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个案管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0~4个月母乳喂养率,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2例行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实施“个案管理、临床护理路径”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0~4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校正6月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7.5%、平均住院时间(33.7±6.55)天,0~4个月母乳喂养率60%,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校正6月龄生长发育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案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0~4个月母乳喂养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减轻负担,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胃肠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经验。方法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66例,总结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经验。结果6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喂养总的不耐受率为48%(32/66)。胃肠喂养和不耐受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胃肠道营养达418.4KJ·kg^-1·d^-1的日龄、开始经口喂养日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VLBWI的胃肠喂养不耐受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日龄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微量喂养、减少光线、疼痛刺激、利用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高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紫草油灌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干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紫草油灌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干预的疗效。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6月喂养不耐受极低出生体重儿4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紫草油灌肠。结果治疗组腹胀、胃潴留消失时间为(3.23±0.75)d、(3.23±0.69)d,而对照组为(4.10±0.97)d、(4.05±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紫草油灌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干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实施早期喂养干预策略的30例VLBWI作为观察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的39例VLBWI作为对照组,记录胃管留置时间、胎粪排完时间和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记录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并观察其临床表现;每天测定婴儿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和体重达到2000g出院标准所需时间;检测婴儿血浆总蛋白、血尿素氮、血清总胆红素、胆同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婴儿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和胎粪排完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婴儿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婴儿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和达到2000克出院体重标准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四磨汤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及对早产儿的安全性安全性方法对存在喂养不耐受的165例早产儿(包括低出生体重儿LWB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LWB),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或鼻饲四磨汤进行干预,观察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结果存在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应用四磨汤后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χ2=5.26,P<0.05)结论四磨汤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导致胃肠道营养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讨论重组护理干预四法对早产低体重儿出现的喂养不耐受的效果作用。方法将280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喂养情况及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418.4kJ/(kg&#183;d)的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护理干预四法对于预防早产低体重儿产生的喂养不耐受等情况有独特优势,费用适中、操作简易。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以早期微最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ILBWI)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实施早期喂养干预策略的30例VLBWI作为观察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喂养的39例VLBWI作为对照组,记录胃管留置时间、胎粪排完时间和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记录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并观察其临床表现;每天测定婴儿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和体重达到2000g出院标准所需时间;检测婴儿血浆总蛋白、血尿素氮、血清总胆红素、胆固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婴儿胃管留置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和胎粪排完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婴儿体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婴儿体重恢复到出生体重的时间和达到2000克出院体重标准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和腹部按摩为主要内容的早期喂养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146-148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抚触法和非营养性吸吮法联合应用的"三管齐下"护理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标准纳入100例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每天定时定量给予氨基酸、葡萄糖等胃肠外营养,同时经胃管逐渐增加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至足量肠内喂养。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喂养基础上,在生后第4天开始实施音乐疗法、抚触法和非营养性吸吮法结合的"三管齐下"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所用时间、每天体重增长量、胃肠外营养时间、达到足量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儿每天体重增长比对照组的大,恢复出生体重所用时间、胃肠外营养时间、达到足量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抚触法和非营养性吸吮法的"三管齐下"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能力,完善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改善患儿的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9.
闫侠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223-224
目的探讨极低体重儿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随机地将116例极低体重儿分为干预组(A组)58例和对照组(B组)58例。观察两组婴儿的存活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项目。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A组新生儿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体重儿实施护理干预可促进其体重增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2年6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NICU病房42例诊断为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儿均以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5 mg.kg-1.d-1,疗程7~10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日龄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较早恢复至出生体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薛继红  钟红平  李莉 《安徽医药》2013,(11):1961-1963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及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结局。方法选取该院新生儿科收住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96例,按不同喂养方式分为3组,A组:常规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乳喂养,B组:在A组喂养的基础上加用亿活口服,c组:常规静脉营养及口服亿活的基础上,改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喂养。比较3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生后24h、7d静脉血胃泌素及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恢复出生体重、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后24h三组间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7dc组血浆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24h、第7dB组、C组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而B组、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及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母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胃肠耐受及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NICU收治的47例VLBWI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母乳喂养;对照组给予配方乳喂养。比较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差异、喂养耐受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过渡到完全胃肠喂养天数、住院天数、对喂养耐受情况及并发症等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LBWI早期母乳喂养,可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胃肠道喂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开始胃肠道喂养的时间。方法将8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生后24h内开奶,另一组生后96h后开奶;观察两组在喂养不耐受、低血糖、胎便排出延迟、乳糖不耐受、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方面的区别。结果两组在胎便排出延迟、乳糖不耐受、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应尽早开奶,对促进胎便排出、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及乳糖不耐受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患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前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及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脉滴注红霉素3~5mg/(kg.d)。观察胃潴留量、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每天大便次数、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用红霉素后住院天数减少,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时间缩短,黄疸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用红霉素后每天大便次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红霉素可以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动力,有利于促进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红霉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进食奶量及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呕吐症状消失所占比例及喂奶前胃潴留消失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够显著改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症状和体征,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120例早产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本院新生儿科针对早产低体重儿的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及喂养不耐受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出生后第7天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出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生后第7天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生后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呕吐、腹胀、胃残留等喂养不耐受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早产低体重儿的营养状态,降低喂养不耐受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制剂联合鼻饲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鼻饲喂养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间断鼻饲注入喂养,起始每次奶量2mL/kg,每3h1次,每天递增2mL/kg。治疗组(25例)在间断鼻饲喂养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0.5g/次,2次/d,鼻饲注入。所有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日龄(13.32&#177;1.63)d,对照组(14.96&#177;1.46)d,t=3.64,P〈0.01;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治疗组为(17.84&#177;1.28)d,对照组为(20.04&#177;1.5)d,t=5.37,P〈0.01。发生喂养不耐受治疗组3例,对照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胃肠道喂养同时补充微生态制剂,在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黄疸消退、早日过渡到全胃肠营养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极低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方法 及其喂养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6例极低体重儿进行分组喂养,常规喂养组实施经口十二指肠管的喂养方法,早期喂养组在经口十二指肠管喂养基础上,采用腹部按摩、非营养性吸吮及肛管刺激等方法.结果 早期喂养组的患儿达到足量肠内喂养时间及出生体重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喂养组,并且早期喂养组患儿并发低血糖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常规喂养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机率高.早期喂养组患儿的增加奶量、排便量及排便次数均高于常规喂养组,其残留奶量、平均腹胀次数、胎便排净天数均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胃肠喂养能够有效加快极低体重儿的体重增长,缩短静脉营养时间,从而尽快达到足量喂养和出生体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出生12小时内人住惠东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90例,按抽签法随机分为A、B、C组.A组:12小时内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eHF)微量喂养,14天后改等量的早产儿配方奶(SPF)继续喂养;B组:12小时内给予SPF微量喂养;C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12小时以后开始SPF喂养.比较三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新生儿贫血、宫外发育迟缓和NEC的发生率.结果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A组短于B、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A组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喂养方式下,A组新生儿贫血、宫外发育迟缓和NEC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可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的早期恢复,改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