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学模式是健康观与疾病观的一种高度哲学概括,它反映医学科学和医学实践总的特征。医学模式也是临床医学的基础。现代医学继传统的整体模式,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后,正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之中。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概念发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治疗型模式"转变为"预防、保健、群体和主动参与模式";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未来五星级医生的标准为:卫生保健提供者,医疗行为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卫生领导者,医疗服务管理者。现代医学科学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进和实现医学  相似文献   

3.
医学模式是健康观与疾病观的一种高度哲学概括 ,它反映医学科学和医学实践总的特征。医学模式也是临床医学的基础。现代医学继传统的整体模式 ,近代生物医学模式后 ,正逐步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之中。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概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尤其对临床医师更为重要。新的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应用 ,使人们的医学思维形式发生了改变 ,人们不再单纯从生物科学的观点去观察、研究人类的健康和疾病 ,而是综合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因而 ,使人们对许多疾病有…  相似文献   

4.
顺应新医学模式的组织胚胎学教学与考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和疾病总体特征及其本质的高度哲学概括,它反映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决定着人们对人的生命、生理、病理、预防、治疗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在医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因而医学模式也在随着医学的发展而转变。不同时期的医学模式对人的理解不同,在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对其主要的要求也不同。为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医学人才,本研究对组织胚胎学教学与考试进行了尝试性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1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其对医学人才素质的要求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揭示了人体不仅受理化和生物因素的影响,也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制约,因而,两种医学模式对医学人才培养有不同的要求。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受生物医学模式的支配而以疾病为中心,把人的生理与心理、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割裂开来。医学生致力于追求生物医学的科学知识、理论和技能,忽视了生物医学的伦理、社会和审美价值,从而培养出来的医学生难以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人们正是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正确地认识健康和...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化.井为新兴的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所取代,医学也不是一种单纯的科学技术,而是高科技与人文科学的高度结合体。而这种结合体最佳体现的双心医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曾接诊1例出现心理问题的重症患者现将诊治经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要理解为什么落后过时的生物医学模式还在统治我国医疗卫生领域,我们有必要回顾主要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并将医学模式在中国的演变史放在近代和现代史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期找到病源,彻底治本。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主要医学模式有:超自然的"神道医学"模式;来源于实践的经验医学模式;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理性医学模式;多因多病的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目前基本还没有实现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从医学模式转变中看家庭健康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教授恩格尔在《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一文中提出“现代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应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至今已近20年。这其问,医学界就医学模式转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已为人们普遍接受。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美国医学模式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渐变中,其注重卫生保障制度和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多元化要求改革医学教育,强凋预防医学和保护环境,将卫生保健的重心前移等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高度关注,如何合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循证医学证实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依次为卒中单元的组织化治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1]。1卒中单元1.1践行现代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人体健康和疾病认识的基本观点。近代的生物医学模式是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认识疾病,用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及生物大分子上的变化来解释疾病。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强调用整体的观点看待疾病现象,既重视人的生物…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凸显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更应具备高度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从社会和心理等角度去探求人类生命活动与疾病防治的规律。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起步较晚,与美国相比,显得较为滞后。本文通过中美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比较研究,期望从美国先进的人文教育中寻找可供借鉴的先进经验,以改善和提高我国的医学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医学目的有着随自然规律认知的深入而变化的特点。医学目的的形成归属于人类的哲学观、时空观、医学观,形成相应的医学模式。从经验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反映了人类不同的医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中情志活动致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医注重整体,从中医角度剖析情志因素与心悸的关系,通过补益心脾、疏肝理气、补气养阴、清心化痰等方法治疗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学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不少眼科疾病与社会-心里-生理因素密切相关,眼科医生应该紧扣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不仅要贯穿于整个医疗行为的始终,而且也是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浅析生态医学模式建立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和社会的发展,以人类中心论为指导思想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医学模式.生态医学模式的建立要以生态价值观作为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医学模式倡导的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与主动相结合,是在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反思、补充、升华与整合之后的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医学模式。它特别强调了被动与主动相结合,强调了药物疗法、免疫疗法和非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临床见习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经历了由生物医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既往的教学方法相比,循证医学运用于临床见习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对患者的认识亦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张晓磊 《吉林医学》2011,32(26):5600-5601
<正>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必须与高素质的医务人员相匹配。礼仪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外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医学新理论、新概念日新月异,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更新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打破了传统的对症治病观念。临床医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解决临床医学复杂难题,将成为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1.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目前,用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传统的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