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本院24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产科DIC中19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结论: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是主要诱因,早期诊断,去除诱因.合理使用肝素.及时补充凝血因子,果断切除子宫是产科DIC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苍山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6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抢救成功,死亡4例,其中重度妊高征伴胎盘早剥2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消除病因,合理使用肝素,进行血液替代治疗是保障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现对我院1995-01~2004-12收治的15例产科DIC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容俊  马翠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2B):220-222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孕产妇急危症之一,严重危及孕产妇的生命。我们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在救治过程中我们重视了纤维蛋白、新鲜血浆、冷沉淀的应用取得满意疗效,现就我院7例DIC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病因诊断治疗相关措施。方法对45例产科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产科DIC中,经临床及时诊断及早输血、给予肝素等治疗措施后,所以患者均抢救成功,无一例死亡;其中子宫切除14例,子宫切除率31.1%。产科DIC的诱发因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栓塞、胎盘因素、死胎、重度肝炎等。结论尽早处理DIC的诱因,补充新鲜血及凝血因子,适时切除子宫,积极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是对抢救产科DIC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尤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母婴死亡率相当高。本研究对我科10年间收治的26例产科DIC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14例DIC病人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DIC患者,痊愈11例,死亡3例。结论产科DIC重要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做好围生期保健,建立高危门诊,及时治疗各种产科合并症或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底期间诊治的9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C的发生率为同期分娩人数的0.17%,诱发因素依次为产后出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子痫抽搐及妊娠急性脂肪肝。9例患者治愈7例,死亡2例。结论:产科急性DIC绝大部分发生在胎儿娩出后,且多发生在有并发症的孕产妇。诊断根据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15例产科急性DI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4例,治愈率为93.3%,死亡1例.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去除病因、选择合理使用肝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积极对症处理、尽快结束分娩,是抢救产科急性DI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母婴病死率较高,现对我院5例产科DIC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明 《海南医学》2005,16(1):116-116,154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抢救不及时将危及孕产妇的生命。我们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在救治过程中重视了肝素及纤维蛋白原的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我院20例DIC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许多致病因素导致的病理生理过程,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抢救不及时将危及孕产妇的生命。我们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在救治过程中重视了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应用,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我院15例DIC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产科DIC早期诊断及把握时机.正确治疗,抢救DIC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发生的3例产科DIC.根据诱发DIC的病因,抗休克,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在此基础上输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及抗纤溶药物.对无法控制的阴道出血,以手术切除子宫,术野仍广泛渗血,采用纱布条填塞盆腔及术后腹腔引流.结果 3例产科DIc均治愈.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尽早去除病因,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产后出血不止,应果断行子宫切除,必要时采用纱布条填塞盆腔及术后引流.  相似文献   

14.
赵国华  钱红燕 《浙江医学》2006,28(11):928-930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孕产妇急危症之一,如能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原发病是预防产科DIC的重要环节,及时、积极、正确的抢救方能有效挽救DIC孕产妇生命,现将本院救治的产科DIC患者资料总结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传莲 《右江医学》2002,30(2):129-13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不是一个独立疾病 ,而是许多疾病发展中一个严重的病理过程。它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 ,微循环内广泛的微血栓形成 ,即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红细胞凝聚 ,引起循环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各脏器功能障碍等表现。产科DIC在临床并非罕见 ,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安全。本文对我院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9月间收治各种原因引起并发DIC 10例进行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为 2 1~ 3 4岁 ,平均 2 5 .4岁。初产妇 2例 ,经产妇 8例。中期引产 6例 ,足月顺产 1例 ,剖宫产 3例。产前发生DIC 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其救治。方法 本文对10例产科领域发生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诱发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例DIC中8例均经输注鲜血治疗,5例积极治疗原发病,1例及时终止妊娠,2例经肝素抗凝治疗。9例痊愈,1例由于脾蒂破裂大出血导致不可逆性休克并发DIC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在DIC的抢救治疗中,早期诊断,尽快除去诱发DIC的原因,以阻断促凝物质继续进入母血循环,同时输注大量鲜血,增加组织器官循环灌注量,加上合理抗凝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董凤花 《中原医刊》2007,34(13):67-68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抢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8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抢救和护理措施。结果双胎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1例,胎盘早剥合并死胎1例,羊水栓塞1例,宫缩乏力出血5例,其中羊水栓塞1例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例痊愈出院。结论对产科急性DIC,应严密观察,早期诊断,迅速抢救,合理治疗,及时会诊,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抢救过程中紧密的医护配合、及时准确的急救护理也是产科急性DIC病人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8.
卢冬青  吴曼祯 《广东医学》2006,27(1):112-113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产科急性DI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7例,治愈率为89.5%,死亡2例,其中1例为妊娠合并重症肝炎,1例为重度妊高征合并胎盘早剥致肾功能衰竭。结论熟悉产科急性DIC的早期临床表现,做到早诊断,提高对产科急性DIC的原发病及易发因素的警惕性,及时去除病因,选择合理使用肝素是抢救产科急性DIC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促发因素很多,其中因产科并发症引起者尤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病势凶猛,母婴死亡率相当高。本文对8例DIC病人成功抢救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庞金荣 《重庆医学》2008,37(15):1764-176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下,引起广泛的微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的沉积,继之形成弥漫性微血栓,而导致循环和内脏器官功能衰竭、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消耗,继发纤维蛋白溶解,其表现为栓塞、出血、休克、溶血、组织坏死、器官功能衰竭等综合征.本文就本院12年来所有孕产妇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发现高危病例及早预防、识别及阻断疾病进展,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