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蓉辉  黎元 《河北医药》2001,23(6):467-468
肩袖撕裂是常见的肩关节软组织损伤之一 ,正确诊断和处理对于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恢复肩关节功能至关重要。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 ,磁共振 (MRI)以其软组织对比高 ,多层面成象 ,无放射损伤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在肩关节疾病的影像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肩袖的正常解剖与功能[1 ,2 ]肩袖是由起源于肩胛骨、附着于肱骨头周围的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组成。分别从上方、前方、后方覆盖于肱骨头上 ,它起着肱骨头减压器和稳定器的作用。肩袖肌的作用中以冈上肌最为重要 ,也最易损伤。另外 ,在肩部还有一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2.
<正>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近端1~2 cm至肱骨头关节面的骨折。骨折发生率为全身骨折的5%,通常伴有肩袖损伤。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是一种腱帽状结构,止于肱骨头(上、后、前方),包绕关节和肱骨头。肩关节为多轴运动的球凹关节,关节盂较浅,肱骨头较大,关节内容积较宽,韧带和关节囊松弛。肩关节运动的解剖和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在肩袖损伤诊断中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肩袖损伤的70例患者,等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0例,分别给予肩关节MR斜冠状位、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结果:乙组扫描获得的图像能整体呈现冈上肌、冈上肌腱和肱骨长轴,呈现率为100%,而甲组为0%。乙组扫描诊断肩袖损伤的敏感性为94.12%。甲组为64.71%(p0.05),但两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诊断肩袖损伤,能更清晰呈现相关结构的损伤与病变提升,且具有高敏感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正>肩袖是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肩胛下肌组成的复合体,起源于肩肋骨,附着于肱骨头周围,在肱骨头解剖颈处形成袖套状结构。肩袖的作用是支持和稳定肩肱关节[1],维持肩关节腔的密闭功能,保持滑液营养关节软骨,预防继发性骨关节炎。肩袖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肩部的劳损,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故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而由外伤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后冈上肌出口位的投照方法对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及肩袖损伤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应用文献报道投照方法投照30例,及用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方法投照30例进行分别三次进行投照看其投照成功例数来评价这两种检查方法对正常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结果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方法一次投照成功率为83%,可以得出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方法 X线片经一次投照就能够显示临床要求的正常解剖结构。结论改良后的冈上肌出口位方法投照方法不仅能准确显示临床要求的正常解剖结构并且能为后期治的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平面成像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临床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SIS组)和21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3.0T超导型MR机行肩关节斜冠状面、斜矢状面及横断面成像,分析肩峰形态、肩袖、肩袖周围结构及肩部肌肉等组织结构影像特征。结果﹙1﹚肩袖损伤:40例均显示冈上肌肌腱信号及形态异常,18例表现为T1WI上冈上肌肌腱信号异常、混杂;12例表现为冈上肌肌腱内斑片状T1WI、T2WI信号增高影;10例表现为肩袖撕裂。﹙2﹚肩袖周围结构改变:40例均不同程度出现肩峰下滑囊增厚、积液及(或)肩关节积液。﹙3﹚肩峰形态:肩峰形态分别为平直型9例、弧型14例、钩型17例;﹙4﹚肩峰-肱骨距离:肩峰-肱骨距表现为16例在1.0cm-1.5cm之间,19例在0.5-1.0cm之间,5例小于0.5cm。SIS组和正常对照组肩峰-肱距均值分别为0.89cm和0.91cm,经t检验两组均数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05)。结论MRI可以直观地评价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肩袖、肩峰及肩峰下通道等情况,是临床诊断的一种有用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强开放式MRI对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脂肪抑制MRI平扫,对比分析SE T1WI,FSE T2WI,脂肪抑制FSE T2WI,3种图像对病变的检出情况及病变形态和内部信号的显示效果。结果 75例患病肩关节周围炎中MRI检出阳性征象的57例(76%),肩峰下滑膜囊液29例,喙突下滑膜囊液32例,肩胛下肌滑膜囊积液12例,肱二头肌腱鞘炎4例,关节腔积液26例,三角肌肿胀3例,冈上肌肿胀2例,冈下肌肿胀2例,肱二头肌肌肿胀1例。结论低场强开放式MRI对肩关节周围炎定位定性诊断有极高价值,明显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冈上肌收缩时,使肱骨外展,牵拉肩关节束,并有使肱骨轻微外旋的作用。本文报告推拿治疗冈上肌损伤50例。一、一般资料本组均为门诊患者,男38例,女12例;年龄15~55岁,病程2~7天。肩损伤,肩痛,外展或外旋转时疼痛加重。诊断标准:肩弧试验阳性,上臂外...  相似文献   

9.
肩袖是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冈上肌、冈下肌、小园肌和附着在肱骨小结节上的肩胛下肌构成的袖口状组织,包裹于肱骨上。其上方为肩峰、肩锁关节、喙肩韧带构成的喙肩弓,两者之间为肩峰下滑囊。肩袖在肩关节运动中起支持、稳定肩肱关节的作用,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系。肩袖起着肱骨头减压器和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肩周炎起病原因大多不清,治疗方法很多。近3年,笔者收治88例患者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8例,女性46例,男性42例,年龄19~80岁,其中46~49岁以上56例(63.6%)。双侧5例,右侧48例,左侧35例。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8年。肩关节外展50°~80°,旋转<正常2/3为轻型,共62例(70.5%),肩关节外展<50°旋转不及正常1/3为重型,共26例(29.5%)。肩峰压痛74例。肱骨结节间沟压痛51例,冈上肌压痛80例,冈下肌压痛73  相似文献   

11.
肩卡压综合征是指由于一些病变引起冈上肌出口狭窄,压迫肩峰下滑囊和(或)冈上肌腱,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称肩卡压综合征(或称顶撞综合征、肩痛弓综合征)。此处正常解剖基础为冈上肌腱可在冈上肌出口内自由滑动(冈上肌出口为肱骨头上方和肩峰下方的一个间隙,其下方为肱骨头上表面,后方为肩胛骨的肩胛冈,上方为肩峰的下表面,前方为喙肩韧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肩峰-肱骨头间距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肩峰-肱骨头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肩峰-肱骨头间距分别为(20.44±3.88)、(17.77±3.37)mm,均短于对照组的(22.87±4.35)、(19.70±3.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肩峰-肱骨头间距,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肩关节后脱位伴肱骨头前内侧骨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骨移植治疗的效果。方法肩关节后脱位伴肱骨头前内侧骨压缩性骨折患者64例,按照骨材料选择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自体肱骨头移植治疗,研究组予异体肱骨头移植治疗;观察治疗前、中期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肩关节功能评分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移植治疗可有效改善肩关节后脱位伴肱骨头前内侧骨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14.
<正>肱骨近端骨折并肱骨头脱位是临床上少见的严重创伤,好发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脱位易造成肱骨头血供明显受损,严重妨碍肩关节功能。笔者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9例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头脱位患者,均手法复位失败后切开复位,经2~24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朱峻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284-285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肩关节后脱位诊断的应用。方法对3例X线片诊断为肩关节后脱位病例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CT或肱骨头穿胸位对肩关节后脱位诊断具有意义。结论掌握肩关节后脱位的X线表现,降低肩关节脱位的误诊率或漏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举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采用锁定钢板对其进行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所举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12月。手术后1年,对患者肩关节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前举为(153.23±15.83)°,外旋为(38.23±16.85)°,内旋平均达T9水平,冈上肌强度(患侧/健侧)为(78.12±21.22)%。中位VAS评分为0.66分,四分位评分为1.56分。ASES评分为(91.88±8.62)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3.52±7.75)分。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肩关节置换技术包括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主要运用于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肩部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为患者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稳定关节[1]。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也意味着是最不稳定的关节。现将我科对人工肩关节置换术8例患者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肱骨上段骨肿瘤切除术后大段骨缺损,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上段移植重建肩关节的技术与疗效。方法1997-07~2003-12对9例肱骨上段的骨肿瘤行瘤段切除术后应用吻合血管的腓骨上段移植重建肩关节。本组所有骨肿瘤均侵及肩关节,按Enneking分期,广泛性边缘性切除肱骨肿瘤,取同侧腓骨上段带完整的腓骨头与腓动脉移植于瘤段切除之骨缺损处,将腓动脉与肱深动脉吻合,腓骨头与肩关节盂形成关节,并重建肩关节之功能肌,移植腓骨长18~23cm,平均20cm。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移植骨均愈合良好,均于术后3~6个月与宿主骨牢固连接。重建肩关节的功能评分均在25分以上。结论吻合血管的腓骨上段移植能够修复肱骨骨肿瘤瘤段切除术后约15cm以上的骨缺损,进行肩关节周围肌肉重建后可以保留大部分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中抽取13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淡村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评分、肱骨头内翻角和肱骨头高度丢失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肱骨头内翻角和肱骨头高度丢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内侧柱支撑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肱骨头内翻角和高度丢失,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江峰  李艳 《东南国防医药》2003,5(3):190-191
20 0 0年 9月至 2 0 0 3年 1月 ,我科使用三叶草状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2 4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32~ 87岁 ,平均年龄 6 2岁 ;骨折愈合时间 3~ 7个月 ,平均3.7月 ;肱骨外科颈骨折 11例 ,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 9例 ,肱骨外科颈骨折伴肩关节脱位 4例。1.2 手术方法 采用颈丛麻醉 ,Ollier切口肩关节前方暴露至肱骨上段 ,分离三角肌前缘的皮下组织时注意保护头静脉 ,防止损伤。通常肱骨头因关节囊挛缩及周围软组织牵拉作用 ,发生翻转移位 ,将骨折尽量解剖复位 ,在肱骨上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