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冲洗术(BL)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安全性、临床效果、并发症.方法运用呼吸机三通管连接,在保持人工机械通气的同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经呼吸机三通管的另一接头沿气管导管腔内插入气管内行BL治疗.比较BL治疗术前、术中和术后5h的动脉血气结果以及疗效.结果8例病人共10次行BL治疗均获得成功.BL治疗术中与术前比较PaO2、SaO2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PaCO2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而BL治疗术后5h与术前比较PaO2、SaO2均显著升高(P〈0.001),PaCO2显著下降(P〈0.001).结论经三通管行BL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谢春晖  温金兰  蒋连强  凌宙贵 《广西医学》2012,34(9):1249-1250,1253
目的 评价呼吸机三通连接管在机械通气患者行肺灌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并且需要行肺灌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2%利多卡因2 ml局部注入进行气道表面麻醉后,观察组纤维支气管镜由气管导管三通连接管的密封帽膜孔进入进行肺灌洗,同时保持呼吸机有效机械通气;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由气管导管进入,进行肺灌洗.两组均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收缩压及不良反应,记录操作时间.结果 两组术前SaO2、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SaO2及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挣扎和憋气、喷溅、暂停操作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操作耗时(2.43±0.63)min,少于对照组的(5.43±2.30)min(P<0.05).结论 使用呼吸机三通连接管在机械通气基础上行肺灌洗安全、简便、有效,术中易于护理,值得在ICU病人肺灌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重症监护病房 (ICU )的建立 ,各种新型多功能呼吸机的引进 ,使得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科ICU自 1993年成立以来 ,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已数百例 ,现将我们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气管插管位置的确定当气管插管的病人进入ICU后 ,护士首先应检查并确定气管导管是否在位。正常气管导管的位置应在气管隆突上 1~ 3cm ,一般成人插管深度在 2 2~ 2 3cm左右。过浅容易脱出 ,过深则顶在气管隆突而影响通气 ,甚至插入一侧支气管 (往往进入右支气管 ) ,造成单侧肺通气或直对隆…  相似文献   

4.
罗礼君  罗莉 《四川医学》2000,21(10):917-918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0例 ,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18~ 76岁 ,平均 56± 2岁。体重 4 0~ 70 kg,平均 53.9±kg。1.2 手术种类 :50例中肺叶切除 2 8例 ,食管癌切除13例 ,心包、肺、心肌外伤 6例 ,纵隔肿瘤切除 3例。1.3 麻醉方法 :所有病人术前 30分钟常规肌注阿托品 0 .5mg,鲁米那钠 0 .1g;入手术室后均采用气管内插管 ,其中 16例插双腔管 ,静脉吸入复合全麻 ,哌库溴铵、安氟醚、芬太尼间断给入维持麻醉 ,呼吸机通气 ,术毕视病人情况 ,有 2 9例已拔气管导管 ,2 1例带气管导管 ,送入 ICU。1.4 观察及监测 :所有病例均记录…  相似文献   

5.
麻醉后恢复室小儿全麻手术后的观察与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麻醉后恢复室 (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10月共收治小儿16 6 4例 ,全部安全渡过麻醉后恢复期。现将观察与护理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6 6 4例病人中 ,年龄在 2 0d~ 12岁 ,ASAⅠ~Ⅲ级 ,男 12 2 8例 ,女 4 36例 ;其中颅脑外科 4 8例 ,头颈外科 5 6 5例 ,心胸外科 3例 ,普通外科 2 2 0例 ,泌尿外科 2 89例 ,骨科 2 15例 ,整形外科 32 4例 ,妇科 8例 :带气管导管入室 80 4例 ,气管切开 32例 ,其中呼吸机治疗 2 4 6例。2 观察与护理2 .1 接收病人病人由原麻醉医…  相似文献   

6.
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 3年来 ,我们对 74例应用呼吸机病人进行临床观察 ,将其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总结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74例病人 ,男 42例 ,女 32例 ;年龄 40~ 78岁。其中气管插管 46例 ,气管切开 6例 ,用面罩 2 2例。应用 SC- 型呼吸机 30例 ,均产生过自主呼吸与呼吸机对抗。应用 MV- AB型呼吸机 31例 ,有 15例发生过与呼吸机对抗 ,其中 1例较严重。应用 SERVO- 90 0 C呼吸机 10例 ,其中 2例在应用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 (SIMV)时产生对抗 ,1例在撤压力支持通气 (PSV)过程中出现对抗。应用 BIPAP呼吸机 3例 ,其中 1…  相似文献   

7.
开胸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开胸术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是胸科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机械通气则是救治病人生命的有力措施。 1 995年 6月~ 2 0 0 0年 1 2月 ,我院应用机械通气救治 4 2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病人 ,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4 2例 ,男 31例 ,女 1 1例 ,年龄2 7~ 82岁 ,平均 5 6 7岁。食管、贲门癌 2 7例 ,肺癌 1例 ,胸部创伤 1 2例 ,胸廓成形 2例。合并症 :血气胸 1 2例、脾破裂 6例、肝破裂 2例、四肢骨折 6例、胸椎骨折1例、吻合口漏 6例。本组病人均用纽邦— 2 0 0型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 ,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和技巧。方法:选择经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24例,当呼吸机参数达到一定水平时,在气管插管口处接无创BiPAP呼吸机接口后通气2~6小时,观察血气指标、心率、呼吸变化,并统计撤机成功率。结果:①24例病人两种呼吸机更换前后血气指标、心率、呼吸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病人转归:20例通气2~6小时后顺利拔管撤机,其分4例均出现呼吸频率>30次/分,心率上升)20次/分,SPO2<90%,未能拔管撤机,其中2例综合治疗后反复实验后顺利拔管撤机,1例肺癌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胃癌术后病人死于败血症。结论:在气管插管口处接无创BiPAP呼吸机通气,可作为过渡方法通气,有利于及时把握有创通气转为无创通气的切换点,有利于拔管撤机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9.
汪夏美  李哲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0):644-644,601
机械通气因能维持适当的潮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肌作功等功能 ,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我院ICU病房近年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2 5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行气管切开患者 4 1例 ,其中行机械通气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 ,年龄 18~6 7岁 ,平均 4 5 .4岁 ;病种 :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 16例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3例。应用呼吸机时间 16~ 13d ,其中 2 2例顺利脱机 ,3例因原发病无法得到控制而死亡。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或急诊手术后 4 8h内…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病人气道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梁慧  肖桂珍 《右江医学》2001,29(3):266-267
由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 ,常伴有神志不清或昏迷 ,一般情况差 ,且大多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 ,不能自述病情和料理生活。因此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是机械通气患者抢救的关键措施之一 ,而气道的管理又是机械通气护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我科从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0月共使用机械通气救治病人 2 4例 ,均采用经口腔气管插管连接法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2 4例使用广东普宁生产的PN 2 0 0 0型呼吸机进行机制通气救治 ,其中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最小 14岁 ,最大6 0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例 ,重型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使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将68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一个气囊的气管切开导管;观察组采用带双气囊的气管切开套管,下方气囊用于充气,上方气囊连接负压吸引器吸引气囊上滞留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周、2周及2周以后VAP的发生率.结果 机械通气1周、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气管切开套管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ICU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是ICU病人常见的呼吸支持手段 ,该方法属于有创性通气 ,与无创伤性通气[1] 相比更容易出现相关并发症 ,因此 ,更需要加强有关方面的护理。笔者对我科ICU进行气管插管通气的 17例病人进行分析 ,以探讨提高人工通气质量的途径。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中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2 7~ 85岁 ,平均 6 6 .4岁。其中肺心病 4例 ,心肌病 4例 ,急性中毒 5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3例 ,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 1例。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持续时间 :72~ 98h5例 ,48~ 71h6例 ,2 4~ 47h8例 ,2 4h内 1例。治…  相似文献   

13.
我院呼吸科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呼吸机(BiPAP)替代有创呼吸机的方法,对患者经气管切开导管行机械通气并最终回家行长期家庭机械通气,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为我院2008-2011年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呼吸机(BiPAP)替代有创呼吸机方法护理的哑口患者,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5~75岁,平均59岁.患者均因肺部感染、呼吸肌无力行TMV数月,无法脱掉有创呼吸机而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治疗,但家庭又无法承受巨额的治疗费.方法:患者初始时经气管切开导管连接有创呼吸机,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调节参数,使血气维持在正常范围,同时给予抗感染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吸引气管导管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观察两组每日吸痰次数、吸引分泌物总量、每日刺激性呛咳频次、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48 h或拔管48 h内的VAP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每日吸痰次数、刺激性呛咳频次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每日吸引分泌物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和VAP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行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可有效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减少呛咳,降低VAP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鑫岩  肖琼 《黑龙江医学》2002,26(5):370-370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指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4 8h后发生的肺部感染 ,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 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 ,并经病原学证实者 ,常为病原微生物污染呼吸治疗仪所致的院内感染。在ICU中 ,机械通气病人较普通病人细菌耐药性更普遍 ,致死率 2 0 %~ 6 1 7%。为探讨VAP防治措施 ,我院 1995~ 2 0 0 0年收治呼吸机治疗的病人 80例中 ,有 32例在其它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32例中 ,男 2 0例 ,女 12例 ;新生儿 16例 ;年长儿 16例 ;主要疾病呼吸窘迫综合…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慢性呼吸衰竭病情变化快、预后凶险。本文报道我院运用机械通气成功抢救4例急、慢性重症呼吸衰竭的体会。1病人本文报道的4例病人均为1996年6月至12月我院内科和急诊科病人,余资料详见具体报道。2设备呼吸机广东普宁医疗器械厂鸽牌NP-2000型;血气分析仪瑞士AVLCompact-1型;气管导管美国Sheridan导管公司一次性导管。3病例及治疗方法病例1女性,21岁,因吐粉红色泡沫痰,全身紫纣,气促Zh于1996年6‘月11日6时45分抬送至我院急诊科。入院诊断为急性肺水肿。入院后立即给予肺水肿常规治疗,症状无缓解,至10时全身极度发组,仍…  相似文献   

17.
赵克平 《中原医刊》2003,30(21):30-30
我院自 1994年以来对 15例危重哮喘进行机械通气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5例中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2 0~ 5 0岁 ,平均 3 8岁 ,既往均有哮喘病史。病因及诱因 :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 7例 ,突然停用肾上腺激素 4例 ,吸入油漆 1例 ,用退热药诱发 1例 ,其它原因不明者 2例。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意识障碍以及极度呼吸困难 ,6例有呼吸暂停 1分钟以上。1 2 方法 :10例病人采用气管插管 ,5例采用气管切开通气模式 ,13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其中 3例加用PEEP ,2例持续气道正压CPAP ,VT6~ 10ml/min ,V…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1月入住急诊科和ICU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脑外伤和脑卒中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2例,使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研究组28例,使用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4d,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比较机械通气14d内两组出现的VAP患者及VAP平均出现时间的早晚。结果机械通气14d,对照组发生VAP11例,发生率为50.0%;研究组发生VAP6例,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P平均发生时间为9.9d;研究组VAP平均发生时间为12.5d,研究组VAP发生时间比对照组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声门下吸引气管导管能降低VAP发生率和推迟VAP发生时间,能有效预防VAP。  相似文献   

19.
喉罩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不需运用喉镜,既使在侧卧位时也能进行操作,且在短时间即可建立有效通气道,供氧效果确切,对急救复苏、重危病人的呼吸道管理等均有实用价值[1~3]。但喉罩也存在缺点:1.无法避免胃液返流[4];2.手术中如改变头位,喉罩置入的位置容易发生改变;3.气管内分泌物不易吸引等,均可造成呼吸道梗阻,因此设想通过经喉罩插入气管导管可避免以上缺点。我们对10例择期手术病人试用此方法,均获得成功。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ASAⅠ级6例,Ⅱ级4例,年龄23~68岁,平均体重64.4±11.7kg。手术种类:腹部手…  相似文献   

20.
成人心脏直视术后气管置留期间的呼吸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 0 2~ 2 0 0 4年 ,我科对成人实施心脏直视手术共1 2 2例 ,术后均气管插管留置接呼吸机辅助治疗 ,为了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和避免重复插管 ,我们进行了重点监护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 1 2 2例。其中瓣膜置换 5 5例 ,年龄 3 1~ 75岁 ,先心患者 42例 ,年龄 1 6~ 5 6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2 2例 ,年龄 5 2~ 77岁。心脏移植 2例。本组病例机械通气持续时间 4~ 1 92小时。所有病例顺利拔除插管。呼吸机型号 鸟牌VELA型。2 监护要点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⑴术毕返回监护室后 ,迅速准确地连接呼吸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