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移植胚胎数和着床胚胎数与妊娠早期血清β-hCG值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后820个宫内妊娠周期,根据移植胚胎数及移植后35dB超显示的妊娠囊数分组,比较移植14d、18d血清β-hCG水平及其上升幅度.结果:不同移植胚胎数相同妊娠囊数组间比较血清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三妊娠囊组>双妊娠囊组>单妊娠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hCG上升幅度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胚胎数对妊娠早期血清β-hCG无直接影响;着床胚胎数影响妊娠早期血清β-hCG水平.妊娠囊越多,其hCG水平就越高.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27名不同孕期的正常孕妇的621个血样、92个经羊膜穿刺取得的羊水标本及10个孕6~8周、10个孕38~40周妇女的尿标本中妊娠伴有的血浆蛋白A(PAPP-A)含量.并与用RIA测定的不同孕期的人胎盘催乳素(hPL)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和总雌三醇(E_3)及甲胎蛋白(AFP)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母血中E_3和hPL仅于孕20周和孕10周后才能测出,其余所测蛋白包括PAPP-A、β-hCG及AFP均早于孕7周时即能测出.母血中hPL在孕期逐渐增加直至孕33周,此后一直维持于6,400~7,000ng/ml的坪(Plateau)浓度,β-hCG在孕10周时达最大值243.2ng/ml,此后下降至20周时为11~25ng,ml,直至分娩.总E_3与hPL类似,约39周时达130~180ng/ml的坪浓度,AFP在30周时达峰值(286.5ng/ml),此后渐降低直至分娩.PAPP-A则不同,此种蛋白浓度在孕期逐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妇女血清瘦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及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DAM12)的水平变化及这些指标对子痫前期(P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5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和住院分娩的189例妊娠妇女,分别测定妊娠中期(20~24周)和妊娠晚期(30~34周)血清瘦素、β-hCG、ADAM12的浓度,其中25例发展为PE者为病例组,164例正常妊娠者为正常组.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界限值.结果:①妊娠中期病例组血清β-hCG、ADAM1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②妊娠晚期病例组血清瘦素、β-hCG、ADAM1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③病例组妊娠晚期血清瘦素、β-hCG及ADAM12水平均较妊娠中期升高(P<0.05),正常组妊娠晚期血清瘦素水平较妊娠中期升高(P<0.001),而血清β-hCG与ADAM12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妊娠中期以血清β-hCG≥32 μg/L、血清ADAM12≥818 μg/L为预测界值,两者联合阳性预测值为82.61%,高于单项阳性预测值(P<0.05).两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与单项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妊娠晚期以血清瘦素≥23 μg/L、血清β-hCG≥37 μg/L及血清ADAM12≥900 μg/L为预测界值,三者联合阳性预测值达92.31%,高于单项阳性预测值(P<0.05).三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项β-hCG及瘦素ROC曲线下面积(P<0.05),但与单项ADAM12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联合妊娠中、晚期血清β-hCG预测PE发生的阳性率为81.25%;联合妊娠中、晚期血清ADAM12预测PE发生的阳性率为90.48%,均比单一指标的阳性预测值高.结论:检测妊娠中、晚期妇女血清β-hCG及ADAM12水平可作为PE发生的有效预测指标;联合多项指标并动态监测可进一步提高对PE发生的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陶晓玲  郎雁  熊俊  唐静 《生殖与避孕》2011,31(11):786-788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片在终止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子宫切口妊娠的1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用药方式分为米非司酮组(8例)和复方米非司酮组(10例),比较其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出血时间及血β-hCG下降情况、服药后不良反应情况、术后转经时间等。结果:复方米非司酮组术后出血时间、血β-hCG下降情况优于米非司酮组(P<0.05),术中出血、服药不良反应及术后转经时间与米非司酮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米非司酮在终止子宫切口妊娠中的疗效优于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唐氏综合征筛查血清标志物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妊娠中期三联筛查、在本院分娩并随访到妊娠结局者,共1935例.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妊娠中期(妊娠15~20+6周)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及游离雌三醇(unconjugated estriol,uE3)水平.分析血清标志物正常者与异常者之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1935例孕妇中,血清标志物正常者(正常组)1255例;异常者680例,包括单项异常者577例,2项异常者89例以及3项异常者14例.根据血清标志物异常的情况,将577例单项异常者分为AFP升高组17例、AFP降低组114例、p-hCG升高组242例、β-hCG降低组139例及uE3降低组65例.AFP降低组妊娠中期体重及β-hCG降低组的分娩孕龄大于正常组[分别为(61.3±9.1) kg与(59.5±8.3) kg、(272.6±11.8)d与(274.4±10.1)d,t=2.21和1.99,P均<0.01].(2)正常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42.8%(537/1255),与血清标志物异常者(43.7%,297/68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2,P=0.71).与正常组相比,AFP升高组前置胎盘及胎盘形态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5.5%(32/1255)与2/17、4.1% (51/1255)与5/17,RR=4.61和7.24]、AFP降低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率[8.1%(101/1255)与14.4% (16/114),RR=1.74]、β-hCG升高组胎盘胎膜滞留发生率[3.5%(44/1255)与6.2%(15/242),RR=1.77]及 β-hCG降低组子痫前期发生率[1.7%(21/1255)与6.5%(9/139),RR=3.87]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血清标志物2项异常者共89例.AFP低β-hCG高组小于胎龄儿、羊水过少和胎盘早剥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小于胎龄儿:6.9%(2/29)与1.8%(22/1255),RR=3.94;羊水过少:20.7%(6/29)与6.4%(80/1255),RR=3.24];AFP低uE3低组羊水过少发生率高于正常组[3/14与6.4%(80/1255),RR=3.36];p-hCG低uE3低组早产和GDM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早产:2/6与4.3% (54/1255),RR=7.75;GDM:3/6与8.0%(101/1255),RR=6.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血清标志物3项异常者共14例,这些孕妇的血清标志物异常与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唐氏综合征筛查血清标志物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妊娠期应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妇女血清瘦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及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DAM12)的水平变化及这些指标对子痫前期(P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5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和住院分娩的189例妊娠妇女,分别测定妊娠中期(20~24周)和妊娠晚期(30~34周)血清瘦素、β-hCG、ADAM12的浓度,其中25例发展为PE者为病例组,164例正常妊娠者为正常组。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界限值。结果:①妊娠中期病例组血清β-hCG、ADAM1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②妊娠晚期病例组血清瘦素、β-hCG、ADAM1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③病例组妊娠晚期血清瘦素、β-hCG及ADAM12水平均较妊娠中期升高(P<0.05),正常组妊娠晚期血清瘦素水平较妊娠中期升高(P<0.001), 而血清β-hCG与ADAM12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妊娠中期以血清β-hCG≥32 μg/L、血清ADAM12≥818 μg/L为预测界值,两者联合阳性预测值为82.61%,高于单项阳性预测值(P<0.05)。两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与单项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妊娠晚期以血清瘦素≥23 μg/L、血清β-hCG≥37 μg/L及血清ADAM12≥900 μg/L为预测界值,三者联合阳性预测值达92.31%,高于单项阳性预测值(P<0.05)。三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单项β-hCG及瘦素ROC曲线下面积(P<0.05),但与单项ADAM12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联合妊娠中、晚期血清β-hCG预测PE发生的阳性率为81.25%;联合妊娠中、晚期血清ADAM12预测PE发生的阳性率为90.48%,均比单一指标的阳性预测值高。结论:检测妊娠中、晚期妇女血清β-hCG及ADAM12水平可作为PE发生的有效预测指标;联合多项指标并动态监测可进一步提高对PE发生的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早孕期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异常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1~13~(+6)周单胎孕妇血清中β-hCG水平,分析早孕期和早中孕期血清β-hCG水平异常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1)各不良妊娠结局中,妊娠期糖尿病、早产、低出生体质量、胎儿生长受限的孕妇血清β-hCG中位MOM值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结局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4例血清β-hCG水平第五百分位数的孕妇中,妊娠期高血压、低出生体质量、胎儿生长受限和自然流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早中孕期血清β-hCG水平均异常升高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早孕期孕妇血清β-hCG水平降低与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晚卵泡期血清雌激素(E2)下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COH过程中出现E2下降的352例(研究组)及E2持续上升的382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将研究组按E2下降是否由促性腺激素(Gn)减量引起分为自发性下降组(127例)和减药下降组(225例);按E2下降幅度分为≤10%组(216例)、10% ~ 20%组(74例)、>20%组(6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E2自发性下降组、减药下降组与对照组比较:自发性下降组患者的获卵数、正常受精(2PN)率显著低于减药下降组和对照组(P<0.0167),着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67),因孕酮(P)高取消移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7);这3组患者的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E2下降幅度≤10%组、10% ~ 20%组、>20%组与对照组比较:E,下降幅度>20%组的获卵数、2PN率、着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5),因P高取消移植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25);下降幅度≤10%组获卵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125);下降幅度≤10%组、10% ~ 20%组2PN率、着床率、因P高取消移植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125);4组的2PN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卵泡期血清E2自发性下降或下降幅度>20%可能对IVF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为何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原因.方法选择60例至少有一个瘤体≥3 cm的子宫肌瘤患者,于月经第5天服用米非司酮20 mg,每日1次,共3个月,服药前后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肌瘤大小.服药后40例手术治疗,以肌瘤缩减≥2 cm和<2 cm分为A、B两组,在A、B两组中各随机选择10例为A1、B1两组,用免疫组化S-P法,对A、B两组瘤体组织及A1、B1两组瘤体旁开0.5 cm处平滑肌组织中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VEGF下降幅度与肌瘤缩减呈正相关性,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缩减明显与不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瘤体组织及旁开平滑肌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计数显示A、B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1、B1两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不同的因素之一是药物对VEGF的降调作用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不同变化类型对选择用药方案的影响和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哈密第十三师红星医院异位妊娠患者120例,根据治疗前血β-hCG 水平的变化分为上升型组和下降型组,随机分为单药组即给予甲氨蝶呤和联合组即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比较血β-hCG水平不同变化类型下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血β-hCG上升型组中,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优于单药组,血β-hCG恢复正常所用时间更短,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血β-hCG下降型组中,单药组与多药组在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β-hCG水平上升的患者建议选择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更好,但应重视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血β-hCG水平下降的患者选择单药治疗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