能训练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儿童腕关节掌屈的效果.方法:将32例腕关节掌屈的偏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16)和治疗组(n=16),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手关节被动功能训练机(WKS-Ⅰ型),治疗前后对所有患儿手功能进行运动功能(Bruuntrom)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手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关节被动功能训练机配合作业疗法可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腕关节掌屈,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运动疗法配合针刺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运用减重平板运动疗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只运用减重平板运动疗法治疗。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减重平板运动疗法配合针刺可以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脑病治疗仪治疗失眠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脑病治疗仪治疗失眠3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脑病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配合脑病治疗仪是治疗失眠的一种有效疗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传统疗法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传统疗法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综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疗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传统疗法配合旋磁光子热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程短、见效快、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40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临床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确切,优于单纯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8.
李艳 《华夏医学》2006,19(1):77-78
目的:观察单纯应用物理因子与物理因子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DP辐射器照射及生物信息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TDP辐射器照射及生物信息波治疗,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率35.62%,对照组痊愈率20.63%,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治疗组踝关节运动功能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TDP辐射器照射及生物信息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温热式低周波配合超短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温热式低周波配合超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温热式低周波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46例,单纯采用超短波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4.31,P〈0.01)。结论温热式低周波配合超短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脑循环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脑循环治疗仪配合常规疗法(功能训练、中药熏蒸、穴位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常规疗法.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2%.结论 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