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院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型及耐药性。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基因分型,结合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分析。结果:3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脉冲场谱分10型(A—K型),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由高到低为庆大霉素(67%)、阿米卡星(67%)、环丙沙星(64%)、氧氟沙星(64%)、头孢噻肟(50%)、头孢曲松(44%)、妥布霉素(40%)、氨曲南(30%)、头孢哌酮(27%)、头孢吡肟(24%)、哌拉西林(24%)、头孢他啶(23%)、亚胺培南(23%)。筛选出了7株(占2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它们对13种抗生素出现全耐药现象,指纹图谱显示均是同一基因型(D型)。结论: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脉冲场凝胶电泳是一种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患者不同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102株,按照CLSI操作规程进行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的确认;采用单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其产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44株,检出率4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连续使用亚胺培南时间、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是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均为造成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2.32、10.23、1.38及1.12~3.37、1.86~27.41、1.32~6.81.结论 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药耐药性;长时间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者易造成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3.
王敏敏  董晓勤  苏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2600-2601,280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情况。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2-巯基丙酸纸片协同试验筛选金属酶菌株。结果:6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IPM100%、CTX98.3%、TIM96.7%、TZP85.0%、LEV78.3%、ATM78.3%、FEP73.3%、AK73.3%。纸片协同试验产金属β-内酰胺酶4株,检出率为6.7%。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的机制之一。密切监视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传播。  相似文献   

4.
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检出率并分析其药敏谱.方法 收集深圳南山区2007年6月-2008年6月共323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ATBPSE5药敏试剂条测试;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菌株用改良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共分离出323株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46株(14.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45.4%和26.3%,多黏菌素E对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依然有非常好的效果,敏感率达到96.9%;铜绿假单胞菌泛耐状况不容忽视.结论 加强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按照药敏试验选择治疗药物,以防止菌株扩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以明确其分子特征,更有效地控制感染.方法 通过药敏试验和三相水解试验分析细菌的耐药表型及产ESBLs表型,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方法确定其产ESBLs的基因型,应用重复一致序列PCR(rep-PCR)方法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 分离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以及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23.6%,而且有17株为全耐药菌株;对17株全耐药菌株进行三相水解试验分析,有14株显示产ESBLs表型;β-内酰胺酶基因PCR扩增结果显示,8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TEM阳性率最高为77.6%,其次为PER-1阳性率为48.2%,SHV阳性率为5.9%;经rep-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显示多数产PER-1型ESBLs铜绿假单胞菌来源于同一克隆株.结论 海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状况严重,产ESBLs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首次在海南地区检出产PER-1型ESBLs的铜绿假单胞菌,且该院存在产PER-1型ESBLs铜绿假单胞菌同一克隆株引起的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筛选出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用PCR检测各种相关的耐药基因。结果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株(4%)、产AmpC酶20株(40%),11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22%),耐药基因检测中共有8种基因阳性,其中阳性率较高的为CTX(56%)、外膜孔蛋白OprD(60%)、aac(6′)-Ⅱ(60%)。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以AmpC酶为主,基因型以CTX阳性率较高,耐亚胺培南主要为外膜孔蛋白缺失,同时已获得较多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耐消毒剂基因,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本地区2010年度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方法 对2010年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分析,药敏采用K-B法进行.结果 2010年共计分离5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23株,占60.5%.分离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98株、77株、64株.其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68株,阳性率为68.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较低.41株克雷伯菌属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6.1%.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结论 本地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率较高.各类菌的耐药率均较高,因此应加强本地细菌的耐药监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流行情况,为院内感染防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13.0分析耐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协同法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梯度PCR方法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结果 2015-2017年该院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881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85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32.35%(285/881);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和基因型阳性菌株79株,占8.97%(79/881),其中blaIMP型51株,占5.79%(51/881),blaVIM型28株,占3.18%(28/881)。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机制是造成该院2015-2017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流行的重要机制之一,基因型以blaIMP和blaVIM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医院2008-2010年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25株,均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K-B)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和耐药菌的确认,采用改良三维试验进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收集同时期非产酶菌100株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酶铜绿假单胞菌52株,检出率为41.6%;其中,产ESBLs酶35株、AmpC酶9株、MBL酶8株;其中有4株同时产MBL酶和ESBLs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是造成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连续使用亚胺培南时间过长、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者易造成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及分布、耐药特点,为临床抗感染化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258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细菌鉴定仪和相关试剂条进行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扩散增效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12.1%(31/258),产酶菌在临床以痰标本(占61.3%)和烧伤科(占32.3%)最常见;对临床常用抗生素除亚胺培南、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外,产酶菌的耐药率较不产酶菌高(P<0.05)。结论在临床抗感染化疗过程中,应加强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治疗这类细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实验室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汉中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为有效控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和Etest法对汉中地区3201医院2006年1月-2008年3月临床分离的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双纸片协同法和Etest法检测金属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和oprD2基因;用实时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oprD2、ampC基因的表达;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氨曲南、头孢他啶的有较高的敏感性;仅1株产IMP-9型金属酶;65株菌未表达oprD2;4株菌过表达ampC基因;基因测序分析62株菌的oprD2基因均在同一位点正向插入序列ISpa1328;PFGE分型显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以单克隆流行为主.结论 7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同一所医院多个科室的单克隆播散,是汉中地区近两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插入序列ISpa1328引起的OprD2的缺失,是汉中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一组分离自浙江省某市级医院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外毒素toxA基因,以了解该组菌株的产β-内酰胺酶与外毒素状况.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分离浙江省某市级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分离到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5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外毒素toxA基因.结果 2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有blaGES、bla VIM、toxA 3种基因检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0.0%、20.0%、100.0%.结论 产blaGES与blaVIMβ-内酰胺酶和携带外毒素toxA基因是本组菌株的主要特征,其中产blaGES与blaVIM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本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各项危险因素,并调查临床分离泛耐药菌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检出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细菌室从住院患者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59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8株,所有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确证,采用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协同法进行泛耐药菌株金属β-内酰胺酶确证试验。结果 38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86.8%;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和呼吸内科,各占36.8%;年龄、住院天数、营养不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脑梗死、结构性肺病、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因素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P<0.05);性别、糖尿病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依据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52.6%。结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住院天数、营养不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脑梗死、结构性肺病、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临床应注意防范;泛耐药菌株产酶率较高,为重要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状况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应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应用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用SPSS软件分析结粜. 结果 从临床各种感染标本中分离获得77株铜绿假单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帕珠沙星的MIC90分别为256、128、32、16 μg/ml;PCR检测77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有21株产酶,产酶率为27.3%;产酶菌株和非产菌酶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非常严重,但产ESBLs酶并不是其主要的耐药机制,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对该菌的耐药表型检测,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东莞地区2家医院11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采用VITEK2系统分析临床菌株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行同源性分析,PCR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以及oprD基因,并对阳性株进行测序;对oprD基因无中断突变株,利用qRT?PCR检测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 11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单胞菌PFGE分析结果显示高度克隆多样性。PCR法检测出18株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的菌株,主要类型是:IMP?25,VIM?2,SIM?2。PCR法检测出107株阳性菌株,测序结果表明有意突变率高达93.46%(100/107),类型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以及提早终止突变。7株oprD mRNA表达量均降低。结论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oprD基因缺失,发生广泛有意突变,mRNA表达减少以及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产生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间分离的细菌,采用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三相水解试验检测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结果共收集64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ESBLs阳性株33株,占51.56%;ESBLs阳性菌株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大多耐药,而对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18.18%);ESBLs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ESBLs阴性菌株(P0.01或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率较高,这也是其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及时监测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及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铜绿假单胞菌(PA)出现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菌株,此酶是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了解本地区PA产ESBLs的阳性率及其耐药影响,我们对分离的72株PA  相似文献   

18.
产酶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临床标本分离细菌时有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为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药敏数据,以达到较好的抗感染效果。方法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指南进行,采用双纸片法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结果 亚胺培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对34株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采用琼脂纸片扩散法对9种抗菌药物作敏感试验,其中20株进行脉冲场凝胶分析。结果20株PAE对9种抗菌药物显示很高的耐药率,多重耐药率为30%;20株菌经脉冲场凝胶分析分别有3组菌株具有同源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脉冲场凝胶电泳是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较好的基因分型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毕爱芬 《现代保健》2013,(16):134-137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现况与其耐药基因携带率,并分析与亚胺培南耐药关系。为预防临床感染及治疗提供重要指导。方法:临床收集2010—2012年患者标本并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耐药性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而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在2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测出80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占37.03%,其IMP与VIM基因检出率分别为28.75%(23/80)与11.25%(9/80),其中9株携带VIM基因的菌株都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而类整合子检出率高达82.5%(66/80),其中亚胺培南耐药菌株中整合子阳性率占85.71%(48/56)。结论: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医院内广泛传播,需要加强院内感染监测及管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