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 《中原医刊》2003,30(7):54-55
探讨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并对相关因素深入分析,提出提高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对我院急诊护士和普通病房护士进行抽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就本人对工作满意度、报酬满意度、工作环境是否具有安全感、工作是否有成就感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低于病房护士工作满意度。结论: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提高急诊护士工作满意度必须从提高急诊护士社会地位、规范护理管理、发展护理教育、提高急诊护士报酬等多方面做起,提高其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日益增强,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常识。而与之相比,护士的法律意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护士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触。急诊医疗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突发伤、批量伤病人的救治。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而医疗护理行为又是具有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高科技行为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也是导致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隐患四。因此要认真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和对策,提高急诊护士法律意识,对提高急救护理质量,完善医疗护理服务甚至是医院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范彩虹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7):831-832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具有急诊、夜诊、出诊多,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快,患者周转频,家属期望值高,工作预见性差等特点。因此,作为产科护士除了要了解《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外,还必须要注重《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学习以及严格查对制度的执行。  相似文献   

4.
唐平 《吉林医学》2006,27(12):1573-1574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风险性强[1]。急诊科病人所患疾病呈多样性、复杂性、病情急、变化大、来势猛、死亡率高,急诊护士要在极其有限的短暂时间内分清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充分利用急诊科的资源,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急救护理服务。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如何加强和改进急诊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为了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现就急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讨论如下。1急诊科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针…  相似文献   

5.
黄小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891-4892
急诊科患者病种多样,病情复杂,人员流动大,涉及部门多,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而急诊护士首当其冲要接诊患者,抢救患者,因此急诊护士的工作具有紧急、节奏快、工作繁重、无规律性、环境相对封闭的特点。急救本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加之工作环境等因素,使急救护士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对这一职业特有的危害因素须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6.
提高急诊护士素质防范护理纠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云霞 《河北医学》2007,13(1):114-115
急诊科是收治急、危、重症病人的场所,患者起病急,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并且急诊患者病种急,心态各异;同时,随着法律的健全,完善和普及,人们的法律观点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加要求急诊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现就急诊护士素质的提高与护理纠纷的防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宋桂芹  侯艳华  史艳敏  裴锐 《吉林医学》2009,30(24):3266-3267
随着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深入推广,对护士的学历层次、数量、护理工作的范围、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诊急诊患者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如急诊患者急于了解病情而易焦躁不安,需要护士以人文关怀满足其心理要求,因此要求急诊护士在医疗护理知识、医德、医风、业务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急诊护士在工作及心理上所存在的压力,结合自己二十几年的急诊护理工作经验,并查阅了相关文献,从工作环境,工作负荷,患者病情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来源,提出了应对措施:适当增加护士编制,增加护士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改善护士的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加强急诊护士的心理培训,使急诊护士能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急诊科是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沿阵地、患者多.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且变化快,这就要求急诊护士不但具有高度的急救意识及娴熟的急救技能.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肢体的活动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以减少漏诊或误诊.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现对影响急诊护士观察力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列刊除对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护士条例》于2008年1月23日经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5月12日起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护理专业定位及护士的合法权益,强化了政府和医疗机构的责任,对于保障护士合法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护士条例》规定经护士执业注册者方可从事护士工作,并对护士执业注册的条件专门做了规定,笔者主要谈谈这些规定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护理教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护士条例》的学习 通过《护士条例》的培训,使护生受到法律法规与质量安全教育,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对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得到充分认识,更加认真、自觉地履行护士职责、规范护理行为,用法律约束自己,依法从事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衡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水平、护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果的标志。同时,在涉及医患纠纷时,作为护患双方举证的依据,可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基层医院护士人力资源不足,护理支持系统薄弱,信息相对滞后等原因,致使护理记录的书写不能满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条文的要求,成为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为提高护理记录的质量,本文针对护理记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康晶  陆川 《新疆医学》2010,40(12):96-98
新上岗的护士是指刚从学校毕业的护士。急诊科护士走向工作岗位一般是应先在内、外科至少工作2年,然而,由于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及我院高年资护士缺乏,医院将部分刚毕业的护士分在急诊科,以缓解急诊护士人力不足的现状。由于刚从学校踏人临床工作,基础知识储备不够,临床技术缺乏,工作经验和应急能力明显不足,面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各种急救仪器,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恐惧和紧张的心理,从而使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14.
急诊科是医院危重患者最集中、病情最复杂、时间最紧迫、突发事件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工作是医疗工作第一线,是医院的前哨,而急诊护士是前沿哨所的战士,对急诊患者能否及时、准确、高效率地抢救,使其转危为安标志着一个医院诊治水平的高低。要提高抢救工作的水平,不仅取决于医生的抢救技术,也取决于护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应具备以下素质:  相似文献   

15.
徐凤仙  杨绍平 《西部医学》2011,23(12):2458-2459
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护士的工作很多时候要直接面对患者和家属,因此要求护士在平时护理工作中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同时也要学会用法律维护患者的利益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以确保护理的安全性。为此,我们对2008年3月~2011年2月全院护患投诉、纠纷进行为期3年的回顾、分析,同时探讨了护士工作中的法律观念与自我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公众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投诉和付诸于法律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急诊科是医院接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也是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风险科室之一。急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急诊护士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因此,针对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分析影响护士安全的诸多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对策,保证护士在身心健康的条件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钟勤  黄家诚 《医学文选》2006,25(4):747-748
手术后护理记录是护士对手术后病人进行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继2002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医政处新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手册(内部资料)》(以下简称《手册》)。根据其《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及要求》,我院使用了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为了解我院外科护士在使用新护理记录单后,手术后护理记录内容是否完整,本文对100份手术后护理记录内容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医院的急诊科工作紧张、繁忙,节奏快,同时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也大量存在。笔者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初浅的建议,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轻有害因素对急诊科护士的影响,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保证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1 有害因素1.1 紧张压抑的气氛 急诊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抢救危重患者,这就要求急诊科护士必须技术娴熟,反应灵敏,动作迅速。同时,由于急诊工作的不规律性和不可预测性,使护士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脑子里紧绷着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其次,她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患者,有的痛苦呻吟,有的血肉模糊,有的奄奄一息,要应付生离死别的场面,长期处于这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中,易患溃疡性疾病和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1.2 职业的压力 护理工作平凡、琐碎、繁重,护士待遇低,护患关系紧张。在急诊科,首先接待每位患者的是护士,护士业务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危重患者的抢救结果而患者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莆田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工作中自我防护现状,为进一步规范护理行为,减少急诊护士的职业危害。方法:通过自制的调查表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护士在法律防护、化学性防护上做得较好,生物和物理防护方面较弱。结论:针对急诊护士自我保护行为薄弱点提出合理措施,以使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0.
急诊护士具有良好的预见性思维能力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急诊护士养成了预见性思维,提高了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急诊医疗纠纷.在急诊护理病情观察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可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