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胃瘫多出现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3—12d,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8周内恢复正常。结论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3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均治愈,最短9天,最长45天,经过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在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结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非手术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完全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 1月 ~2013年 1月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的年龄、精神紧张、心理因素、离子紊乱、低蛋白血症、饮食因素等是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32例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胃瘫综合征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综合性保守治疗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有效胃肠减压、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营养支持后,胃肠功能均能恢复。结论:胃大部切除后发生胃瘫,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1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均给予非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胃镜、X线胃钡餐造影检查结果,可明确胃瘫的诊断。经过非手术治疗,14患者例均于术后10~42d恢复胃排空功能,其中6例患者在2—3周内恢复,4~6周内恢复者8例,无再次手术者。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术前行胃肠减压和洗胃、解除患者焦虑紧张心理,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循序渐进进食等,是预防术后胃瘫的重要措施,早期明确诊断、规范进行非手术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25例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治疗方法包括消除患者心理紧张因素;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用3%温盐水洗胃;肠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静脉滴入地塞米松,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口服多潘立酮等。结果本组患者在2~6周内均恢复进食,停止补液,症状消失。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由多种因素诱发,胃镜检查可靠诊断方法。对患者采用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预防及治疗。方法通过对该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1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通过保守治疗后恢复出院,1例行手术治疗后恢复出院。保守治疗的时间为1~5周,再次手术后2周出院。结论胃瘫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率较高,一般经保守治疗可治愈,但也不能排除需要再次手术干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2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22例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2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PGS22例,PGS发生率为3.5%,均发生于术后3~8d;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22例均为非手术治愈。结论PGS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引起,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PGS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手术治疗是禁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01年2月至2009年12月胃大部切除术后18例患者(占同期手术3.9%)出现胃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者胃瘫发生于4~10d,16例经保守治疗而愈,2例于胃瘫后15、17d分别行空肠造瘘术,1周后治愈。结论胃瘫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必要时可行空肠营养性造瘘术以解决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2年11月至2005年1月19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5.12%,一般发生于术后6~10d,10例均经非手术治愈,恢复期15~45d不等。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白广琛 《首都医药》2005,12(16):31-3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6年2月至2005年2月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11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胃瘫一般发生于术后6~10d,11例均经非手术治愈,9d恢复2例,12d恢复3例、15d恢复4例、20d恢复2例。结论胃瘫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西医治疗,同时结合中医针灸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胃大部分切除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均治愈,持续时间为7.8~27d,平均15.9d。本组625例患者中,发生胃瘫25例,发生率为4%,与国外报道在5%~10%左右接近。其中9例为B-Ⅰ式手术发生,占3.0%,16例为B-Ⅱ式手术引起,占4.9%,两种术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择期手术发生14例,占31.1%,急诊手术发11例,占6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变为良性7例,占37.4%,恶性发生18例,占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并针对性的治疗后,对消化液的分泌均能较好的起到抑制作用,给予胃动力药合理应用,并配合中药治疗,明显提高了临床治愈力,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临床表现为术后数日开始进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满、膨隆及恶心呕吐等症状。胃瘫的临床重要性在于有时会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输出袢的机械性梗阻而采取再手术治疗。因此,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胃瘫,对避免盲目再手术、减轻患者痛苦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间行根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河南省济源市肿瘤医院1998至2007年间571例因贲门癌行根治性近端胃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PGS)23例(4.0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采取经Xx线透视导管引导下或胃镜引导下放入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EN)和胃肠道动力药物联合治疗,其中19例患者于5周内恢复,2例延长至7周恢复,2例7周后因顽固性幽门口炎症、水肿行胃肠吻合术而治愈。结论贲门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可根据患者术后胃引流量增多〉600~800ml/d,开始进食或改进半流饮食后上腹饱胀、呕吐,经检查排除幽门口梗阻等可作出诊断,大部分病例经禁食、胃肠减压、肠内营养(EN)和胃肠道动力药物等应用可治愈,少数经久不愈者可通过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9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其中7例患者并发胃瘫综合征,对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原因及其诊疗方法.结果 本组89例患者中7例患者并发胃瘫综合征,其发生率为7.87%,7例患者均行非手术治愈,其中1例患者15 d后恢复,2例患者18 d后恢复,3例患者22 d后恢复,1例患者56 d后恢复.结论 术后胃肠带运动改变、吻合口水肿是导致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且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腹腔感染、高龄等则是导致胃排空障碍的几种主要诱因.而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则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诊断胃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营养支持、激素、心理治疗及胃动力药物治疗则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胃瘫综合征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蜀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60+163-160,163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8例,分析其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明确诊断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禁饮食、持续性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给予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等。手术治疗主要是穿孔修补术,其次是胃大部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结果:49例患者行穿孔修补术,12例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7例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感染等,胃排空障碍3例,没有发生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无一例死亡,患者均治愈。保守治疗共17例,患者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诊断时,可行腹部X线检查、腹部B超检查及腹腔诊断性穿刺,有助于正确诊断;年龄较小、穿孔较小、腹膜刺激征较轻且局限患者可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穿孔修补和胃大部切除术,多采用穿孔修补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胃肠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主要诊断方法 ;胃瘫综合征多发生于胃肠术后37 d;33例患者中,给予保守的综合治疗后,胃肠功能均有明显的恢复,没有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恢复半流食1周后所有患者均未复发,全部出院。胃动力恢复时间107 d;33例患者中,给予保守的综合治疗后,胃肠功能均有明显的恢复,没有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恢复半流食1周后所有患者均未复发,全部出院。胃动力恢复时间1026 d,平均(18.96±2.46)d。结论给予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保守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再次进行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胃瘫(gastroparesis)也称胃无力症,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少见的早期并发症,该病均采取保守治疗,并配合高质量的护理,对于治疗本病至关重要。在我院近几年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中,作者先后护理过3例发生胃瘫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42-65岁,胃瘫发生时间为术后5—7天改饮食为半流质时出现,病程均在3周以上,所有病例均采用保守法治愈。1.2 临床表现:病人于术后数日内停止胃肠减压,由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在术后6~12d,胃管拔除,进食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溢出性呕吐,呕吐量多在500~1500mL左右,并含有胆汁。查体上腹有轻深压痛,肠呜音正常或稍弱,无气过水音。钡餐或碘剂造影,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对比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胃镜检查可看到吻合口,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吻合口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实施保守治疗12~36d,平均21.34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结论胃瘫综合征属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通过减轻残胃负担,加速胃肌蠕动的恢复、去除诱发因素、营养支持等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 《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11-112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近10年来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1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