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肛周感染发生的原因,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1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肛周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肛周感染42例,发生率为23.08%。不同年龄、不同化疗效果、不同粒细胞值、不同血液病类型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年龄50岁、化疗效果未缓解、粒细胞数0.5%、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肛周感染发生的原因有年龄较大、粒细胞数少、血液病类型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现状及高危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调查感染高危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20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5例,感染率32.5%,其中高龄、粒细胞缺乏、大剂量化疗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所有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以急性白血病感染率最高,为40.52%(47/116)。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高龄、粒细胞缺乏和大剂量化疗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针对性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降低高危因素的影响,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恢复。  相似文献   

3.
恶性血液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本身疾病以及化疗的关系,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为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现将我院近10年发生医院感染的54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123例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及预后的医源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医源性因素如治疗相关性白血病、误诊、治疗不当、心理改变等对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及预后均产生重要影响.笔者认为临床医生对待恶性血液病患者,不应局限在单纯治疗方面,应根据其发生、预后等相关因素全方位处理,以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儿童恶性血液病并发毛细血管渗漏
综合征的临床认识。方法采用30例儿童恶性血液病发生CL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CLS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
分析。结果在0.05检验水准下,有无低氧血症,有无败血症与应变量之间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CLS前白细胞数目,有无严重
骨髓抑制在检验水准附近。结论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为儿童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的少见急重症,低氧血症和败血症是儿童
恶性血液病并发CLS的危险因素,儿内科医师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多器官衰竭(MOF)的发病机制中,值得注目问题之一即器官间相互关联现象。如果将 MOF 比做“多米诺”效应,那么哪一个器官是激致系列的器官衰竭的“第一张骨牌”?确定在 MOF 发生中关键的始动器官并从而打断连续衰竭这一恶性链条,将有助于防止 MOF 之发生。  相似文献   

7.
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5年血液科收治的6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情况.结果:6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45例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率72.6%;感染直接引起死亡10例(22.2%),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结论:恶性血液病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病死率高,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粒细胞缺乏是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监测和预防,应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及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探讨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筛选量表(CES-D)调查8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运用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量表得分的影响。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文化程度、合并症、化疗次数及治疗费用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适当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王飞华 《微创医学》2004,23(3):346-347
恶性血液病患儿由于原发病等多因素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笔者对我院6年来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儿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飞华 《医学文选》2004,23(3):346-347
恶性血液病患儿由于原发病等多因素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笔者对我院6年来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儿所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恶性血液病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病情重,病死率高,成为患者病情加重乃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IFI的特点,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合理选用有效抗真茵药物,对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延长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期有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伊曲康唑预防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入院治疗的11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预防用药组,观察2组发生真菌感染的次数。结果用伊曲康唑预防组,52例仅2例并发真菌感染,继发真菌感染率为仅为3.8%。而对照组62例中,8例发生真菌感染,真菌发生为12.8%,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前口服伊曲康唑可以减少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真菌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周建尧 《浙江医学》2001,23(3):190-192
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日益成为临床血液学关注的热点之一。笔者就有关此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恶性血液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北京军区总医院对111例白血病医院感染患者作微生物学分析 ,真菌占14.60 % ,其中白色念珠菌在所有感染的病原体中居第3位 [1]。刘兴元等 [2]对5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实施强烈化疗 ,21例22次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印度的一组报道显示 ,在72例恶性血液病活检标本中 ,真菌感染率为29 %[3]。Salonen等 [4]报道的一组410例恶性血液病中 ,203例发生感…  相似文献   

14.
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着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异常,常常并发出血、血栓,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如不早期诊断和治疗往往会因出血而失去治疗时机,甚至造成死亡。血液黏滞度异常导致的出血是恶性血液病死亡最主要原因,因此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及血液黏滞度异常,防止DIC发生,降低出血发生率是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存率的关  相似文献   

15.
董群荣  谢润兰 《中外医疗》2009,27(12):146-146
如今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恶性血液病占较大比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国内外许多研究均发现癌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和完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出现医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住院的205例次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出现感染的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抗感染治疗的方案及疗效,以及感染的防治方法。结果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55.6%,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密切相关,白血病患者初次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呼吸道感染占40.35%,临床表现不典型,致病菌检出阳性率低,广谱抗生素联合G-CSF治疗有效。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易出现医院内感染,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一旦发生感染,及时使用广谱的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以ARDS为死亡原因的恶性血液病5例报道总医院血液科阮二宝,程毓,王国锦ARDS是一种继发于多种因素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很高。本文观察了在同期死亡12例恶性血液病中,有5例发生ARDS,并对此加以总结,认识到,恶性血液病死亡原因不仅为感染、...  相似文献   

18.
血液病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病毒感染、人们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蔓延,逐年呈增高趋势,目前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血液病的病因到目前为止尚不完全清楚,但已发现本病的发生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主要是以骨髓造血干细胞受到不良的理化刺激而致.本文从中医、西医对恶性血液病病因的分析和治疗方法的综合来谈中西医结合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37例)开展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使用患者数,对照组(37例)未开展短期PICC导管恶性血液病使用PICC导管患者数,分别对其费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患者置管依存性等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置管依存性,降低了病人置管及维护费用,留置时间短,减少了感染机会;院内留置(疗程结束/出院,一般最长一个月),便于观察和维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治疗间歇期不带管,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结论:短期PICC导管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尤其是治疗间歇期较长的中、后期血液病患者,更有优势,降低了患者置管、维护、交通等费用,减少了感染机会;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60例在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进行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例数较少,且发生率是13.33%,优势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之后口腔溃疡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