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纵隔肿瘤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胸部CT与X线检查确诊,分析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为6个月~4年,46例患者保持随访,随访率为95.83%。良性肿瘤患者无病情复发;合并重症肌无力的病例中,7例在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例患者持续药物治疗18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恶性肿瘤患者11例,发生脑部转移2例,肺部转移为1例,均进行化疗与放疗的维持治疗,效果良好,没有进行再次手术。结论纵隔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术前应当进行胸部CT与X线确诊,确定发病部分,针对性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孙霁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48-648
目的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X线检查以及病理检查确诊,总结外科手术治疗体会。结果本组6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中死亡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病死率为1.7%。术后对患者进行4~6个月的随访发现,良性肿瘤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复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术后化疗或放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其中发生脑部转移3例,肺部转移1例。讨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应根据患者及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和手术方式,术中操作应仔细,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玉龙 《中国医药》2010,5(9):846-847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纵隔肿瘤住院患者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中前纵隔肿瘤18例,后纵隔肿瘤9例,中纵隔肿瘤4例;肿瘤直径>10 cm者12例,最大直径达14.5 cm.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6例;肿瘤全切除26例,姑息性切除5例.出院随访3个月~5年,良性肿瘤术后未见复发.1例患者术后肺部转移给予放化疗,未行二次手术,2例年轻胸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后4、7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 原发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胸部X线和CT检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采取了手术治疗方法,其中单纯肿瘤切除23例,扩大切除6例,单纯探查肿瘤2例,死亡1例。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应在胸部X线检查的基础上,结合CT扫描及核磁共振等检查手估,以获得更高的确诊率;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切口的选择,并注意肿瘤组织大小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期外科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肿瘤患者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同一个心脏手术组同期手术治疗19例冠心病合并肿瘤的患者,均先行OPCAB,中和肝素后再进行肿瘤切除术。结果全组无住院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19h,停留重症监护室1—3d,术后住院时间11~30d。未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急性肾功能衰竭,无二次气管插管。4例患者出现阵发性心房纤颤,均在应用胺碘酮后成功恢复窦性心律;3例出现肺部感染。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无心绞痛症状,CT提示无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19例随访6—36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OPCAB同期行肿瘤切除术,可以成功应用于冠心病和可以切除的肺癌、胃癌、食管癌的患者,手术安全性较高.近期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总结其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2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经过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42例患者中有畸胎瘤17例占40.48%,主要处于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1例,占26.19%,主要处于后纵隔;胸腺瘤8例,占19.05%,都处于前纵隔;淋巴瘤6例,占14.28%,主要处于前纵隔。肿瘤全切39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2.38%。结论纵隔部位的肿瘤手术治疗需结合胸部 CT 与X 线确定发病部位,进行针对性外科治疗,术后的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本院12例经病理确诊的PSH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12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48个月,均经胸部X线和CT复查,无复发和转移,生存情况良好.结论 PSH多起源于上皮细胞,好发于女性,缺乏临床典型症状,术前明确诊断较为困难.临床诊断应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完善体格检查后,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方案.手术切除是治疗PSH的有效手段,以尽可能保留肺组织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108例进行治疗,肺原发癌及脑转移病灶切除术联合放疗和吉西他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随访情况和生存率。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均康复出院。胸部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神经症状均获得缓解。肺切除后出现并发症18例,其中9例先行肺手术的无神经症状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颅内高压症状,经甘露醇、激素治疗等治疗症状控制,于术后第9天施行脑部手术,此外出现心房颤动4例,延期肺漏气2例。10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83(24.7±6.7)个月。随访复发46例(42.6%),其中累及肺15例,累及脑31例。6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CT发现脑肿瘤复发而接受γ刀治疗。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患者生存率明显较低。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患者积极进行肺原发癌及脑转移病灶切除术联合放疗和吉西他滨、替莫唑胺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先行脑部手术患者并发症少,对N0患者获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蒋铭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13-2115
目的:探讨Mohs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对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70例皮肤恶性肿瘤采用经典外科手术方法或Mohs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切除肿瘤.结果:70例患者中采用经典外科手术方法治疗42例,随访时间6个月~6年,全部患者未见远处转移,有4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再次经经典外科手术方法切除后临床痊愈.采用Mohs显微外科方法治疗28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未见肿瘤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结论: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应当首选Mohs显微外科手术,在保证肿瘤被完整切除干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皮肤组织,减少手术对患者容貌的过度破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CE方案治疗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1例晚期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在CT引导下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术后给予CE方案化疗.结果 术后1个月症状缓解,术后1、6、20个月复查胸部CT,肿瘤明显缩小,无复发和发生转移.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纵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给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同步联合CE方案化疗安全可行,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3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神经源性肿瘤14例,畸胎瘤10例,胸腺瘤6例,淋巴瘤4例。完全肿瘤切除31例(91.2%),3例行纵隔肿瘤部分切除术(8.8%),死亡率为0。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手术为其首选诊治方法 ,手术效果良好,同时应注意术后综合治疗及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冯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53-25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19例纵隔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6例完成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3例需中转4~6cm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胸腺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支气管囊肿和胸腺囊肿各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纵膈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纵膈肿瘤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有2例切开后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粘连无法切除取活检后证实为恶性肿瘤,手术后14 d内死亡。另外21例肿瘤全部切除,1例胸腺瘤患者并发肌无力经处理后康复,随访3~22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疗效确切,是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共35例纵隔肿瘤,均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肿瘤切除术手,合并重症肌无力者,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和整个胸腺,同时清除前纵膈脂肪组织。结果全组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辅助小切口,随访5—24个月无复发病例。6例术前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胸腺瘤患者术后短期内继续服用溴吡啶斯的明后症状明显改善。Castleman病患者术后全身症状消失。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及安全性大的特点,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刘国锋  魏和之 《江苏医药》1996,22(4):276-276
我科自1978年至1994年,共经外科手术治疗胸腺肿瘤3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8例胸腺瘤均以病理证实。男26例,女12例;年龄16~63岁,平均引岁。二、临床表现:本组11例无症状。27例有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以胸闷、气短、咳嗽、发热、上腔静脉受压迫等症状常见,其中有8例合并肌无力。三、诊断方法:38例经胸部X线平片或断层片均可见到肿瘤阴影。其中18例经CT检查而确诊。肿块位于左前上纵隔18例,右前上纵隔17例,向两肺野内突出者2例,颈部1例。四、手术情况:经胸骨正中切口18例,胸部前外侧切口12例,后外侧切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5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4个月~1年的随访,对其临床病例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所选取的54例患者,其中4例出现并发症,其余50例痊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直接有效,并发症少且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病理类型、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32例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表现、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诊治手段和疗效.结果 114例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18例未能手术切除,仅做局部肿瘤组织或淋巴结活检.结论 小儿纵隔肿瘤种类繁多,症状不典型,胸部X线摄片、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一旦确诊需立即手术.恶性肿瘤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使用传统开胸术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原发腺癌肺转移肿瘤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手术切除的肺转移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采用二种手术方式治疗后患者的无病期(DFI)、存活时间和无复发存活期(RFS).结果 42例原发腺癌肺转移患者中,21例采用VATS切除肺部转移肿瘤,另21例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原发肿瘤主要包括27例结肠癌(64.3%)和11例乳腺癌(26.2%).3例VATS (14.3%)及3例开胸手术患者(14.3%)有原发肿瘤的局部复发.VATS患者平均术后随访时间13.3个月[四分位数间距(IQR) 4.5~32.8个月],开胸手术患者36.9个月(IQR 19.3~48.6个月).VATS患者平均DFI-1为22.3个月(IQR 13.5~40.6个月),开胸手术患者35.6个月(IQR 26.7~61.3个月).6例VATS患者出现胸部肿瘤复发(平均DFI-2 9.2个月),7例开胸手术患者出现胸部复发,1例VATS患者出现第3次肺部复发(DFI-3 18.7个月),开胸手术患者也有1例出现第3次胸部复发(DFI-321.8个月).复发的比值比为12.5%.VATS患者5年RFS为53%,开胸手术患者为57%.结论 VATS是替代传统开胸手术切除肺部转移肿瘤的一种很好的疗法.在治疗原发腺癌肺转移的患者中,VATS不会增加术后胸部复发的风险,且与传统方法相比RFS相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膈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20例原发性纵膈肿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肿瘤根治性切除术(18例)、肿瘤部分切除术(2例)治疗后,围术期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3例。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平均随访6个月,良性肿瘤没有发现复发。结论根据胸部CT、X线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原发性纵膈肿瘤的临床诊断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做好围术期预防护理,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手术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60例甲状腺癌手术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结果60例甲状腺癌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其中有2例发生呛咳,术后1周恢复;术后声音改变1例,6个月随访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经过6个月至2年随访,随访率100%,无一例出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临床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根据临床症状、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实验室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创伤和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