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至今仍是世界医学界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出活血化瘀药在防治再狭窄方面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病机,单味中药、传统成方、新型制剂的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方面临床及实验研究,旨在提高对活血化瘀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手术装置的不断改善,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为主体的PCI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即刻成功率已高达95%以上。然而。25%~50%的再狭窄(restenosis,RS)率已成为PTCA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西医至今尚无彻底的解决方法。因此,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RS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制剂两个方面,回顾了10年来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概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介入治疗-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由瑞士科学家Gruentzig1977年首次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材料及制造工艺的不断革新,新的成形技术如激光、切削、旋磨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PTCA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成功率稳定在90%以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中药防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尽管从单纯药物治疗到外科手术,其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人类仍未摆脱它对健康的威胁。1977年,Gruentaig医师成功的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经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从此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术后3~6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全面收集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试验资料,采用Jadad质量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利用RevMan4.2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分析发表性偏倚。结果: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只有2篇双盲试验被评为高质量文献。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绞痛复发率和再狭窄率的疗效分析中,试验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评价结果较为稳定;漏斗图图形不对称,考虑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活血化瘀法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有一定的疗效,在改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法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民  朱秋玲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0):441-442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这一非手术血管重建术迅速发展,成为治疗冠心病非常理想的手段.但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发生率高达32.5%,其后果是导致显著的致残率和高昂的医疗费用,是当今困扰介入治疗的主要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益气活血法可有效防治RS,是PTCA术后防止RS发生的关键措施.现对此作一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中医病机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选择。然而,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新问题——PTCA后半年内再狭窄(restenosis,RS)发生率高达32~57%,却严重阻碍了这一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通方对冠状动脉内裸金属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120例冠心病冠状动脉裸金属支架植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冠通方,两组均治疗6个月。冠状动脉定量分析术前、术后即刻和治疗结束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比较治疗后两组再狭窄率及支架植入血管段内径情况。结果对照组再狭窄率为23.73%,治疗组为9.84%,两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晚期内径丢失小于对照组(P0.05),支架植入血管段最小内径、管腔内径净获得、管腔面积净获得均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冠通方可减少冠状动脉裸金属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中药预防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徐浩  史大卓  陈可冀 《中医杂志》2000,41(9):565-56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其无需开胸而获冠脉血运重建之效,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治疗方法。但其术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RS)仍严重影响着PTCA的疗效。尽管冠脉内支架、斑块旋切术以及β射线照射等方法已广泛开展,但结果尚不令人满意。如何预防RS已成为当前心脏病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RS的发生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多数认为其主要始动因素包括球囊扩张对血管壁的直接损伤、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及血小板的粘附聚集等,上述因素可进一步导致某些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促进原癌基因的异  相似文献   

11.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血瘀证的临床诊断 血瘀证诊断是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诊断,涉及病种多,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传统观点认为,久病多瘀,慢病多瘀,温热病重症及创伤也多有瘀证.瘀血证具有多样性,有潜瘀血证或前瘀血证.不少国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美国医生所熟识的ABC药(Activating BloodCirculation Herbs),即活血化瘀药;日本医生称之为Oketsu Syndrome,即血瘀证.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活血化瘀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分析认为 ,水病可致血病 ,而血瘀亦可导致水肿 ,血、气、水三者相互影响 ,瘀血是肾病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把肾病综合征分为阴亏血瘀和阳亏血瘀两种 ,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达到改善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恢复肾脏功能、促使疾病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5月我院内科门诊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的中药,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血脂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87,P<0.05).治疗组治疗后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口干的症状积分得到明显改善[分别为( 1.07±1.01)分、(1.33±1.21)分、(1.47±1.17)分、(1.53±1.14)分、(1.53±1.01)分,(P<0.05)],且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07±1.53)分、(2.27±1.46)分、(3.73±1.46)分、(3.73±1.87)分、(3.13±1.63)分,(P<0.05)].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再狭窄的程度均未见加重或出现新的再狭窄.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4.55±0.44)mmol/L、(1.81±0.56)mmol/L、(1.26±0.38) mmol/L、(2.25±0.49) mmol/L,(P<0.05)]均较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CHOL、TG、LDL-C[分别为(4.86±0.63) mmol/L、(2.29±1.06) mmol/L、(2.60±0.73) mmol/L,(P<0.05)]的水平.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法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脂水平,对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曲直丸的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作用,为II缶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检测曲直丸对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影响;采用大鼠肉芽肿试验,观测曲直丸的抗炎作用;采用冰醋酸疼痛模型试验和热板试验,观测曲直丸的镇痛作用。结果曲直丸可显著降低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能明显抑制药敏纸片植入法诱导的大鼠肉芽肿的增生,对化学刺激和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结论曲直丸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桂灌肠剂活血化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黄桂灌肠剂抑制家兔“血瘀”及抗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用黄桂灌肠剂分别给新西兰家兔、SD大鼠灌肠 ,观察其对全血黏度变化及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灌肠剂能明显降低“血瘀”家兔的全血黏度 ,能明显减轻大鼠血栓湿重。结论 黄桂灌肠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 ,认为瘀血是糖尿病重要的病理基础 ,血液循环障碍则是糖尿病瘀血的重要客观标志 ,活血化瘀为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提出瘀血与血液循环障碍共同为影响糖尿病及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瘀论治为有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探讨活血化瘀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认为恶性肿瘤之病理变化与血瘀状态及瘀血产物密切相关,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当与病机相应,重成瘀之因;与病程相应,明瘀成之时;与病位相应,知生瘀之处;与病理产物相应,晓瘀生之度。活血方药之用,以扶正为先,以正本清源为治;化瘀治法之用,中病即止,时时养血,以防瘀血再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组方姜黄散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明确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对人子宫内膜干细胞体外干预的最高无毒浓度及作用时效。对比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阴性对照组评价姜黄散对子宫内膜干细胞克隆形成、微球体形成能力的影响。将子宫内膜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异位病灶后予药物干预,对比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阴性对照组观察姜黄散高、中、低剂量组异位病灶体积及异位腺体数量的变化。[结果]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干细胞干预的最高无毒浓度分别为20 mg/mL及10-6 mol/L,且其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加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克隆形成及微球体形成能力。姜黄散高、中剂量及孕三烯酮可明显抑制裸鼠异位病的生长,异位病灶体积及异位腺体数量较给药前均明显减小。[结论]活血化瘀法具有抑制子宫内膜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