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找出影响我院门诊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相关对策并进行干预。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7年3月门诊静脉应用抗菌药物病例分为试验组(有药品不良反应)和对照组(随机抽取无药品不良反应),各为105例。从患者因素、处方及护理因素、发药因素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结果:影响门诊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选用药物的适应证、静脉滴注速度、给药剂量、给药间隔是否合理,是否联合用药,有无用药指导。结论:我院门诊静脉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一些不合理性,需进一步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患儿静脉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在我院门诊治疗的498名患儿的家长进行调查,填写问卷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498份,回收率为100.0%,回收有效率为98.9%。患儿家长对药物知识、不良反应、选择治疗方式等认知程度较低。静脉用药的潜在危害性、引起的不良反应了解与否,患儿家长文化程度、职业高低等成为用药认知度高低的影响因素。结论:患儿家长的静脉用药知识欠缺,应加强宣传,提倡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成立前后发生的静脉输注用药相关不良反应情况,评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立对降低静脉输注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164例次,检索静脉榆注用药相关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药物种类,静脉输注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占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9年静脉输注用药相关不良反应占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分别为:55.00%,37.03%,7.23%,2009年较2007年有显著性降低(P=0.011)。结论:我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注用药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07—2010年我院各科呈报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46种,其中抗感染药物,生物制剂和中成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静脉途径给药的不良反应占85%,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危害,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以来至今收集上报的96例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2%),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87%),引起皮肤的不良反应最多(占70%)。结论:重视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10年上报国家和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207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60岁的患者占38.65%;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见,占48.79%,其次为抗肿瘤及辅助治疗用药;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35.42%.结论: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增强安全意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集到的9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老人和儿童居多,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最常累及皮肤系统,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安全用药意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葛静 《海峡药学》2012,24(9):259-259
收集我院儿科120例出现静脉用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中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过敏反应及消化道反应.  相似文献   

9.
我院4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小坡  卢美娇 《中国药房》2009,(20):1582-158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08年3月上报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46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发ADR的药品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有315例(占67.7%);神经系统用药次之,有39例(占8.4%)。静脉用药引起的ADR占83.0%,其次为口服给药占16.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占54.9%。ADR的转归中,好转占71.2%,治愈占28.8%。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0.
黄迁玲 《北方药学》2018,(4):152-153
目的:监测我院住院患者及门诊处方输液医嘱,对医师静脉给药方案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门诊及住院处方输液医嘱进行审核,并对其中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我院临床静脉输液给药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在药物的配伍禁忌、溶媒选择的不合理、溶媒用量不适宜、药物剂量不适宜等方面.结论:定期进行合理用药评价,加强静脉药物配伍的监控,对促进临床静脉输液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儿童患者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情况,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住院部接受治疗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44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年龄、用法用量、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维生素K1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皮肤及附件损害,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97.73%,97.73%的ADR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44例不良反应中有10例为严重不良反应,均发生在用药后10 min内。结论: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时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无适应证用药;注意配伍禁忌,减少药物联用;严格规范药物贮藏;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上报的4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9例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中,男性发生率(57.9%)高于女性(42.1%);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4.5%);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64.3%)。结论通过多种途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我院2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收集到的26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临床具体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2例ADR报告涉及12大类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静脉给药产生的ADR占73.24%。不良反应的种类以皮肤损害最多,其次分别为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应加强ADR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一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方法:对2009年我院收到的101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为44.54%,中药制剂次之,为14.29%;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91.09%。结论:应全方位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快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传递,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6~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的24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性别、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首位,占44.0%,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位于第2位,占22.6%;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8.8%;给药途径中,由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90.5%。结论应继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和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我院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我院2010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我院ADR以61~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是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ADR临床表现以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抗生素的迅速发展,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抗生素应用率居各类之首。尤其是静脉用药,药物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因此稍有疏忽即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引起生命危害。为了了解我院抗生素的应用情况,通过抽查我院门诊静脉输液,对抗生素不合理应用部分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12年收集的353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53例ADR中,>60岁的患者最多,为203例(57.51%),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为315例(89.24%),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为103例(29.18%),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皮肤和消化系统.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用药过程中应该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认真做好患者用药指导,密切观察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婴幼儿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到2011年收集的60例婴幼儿用药不良反应报告从用药途径、药物品种、不良反应表现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75%;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90%;引起皮肤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95%。结论重视合理用药,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我院500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迪  王儒强  张士勇 《安徽医药》2008,12(6):568-57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收集并上报的5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在500例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居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注射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者主要是医师(72%)和药师(16.4%)。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