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后对照,比较125例粉尘螨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在接受1年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药物评分,评价舌下免疫治疗的疗效;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免疫治疗1年后,125例患儿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1),有效率81.6%;其中6例(4.8%)出现局部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变应原滴剂是治疗尘螨引起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4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均采取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本组4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经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平均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粉尘螨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5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2年,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年在鼻部症状、体征、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及药物评分几方面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结论经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2年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螨过敏变应性鼻炎儿童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氯雷他定或/和康酸莫米松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疗程2年,评价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及安全性。结果2年后,观察组患儿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为(3.46±0.85),(0.28±0.43)分,较治疗前的(10.76±1.08),(1.28±0.68)分均明显减少(P均<0.05),较对照组治疗后的(9.76±1.14),(1.09±0.35)分均明显减少(P均<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出现皮疹、鼻咽痒等11例,对照组出现鼻腔出血,乏力、嗜睡等10例,均未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尘螨滴剂治疗尘螨引起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有效,并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程静  桂晓钟 《安徽医药》2009,13(8):962-963
目的评估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粉尘螨滴剂"治疗3~14岁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78例3~14岁由粉尘螨过敏引起的过敏性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患儿进行为期25周的脱敏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统计分析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和鼻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出现7例次局部不良反应,1例次全身不良反应,未出现严重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粉尘螨滴剂是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4~60岁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疗程满25周以上,根据变应性鼻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62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3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65%,且70%的患者在一个月内起效。出现3例轻微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变应性鼻炎,并且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脱敏和传统注射脱敏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舌下脱敏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舌下粉尘螨滴剂含服和皮下注射脱敏方法治疗1年,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评分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变化差异均具极显著性(P〈0.01),两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极显著性(P〈0.01)。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患者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AR患者52例,患者接受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治疗周期为1年。观察患者鼻炎症状评分、鼻炎药物评分(TM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以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半年后,患者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接受治疗1年后,各症状评分继续下降,较半年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半年后,患者TMS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接受治疗1年后,上述指标评分继续下降,较半年前显著降低(P0.05)。用药期间,有6例患者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脱敏治疗AR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控制患者的症状,减少其他药物的使用,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10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注射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2年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的85.2%(P<0.05)。研究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81.5±5.4)分、躯体功能评分(83.3±4.8)分、角色功能评分(82.5±6.1)分、认知功能评分(80.7±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5.3)、(62.8±4.7)、(63.8±5.3)、(62.7±4.7)分(P<0.05)。结论 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重度尘螨变应性鼻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方法,比较69例中重度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接受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治疗后半年、半年~1年、1年以上者的症状、体征及用药评分,同时计数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69例患者在治疗后半年的总有效率为71.21%;半年至一年的总有效率为81.82%;超出一年的总有效率为9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治疗前后的平均症状和体征积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含服脱敏对变应性鼻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治疗效果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倍维持量粉尘螨滴剂对变应性鼻炎(AR)快速脱敏的疗效及脱落率的影响。方法对173例粉尘螨过敏的AR患者纳入本项开放性对照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二倍维持量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并与对照组的常规量脱敏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对脱落率的影响。结果免疫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显效率为52.56%,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显效率为23.16%,总有效率为61.05%(P<0.05)。免疫治疗6个月及12个月,研究组的脱落率分别为3.85%、6.41%;对照组分别为15.79%、25.26%(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轻微,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二倍维持量粉尘螨滴剂脱敏法起效迅速,疗效高且安全,患者依从性好,能显著减少脱落人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伴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5~14岁粉尘螨过敏的患儿分常规组和脱敏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粉尘螨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定期随访,记录患儿的哮喘症状和鼻炎症状,用药情况,并在治疗2 a后复查粉尘螨皮肤点刺。结果脱敏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哮喘症状评分分别为(2.55±0.52)和(2.60±0.49)分,治疗2 a均明显降低,分别为(0.30±0.59)和(0.85±0.87)分;鼻炎评分治疗前分别为(5.86±2.61)和(5.72±2.41)分,治疗2 a明显降低分别为(1.34±0.79)和(3.66±1.87)分;用药评分治疗前分别为(5.21±1.13)和(5.02±1.26)分,治疗2 a也明显降低,分别为(0.17±0.43)和(0.77±0.92)分。粉尘螨点刺结果分级评分治疗前(3.63±0.48)和(3.56±0.50)分,治疗2 a分别为(2.43±0.43)和(3.39±0.60)分。各项评分免疫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粉尘螨滴剂吞下含服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伴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粉尘螨滴剂联合对症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起效时间。方法将300例粉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儿童组(4~13岁)、青年组(14~28岁)、中年组(29~40岁)、老年组(40岁以上)四个组,采用前后对照,比较患者治疗起效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过程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分析年龄对起效时间的影响。结果 300例患者中244例起效,起效的时间为1~7周,平均3.09周,有效率为81.3%;治疗前和起效后VAS评分分别为(8.15±1.87)和(5.77±3.4),鼻炎相关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前不同年龄组鼻部症状VAS评分分别为(8.4±1.68)、(8.3±0.86)、(8.35±0.69)、(8.32±0.83);VAS评分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年龄越小起效时间越早。结论粉尘螨滴剂联合对症药物能快速有效地治疗变应性鼻炎,平均起效时间为3.09周,年龄越小起效时间越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安全性。方法对182名过敏性鼻炎和/或过敏性哮喘患者,采用舌下特异性免疫疗法和对症用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免疫治疗;跟踪并统计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结果没有患者出现全身性的不良反应,轻中度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8.24%;14岁以下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14岁以上的患者。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都只是轻中度的,它是一种高安全性的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于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72例儿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治疗组在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200 μg布地奈德等效剂量)的基础上加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对照组单纯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疗程均为18个月.观察两组在治疗期间人均累计哮喘急性发...  相似文献   

16.
粉尘螨口服滴剂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粉尘螨口服滴剂的抗过敏作用特点。方法采用豚鼠回肠平滑肌过敏收缩实验和肺支气管灌注法观察粉尘螨口服滴剂对平滑肌的抑制作用 ;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观察其对血管通透性改变的影响和颅骨骨膜法观察其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抑制作用。结果粉尘螨口服滴剂能够明显抑制回肠平滑肌和拮抗抗原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粉尘螨口服滴剂具有显著的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丙酸倍氯米松水溶鼻喷雾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试验设计为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按研究中心分层的分段区组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丙酸倍氯米松水溶鼻喷雾剂,对照组采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均为2次/d,每次每个鼻孔2喷(每喷含丙酸倍氯米松50μg),连续用药14 d。疗程结束时以鼻炎症状总积分、鼻炎体征评分、鼻炎对生活炎困扰程度评分以及上述3项评分中患者构成比的改变评估药物疗效;以不良事件/反应发生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评估药物安全性。结果共有239例受试者纳入疗效分析,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19例。2组受试者用药前性别、年龄分布和鼻炎症状、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第7、14天,鼻炎症状总积分、鼻炎体征评分及鼻炎对日常生活困扰程度评分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均P〈0.05),而2组间比较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2组受试者鼻炎症状总积分、鼻炎体征评分、鼻炎对生活炎困扰程度评分构成比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有241例受试者纳入安全性分析,试验组121例,对照组120例。试验组有10例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12例次,其中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2例共2例次,包括咽部不适和鼻腔出血各1例;对照组有13例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20例次,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7例11例次,主要表现为鼻腔出血和干燥等。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丙酸倍氯米松水溶鼻喷雾剂可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症状,疗效和安全性均与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