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以当归芍药散入血成分为研究对象,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究当归芍药散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Gene Cards、OMIM数据库筛选与当归芍药散入血成分对接的原发性痛经靶点,利用R语言获得关键靶标,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针对筛选出的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利用AutoDock Vina 1.2.3版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当归芍药散给药干预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从行为学和组织病理学角度验证当归芍药散的有效性。结果 共筛选出当归芍药散入血成分12个,作用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VEGFA、PTGS2等核心靶点,主要参与IL-17、TNF、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Z-丁烯基酞内酯、洋川芎内酯I、芍药内酯苷3个活性成分与靶标蛋白结合能力较强。动物实验表明,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扭体反应明显增加(P<0.05),子宫内膜剥脱及水肿严重;当归芍药散能有效减少大鼠扭体次数(P<0.05),减轻子宫内膜剥脱及水肿。结论 当归芍药散主要通过中枢镇痛、调控激素效应、抑制子宫炎症反应等药理作用发挥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讨黄精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精丸的潜在活性成分,DrugBank数据库预测化合物靶点;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黄精丸治疗AD的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8.1软件生成药物-成分-靶点网络;R 4.0.3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东京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黄精丸活性成分12个,黄精丸与AD疾病共同靶点92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黄芩素(baicalein)、5,4’-二羟基黄酮(4’,5-Dihydroxyflavone)、甘草素(DFV)等;核心靶点包括AKT1、TP53、VEGFA、SIRT1、EGFR、PIK3CA、PIK3CB、NOS2、MAPK3等;KEGG主要通路富集在癌症信号通路,代谢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退行性性变信号通路、AD等。结论 黄精丸可能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AD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当归芍药散对闭经、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SEA、BATMAN和Swiss检索当归芍药散中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CTD疾病数据库获取闭经、不孕和PCOS的相关基因,将两者放入Venny中提取交集放入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的PPI网络;应用Matescape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3.8.2构建当归芍药散与闭经、不孕、PCOS的靶点关联网络;利用AutoDuck Tools将核心靶点和化合物分别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52个当归芍药散中的有效化学成分,检索出84个基因靶点;疾病数据库得到疾病靶点705个,两者取交集后共得到30个共同靶点。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分析发现谷甾醇(sitosterol)、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可能是当归芍药散主要的潜在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AR、HMGCR、HSD11B1、CYP19A1、NR3C1等靶点,GO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治疗痛经的药理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催产素引起小鼠痛经模型所致扭体实验,观察当归芍药散对痛经的治疗作用。结果当归芍药散24,36和48g/kg连续灌胃给药12d,可显著抑制催产素所致痛经模型小鼠痛经的发生。结论当归芍药散具有显著抗痛经作用。  相似文献   

5.
朱徐东  黄丽萍  朱娜  王松  姚伟  吴毅 《药品评价》2022,(18):1089-109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精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实验室获取以及查阅文献收集黄精化学成分并利用Swiss ADME筛选中药活性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其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AD的主要靶点,利用String PPI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Matescape平台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黄精防治AD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Discovery Studio软件对黄精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黄精中apigenin、(+)-Syringaresinol等活性成分及SRC(人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STAT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等作用靶点与黄精防治AD相关,黄精防治AD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对无机物的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并通过调节癌症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等通路产生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白术芍药散治疗炎性肠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白术芍药散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识别.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白术芍药散主要成分的作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注释数据库(Genecard)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与方法,探讨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精的有效成分,通过GeneCards数据库、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AD相关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黄精-成分-靶点”网络,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靶点PPI网络,并通过“CytoHubba”功能筛选关键基因,并进行GO生物进程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精中β-谷甾醇、黄芩甙元、薯蓣皂苷元有效成分份可能通过AKT1,CASP3,TP53,VEGFA,HIF1,mTOR等关键基因靶点调控神经退行性变途径-多种疾病、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等通路发挥防治AD的作用。结论:黄精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整合调节防治AD。  相似文献   

8.
当归芍药散的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归芍药散的组成、药理、药效、功能主治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阐述了其具有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抗老年痴呆、清除免疫复合物、改变血流变学、改善微循环等功能,并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缺铁性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老年性痴呆等症并综述归纳了该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TCMSP数据库筛选六味地黄丸治疗AD的活性成分,并构建药物-靶标网络、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GO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PPI网络分析。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对网络药理学主要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主要关联AD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Tau蛋白的磷酸化、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自噬、胰岛素代谢等;体外实验提示,六味地黄丸参与调控APP介导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GSK-3β介导的Tau蛋白磷酸化,GNB1介导的炎症反应,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MAOB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mTOR介导的自噬,以及INSR介导的胰岛素代谢等通路。结论 六味地黄丸治疗A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当归 白芍药对药效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探讨其多成分 多靶点的作用机理。 方法: 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及文献报道,筛选出当归、白芍中主要的药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 靶点网络及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lueGO及reactome FI对所预测的核心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05为筛选条件,结合已有研究结果,选择当归、白芍中共30个化合物为候选成分进行靶点和通路的筛选,共检索出125个作用靶点,其中在String数据库中分值高于0.9的核心靶点有106个,基因功能涉及脂类代谢、血液循环、DNA转录、细胞内信号调节、腺体发育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核心靶点主要通过影响信号转导、免疫系统、代谢过程、基因表达、神经元系统、程序性细胞死亡等多途径发挥药效作用。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了当归 白芍药对的基本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奠定了基础,为阐释其配伍机理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分子层面探讨甘草查尔酮A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CTD及DisGeNET等数据库检索出甘草查尔酮A的作用靶点及其与AD相关的靶点的交集。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的ClueGO功能对交集蛋白作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通过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分子层面研究甘草查尔酮A作用于AD相关靶点的结合位点及结合能力。结果 甘草查尔酮A的作用靶点有128个,其中与AD相关的靶点112个,这些靶点涉及信号通路33条,包括MicroRNAs in cancer、Serotonergic synapse及Cell cycle等,从而构建出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单一成分-靶点-生物学通路网络。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甘草查尔酮A与PPI网络图中度值最高的20个靶蛋白均能很好地结合,其中结合性最好的3个靶蛋白分别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相关蛋白、环氧合酶2和丁酰胆碱酯酶。结论 从分子层面对甘草查尔酮A治疗AD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揭示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aimed to research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corn silk on Alzheimer's disease (AD) by the method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molecular docking, and animal experiments.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Corn silk were obtained by searching the TCMSP database and the targets corresponding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Corn silk were obtained through the TCMSP and SwissTargetPrediction platforms, and the AD targets were obtained in the GeneCards, OMIM, and DisgeNET databases. Cytoscape was employed for creating the “active ingredient-target” relationship network; STRING and Cytoscape for creating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 network. Besides, Meta scape was used for Gene Ontology (GO) enrichment analysis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of the intersecting targets; AutoDockTools and Pymol for molecular dock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core ingredients and core targets; and animal experiments for verifying the anti-AD effect of luteolin. A total of 12 active ingredients of corn silk were screened, including 465 targets and 209 intersected targets. Moreover, GO functional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AD effect of corn silk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phosphotransferase activity, response to hormone, membrane raft, etc.; KEGG results indicated the main pathways involving cancer, Alzheimer disease, etc.; and the molecular docking results revealed excellent binding of the core ingredients (α-tocopheryl quinone, luteolin, etc.) to the core targets. Besides, the outcomes of animal experiments exhibited that luteolin not only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TNF-α and IL-1β in mice but also attenuated inflammation. With the help of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the material basis and mechanism of the anti-AD of corn silk have been explored in this study. Briefly speaking, luteolin from corn silk plays an anti-AD role by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人参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人参活性成分及其所对应的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靶标.利用Venn在线工具获得人参活性成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同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人参、活性成分、靶标间相互作用网络关系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及比较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和霍山石斛D. huoshanense活性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收集金钗石斛、霍山石斛的有效成分;PubChem平台查询活性成分结构;SwissADME平台筛选金钗石斛、霍山石斛活性成分的靶点;SwissTart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各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靶点;Cytoscape 3.9.1构建“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分析并构建药物与疾病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金钗石斛有效成分84个,核心成分为crepidatin、N-isopentenyl-6-hydroxydendroxinium、3-O-methylgigantol等;霍山石斛有效成分56个,核心成分为erianin、dendrocrepine、dendrocandin U等;金钗石斛...  相似文献   

15.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逐渐丧失。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经典的抗炎药物如类固醇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有限。因此,开发新的抗炎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白藜芦醇是一种有很强活性的天然多酚类物质,目前研究已显示其具有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免疫调节、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近年来还发现其具有抗神经炎症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精神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AD)和亨廷顿症等。综述白藜芦醇对A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推进白藜芦醇用于防治AD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靶点及通路,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TCMSP数据库及Uniprot数据库筛选出淫羊藿有效成分及靶点基因。通过Drugbank、Dis Ge NET和TTD数据库筛选出AD的靶点基因;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后使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靶点蛋白-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蛋白利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最后采用MTT试验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对网络药理学主要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23个淫羊藿活性成分,共预测获得239个淫羊藿药效靶点和2 156个AD的治疗靶点,取交集后得到152个淫羊藿治疗AD的靶点,蛋白互作分析提示GSK3β、AKT1、CDK5、CDK5R1、APP、MAPK1、MTOR为蛋白互作网络中的关键靶点。淫羊藿关键靶点主要关联AD、β-淀粉样蛋白聚集、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细胞实验提示,淫羊藿可显著提高Aβ25-35诱导PC12细胞的细胞存活率,并参与调控GSK-3β、AKT1、CDK5介导的β-淀粉样蛋白聚集及tau蛋白磷酸化通路。结论 淫羊藿治疗AD具有多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多联系通路的特点,本研究为系统阐明淫羊藿治疗AD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丽莹  孔荐  管清燕  杨晓云  杨晓 《药学研究》2022,41(1):48-52,63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随之持续增长,中药或中药提取物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不断增多.槲皮素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损伤,减少脂质过氧化,抑制淀粉样蛋白的原丝形成.本文对槲皮素的来源、药代动力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的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四逆散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潜在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代谢通路,为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临床应用和深入阐明四逆散干预Graves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运用TCMSP平台及查阅文献筛选四逆散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以“Graves’ disease”为关键词,挖掘GeneCards、CTD、DisGeNET、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中Graves病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运用Metascape平台对共同靶点通过GO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进行注释和富集分析。在RCSB PDB和PubChem数据库中获得成分和靶点的结构,利用pymol软件和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异鼠李素、柚皮素、异甘草素、木犀草素、葛根素等,PPI网络中关键靶点为AKT1、TNF、INS、IL6、VEGFA、TP53、JUN、CASP3、IL1B、MAPK3等。GO与KEGG分析主要代谢通路可能有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Th17细胞分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有调节免疫失衡、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抗氧化应激、抑制甲状腺血管新生和减轻外周组织器官损伤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四逆散主要成分与治疗Graves病的关键靶点结合活性较高且对接构象较稳定。结论 四逆散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影响多条代谢通路发挥治疗Graves病的作用,为四逆散治疗Graves病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Clinical pharmacology is concerned with understanding how to use medicines to treat disease. 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have provided powerful methodologies for describing the time course of concentration and effect in individuals and in populations. This population approach may also be applied to describing 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 and the action of drugs to change disease progress.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symptomatic and disease-modifying effects of drugs are valuable not only for describing drugs and diseases but also for identifying criteria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ypes of drug actions, with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ory decisions and long-term patient care.  相似文献   

20.
万素馨  向毅  罗亚玲 《药学实践杂志》2018,36(3):260-264,281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多奈哌齐联合美金刚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收集2014—2016年的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8篇文献纳入本系统评价,均为随机对照研究,样本量1 796例(研究组900例,对照组896例)。研究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神经精神问卷(NPI)、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和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方面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态、病理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考虑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