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围产期保健提供参考。方法:对316例围产儿尸检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国产儿死亡原因以缺氧为首位,肺部疾病为第二位,畸形为第三位;新生儿死亡原因以肺部疾病为主,缺氧为次;死胎及死产以缺氧为主,畸形为次。结论:缺氧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很多新生儿疾病可能是缺氧的延续或并发症。畸形的发生与孕早期感染毒性疾病,不合理用药及接触放射线有关。对于怀疑羊水过多者,应早期进行产前检查。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1024例围产儿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表明:监测的44039例围产儿中,死亡率为23.25%。减去113例致死畸形矫正死亡率为20.69%,其中死胎367例占40.29%,死产217例占23.84%,7天内死亡327例占35.89%。对围产儿死亡的有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河南省济源市2001—2005年的463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明确围产期保健的重点,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据90例围产儿的尸检结果和临床表现,分析致死原因。着重讨论新生儿肺出血、肺透明膜病的发生机理和病变;探讨各型颅内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提示欲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须预防低体重儿的出生并及时诊治围产期合并症。  相似文献   

5.
对该院6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是早产14例,先天性畸形与疾病13例,脐带因素10例,原因不明9例,重度妊高征5例等。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已由缺氧改变为现在的先天性畸形与疾病、早产、脐带因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应重点加强外来产妇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徐超珉 《右江医学》1992,20(4):171-173
<正>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标志,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妇女保健及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死产是指产妇人院临床证实临产时胎儿存活,但在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不表现有任何生命体征的死亡胎婴儿。死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一部分。本文对我院1984~1991年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围产期围产儿病死率及死亡原因是提高围产医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本文对我院55例围产儿的死因作一初步分析,以期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现将我院1985~1989年5年中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总结62例围产儿先天性畸形尸检资料,包括32例死胎、13例死产和17例死亡新生儿。前三位依次为神经系(41.93%)、颌面部(17.74%)和心血管(9.68%)畸形。多发性者达70.97%,单发性者仅29.03%。多系统畸形占53.22%。有体表畸形者为77.42%,发现内脏畸形者约50%。体表和内脏畸形常同时并存,也可单独发生。6例心血管畸形均为低体重儿。识别畸形,巨检是最简单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统计如东县1983年至1986年588例死亡围产儿的资料。分析围产儿的死因、死胎、死产的原因和围产新生儿的死因。找出围产儿死亡与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及胎龄的关系,围产新生儿与死亡时间的关系等。指出了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产前、产时监护、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降低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率可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13.
总结了铜川地区1986年9月至1991年8月5年间住院分娩的6952例围产儿,其中出生缺陷117例,并对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型、区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本院近9年围产儿死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17110例围产儿中,共死亡25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5.02‰,其中死产39例,死胎121例;初期新生儿死亡97例。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低氧92例,先天畸型58例,呼吸功能障碍51例,生活能力低下及硬肿症27例,颅内出血7例。提示积极防治早产和低体重儿发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晚期及分娩期脐带异常,早期诊断畸形儿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调查分析赵卫东,姬兰云民权县妇幼保健院民权476800关键词围产儿;死亡率;围产期保健为改进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围产儿产前诊断及处理水平,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本院1992~1994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1对象与方法199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2~2001年间71例住院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11.10%,死亡原因排在前3位的是:脐带因素、畸形和早产,占同期围产儿死亡原因的49.29%;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结论:加强区域围产期保健网的作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及时发现并治疗高危妊娠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儿的不良结局的差异。方法对2001~2003年我院的本市户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分娩围产儿10 420例,死亡223例,死亡率21.4‰,其中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7.4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7.8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对流动人口应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提高围产保健意识,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儿的不良结局的差异.方法对2001~2003年我院的本市户口和流动人口中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分娩围产儿10 420例,死亡223例,死亡率21.4‰,其中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7.48‰,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27.8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对流动人口应制定并采取相应政策,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提高围产保健意识,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