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因用药不当或治疗不彻底而致慢性菌痢或带菌者,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本地区志贺氏菌菌株的病原学特性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以提高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余杭市1997年5月至1998年10月临床分离的245株志贺氏菌,作了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收集所有市属医院1997年5月至1998年10月门诊及住院菌痢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志贺氏菌菌株(同一患者两次以上仅统计为1株),共计245株.1.2 试剂 志贺氏菌属分型血清(48种)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60703、971103;药敏检测盒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G-5药敏试条,批号706354801、712119001、712119002、720248701,试条中含4类18种抗生素.所有试验材料均经质控检测符合质量要求后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2003-2009年儿童志贺菌属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掌握细菌性痢疾的流行与分布.方法 收集2003-2009年3所医院收治的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分离菌株,血清凝集法进行分型,采用抗生素纸片扩散法(K-B)检测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世界耐药监测网软件(WHONET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乌鲁木齐市儿童中志贺菌属主要分布在0~3岁,占54.06%;时间以5~10月居多,占85%:志贺菌属的菌型分布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其次为D群宋内志贺菌,分别为276,27株;4群志贺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为50%~100%,对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为0~62.6%,对亚胺培南100%敏感.结论 乌鲁木齐市儿童菌痢流行型为福氏志贺菌;菌群耐药性存在明显地区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福氏2a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igella enterotoxinl)和肠毒素ShET2(Shigella enterotoxin2)进行基因分型,提高菌痢暴发流行时同源克隆的鉴定分析水平。方法 对在菌痢暴发期间分离的8株福氏2a志贺菌用PCR法检测志贺菌肠毒素ShET1/ShET2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克隆鉴定。结果 8株福氏2a志贺菌可分为3种基因型,即2株ShET1(-)/ShET2( ),1株ShET1( )/ShET2(-),5株ShET1( )/ShET2( )。结论 本次菌痢暴发部分患可能并非真正的暴发病例,之所以被归入暴发事件之中,可能是一种与暴发事件在空间、时间上偶合的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引起浙江省菌痢暴发的宋内志贺菌耐药性及分子分型情况,为流行病学溯源及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77株志贺菌均按GB16002-1995标准进行鉴定分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检测其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采用WHONET5.3软件,对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同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通过同源性分析以确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果:77株宋内志贺菌对氨苄西林、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达100.0%,其次是红霉素98.7%;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最敏感,其敏感性高达98.7%。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77株试验菌株共分为3个PFGE基因型,1型16株占20.8%,庆元、苍南菌痢暴发可能源于同一宋内志贺菌克隆系;2型34株占44.2%,常山、龙湾菌痢暴发可能源于同一宋内志贺菌克隆系;3型27株,均分离自江山,占35.0%。结论:宋内志贺菌是2006年引起浙江省菌痢暴发的主要菌型,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基因型间差异较小,抗生素型与基因型间无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基于O抗修饰基因的福氏志贺菌血清型PCR鉴定方法.方法 根据福氏志贺菌O抗原合成及修饰特异基因设计引物,以常见的14种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包括1a、1b、1c、2a、2b、3a、3b、4a、4b、5a、Y、X、Xv和F6)为标准菌株,建立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单重PCR鉴定方法;并以痢疾志贺菌、宋内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腹泻相关的其他菌属菌株验证特异性;应用该方法对106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株进行PCR血清分型.结果 建立一种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单重PCR鉴定方法,通过8个PCR反应,能够鉴定目前已知的15种血清型中的14种(Xv除外).检测灵敏度在10 pg至1 ng DNA(20μl反应体系).对106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株的检测结果提示,PCR分型方法与玻片凝集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单重PCR鉴定方法具有特异性、灵敏性,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6.
福氏志贺菌4c型暴发和散发菌株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福氏志贺菌4c型暴发菌株和散发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2003和2005年杭州地区的2次食物中毒暴发分离的福氏志贺菌菌株(暴发1和暴发2,菌株数分别为13株和12株)和2005年1例散发腹泻患者分离的福氏志贺菌4c型离株(1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分型,PCR检测侵袭性抗原基因ipaH,改良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耐药谱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暴发1中分离的13株菌株均为福氏4c型,但检测的6株菌株间的PFGE图谱存在着相当的差异,Dice系数为0.78至0.92。暴发2中分离的菌株有10株福氏4c型和2株福氏x型,所有菌株的PFGE图谱几乎完全一致。暴发2分离株和暴发1的部分分离株可能存在着一定相关性(Dice系数大于0.8),而散发菌株与2起暴发的绝大部分菌株间的距离较远(Dice系数小于0.8)。暴发1、暴发2的分离株和1株散发菌株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谱略呈差异,暴发2中分离的福氏4c型和x型菌株的耐药谱一致。结论PFGE能够很好地辨别福氏志贺菌4c型的两起暴发菌株和1株散发菌株。福氏志贺菌4c型菌株具有易变性,可在暴发流行过程中产生PFGE图谱的差异、血清亚型的转换、耐药谱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7.
98株志贺氏菌血清学分型及耐药性调查吴杰志贺氏菌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菌痢)的重要病原菌,由于志贺氏菌属菌型复杂,容易变迁,菌型间无交叉免疫,加之志贺氏菌属耐药率高,多重耐药菌株占绝对优势。因此,对菌痢的防治造成极大的困难,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为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基于O抗修饰基因的福氏志贺菌血清型PCR鉴定方法.方法 根据福氏志贺菌O抗原合成及修饰特异基因设计引物,以常见的14种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包括1a、1b、1c、2a、2b、3a、3b、4a、4b、5a、Y、X、Xv和F6)为标准菌株,建立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单重PCR鉴定方法;并以痢疾志贺菌、宋内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腹泻相关的其他菌属菌株验证特异性;应用该方法对106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株进行PCR血清分型.结果 建立一种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单重PCR鉴定方法,通过8个PCR反应,能够鉴定目前已知的15种血清型中的14种(Xv除外).检测灵敏度在10 pg至1 ng DNA(20μl反应体系).对106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株的检测结果提示,PCR分型方法与玻片凝集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单重PCR鉴定方法具有特异性、灵敏性,可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9.
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常因用药不当或治疗不彻底而致慢性菌痢或带菌者,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为了解本地区志贺氏菌菌株的病原学特性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以提高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余杭市1997年5月至1998年10月临床分离的245株志贺氏菌,作了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检出的新亚型福氏志贺菌1c的生化特征、耐药性和毒性等情况,为防控菌痢提供依据。方法菌株分离采用常规方法,生化鉴定采用API生化条,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测采用PCR法。结果福氏志贺菌1c亚型的生化结果与标准株一致;血清凝集抗原结构式为(FI:7,8);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为多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携带ipaH、shET1和shET2毒力基因。结论福氏志贺菌1c亚型是宁波地区检出的新亚型。在治疗上应关注菌株的多重耐药性,在防控细菌性痢疾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新亚型及血清型变化。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夏秋2季的高发传染病,由志贺菌引起,是肠道传染病中重点监测和控制的病种之一[1]。发病率占急性传染病的第1位,因此,加强对该菌的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对奉贤区2003-2004年菌痢监测点所分离菌株进行全面鉴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从奉贤区2003-2004年菌痢监测点古华医院送至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1161件腹泻患者肛拭标本中检测出的330株志贺菌。1.2培养基SS琼脂、MH肉汤、MH琼脂以及生化反应试剂和药敏纸片均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应。志贺菌属诊断血清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东省新型福氏志贺菌F4c菌株的流行与病原学特征。方法对2000—2004年广东省痢疾监测收集的227株志贺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并对其中46株福氏志贺菌F4c菌株以及2004、2007年2起痢疾暴发监测收集的5株和2005年散发病例收集的2株F4c菌株(共53株)进行生化、血清学试验、药敏试验和PFGE分型;并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中6株的脂肪酸成分。结果 2000—2004年广东省痢疾监测发现:227株志贺菌除20株为宋内氏志贺菌外,其余均为福氏志贺菌,其中F2a的菌株数最多,有55株(占菌株总数的24.2%),其比例从2000年的44.0%下降至2004年8.6%,F4c有46株,占20.3%,从2000年未检出F4c菌株,至2003年F4c占菌株总数的比例上升至71.7%(38/53)。53株F4c的生化结果符合志贺菌特征,血清学均为福氏多价+,IV型因子+,7,8群血清+;53株F4c菌株对头孢曲松、诺氟沙星、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4种药物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0%、92.9%、92.9%、71.4%,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萘啶酸、氯霉素和氨苄西林均产生耐药,除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1.7%外,其余均达到100.0%。PFGE对43株F4c进行分子分型,共分为21个不同的型别;6株志贺菌F4c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12∶0酸、14∶0酸、Sum In Feature2、Sum In Feature 3、16∶0酸、17∶0 cyclo、Sum In Feature 8和19∶0 cyclo w8c等8种脂肪酸。结论福氏志贺菌4c菌株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在整体上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多样性;福氏志贺菌4c在广东省的流行出现上升趋势,并在部分地区暴发疫情,提示F4c菌型可能逐步演变成为一类稳定的福氏志贺菌菌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安徽省志贺氏菌的流行菌型,并建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为菌痢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2株志贺氏菌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PFGE试验。结果22株志贺氏菌血清分型:B群19株,占总数86.5%;C群1株,占总数的4.5%;D群2株,占总数的9.0%。成功建立了菌痢的PFGE分子分型方法,并将我省22株流行株分为若干带型。试验结果进一步作聚类分析。结论安徽省菌痢流行株以福氏为主;安徽省PFGE分子分型方法和初步带型数据库对提高细菌检测水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志贺氏菌型痢疾流行菌群,菌型及耐药性3年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对于志贺氏菌菌型变迁的观察和耐药性监测,是菌痢监测的重要部分。为搞好我省的菌痢防治工作,我们整理了1995~1997年以来江苏省志贺氏菌型和耐药性监测资料,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由省、...  相似文献   

15.
志贺氏菌属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的主要病原菌,在我国以福氏志贺氏菌为最多,宋内氏志贺氏菌次之.菌痢常年皆可发生,但以8、9、10月多见,9月份为高峰.我们在1994年共收集了全年从门诊及住院病人粪便中检出的74株志贺氏菌,并进行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以了解本市流行菌型和菌株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6.
菌痢暴发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992、1994年广州、江门两地菌痢暴发期间分离的84株福氏2a志贺氏菌(广州暴发株30株、散发株28株、江门暴发株12株、病例接触者分离株14株)的质粒图谱及质粒DNA限制性酶切图谱特征。结果表明:发生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且传染来源不相同的两起菌痢暴发,由福氏2a志贺氏菌的同一克隆引起,该克隆可能是广东地区福氏2a志贺氏菌的优势克隆。江门菌痢暴发期间,自密切接触者分离的同型菌株分属3个不同的克隆,提示部分病例接触者感染的福氏2a志贺氏菌并非来自病例。比较表型分析(生化反应、血清学分型)与质粒分析,证实表型分析难以鉴别来源不同的同型克隆,而质粒分析提供了简便、敏感、特异鉴定不同来源同型克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2008年~2009年志贺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8年~2009年志贺菌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菌痢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系统生化条鉴别菌株,用血清玻片凝集鉴定菌型,K-B法确定药物敏感性。结果:498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344株,其中F2a占36.16%;宋内氏志贺菌150株,鲍氏志贺菌4株。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萘啶酸耐药率最高,为73.69%,其次为四环素(72.89%),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50%。〉58.23%的志贺菌对9种抗生素中的5种以上具有耐药性。两年中志贺菌对大部分常用药物抗性都有所增加。结论:2008年~2009年江苏省志贺菌流行菌型为F2a,宋内氏志贺菌检出率显著升高;志贺菌对萘啶酸耐药率最高,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志贺氏菌耐药性监测分析云南省卫生防疫站(昆明650022)曹国林为掌握我省志贺菌耐药情况,我们搜集了1972~1994年全省各地送检鉴定菌株、腹泻标本、痢疾暴发流行地区以及带菌调查分离出菌株共1985株,进行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分型;并按WHO推荐...  相似文献   

19.
冯莉 《职业与健康》2001,17(7):31-32
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重要肠道传染病。志贺氏菌菌型变迁的观察和耐药性监测,是细菌性痢疾监测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搞好我市的细菌性痢疾防治工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整理了1996~1999年以来常州市志贺氏菌菌型分布和耐药性监测资料,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由市、县疾病监测点从病人的大便标本中培养检出送本站;以及本站从饮服行业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标本中检出。1.2 菌株鉴定分型 上述菌株经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诊断鉴定为志贺氏菌。生化反应管为本站自配,分型诊断血清由卫  相似文献   

20.
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痢疾(菌痢) ,是我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 ,对群众的健康危害较大。为研究其菌型分布及该菌对抗菌素药敏情况 ,本文对1998~1999年临床诊断为急性菌痢病人粪便标本分离培养痢疾杆菌 ,并对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菌型、药敏试验 ,以便给临床诊疗提供科学参考资料。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从我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临床诊断为急性菌痢病人中采集粪便标本473份。1.2菌株的分离与鉴定取新鲜粪便标本按肠杆菌科检验程序分离培养、生化、血清分群、分型鉴定[1]。1.3志贺氏菌属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