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暂停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术后严重感染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暂时停用免疫抑制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因肝移植术后并发严重感染而14次停用免疫抑制剂的12名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时间平均为14.57d(5~28d)。共6名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0.0%。排斥反应发生率为8.3%,经恢复使用原剂量的他克莫司后逆转。2005年9月前6名患者共8次停用免疫抑制剂(每次停用时间〈20d,为A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83.3%。2005年10月后6名患者采用较长时间停用免疫抑制剂(≥20d,为B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16.7%,明显低于A组(Х^2=0.08,P=0.04)。结论 暂时停用免疫抑制剂有助于控制肝移植术后严重感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后绝大部分患者均可以通过恢复使用免疫抑制剂逆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肝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并发重症感染患者,在检测CD4+T细胞计数及ATP数值的前提下,暂时停用免疫抑制剂,并探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发生重症感染后是否停用免疫抑制剂,将5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4例)和试验组(27例).试验组参考所检测CD4+T细胞及ATP数值,停用免疫抑制剂;在感染得到控制后,逐渐恢复原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肝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及存活率等进行随访监测,并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51例患者中39例患者痊愈,12例死亡,其中对照组死亡9例,试验组死亡3例.试验组停用免疫抑制剂的时间为6 ~22 d,平均(15.5 ±4.8)d.CD4+T细胞计数由(65.60±32.58)/μ1回升至(103.04±12.39)/μl,ATP由(79±23)μg/L回升至(112±11)μg,/L;与此同时,患者体温由38.3℃±1.2℃降至36.4℃±1.1℃,白细胞计数由(15.7±4.4)×109/L降至(6.3±3.8)×109/L,C反应蛋白由(153.4±37.1) mg/L降至(16.5±4.8)mg/L.在围手术期停用免疫抑制剂期间,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以及肝功能恢复不良情况;试验组较对照组抗感染治疗效果好,存活例数高,且感染控制时间明显缩短(分别F=5.32,8.37,9.12,均P<0.05).结论 可以根据CD4+T细胞计数及ATP数值量化评估肝移植受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加强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配合撤除免疫抑制剂,有助于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发生严重感染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和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调整.方法 回顾分析378例尸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严重感染者74例(感染组),其中54例治愈(治愈组),20例死亡(死亡组),以同期50例肝功能正常,未发生感染和排斥反应的肝移植受者为对照组.测定和比较各组受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绝对计数的变化.另根据免疫抑制剂个体化调整策略的不同,将感染组受者分为常规调节组(53例)和个体化调节组(21例),观察免疫抑制方案个体化调整后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较高(P<0.05);且死亡组均显著高于感染组和治愈组(P<0.05).对照组术后1周到出院时,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术后1周时比较,感染组术后1周和感染时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明显较低(P<0.01).治愈组感染控制后CD4+T 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后1周与感染时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CD4+T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持续降低(P<0.05).术后1周和感染时,常规调节组和个体化调节组间各免疫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分别为66.0%(35/53)和90.5%(19/21,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 %(3/53)和0(P>0.05).结论 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动态变化对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和预后影响较大.根据免疫功能动态变化对严重感染受者个体化调整免疫抑制剂,有助于改善肝移植严重感染者的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 severe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to guide the individualized immunology adjustment. Methods 378 cases of livertransplant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Seventy-four cases (infection group) suffered serious infection, including 54 cases cured (cure group), 20 cases died (death group). Fifty cases without infection and rejec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stable group).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ized adjusting proposal of immunosuppressants, 74 patients with severe inf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aditional (T) group and individualized (Ⅰ) group. The general condition, recovery rate and change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pre- and post-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MELD score and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infec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table group, and those in death group were higher than in cure group. CD4+ T lymphocyte counts and lymphocyte counts in stable group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first week post-operation to discharge. The two indicators in infection group at first week postoperation and the onset of infection were lower than in stable group (P<0. 01). In cure group after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the two indicators were higher than at first week post-operation and the onset of infection (P<0. 01), while in death group they were reduced up to death (P<0. 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preoperative MELD score and the immune function indicators both at first week post-operation and the onset of infection between T group and Ⅰ group, except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Ⅰ group was greater than in T group. The recovery rate in Ⅰ group (90. 5 %)was higher than in T group (66.0 %). Conclusion Individualized adjustments of immunosuppressants guided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changes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helped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severe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一般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抗排斥反应。但是随着肝移植术后治疗的不断成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案也越来越趋向个体化。我院2007年8月对一例术前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施行了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术后一直未用免疫抑制剂长达2个月,患者未出现排斥反应且肝功能恢复良好出院,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我们施行了13例14次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其中11例术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本文报告肝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初步体会。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4岁(9~61岁),原发疾病为Wilson氏病3例,肝硬变并原发性肝癌6例,亚急性重症肝炎、肾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各1例。供受者血型不相配1例(供者为A型血,受者为O型血),其余10例供受者血型均相同。手术方式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4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7例。2.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预防排斥…  相似文献   

6.
杨扬  张英才 《器官移植》2013,4(6):320-324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患者术后1年和5年生存率已分别达到85%和70%[1-2].在实体器官移植中肝脏属于免疫特惠器官,但为了预防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移植患者术后仍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这不仅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血清肌酐升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引起肾功能损害、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性感染和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因此,如何在逐渐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基础上,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是临床肝移植术后免疫调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免疫抑制剂应用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移植近年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终末期肝病的唯一选择,较为成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也在逐步形成,但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和终生服药仍是需要攻克的难题。文中对肝移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替换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和总结肝脏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替换应用情况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4月-2001年7月施行的67例肝脏移植,对48例早期肝移植患者中发生的免疫抑制剂替换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48例患者中,21例(43.8%)因术后出现排斥反应或严重毒副作用而替换为其它免疫抑制方案。环孢素A(CsA 硫唑嘌呤(Aza)+激素方案组(31例)中,15例(48.4%)进行替换;CsA 霉酚酸酯(MMF)+激素组(14例)中,6例(43%)进行替换。发生排斥反应者常规应用激素冲击治疗,同时替换免疫抑制剂,将CsA替换为他克莫司(FK506)或提高CsA剂量,可获得有效控制;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者应及时减少CsA用量或成FK506,其肝功能多能改善;出现肾功能损害者应减少CsA用量并改联用MMF,或替换成FK506后可有效挽救肾功能;白细胞减少或严重感染者,应停用Aza或MMF,或将CsA改为FK506后可有效挽救肾功能;白细胞减少或严重感染者,应停用Aza或MMF,或将CsA改为FK506;神经系统病变经更换免疫抑制剂可以好转。结论 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的关键之一;治疗中应视具体情况及时、果断、合理地转换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排斥反应、毒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提高移植肝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早期免疫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免疫抑制剂相关高血压的发生及治疗。方法对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进行的 5 6例次接受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 2周、3周、1个月最高平均收缩压分别是 (145± 15 )、(138± 9)、(133± 13)mmHg比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1) ,术后 2周、3周最高平均舒张压分别为 (92± 14)、(90± 13)mmHg比术前有明显升高 (P <0 0 1) ,早期高血压发生率分别是 :术后两周 70 % ,1个月 6 6 %。术后 1个月时服用环孢霉素A组和FK5 0 6组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 73 % (30 41)、33% (3 9)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χ2 =5 2 2 )。两组术后 1个月时激素总量、血BUN值、血肌酐值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高血压有较高发生率 ,主要由术后服用的免疫抑制剂引起 ,治疗以口服钙离子拮抗剂为主。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HCC)作为肝移植的一种适应征已被广泛认可,肝移植既能最大限度根治性切除肿瘤又能解决相关终末期肝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来自中国肝移植注册系统(CLTR)的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大陆地区已登记的肝移植手术总例数为16190例,其中肝癌肝移植7151例,占总体移植例数的44.2%。移植后肿瘤复发是影响肝癌肝移植疗效的关键,而免疫抑制的合理使用是影响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肝癌行肝移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与免疫抑制剂使用种类及剂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9月至2019年1月因肝癌行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按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与否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因、甲胎蛋白水平、肝功能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患者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 我院器官移植中心从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实施376例成人肝移植,对术前、术中存在真菌感染危险冈素的59例患者采用IL-2(interleukin-2)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方案,对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真菌药物的同时,调整其免疫抑制方案。结果 共有36例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发生真菌感染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9d(4~75d),其中无临床症状仅真菌培养阳性16例,20例患者出现临床感染症状,感染部位以呼吸道(11/20,55%)为主,4例患者死于严重感染。真菌菌株培养多为白色念珠菌(24/41,58.5%)。16例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20例有临床表现的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减药或停药过程中仅1例患者出现排斥反应。结论 真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重要并发症,术前或术中存在真菌易感因素患者应采用IL-2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方案,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真菌药物同时,应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特点及其易感因素,提高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5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术前、术中及术后主要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差别。结果 250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共163例,感染率为65.2%。最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血液、泌尿道和呼吸道。单个部位感染91例,两个部位感染45例,多个部位感染共27例。最常见为细菌感染,约89.6% (146/163),其中单一细菌感染62例,两种细菌感染27例,多种细菌同时感染19例。其次为真菌感染,占27.0%(44/163),44例中38例患者同时伴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6.7%(11/163)。大部分感染均发生在围手术期内。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肝移植患者年龄大于60岁、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C级、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总最〉1000ml、术后胸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天数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感染率高,多部位、多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日益增多。应重视对感染易感因素的控制,降低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有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外科技术的进步,肝移植患者和移植物生存率均获得显著提高.感染成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是大有裨益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移植术后感染的临床表现变得十分不典型.临床可结合特异性标记物检测,提高感染的早期诊断率.移植术后感染谱随时间的不同也有所变化,根据发生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免疫低下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是造成移植术后机会性感染和二重感染明显增多的原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新出现的真菌和多重耐药菌明显增多.因此,应重视移植后抗菌药物的管理和规范化使用,并制定相关指南,从而减少耐药性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受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观察肝移植后受体感染发生的机会、类型和相关因素,同时介绍作者处理这些感染的经验。方法对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从1991年10月到1998年8月78例肝移植病人,发生肝移植后受体感染的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病人做了80次肝移植。43例(54%)病人共发生79次感染,平均每例发生18次。79次感染中,有56次为细菌感染,13次为病毒感染,7次为真菌感染,3次为结核杆菌感染。78%的感染发生于移植后1个月内。2例病人在移植后1年内死于严重感染。1例病人在移植后13个月死于同EB病毒感染相关的恶性淋巴瘤。同感染直接相关的死亡率为4%。肝移植后细菌性感染同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技术失误(术后胆漏、胆道狭窄、肠穿孔、腹腔内大出血)有明显相关性(P<005)。30例肝移植采用FK506代替环孢霉素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发现本组病例未发生CMV感染,用环孢霉素的50例肝移植中6例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感染是肝移植后主要的并发症。细菌性感染同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技术失误有明显相关性。FKS506代替环孢霉素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应用能减少CMV感染。  相似文献   

16.
他克莫司在20例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 (FK5 0 6 )在肝移植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2 0例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FK5 0 6高浓度组、FK5 0 6中浓度组、CsA转换为FK5 0 6组、FK5 0 6转换为CsA组。观察各组临床表现、药物副作用和病理学变化。结果 FK5 0 6高浓度组容易出现感染、药物性肝损害等不良表现 ,FK5 0 6中浓度组虽也出现多种并发症 ,但易于处理。结论 FK5 0 6是一种高效免疫抑制剂 ,FK5 0 6血药中浓度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