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长叶香茶菜Rabdoisa stracheyi(Benth ex Hook.f)Hara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三种结晶性成分。其中两种为已知化合物6,7-dehydroroyleanone和β-谷甾醇,另一种为新的二萜醌类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的分析以及衍生物的制备,测定其结构为16-acetoxy-7α-methoxyroyleanone(Ⅰ)。命名为长叶香茶菜甲素。  相似文献   

2.
川藏香茶菜丁素和己素的结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川藏香茶菜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经光谱解析和化学转换反应,确定川藏香茶菜丁素为3α,11β,13α-trihydroxy-entkaur-16-en-15-one(1),川藏香茶菜己素为11β,13α,15α-trihydroxy-entkaur-16-en-3α-β-D-glucoside(2)。  相似文献   

3.
7α-和7β-甲基-10β,17β-二乙酰氧基-△4-雌甾烯-3酮(简称7α-和7β-甲-乙氧雌酮)对小鼠抗早孕ED50分别为1.6和5.5 mg/kg。7α-甲-乙氧雌酮在大鼠也有抗早孕作用并使血浆孕酮浓度降低,应用10 μg/ml浓度能抑制离体妊娠大鼠卵巢孕酮合成。7α-和7β-甲-乙氧雌酮与兔子宫胞浆雌二醇受体的相对结合亲和力(RBA)分别为10.8和1.5,与孕酮受体的RBA均<1.7α-和7β-甲-乙氧雌酮都有较弱的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4.
大叶香茶菜抗肿瘤成分大叶庚的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定了从大叶香茶菜Rabdosia macrophylla中分得的另外四种成分。三种为已知成分乌苏酸,香茶菜甲素(AmethystoidinA)及Enmenol。另一大叶庚为新的B-seco-ent-kaurene二萜,命名为RabdophyllinG,能延长荷艾氏腹永癌小鼠的生命并能抑制体外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大萼香茶菜新二萜成分:大萼香茶菜甲素和乙素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萼香茶菜Rabdosia macrocalyx(Dunn)Hara的干叶中得到三种成分,除乌苏酸外,其它两种为新二萜,分别命名为大萼香茶菜甲素(Macrocalin A)及乙素(Maerocalin B)。甲素及乙素对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有抑制作用,4μg/ml抑制率80%。用光谱法配合衍生物制备测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温荫芬  卓先义 《药学学报》1986,21(9):668-673
本文报道利用睾丸酮为原料,经脱氢和二甲基铜锂试剂甲基化,制备7-甲基睾丸酮。采用结晶法分离7α-和7β-异构体后,分别进行锂氨还原、氧化、环合及炔锂炔化等反应,合成7α-和7β-甲基-A-环失碳-2α,17α-双乙炔基-5α-雄甾-2β,17β-二醇(Ⅱa,和Ⅱb),经初步药理试验表明,Ⅱa对大鼠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活性,口服剂量在2.5 mg/kg时,能明显抑制假孕大鼠蜕膜瘤的生长。抗早孕最低口服有效剂量为3.5 mg/kg/4 d,Ⅱb则较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碱降解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并结合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碱降解产物中分离得到9种成分,分别鉴定为:20(S)-原人参二醇(I),20(S)-达玛-25(26)-烯-3β,12β,20-三醇(II),24(R)-ocotillol (III),20(S)-原人参三醇(IV),20(S)-达玛-25(26)-烯-3β,6α,12β,20-四醇(V),达玛-20(21),24-二烯-3β,12β-二醇(VI),达玛-20(21),24-二烯-3β,6α,12β-三醇(VII),20(S),24(S)-达玛-25(26)-烯-3β,6α,12β,20,24-五醇(VIII),20(S)-达玛-23-烯-25-过氧羟基-3β,6α,12β,20-四醇(IX)。结论碱降解20位S构型未改变。V,VII,VIII,IX为4个新化合物,并利用2D-NMR技术对新化合物的氢和碳的化学位移进行了归属。其中I对HCT-8人结肠癌细胞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刺梨酸的分离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光义 《药学学报》1987,22(2):121-125
从刺梨中分离出一种新的五环三萜酸,命名为刺梨酸。通过光谱分析和衍生物的制备,确定其化学结构为2β,3α,7β,19α-四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  相似文献   

9.
用柱层析及薄层层析对国产醋酸甲地孕酮的杂质进行了分析,共分离出7个杂质点:Ⅰ1,Ⅰ2,Ⅰ3,Ⅰ4,Ⅰ5,Ⅰ6,Ⅰ7,并对其中Ⅰ3和Ⅰ4进行分离纯制及光谱分析,确定其结构为6β-羟基-6α-甲基-17α-乙酰氧基黄体酮及其差向异构体6α-羟基-6β-甲基-17α-乙酰氧基黄体酮。本文报道了薄层层析条件(硅胶GF254,展开剂:醋酸乙酯-甲苯=7:3)以及光谱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药物安宫黄体酮中所含的杂质。方法应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NMR和MS等波谱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安宫黄体酮母液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差向异构体,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7α-氧乙酰基-2β,6α-二甲基孕甾-4-烯-3,20-二酮;17α-氧乙酰基-2α,6α-二甲基孕甾-4-烯-3,20-二酮。  相似文献   

11.
野蔷薇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野蔷薇根系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的干燥根,民间用其除风湿、活气血和治疗乳糜尿。Takahashi等从野蔷薇根中分离出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tomentic acid)。我们从野蔷薇根中分离出三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和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28-1)-β-D-  相似文献   

12.
王保钧  邓泳  马银凤  雷兴翰 《药学学报》1987,22(12):923-928
Synthesis of 35 new compounds of α-chloro-β-(5-nitro-2-furyl) acrylamides and 5-[α-chloro-β-(5-nitro-2-furyl ) vinyl]-oxadiazoles by known methods are reported. In preliminary test in mice 10 compounds were found to possess pronounced activity against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Among these Ⅰ12, Ⅰ13, Ⅰ14, Ⅰ20, Ⅱ1 and Ⅱ8 were shown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3.
藤山柳根茎中的三萜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我国特有的单种属药用植物藤山柳[Clematoclethrascandens (Franch .)Maxim .]根茎的甲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将甲醇提取物分散于水中,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后,再用正丁醇进行萃取,对正丁醇萃取物进行柱色谱分离纯化,用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5个三萜化合物:2α,3β,24-三羟基乌苏-12 ,18-二烯-28-酸-28-O-β-D-吡喃葡糖酯(I) ,niga-ichigoside F1 (II) ,asiaticacid (III) ,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IV) ,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V)。结论 以上三萜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其中I是一个新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14.
西南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俊巍  茅青 《药学学报》1984,19(11):819-824
从西南獐牙菜的全植物中分离出五个化合物,其中四个分别被鉴定为β-谷甾醇(Ⅶ),齐墩果酸(Ⅵ),1,3,7,8-四羟基咄酮(Ⅴ)和山楂酸(Ⅱ)。另一化合物系新的三萜酸糖酯甙,命名为獐牙菜皂甙(swericinctoside,Ⅰ),其结构为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羧酸-28-O-β-D-葡萄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薯蓣皂甙元的降解物孕甾双烯醇酮醋酸酯通过环氧化、开环反应所得开环物Ⅰ经20%钯-碳催化氢解脱溴反应合成Ⅱ,进而合成Ⅲ,Ⅳ(未知物)和Ⅴ,并对这些化合物做了抗炎作用的试验,探寻其结构与抗炎活性的关系。本文还对Ⅱ与酸性活性氧化铝或碱作用后的产物结构进行了初步确证。  相似文献   

16.
安徽贝母生物碱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清华  吴宗好 《药学学报》1986,21(10):767-771
从安徽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S.C.Chen et S.F.Yin)鳞茎中分离出四个生物碱Ⅰ,Ⅱ,Ⅲ及Ⅳ,通过光谱数据及与标准品对照,碱Ⅰ为浙贝乙素(verticinone,peiminine),碱Ⅱ为贝母辛(peimisine),碱Ⅲ为异浙贝甲素(isoverticine)。碱Ⅳ是一种新的生物碱,定名为皖贝甲素(wanpeinine A)。根据IR,MS,1HNMR以及13CNMR光谱解析和衍生物制备,推定其结构为5α,14α,22β-cevanine-3β,6α,20β-triol。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一系列α-环戊基苯甲氧基烃胺类抗胆碱化合物的合成。所用的原料。α-环戊基苯甲醇系由澳代环戊烷和苯甲腈进行格氏反应,得到的环戊基苯基酮,再以四氢铝锂还原成相应的醇。此法制备的较文献方法的产率高,且为纯品。以α-环戊基苯甲醇和氯代烃胺在氢化钠存在下缩合或以。α-环戊基-α-氯代苯甲烷与氮杂环烷醇缩合制得目的物。药理筛选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胆碱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根茎中提取皂甙。经盐酸甲醇水解,柱层分离,得到七个皂甙元。本文报道新三萜皂甙元乌拉内酯(uralenolide)及18α-羟基甘草次酸甲酯的结构鉴定。后者为首次得自乌拉尔甘草。  相似文献   

19.
杨玉我  李振肃 《药学学报》1987,22(3):191-195
为了寻找抗生育药物,从△9(11)-雌素酮开始,经环戊醚化、缩酮化、硼氢化-氧化、甲基化、脱缩酮、乙炔化等反应合成了11α-羟基炔雌醚、11α-甲氧基炔雌醚。目的化合物及相应中间体的结构依据波谱分析等确定。小鼠实验表明这两个化合物不具明显抗生育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