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正>黄褐斑是面部局限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临床采用文献[1]诊断标准。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暴光部位,呈蝶状,对称性分布,无自觉症状,原因不明。影响女性患者容貌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白附子、银花、白芨、六月雪4味中药乙醇提取物祛黄褐斑作用的差异,选出作用最强的药材。方法以MTT法测定小鼠B16黑素瘤细胞增殖抑制率、酪氨酸酶活性、黑素含量变化;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花的浓度为62.5μg.mL-1,白芨、白附子各浓度(500、250、125、62.5μg.mL-1)均对B16鼠黑素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强。白附子的浓度为250μg.mL-1或银花的浓度为62.5μg.mL-1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抑制作用最佳。白附子的浓度为125μg.mL-1对黑素合成抑制作用最好。结论白芨与白附子可作为祛黄褐斑有效成分的候选药材。  相似文献   

3.
覆盆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的未成熟果实。主治阳痿、遗精、虚劳、目暗,益气轻身,令发不白等。它的成分有资料报道含有糖类、有机酸。根据临床治症看它不应含有此二类成分。为此,我们选了此题,实验结果又发现了它还含有皂甙等八种成分。为覆盆子的临床药理及开发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覆盆子提取物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备覆盆子不同浓度水提物溶液,将基质金属蛋白酶1 μL和不同浓度的覆盆子提取物1 μL加入到缓冲溶液中,使终体积为50 μL;对照组不加入覆盆子水提物溶液;用荧光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计算出不同浓度覆盆子提取物对MMP-13的抑制百分数.结果 IC=0.04 μg·mL-1,覆盆子水提物浓度与MMP-13活性抑制百分数呈正比关系.结论 覆盆子水提物体外具有抑制MMP-13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周年  周萍  任琦  赵敏敏  刘宁  付辉政 《药品评价》2022,(15):912-916
目的:考察覆盆子分离的化合物覆盆子苷-F3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筛选出具有明显差异细胞毒性的活性化合物,并进一步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结果:覆盆子苷-F3对Bel-7402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有明显的差异细胞毒性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覆盆子苷-F3对HUVECs的迁移和血管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覆盆子苷-F3在体外能有效抑制血管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达到抑制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覆盆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硅胶G作为固定相,展开剂选用醋酸乙酯∶甲醇∶水(22∶1∶1),用薄层色谱法对覆盆子进行鉴别试验。结果能检测出椴树苷的特征斑点。结论所采用的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为覆盆子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检测市场销售覆盆子药材,为保证覆盆子药材使用的正确性和安全性提供一种新的鉴定手段。方法获取掌叶覆盆子及其5种常见同属易混种ITS2序列,以及GenBank上下载的共计48条序列。使用Gene Tool软件分析ITS2序列长度,GC含量和变异位点等情况,利用Clustal X和MEGA 7.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和构建邻接系统发育聚类树。同时随机检测24份市售覆盆子药材,利用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和构建邻接系统发育聚类树确定物种,鉴别真伪。结果掌叶覆盆子基原植物可与其同属易混种进行明显区分;市售药材中正品22份,伪品1份,混合物1份。结论基于ITS2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成功鉴定市场销售的掌叶覆盆子及其混伪品。  相似文献   

9.
研究覆盆子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 DSS)诱导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将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结肠炎(DSS)组、覆盆子(DSS+BB)治疗组、覆盆子对照(BB)组。其中,DSS组、DSS+BB组自由饮用2.5%DSS溶液1 w,NC组、BB组饮用正常灭菌水。期间,用中药材覆盆子(200 mg/kg)灌胃DSS+BB组及BB组,每日1次,连续1 w。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小鼠进食、活动、毛发等一般情况,检测体重,观察粪便形态。实验第8 d,异氟烷麻醉小鼠,取血后处死小鼠,取血清进行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检测,结肠HE染色行形态学观察。覆盆子对正常和实验动物体重无明显影响,DSS诱导的炎症状态引发明显的体重下降(P<0.05);覆盆子能明显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性改变;覆盆子对DSS诱导的循环和局部炎症因子IL-6有明显下调作用(P<0.01)。覆盆子可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表型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掌叶覆盆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蔷薇科悬钩子属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干燥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 和 MCI 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通过波谱分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覆盆子体积分数 80% 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 18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紫云英苷(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3)、山柰酚-3-O-芸香糖苷(4)、椴树苷(5)、异槲皮苷(6)、芦丁(7)、根皮苷(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乌苏酸(11)、2α, 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 (12)、nigaichigoside F1 (13)、覆盆子苷 F5 (14)、没食子酸(15)、短叶苏木酚酸甲酯(16)、葡萄糖(17)和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8)。结论 化合物 4、7、8、12、13、16 和18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12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羟基乙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本院就诊并治疗的56例黄褐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处涂抹羟基乙酸进行治疗,每2周1次,4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的MASI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第2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第1个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个疗程后的MAS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个疗程后的MASI评分显著低于第1个疗程后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皮型黄褐斑的总有效率为76.7%,显著高于混合型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郁型黄褐斑的总有效率为75.0%,显著高于芋型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出现瘙痒、刺痛感,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羟基乙酸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尤其是对于表皮型及Fitzpatrick-Pathak分型郁型黄褐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清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斑胶囊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文献采用黄体酮肌注法建立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筛选造模成功小鼠。不同浓度分别给药治疗后,观察给药后SOD、MDA、GSH.PX在小鼠血清及肝脏中的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清斑胶囊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的影响。结果用药组均能使模型小鼠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降低,SOD、GSH.PX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皮肤黑色素也明显改善。结论清斑胶囊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和良好的治疗黄褐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三种疗法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种疗法对女性黄褐斑的疗效。方法:Ⅰ组中西医结合组100例,外用邦力迪维霜(0.1%维A酸霜)、3%氢醌霜,内服佳蓉片、维生素C、E。Ⅱ组西药组52例,外用邦力迪维霜、3%氢醌霜,内服维生素C、E。Ⅲ组外用药组86例,外用邦力迪维霜、3%氢醌霜。20天为一疗程,治疗1~3疗程。结果:显效率中Ⅰ组(78.0%)>Ⅱ组(61.5%)>Ⅲ组(54.7%),Ⅰ组与Ⅲ组比较(x~2=11.437,P<0.01),差异有显著性,Ⅰ组与Ⅱ组、Ⅱ组与Ⅲ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用0.1%维A酸霜、3%氢醌霜,内服佳蓉片、维生素C、E治疗黄褐斑,有协同及标本兼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54例,氨甲环酸1.0g/d,外用4%氢醌共12周;对照组42例,维生素C1.2g/d,外用4%氢醌12周,分别于治疗结束及结束后12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2周及24周时治疗组有效率为57.4%及51.9%,对照组有效率35.7%及28.6%,12周及24周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点阵激光技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黄褐斑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患者进行三维点阵激光技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内服、外用药物配合物理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4%,高于对照组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点阵激光技术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口服氨甲环酸及用中医中药内调,配合外用强脉冲光治疗,多种方法联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48例患者口服氨甲环酸及用中医中药内调,配合外用强脉冲光治疗,观察治疗结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分析病例有效率为98.6%,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利用强脉冲光、口服氨甲环酸、中医中药治疗后,多数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朱劲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079-2079
目的:探讨去表皮三角瓣治疗乳头内陷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去表皮三角瓣治疗乳头内陷14例,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4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5~8个月,无复发病例,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感觉良好,无血运和感觉障碍。结论:采用去表皮三角瓣行乳头内陷的整复术形态美观,效果满意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联合茶多酚与单纯Q开关Nd:YAG 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来本院就诊的67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茶多酚胶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35.29%,高于对照组的21.2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3例患者激光治疗后出现轻度变态反应,12例治疗中出现风团及红色丘疹,对症处理后消失;观察组口服茶多酚无明显副反应出现。1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7.80%,对照组复发率为62.57%。结论单纯采用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只能暂时消除皮损的色素,加用茶多酚后,有效解决了黄褐斑的病因问题,提高了黄褐斑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拔罐、刮痧结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药、拔罐、刮痧结合治疗黄褐斑50例,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0例,占80%;显效6例,占12%;无效4例,占8%;总有效率为92%。结论应用中药、拔罐、刮痧结合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氨甲环酸注射液联合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静滴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100例面部黄褐斑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氨甲环酸0.25g注射液+谷胱甘肽1.2g+维生素C 5g静脉滴注8周。对照组仅用谷胱甘肽1.2g+维生素C 5g静脉滴注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注射液联合谷胱甘肽及维生素C静滴治疗黄褐斑比单用谷胱甘肽1.2g+维生素C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