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的影响。结果:丹红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提高SOD活力,降低MDA和NO、NOS水平。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东  卫栋  陈静瑜 《江苏医药》2013,39(12):1368-1370
目的 研究下肢缺血预处理在大鼠肺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A组)、I-R(B组)和下肢缺血预处理十I-R(C组)三组.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结果 与B组比较,C组肺组织W/D、MPO活性和MDA、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光镜下C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 下肢缺血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大鼠肺组织I-R后炎症细胞的聚集、氧自由基的产生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而减轻肺I-R损伤.  相似文献   

3.
李秋  雷正明  叶明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523-3525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O);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参麦组(Shengmai injection,SM).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O组行剖腹假手术;IR、IPC、SM组于再灌注60 min 、90 min时分别随机取8只大鼠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白细胞介素6(IL-6),同时取肝组织制成匀浆检测金属硫蛋白(MT),SO组于相应时点取样检测相同指标.分析比较各组计量资料.结果:SM组及IPC组在再灌注60 min、90 min时ALT、AST、LDH、IL-6水平均低于IR组(P<0.01),而金属硫蛋白水平均高于IR组.结论:参麦及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闯  齐亮  陈伏庭  郝立俊  蒋厚文 《江苏医药》2012,38(13):1500-1502,1613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LIPC)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I-R组,LIPC组,每组12只。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R组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LIPC组先行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24h后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手术完毕,腹主动脉采血用于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血清ALT与AST;切取肝组织,测定肝脏的湿干比(W/D),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光电镜观察肝组织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LIPC组T-SOD活性增加(P<0.01),MDA水平、ALT、AST、W/D值及TNF-α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LIPC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延迟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抑制TNF-α的表达和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在临床上肝移植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种肝脏疾病。肝门阻断、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全肝血流阻断等一系列外科技术的应用,以及肝移植、休克等过程中,均遇到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问题。如何提高肝脏的自我保护能力,调动其内源性的保护机制,目前已成为肝脏外科发展的方向和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  相似文献   

6.
7.
为探讨L-精氨酸复合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将75例需要上止血带充气止血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5组各15例:A组(缺血再灌注);B组(上止血带前10min和松止血带前10min各静滴L-精氨酸150mg/kg);C组(在B组处理基础上于术后5h静滴L-精氨酸150mg/kg);D组(缺血前阻断血流5min,复流5min,重复3次);E组(并用C、D两组处理)。各组止血带阻断下肢血流1-1.5h。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45min、术后6h、术后24h抽术侧股静脉血,检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K)、丙二醛(MDA)水平。结果表明与缺血前比较,随着肢体血流的恢复,血浆CK及MDA的值逐渐升高,以术后6h最显著;但B、C、E组45min及D、E组术后24h的变化无显著性意义。C、D、E组与A组相应时段相比,CK和MDA均有显著性下降(P&;lt;0.05、P&;lt;0.01)。E组与C、D组相比亦有显著性下降。结论:L-精氨酸与缺血预处理合并应用对肢体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组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预处理(IP),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使用IBAS全自动处理系统计算梗死面积。结果IP组心肌梗死范围明显较I/R组减少。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的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应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模型,将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re)组,缺血后处理(IPost)组,缺血预处理+后处理(IPre+IPost)组.全面复流120 min后收集肝脏组织和血液标本,检测血清ALT,肝组织ATP、MDA和RCR,做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IPre+IPost组血清ALT、肝组织MDA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IPre+IPost组肝组织ATP、RCR高于其余各组(P<0.05);病理结果:IPre+IPost组肝组织损伤轻于其余各组.结论 IPre和IPost联合应用能更好的保护线粒体,维持组织的能量代谢稳定,从而在再灌注早期更好的减轻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预处理对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Ⅰ组:未行缺血再灌注处理;Ⅱ组:行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Ⅲ组:红花预处理与行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结果Ⅱ组再灌注1、2、3h动脉血PaO2显著降低而PaCO2显著升高,各时点血浆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左肺组织W/D均显著升高(与Ⅰ组比较);电镜显示Ⅱ组有明显的肺超微结构损伤,Ⅲ组红花注射液预处理后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变化。结论红花注射液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乙酰香茶菜甲素(DAA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离体大鼠心脏停灌40min,再灌25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果:DAAA013,025,050mmol·L-1对再灌注所致心功能低下有心脏保护作用,降低室颤发生率及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的生成量.DAAA025mmol·L-1改善心肌超微结构.结论:DAAA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阿芬太尼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模型 ,以停灌的方式造成全心缺血2 5min ,然后复灌 30min ,药物于缺血前 10min给予并持续到复灌末。观察 5 0 μg·L- 1和 10 0 μg·L- 1阿芬太尼及其与纳洛酮和L NAME合用时对缺血前及再灌注期间左心功能的影响 ,并测定再灌注末时心肌组织ATP和NOS的含量。结果 :(1)在非缺血情况下 ,10 0 μg·L- 1阿芬太尼能使HR减慢 ,对LVEDP、LVDP、±dp/dtmax 和CF无明显影响 ;(2 )5 0 μg·L- 1和 10 0 μg·L- 1阿芬太尼均能明显促进再灌期间左心功能和冠脉流量的恢复 ,且 10 0 μg·L- 1阿芬太尼比 5 0 μg·L- 1阿芬太尼作用更明显 ;(3)2 0 0 μg·L- 1纳洛酮和 10 0 μmol·L- 1L NAME均削弱了阿芬太尼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恢复的有利作用。结论 :阿芬太尼对离体大鼠的心肌功能影响轻微且能促进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和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DH)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在培养3d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实验重复6次):正常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A/R)组,丹红注射液低剂量(终浓度为0.2μmol/ml)(DHL+A/R)组,丹红注射液中剂量(终浓度为0.6μmol/ml)(DHM+A/R)组,丹红注射液高剂量(终浓度为1.8μmol/ml)(DHH+A/R)组。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存活率,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细胞内AT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培养液中SOD活性和细胞内ATP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而培养液中LDH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A/R组比较,DH+A/R各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细胞内SOD含量和细胞内ATP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1),而培养液中LD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又以DHH+A/R组细胞的存活率升高明显,与DHL+A/R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预处理可减轻心肌细胞A/R损伤,其机制可能为丹红注射液增加了细胞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活性,改善了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的升高,保护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干预后对沙鼠前脑短暂性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对热休克蛋白20(HSP20)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蒙古沙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分离并夹闭10 min后恢复灌注血流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按照体重将沙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实验组在造模前1天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15.
黄蜀葵花总黄酮保护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 (totalflavoneofAbel moschlManihotLmedic ,TFA)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angendorff创建的离体心脏灌流法建立的离体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再灌模型 ,观察TFA对心肌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质、酶学指标等的影响。结果 经研究发现 :TFA( 10 0、5 0、2 5mg·L-1)可明显增加缺血再灌后离体大鼠心肌组织匀浆中的SOD活性 ,降低MDA生成量 ,减少心肌细胞内CPK、LDH的漏出 ,并使NO含量及NOS活性得到提高。结论 TFA对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能力及舒张冠脉改善低灌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离体大鼠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在传统造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在结扎线下加一硬塑管打双结的方法,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局部缺血30min,再灌注180min。分别测定改良组和传统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漏出液肌酸激酶(CK)活力。结果改良组梗死区/缺血危险区为(45±7)%、变异系数(CV)为15%,CK活力为(382±18)U/ml、CV为5%;传统组梗死区/缺血危险区为(43±11)%、CV为25%,CK活力为(364±30)U/ml、CV为8%。结论改进后的模型制作方法其心肌缺血稳定、可靠,技术难度低,提高了造模的成功率,较传统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供体——硫氢化钠(sodium hydrosulfide,NaHS)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2):空白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R)、NaHS后处理组(N)、苍术苷组(A)、NaHS后处理+苍术苷组(N+A)。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Con组持续灌注120 min,其余各组均平衡灌注30 min,全心缺血30 min,复灌60 min。其中,N组复灌即刻给予含有NaHS的K-H液后处理,A组复灌初给予含有苍术苷(MPTP特异性开放剂)的K-H液灌注10 min,N+A组在NaHS处理后,给予苍术苷处理10 min。记录各组平衡末、复灌10、30、60 min心功能指标。复灌末各组取心脏,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分析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相比,NaHS后处理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各项指标(P<0.05),减少心肌梗死面积(P<0.05),降低凋亡指数(P<0.05)。苍术苷则可以取消NaHS的作用。结论外源性H2S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作用与其抑制MPTP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连素小(3mg/kg)、中(6mg/kg)、大(12mg/kg)3个剂量组,每组7只。用BL-420生物系统记录各组动物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 ax)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并记录心电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LVSP、+dp/d、t-dp/dt水平明显降低,LVED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各组可升高缺血再灌注家兔LVSP、+dp/d、t-dp/dt水平,降低LVEDP水平,大剂量组作用最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只数明显增多,评分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各组可使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发生只数有减少的趋势,但黄连素各组心律失常发生只数及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再灌注后损伤的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勇  柏晓莉  张红  吴疆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10):1836-183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用药差别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片,1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心电图、心率(HR)、心肌耗氧量指数(RPP)和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9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T段压低幅度、压低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HR和RPP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 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显著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O水平显著增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因子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可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