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体基因组不断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威胁仍能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与机体不同类型的DNA修复功能密切相关。但是,当DNA修复功能异常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受损的DNA进行修复时,基因组的稳定性就会受到挑战,从而导致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或者进展。因此,对DNA修复功能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治疗、延缓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尼克酰胺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的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MPTP(每天30mg/kg×5 d,i.p.)注射前1h腹腔注射尼克酰胺(500 mg/kg),最后1次注射后5天观察小鼠运动能力的改变,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并分析小鼠全脑及纹状体中乳酸脱氢酶(LDH)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变化.结果:1)尼克酰胺能显著改善MPTP小鼠的自主运动能力(P<0.01),但对游泳、爬杆和悬挂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2)尼克酰胺能显著减轻MPTP诱发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降低(P<0.01);3)全脑的LDH和NOS活性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但纹状体的LDH和NOS活性在MPTP处理的小鼠中显著升高(P<0.01),尼克酰胺能显著降低MPTP引起的LDH和NOS活性升高(P<0.0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区别(P>0.05).结论:尼克酰胺可以有效减轻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神经元的坏死和抑制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尼克酰胺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克酰胺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的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MPTP(每天30mg/kg×5 d,i.p.)注射前1h腹腔注射尼克酰胺(500 mg/kg),最后1次注射后5天观察小鼠运动能力的改变,检测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并分析小鼠全脑及纹状体中乳酸脱氢酶(LDH)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变化。结果:1)尼克酰胺能显著改善MPTP小鼠的自主运动能力(P<0.01),但对游泳、爬杆和悬挂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2)尼克酰胺能显著减轻MPTP诱发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降低(P<0.01);3)全脑的LDH和NOS活性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但纹状体的LDH和NOS活性在MPTP处理的小鼠中显著升高(P<0.01),尼克酰胺能显著降低MPTP引起的LDH和NOS活性升高(P<0.0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区别(P>0.05)。结论:尼克酰胺可以有效减轻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神经元的坏死和抑制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5.
人体细胞中DNA损伤后会引起细胞一系列反应,主要包括损伤信号的传导、损伤与修复、诱导细胞死亡等.肝癌的发生正是由于这些诱因同时作用于损伤修复系统的某个环节,使DNA损伤不能修复或不能正确修复,从而使肝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最后导致肝癌的发生.因此,损伤DNA的累积则成为肝癌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对其深入研究将会为肝癌的治疗奠定基础.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DNA损伤和修复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对肾癌786-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尼克酰胺(10、20、30 mmol/L)处理肾癌786-0细胞;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尼克酰胺对肾癌786-0细胞迁移及含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检测尼克酰胺对肾癌786-0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P53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的蛋白表达。结果:尼克酰胺呈浓度-依赖性抑制786-0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结论:尼克酰胺可抑制肾癌786-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可能通过抑制SIRT1上调P53促进78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人类DNA拓扑异构酶Ⅱβ结合蛋白1(DNA to-poisomeraseⅡβ-binding protein 1,TopBP1)是最初于1997年由Yamane等人经双杂交筛选分离得到的一种能结合到DNA拓扑异构酶Ⅱβ蛋白C末端区域的蛋白[1]。TopBP1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3q22.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克酰胺(NA)与131Ⅰ联合应用对大鼠甲状腺质量与功能的影响,探讨尼克酰胺对正常大鼠甲状腺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在180~200g之间,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G1组(正常对照组)和G5组(131Ⅰ组)每日每只灌胃生理盐水3ml;G2组(50mgNA组)和G6组(50mgNA+131Ⅰ组)每日每只灌胃NA 50mg;G3组(100mgNA组)和G7组(100mgNA+131Ⅰ组)组每日每只灌胃NA 100mg;G4组(150mgNA组)和G8组(150mgNA+131Ⅰ组)每日每只灌胃NA150mg,持续灌胃30天后G1、G2、G3、G4组行FT3、FT4测定,麻醉下手术取出甲状腺并称重。G5、G6、G7、G8组灌胃每只给予131Ⅰ37MBq,按原方案继续灌胃30天后处理同上。结果 G1、G2、G3、G4组的甲状腺质量无差异(F=2.52,P>0.05)。G5、G6、G7、G8组的甲状腺质量分别与G1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且G6、G7、G8的甲状腺质量小于G5具有统计学意义。G1、G2、G3、G4组FT3、FT4四组间差异无意义。G5、G6,G7、G8 4组与G1相比,FT3、FT4减少有统计学意义,且G6、G7、G8的FT3、FT4小于G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独使用131I相比,131Ⅰ与NA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大鼠甲状腺的质量及功能,从而进一步证明NA对131Ⅰ作用于大鼠甲状腺具有辐射增敏作用。该实验结果提供了二者联合应用于甲亢和甲癌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化疗方案是结核病治疗的关键。我们从1991-01~1994-12收治的结核病人中随机取160例,按其所用化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含毗障欧肢的为A组,余为B组。疗程均为6-9个月。现将近期疗效总结如下。1一股资料1.1160例均为初治浸润型肺结核,男120例,女40例,年龄16-60岁。1.2化疗方案:A组:3HRZS/3-6HR,B组:3HRES/3-6HR。剂量:H(异烟阶川.41/日;R(利福平)0.61/日;Z(毗俊酸胶)0.53/日,E(乙胺丁醇)0.751/日;S(链霉素)0.75iml/日。1.3检查方法:化疗开始后每月复查胸透、肝功、血沉、…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DNA双链损伤修复机制在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组(B组),糖尿病模型+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组(C组)。C组采用链脲霉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注射STZ 72 h后,B组与C组大鼠均被施行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分别予以高脂饲料饲养;A组予以基础饲养,每周监测血糖水平及体质量变化。分别于术后2周、4周、6周、8周,取大鼠主动脉进行老化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HE染色,并计算主动脉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磷酸化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磷酸化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CHK2)、磷酸化P53、磷酸化组蛋白2A变异体(γ-H2AX)的表达。结果 术后2周,A组大鼠主动脉内膜老化SA-β-gal染色呈阴性,B组和C组大鼠老化SA-β-gal染色阳性区域较少且散在分布;HE染色示B组和C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开始出现少量增生。术后4周,B组和C组大鼠主动脉内膜老化SA-β-gal染色呈阳性;HE染色示C组大鼠主动脉内膜增厚明显,主动脉内膜面积较A组和B组增加(P <0.05)。术后6周,C组大鼠主动脉内膜老化SA-β-gal染色呈阳性且面积较B组增加;HE染色示C组大鼠主动脉壁形成典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泡沫细胞聚集,管腔狭窄,与A组、B组相比,主动脉内中膜面积比增加(P <0.05)。术后8周,C组大鼠主动脉内膜老化染色阳性面积较B组增加;HE染色示C组大鼠主动脉腔明显狭窄,增生部分突入管腔,内膜面积、内中膜面积比较A组和B组增加(P <0.05);免疫组化染色示C组大鼠主动脉内膜中γ-H2AX、磷酸化ATM、磷酸化CHK2、磷酸化P53表达均呈阳性,上述蛋白在B组大鼠主动脉内膜中表达均呈弱阳性。结论 糖尿病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衰老激活,DNA双链损伤加剧,双链损伤修复机制参与了糖尿病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尼克酰胺核糖(NR)能否改善肝脏胰岛素抵抗。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模型组(n=8)、NR干预组(NR组,n=7)。对照组喂养标准对照饲料(XT304),每天进行双蒸水灌胃;模型组和NR干预组给予高果糖高脂饲料(XT310,40%碳水化合物,40%脂肪),模型组每天进行蒸馏水灌胃,NR组每天给予400 mg/(kg·BW)NR溶液灌胃干预。饲养11周采用糖耐量实验、空腹胰岛素检测实验、肝脏切片染色观察。用0.25 mmol/L棕榈酸(PA)干预HepG2细胞24 h,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添加0.5 mmol/L NR同时干预。干预结束后,给予100 nmol/L胰岛素刺激HepG2细胞30 min后进行糖摄取检测。进一步检测线粒体活性。结果 终止实验时,各组小鼠体重分别为对照组(28.60±0.72)g、模型组(27.00±1.98)g、NR组(23.44±1.8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540,P<0.05),NR组有体重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组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1 167.56±91.15)比较,模型组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1 5...  相似文献   

13.
何晓松  雷迅 《华夏医学》2009,22(4):788-790
鼻咽癌(nasopharyngeall carcinoma,NPC)是发生在鼻咽腔后方及咽部上方部位的恶性肿瘤.全世界的鼻咽癌病例约80%在中国,为我国常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以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份发病率最高,可达到30/10万~50/10万.  相似文献   

14.
在肿瘤发生中,DNA异常甲基化表现为遗传和表遗传两种效应。遗传效应通过甲基化胞嘧啶的自发性脱氨和增加外来致癌物的亲和力等方式起作用,引起基因突变频率增加。而通过DNA CpG岛的甲基化使某些重要基因失去功能是肿瘤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在不同程度上与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菌素及胆汁酸等密切相关。上述因素会引起肝细胞中DNA的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细胞反应,主要包括损伤信号转导以及DNA修复诱导的细胞凋亡。如果DNA损伤无法被正确修复并不断累积,可导致肝细胞的恶性转化,最终引发肝癌。因此,受损DNA的累积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同样,肝癌细胞DNA损伤修复水平的提高也是其耐药的主要原因,一些抑制其修复水平的靶向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人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单链断裂修复(SSBR)中的作用.[方法]以XRCC1蛋向缺陷细胞株为模型,用标准断裂剂甲基磺酸甲酯(MMS)染毒,检测细胞存活、微核形成、彗星实验及细胞周期变化等方法测定细胞遗传毒性.[结果]XRCC1蛋白水平的降低使细胞对DNA损伤剂的杀细胞效应敏感度增加、微核形成增加、DNA单链损伤修复能力降低以及引起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结论]结果提示XRCC1基因在DNA单链损伤修复及基因组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Ku80、DNA-PKcs和ATM)在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3种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乳腺癌和14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Ku80、DNA-PKcs和ATM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u80、DNA-PKcs和ATM蛋白在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5%、54.5%和52.7%,在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9%、92.9%和71.4%;DNA-PKcs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χ2=6.975,P=0.008),而Ku80和ATM的表达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亦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ATM和DNA-PKcs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肿块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乳腺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Ku80的表达与患者的肿块大小和临床分期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在55例乳腺癌患者中,Ku80与DNA-PKcs的表达呈正相关(r=0.355,P=0.008);Ku80与ATM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0.325,P=0.015).结论 DNA-PKcs蛋白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u80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生长;Ku80与DNA-PKcs及ATM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由基在心肌细胞缺氧性DNA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洪  杨天德  陶军  刘桥义 《重庆医学》2003,32(8):963-964
目的 研究自由基在心肌细胞缺氧性DNA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成 5组 ,即对照组、缺氧 2 4h组、SOD组、CAT组和SOD +CAT组。然后除对照组外 ,分别加入SOD、CAT或SOD +CAT的各用药组和缺氧2 4h组均缺氧培养 2 4h(其中SOD和CAT的浓度均为 4 0 0 μg/ml) ,终止培养后分别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DNA的损伤和TUNEL标记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缺氧 2 4h后 ,各组心肌细胞核DNA明显受损 ,细胞发生凋亡。与单纯缺氧 2 4h组相比 ,SOD组、CAT组和SOD +CAT组的DNA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受损的细胞数明显减少 (P <0 .0 5 ) ,其中SOD +CAT组更显著(P <0 .0 1 ) ,细胞凋亡的数量也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自由基参与了心肌细胞缺氧过程中细胞核DNA的断裂损伤和细胞凋亡 ,使用自由基清除剂能减轻其缺氧损伤 ,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因子AGGF1在人结直肠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及化疗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顺铂诱导结直肠 癌细胞株HCT116 细胞DNA损伤模型,运用siAGGF1 及siNC 转染结直肠癌细胞干扰AFFF1 的表达。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 AGGF1、γH2AX基因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顺铂诱导HCT116细胞DNA损伤(双链断裂)后,γH2AX和AGGF1在损伤位点 的募集情况;MTS法检测损伤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AGGF1的表达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顺铂处理HCT116细胞明显下调AGGF1表达,干扰AGGF1的表达抑制了γH2AX和NBS1;免疫荧光实 验表明AGGF1和γH2AX共定位,细胞增殖实验表明结直肠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加(P<0.01);AGGF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 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1),表明其可能与肿瘤的恶性表型相关。结论下调AGGF1基因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DNA损伤 修复,提高其对化疗的敏感性,机制上可能与NBS1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20.
高压氧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秋芹  庄永青 《广东医学》1997,18(5):300-301
探讨高压治疗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机理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分析1994-1996年间72例共90条周围神经修复术后,高压氧治疗组与高压氧治疗组疗效。结果:高压氧治疗组优良率达80.8%,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有助于周围神经修复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