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患者男性,35岁。半年前发现右胸部乳头上外方皮肤出现一3cm×1cm红色素条状物,无不适感,索条缓慢增大,发硬,变为肿块。就诊时红色肿块达儿掌大小,无明显不适。病后曾服用螺旋霉素一周,无效。以“硬肿病”收入院。皮肤科情况:右胸部乳头上外方见约8cm×10cm斑块,微隆  相似文献   

2.
3.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 岁.头面、背及左上肢萎缩性斑块10 余年.患者10 年前无明显诱因双面颊出现肿胀性红斑,触之较硬,逐渐萎缩下陷,进展缓慢,头皮和左上肢出现同样皮疹,头皮皮疹处毛发脱落.曾在外院诊断为硬皮病,疗效欠佳(用药不详) .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于2009 年10 月14 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肿痛、雷诺现象,无脱发、口腔溃疡及面部蝶形红斑.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患者女,61 岁.头面、背及左上肢萎缩性斑块10 余年.患者10 年前无明显诱因双面颊出现肿胀性红斑,触之较硬,逐渐萎缩下陷,进展缓慢,头皮和左上肢出现同样皮疹,头皮皮疹处毛发脱落.曾在外院诊断为硬皮病,疗效欠佳(用药不详) .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治疗,于2009 年10 月14 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肿痛、雷诺现象,无脱发、口腔溃疡及面部蝶形红斑.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7岁。右上臂斑块1年。皮肤科情况:右上臂前侧和后侧各见约1.5×2.5cm,1.5×4.0cm大小的淡红色浸润性斑块,表皮萎缩,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表皮萎缩,基底细胞空泡化变性,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小血管扩张充血,小血管周围伴大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小叶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LBT):表皮基底膜带C3,IgM呈线状沉积。诊断:深在性红斑狼疮。硫酸羟氯喹0.2g口服,2次/d,白芍总苷0.6g口服,3次/d,卤米松软膏、多磺酸黏多糖软膏外用。3周后皮损变软,面积变小。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0岁。右下颌、左上臂斑块伴关节痛3年。皮肤科情况:右下颌及左上臂伸侧见四处大小不一的类圆形暗红色斑块,边清,触之质硬,中央萎缩凹陷,表面无破溃。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变薄,基底液化,真皮内灶状淋巴细胞浸润,皮下脂肪小叶内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有少许多核巨细胞。直接免疫荧光(LBT):表皮基底膜带见Ig G和C3呈线状沉积。诊断:深在性红斑狼疮。治疗:每天予泼尼松20mg、羟氯喹0.2g(2次/d)口服治疗,皮损渐好转,现随访中。  相似文献   

7.
8.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头面及背部萎缩性斑块10余年。10年前患者双面颊出现肿胀性红斑,触之较硬,进展缓慢,逐渐萎缩下陷,头皮和后背出现同样皮疹,头皮皮疹处出现脱发。曾在外院诊断“硬皮病”给予雷公藤多甙60mg/d和泼尼松40mg间断治疗2个月,未见效。无口腔溃疡、关节痛、发热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7岁。右侧面部红斑、结节2个月。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ANA)1∶160核颗粒型,抗Sm抗体弱阳性,SSA抗体阳性,Ro-52抗体阳性,SSB抗体阳性,dsDNA抗体阳性。皮肤镜检查:可见黄色毛囊角栓,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以及白色鳞屑。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全层及皮下脂肪间隔及小叶内小血管扩张、充血,周围大量炎细胞浸润。诊断:深在性红斑狼疮(LEP)。予强的松20 mg/次,2次/d口服,1个月后减量至30 mg/次,1次/d口服,硫酸羟氯喹0.2 g/次,2次/d口服,皮损逐渐消退。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18岁。双上肢浸润性斑块伴疼痛10 个月。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右上肢出现两块 青灰色斑,约一元硬币大小,触之硬。不久左上肢出 现同样皮损。患者未行诊治。约2个月后皮损表面 出现鳞屑,个别部位出现小溃疡,时有痒痛,自购“皮 炎平软膏”外用有效。5个月前右腰部发生同样皮 损,但无鳞屑及溃疡。一个月前在当地医院按“血管 炎”给予“雷公藤、消炎痛、氨苯砜”口服1周,皮损明 显好转。自行停药10天后渐加重,于2004年4月18 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肿痛、 雷诺现象,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本院自1961年以来所见15例深在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组织病理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均有一定特征,是红斑狼疮病谱中之一少见而又不稳定的中间类型.免疫指标异常不仅是其发病基础,亦可预示其发展趋势,因此及时处理以结节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深在性红斑狼疮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因面部肿痛1个月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肿胀,以右侧为重,局部皮温增高,伴发热(具体不详)、指关节对称性疼痛,自行外搽复方地塞米松乳膏3天后无效,至我科门诊就诊,考虑为“丹毒”,给予口服“头孢丙烯0.5 g,2次/天”,外搽“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2次/天”,3天后症状不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再次询问病史,患者有双股部浸润性斑块7个月余,持续存在,偶有轻度疼痛,未行诊治。无其他系统疾病,家族史:父亲患系统性红斑狼疮10年,叔叔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年。  相似文献   

13.
深在性红斑狼疮亦被称作为红斑狼疮脂膜炎,其组织学特征为真皮深层附属器和血管周围炎症并延伸至皮下脂肪,而表皮则常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为皮下结节和斑块。由于它在儿童中极为罕见,因此诊断常被延误,尤其是缺乏典型皮疹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头皮深在性红斑狼疮(LEP)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LEP患儿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情况。 结果 5例儿童头皮LEP,男2例,女3例;中位发病年龄5个月(范围2 ~ 38个月);中位病程15个月(范围4 ~ 72个月)。皮损为头部弧形或环形紫红色萎缩性斑块伴脱发,枕部及颞部最常受累。1例患儿抗核抗体(ANA)1 ∶ 100,4例患儿ANA抗Ro/SSA、La/SSB抗体检查均为阴性。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脂肪透明变性,黏蛋白沉积及脂肪小叶淋巴细胞灶状聚集。2例口服泼尼松(1.5 ~ 2) mg·kg-1·d-1, 1例口服羟氯喹5 mg·kg-1·d-1,1例口服泼尼松1.5 mg·kg-1·d-1并联合羟氯喹5 mg·kg-1·d-1;1例患儿仅外用卤米松乳膏及0.03%他克莫司软膏。患儿皮损于治疗后2 ~ 3月均获得缓解,6个月消退,新发生长,随访1.5年未见病情反复。 结论 头皮LEP对泼尼松及羟氯喹治疗反应良好,患儿可选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外用治疗。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0岁。因头面及背部萎缩性斑块10余年.于2005年2月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双面颊部出现肿胀性红斑,触之坚硬,慢性进展,逐渐萎缩下陷,头皮和后背出现同样皮疹,头皮皮疹处出现散在性脱发。外院诊断为硬皮病,给予雷公藤多苷60mg/d和泼尼松40mg间断2个月,疗效不明显。病史中无口腔溃疡、关节痛、发热和过敏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主因头顶脱发3年,伴口干、眼干1年,于2014年3月12日就诊。3年前,患者头顶部出现多处斑状脱发,无自觉症状,自行外用章光101等生发制剂无效。脱发区渐增多,部分融合成片。近1年来,患者自觉时常有口干、眼干等症状,无明显乏力,无发热及关节痛,无光敏,无口腔溃疡等。既往长期血红蛋白偏低(110 g/L),未正规诊治;否认有系统性疾病病史、肝炎和结核等传染病史、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4岁,因面部皮损2年,于2012年1月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10年3月无明显诱因双侧面颊部、下颌处出现红斑、皮下硬结,无压痛,无明显自觉症状.近2年斑块面积及皮下硬结渐增大,同时伴有明显皮肤凹陷和萎缩.患者偶有肌肉疼痛,无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痛等其他症状.既往体健,否认面部外伤史和局部注射史,无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等相关病史.家族中未见有直系亲属罹患本病.育有一子,现已10岁,身体健康.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面颊及颌下部皮肤深度凹陷,凹陷处皮肤萎缩、瘢痕,边缘仍有浸润性斑块,隆起呈弓状,暗红色,境界清楚,质硬,与皮肤粘连,不能移动(图1,2).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一对双生姐妹儿乎同时在类似部位发生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LEP.其血型、HLA分型完全一致.经计算其同卵概率为98.87%,故认为系同卵双生,并认为遗传因素在发病上起一定作用.两位患者血内均测得同一型别的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并对此种抗体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深在性红斑狼疮(LEP)又称狼疮性脂膜炎.1883年Kaposi氏首先报告,1940年Irgang氏做了详细报道.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59岁。因四肢末端淡红色斑块、结节、脱屑伴瘙痒 2年入院。 2年前无明显诱因先于双手指关节伸侧出现淡红色斑块,伴有瘙痒,皮损在数月内扩延至双足部。在院外曾按“神经性皮炎、扁平苔藓”给予外用皮质类固醇霜及口服抗组胺药物等治疗,好转不明显,且瘙痒明显,皮损渐扩大,融合成片状斑块,双足部分趾甲脱落,未再长出新甲。病程中无发热及关节肿痛史。 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双手、足背及指(趾)关节伸侧见大小不等淡红色和浅褐色的疣状增生性斑块,表面粗糙,部分皮损表面附有粘着性鳞 屑,皮损中央有萎缩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