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洪  李德祥  胡琼 《贵州医药》2002,26(2):99-100
目的:探讨HPV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在女阴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回顾性分析233例女阴尖锐湿疣,假性湿疣以及湿疣 样病变中HPV-Ag和HPV6/11的检出率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193例尖锐湿疣HPV-Ag阳性102例(占52.85%),HPV6/11阳性187例(占96.89%),两种检测法阳性率的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20例湿疣样病变HPV-Ag阳性3例(占5%),HPV6/11阳性7例(占35%),20例假性湿疣HPV-Ag和HPV6/11均阴性。病理上尖锐湿疣可见于诊断性挖空细胞,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基底细胞增生和上皮脚 延长融合;而假性湿无诊断挖空细胞,无明显棘层肥厚和基底细胞增生。结论HPV原位核酸杂交技术优于免疫组化技术,HPV6/11的检测有助于鉴别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以及湿疣相病变。  相似文献   

2.
女阴假性湿疣36例报告(河南省开封市155医院475003)恒秀梅女性外阴假性湿疣由于与尖锐湿疣的病变早期及其不典型皮损改变表现相似,临床上常有误诊。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3年12月,在门诊病人中诊断为女性外阴假性湿疣3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女阴假性湿疣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30例,年龄18~35岁,已婚25例,未婚5例。病程1d~2年。否认婚外性行为25例,有婚外性行为3例,无性生活史2例。皮损表现为小阴唇内侧,对称分布呈肤色或淡红色颗粒样丘疹,约1~2mm大小,表面光滑,形如鱼子,群集带状分布,互不融合。病理表现为不同程度角化过度,棘细胞层不同程度增厚,散在空泡细胞,基底层细胞形态及排列正常。真皮毛细血管增生、充血,周围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结论女阴假性湿疣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无婚外性行为,在临床及病理上需与尖锐湿疣鉴别。  相似文献   

4.
杨奇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123-123,160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方法收集2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的临床病理特点,部分病例作免疫组织化学HPV检测。结果真假湿疣发病年龄高峰差异不大。部位:尖锐湿疣多为不对称性分布,而假性湿疣多数对称性分布。局部表现:两种病变均形成乳头状突起,是临床病理误诊的主要原因,但尖锐湿疣常呈疣状、菜花状,而假性湿疣多为毛刷状。病理观察: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及诊断性挖空细胞是诊断尖锐湿疣的主要依据,假性湿疣中空泡化细胞是病理误诊的主要原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为45.5%,假性湿疣为阴性。结论诊断性挖空细胞及HPV检测阳性是目前诊断尖锐湿疣及与假性湿疣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顾文玉  穆涛 《天津医药》2000,28(1):40-41
湿疣(condyloma)是一种病毒传染病,近年国内外湿疣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年增长率高达136.32%,已引起医务工作者的极大重视。临床也常见假性湿疣,其临床表现及形态易与湿疣相混淆。我们通过对137例外阴尖锐湿疣及120例外阴假性湿疣进行阴道镜及病理学检查分析,提出鉴别诊断要点。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37例外阴尖锐湿疣及120例外阴假性湿疣均为我院阴道镜专科门诊病人。尖锐湿疣组:幼女2例,51岁以上11例,20~50岁12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岁半,未婚者4人,已婚者配偶有性生活混乱史或性病史(湿疣、淋  相似文献   

6.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而假性湿疣为一种发生在女阴的湿疣样丘疹,其发病与HPV感染关系不大[1]。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上极易混淆,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恐惧和精神压力。为此,我们对68...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近3年妇科门诊患者假性湿疣患病情况的研究,为其进行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妇科门诊就诊的3026例假性湿疣的阴道分泌物检查、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醋白试验及组织病理的结果,并对相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假性湿疣患者占妇科门诊就诊患者2.40%,阴道分泌物检测检出率为81.82%,其中40.66%为霉菌性阴道炎,31.82%为细菌性阴道病,21.61%为滴虫性阴道炎;醋白试验阳性率14.14%(95/640),HPV检测阳性率11.07%(28/253),合并尖锐湿疣22例,占比是0.73%。结论假性湿疣与阴道炎的发病相关,细菌性阴道病作为诱因逐年增加趋势,疣体不典型者常被误认为尖锐湿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尖锐湿疣的发病率很高,已跃居性病发病率的第二位,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更应注意尖锐湿疣与其他类似疾病的鉴别诊断,以防造成误诊。首先在临床上尖锐湿疣应与外观酷似的假性湿疣进行鉴别。现将我科自1997年以来尖锐湿疣、假性湿疣各20例在临床及病理方面鉴别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尖锐湿疣、假性湿疣各20例,尖锐湿疣20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37岁。20例假性湿疣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为29岁。患者主诉均为生殖器部位长出疣状增生物,无…  相似文献   

9.
外阴湿疣64例临床病理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159医院463000)张穗,万春岚,程云方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并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而引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高。我们就其临床表现和与假性湿疣(PC)的鉴别诊断,结合组织学形态及特染,...  相似文献   

10.
女阴假性湿疣(PCV)又称女性绒毛样小阴唇,是一种发生于女性阴部的多发性、群集性颗粒状丘疹或绒毛状突起,1981年由Altmeyer首次报道。在临床上由于其皮疹表现类似于尖锐湿疣(CA),故常易误诊,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恐惧和精神压力。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笔者对2006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性病科、妇产科门诊诊治的81例PC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尖锐湿疣(AC)是人乳头瘤病毒(HPV)而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凡是得了AC的女性都深受其害,从肉体到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应引起女性朋友们更加重视。1临床资料1.1外阴尖锐湿疣的诊断①外阴典型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即可诊断。②外阴不典型的疣体可依靠醋酸白试验来鉴别诊断,可在病灶部位涂3%~5%醋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与外阴、阴道内壁、肛周有增生物的其他常见皮肤疾病的鉴别以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问有80例误诊为CA。男32例,女48例,年龄16~70岁,平均28.5岁。皮损分布:包皮5例、龟头后缘近冠状沟处20例、大阴唇12例、小阴唇(内、外)13例、阴道前庭8例、阴阜5例、阴道内壁5例、肛周12例。病例情况:外阴及肛周有增生物73例、有白带异常6例(阴道检查中发现可疑增生物)、有不洁性交史55例。误诊情况:外阴皮内痣3例(3.75%);阴道正常皱壁5例(6.25%);鲍温样丘疹病5例(6.25%);传染性软疣7例(8.75%);扁平湿疣9例(11.25%);皮赘10例(12.50%);外阴假性湿疣20例(25.00%);阴茎珍珠状丘疹21例(26.25%)。结果80例中有49例无需治疗,31例按相应病因治疗全部好转或治愈。结论尖锐湿疣的诊断应慎重对待,勿草率诊断,加强皮肤性病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掌握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外阴假性湿疣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31)陈铭在妇科门诊及性病门诊中,经常发现与性传播疾病(STD)无关的外阴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PC)。患者多无明显不适主诉,但该病发病部位、形态与外阴其他皮肤、粘膜疾病,特别是尖锐...  相似文献   

14.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6例女阴假性湿疣皮损中的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患者年龄27~43岁,均在小阴唇内侧有对称分布光滑和丝状隆起的丘疹。组织病理改变有棘层肥厚或乳头瘤样增生,但无凹空细胞和活跃的有丝分裂相。其中8例皮损作了透射电镜研究,在角朊细胞核内未发现有病毒颗粒。所有损害内均未能检出HPV DNA,每次试验的阳性对照标本均阳性。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1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4):1884-188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临床管理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并发假性球麻痹病例,并对所筛选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57例患者中并发假性球麻痹病例55例(35.0%),其中出血性卒中26例(26/55,47.3%),包括基底节区出血6例(6/26,23.0%),小脑出血12例(12/26,46.2%)及脑干出血8例(8/26,30.8%);缺血性卒中29例(29/55,52.7%),其中皮质梗死9例(9/29,31.0%),脑干梗死13例(13/29,44.8%),小脑梗死7(7/29,24.2%);多发病灶32例(32/55,58.2%),单一病灶23例(23/55,41.8%).55例假性球麻痹患者中,显效41例(42/55,76.4%),有效11例(11/55,20.0%),无效2例(2/55,3.6%).结论 采取综合的管理措施及适合的内科治疗可能是针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合理的临床管理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晓敏 《淮海医药》2008,26(4):349-349
目的检测纯中药制剂通血丸是否掺有激素。方法以临床常用口服类激素醋酸泼尼松、醋酸地塞米松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纯中药制剂通血丸进行鉴别。结果TLC法检出该制剂含有醋酸泼尼松。结论所用方法快速简便,可鉴别纯中药制剂是否含有醋酸泼尼松、醋酸地塞米松类激素。  相似文献   

17.
建立检测制剂中非法掺入的醋酸泼尼松专属性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用岛津VP-ODS C18柱,以0.01mol/L醋酸铵-甲醇(45∶55)为流动相,对非法制剂的提取液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紫外光谱及质谱行为相比较,对此类非法药进行定量测定和定性鉴别。在这些非法制剂中均检出醋酸泼尼松,且回收率为98.54%(n=6)。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分析检测非法制剂中的醋酸泼尼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揭示结核病患者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与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间的相关性及患者荷菌量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结核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学表现.方法 对208例肺结核患者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与结核抗体(TBAb)检测结果 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一致性及患者荷菌量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PPD(+)TBAb(+)、PPD(-)TBAb(-)、PPD(+)TBAb(-)和PPD(-)TBAb(+)的患者分别为171、2、29和6例,PPD、TBAb检测结果 的一致率为83.2%,其相关性与年龄、性别无关;菌阳患者PPD的一般阳性率、强阳性率及TBA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7.7%、38.2%和89.7%,相应地菌阴患者则分别为55.9%、40.5%和82.O%,经x2检验,菌阳患者的TBAb阳性率显著高于菌阴患者(P〈0.05).结论 在结核病发生发展中,同时表现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但体液免疫表现受患者荷菌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LC-MS检测复方川羚定喘胶囊中添加的醋酸泼尼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制剂中醋酸泼尼松的专属性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用Venusil MP C18柱,以0.01mol·L^-1醋酸铵(含0.1%醋酸).乙腈(60:40)为流动相,对非法添加醋酸泼尼松的复方川羚定喘胶囊制剂的提取液进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紫外及质谱行为相比较,对此类非法添加醋酸泼尼松的药物进行定量测定和定性鉴别。结果在这些制剂中均检出醋酸泼尼松,且回收率为98.62%(n=6)。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分析检测此类制剂中非法加入的醋酸泼尼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晕厥的病因及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卧位立位血压、血常规、血糖浓度、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CT、脑电图、24h动态心电图以及直立倾斜试验(HUT)等检测指标,以鉴别得病的原因;将VVS患儿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口服美托洛尔片)及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晕厥发作次数及HUT结果.结果 小儿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最高(64.3%),其中VVS晕厥发病最多(66.7%).治疗组经美托洛尔治疗后有效率为85.7%,HUT阴转率为66.7%;对照组有效率为42.8%,HUT阴转率为44.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自主神经介导晕厥发病率最高,尤其以VVS晕厥最多见;口服美托洛尔片可有效治疗小儿VVS晕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