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p27表达与细胞周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60例大肠癌组织的细胞周期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进行p27基因蛋白产物检测,以探讨p27表达与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ACCS Calibur进行细胞周期检测,PI进行DNA染色,分析采用Modfit LT2.0软件.免疫组化方法为S-P法.结果p27表达阴性者的SPF明显高于p21表达阳性者的SPF,两者间具有极显著差异.结论p27表达水平可以作为检测大肠癌增殖活性的指标,证实p27蛋白在高增殖大肠癌细胞中的失表达.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组织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60例大肠腺癌中的PCNA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3%,PCNA增殖指数为(78.2±24.5)%,p53蛋白表达阳性者其细胞增殖活性为(83.1±18.6)%,明显高于p53蛋白阴性组(61.2±11.3)%(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PCNA增殖指数随着大肠癌病理分级的上升而增加,且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同时检测p53蛋白、PCNA对大肠癌的诊断、病理分级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b、p16基因表达的蛋白产物在大肠癌组织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在55例原发性大肠癌中检测Rb、p16蛋白的表达。结果Rb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36%(42/55);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27%(26/55)。27例p16蛋白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的大肠癌组织中,Rb蛋白均显示阳性或强阳性,11例Rb蛋白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的大肠癌中,p16蛋白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16例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仅3例p16阳性,而39例无转移者有23例p16阳性。结论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存在Rb、p16蛋白表达的异常,Rb失活与p16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16蛋白表达缺失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吴璠  张玲  潘晓蔚 《肿瘤学杂志》2004,10(3):139-140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活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WAF1在58例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含量.[结果]乳腺癌p21WAF1的阳性率为43%,阳性反应产物见于瘤细胞核,p53阳性者p21WAF1阳性表达率(54%)高于p53阴性者(35%),p21WAF1的表达与S期细胞比例(SPF)和患者预后无关.[结论]乳腺癌中p21WAF1的表达不能作为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患者预后的独立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细胞增殖动力学与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64例大肠癌的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比(SPF)、细胞增殖指数(PI)进行检测,并且对上述三项指标与大肠癌的组织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侵犯深度、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 Calibur,激发波长为488nm,DNA染色试剂为PI,检测上述参数,分析采用Modfit LT2.0软件。结果 在癌组织分化低的大肠癌组中,上述三项指标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组,且具有显著意义(P<0.05,P<0.01)。粘液腺癌的SPF、PI值均高于单纯腺癌组(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中DI增高(P<0.05)。在有血行转移的大肠癌中DI及SPF、PI增高(P<0.05,P<0.01)。结论 用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倍体及细胞周期分析的回顾性研究,能反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参数DI、SPF、PI能够为大肠癌细胞群体的增殖活性与病理因素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复发直肠癌切端的细胞增殖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60例直肠癌Dixon术后切端组织的细胞增殖状态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细胞增殖动力学在Dixon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切取石蜡包埋组织,加入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脱苯.水化后加入胃蛋白酶消化,过滤后离心,弃上清进行碘化丙啶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对直肠癌组织及切端的DNA指数(DI)、S期细胞百分比(SPF)、细胞增殖指数(PI)进行检测.结果:未复发组切端DI为1.09±0.03,SPF为4.18±132,PI为8.69±2.13.复发组切端DI为1.23±O.11,SPF为10.98±3.12,PI为14.13±3.67.经统计学t检验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切端两组间SPF及PI均可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增殖动力学可作为大肠癌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术范围除考虑肠壁内浸润距离外,还应包括切除全部癌周围高增殖活性的粘膜组织.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与DNA含量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与DNA含量、S期细胞比值(SPF)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DNA含量(DI)和S期细胞比值(SPF).结果48例食管癌组织中仅有16例(33.33%)为p27蛋白高表达,而32例癌旁组织中25例为p27蛋白高表达(78.12%);食管癌组织DI和SPF的平均值分别为1.48±0.32和19.48%±12.3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1.02±0.17和9.39%±5.75%),p27蛋白低表达组的DI和SPF均明显高于p27高表达组(分别为1.66±0.28和9.78%±6.12%;1.10±0.19和5.56%±5.18%).结论p27基因作为细胞负性调节因子,表达减少,DNA含量增加,推测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35例大肠癌p16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135例大肠癌p16蛋白的阳性率为59.26%,与正常粘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年龄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p16蛋白越低,细胞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机会越高,但p16蛋白与病期早晚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27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肿瘤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及1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p27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图像分析仪测量DNA含量和S期细胞百分比(S值)。结果大肠癌组织DNA质量、DNA指数(DI)、S%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1)。大肠癌中p27蛋白高表达率为62.5%(25/40),低表达率为37.5%(15/40),p27蛋白低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除胞核着色外,32.5%(13/40)的大肠癌出现胞质免疫阳性反应。p27蛋白胞质表达与Dukes期别晚,淋巴结发生转移显著相关(P<0.01,P<0.05)。p27蛋白胞质表达阳性者S值显著高于p27蛋白胞质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p27蛋白表达下降和胞质表达促进大肠癌发生发展,p27蛋白胞质表达可能是导致大肠癌细胞增殖异常活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p53基因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材料与方法:113例大肠癌患者、13例良性大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外周血和28例健康供血员的外周血,用分层液分离含有循环肿瘤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TRAP-ELISA法,分别检测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结果:在105例有信息的大肠癌患者中,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74.3%(78/105)和61.0%(64/105).异常的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水平均与大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两者的联合检测提高了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水平.p53基因异常表达还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03).结论:循环肿瘤细胞异常的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是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标志,两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 p16蛋白表达和 p16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意义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甲基化特异性 PCR系统检测大肠癌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癌旁组织、腺瘤及大肠癌中 p16蛋白的表达和启动子区 Cp 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 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 p16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 ,其在癌旁组织、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手术切缘黏膜上皮相比以及癌与癌旁组织或腺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或 P<0 .0 5 ) ;p16甲基化程度呈增加趋势 ,且在各病变阶段甲基化程度与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P<0 .0 1或 P<0 .0 5 ) ;p16甲基化程度与癌组织分化程度 (P<0 .0 1)、浸润深度 (P<0 .0 5 )和淋巴结转移 (P<0 .0 5 )均密切相关。结论  p16启动子区 Cp G岛异常甲基化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是 p16失活的主要机制 ,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CRSSCP法对53例散发性大肠癌分别进行p27蛋白表达水平和D18S34,TGFβRⅡ,APC(1),TCF2,p53(1)及Rb6个碱基序列位点的检测。结果53例大肠癌中25例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总阳性率为47.2%,其中23例存在2个以上位点的MSI,呈复制误差阳性(RER阳性),占43.4%。RER 者p27高表达率(82.6%)显著高于RER阴性者(43.3%),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肠癌MSI的发生可能对p27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上调作用。p27等一些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在RER阳性大肠癌中的表达水平相对上调,可能是其细胞增殖活性较低、生物学行为较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特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Yu ZY  Yu JM  Wu TH  Zhuo PY  Wang SF  Li M  Zhang X  Lü BY  Liu YB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7):420-42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bcl2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1例乳腺癌的DNA倍体、S期细胞百分比(SPF)及bcl2和突变型p53表达阳性率,结合雌激素受体测定和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Ⅰ、Ⅱ、Ⅲ级间异倍体阳性率、DNA指数(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乳腺癌组织Ⅰ、Ⅱ、Ⅲ级的SPF分别为(1.84±1.02)%、(2.44±1.07)%和(2.71±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型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3±1.11)%、(2.91±1.61)%和(3.37±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雌激素受体阳性与阴性两组间,SPF分别为(2.17±1.04)%和(4.56±1.77)%,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93±1.63)%和(4.39±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2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SPF和p53表达阳性率两两相关,DI与SPF、DI与p53表达阳性率、SPF与p53表达阳性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40和0.42(P均<0.01);bcl2表达阳性率与各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突变型p53和bcl2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异倍体率、DI与突变型p53表达阳性率可以提示肿瘤预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可以作为病理诊断的补充;乳腺癌患者可术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预后,确立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D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FMC法检测60例胃癌手术标本,以FI值代表p53的相对表达量,DI值代表DNA相对含量,以DI值判断肿瘤倍体.结果 p53阳性的患者的SPF值明显高于阴性者(P=0.004),p53阳性患者预后差,p53及SPF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5).结论 p53过表达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p53、SPF是判断胃癌预后的有意义指标,有望应用于临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p53蛋白表达对不同部位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 3蛋白过度表达对不同部位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5例大肠癌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6.7% (3 5 / 75 )。远侧大肠癌 p5 3蛋白表达率 (5 9.5 % )显著高于近侧者(3 0 .3 % )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全组中位数随访时间为 60个月 ,p5 3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远侧大肠癌组织中 p5 3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差 (P <0 .0 1)。而在近侧大肠癌中 ,2组患者的预后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部位大肠癌 p5 3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差异 ,p5 3蛋白过度表达对远侧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 met、p5 3在大肠癌中表达以及与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1例大肠癌、16例腺瘤、16例正常组织中c met、p5 3、MVD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中c met、p5 3、MVD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 (P <0 .0 5 )。c met( )和p5 3 ( )的组织中MVD值 ( 3 2 .98± 10 .0 7,3 5 .44± 10 .42 )显著高于c met( -)和p5 3 ( -)者( 17.2 9± 8.65 ,2 2 .17± 9.5 4) (P <0 .0 5 )。c met、p5 3的表达与MVD计数均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c met、p5 3均参与调控大肠癌的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NA含量(D1值)、细胞增殖活性(PI值)、Cyclin D1、p27及Rb基因表达在不同甲状腺肿瘤中的变化,为甲状腺癌的癌变机制及甲状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荧光技术对甲状腺癌(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1例)、甲状腺腺瘤(16例)、正常甲状隙组织(10例)的DNA含量、细胞增殖活性及Cyclin D1、p27、Rb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甲状腺癌组的D1值明显增高,异倍体细胞明显增多,异倍体率为80.0%,PI值明显增高Cyclin D1蛋白在甲状腺癌组表达显著增高,p27蛋白表达量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腺癌组中依次减少,均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论:甲状腺癌发展过程中,DNA含量及异倍体率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增高Cyclin D1蛋白高表达,p27蛋白低表达,Cyclin D1、p27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0例大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 cm以外的癌旁组织、10 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CyclinDl、CDK4、p16和Pb进行检测.结果 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过度表达,分别为36/70(51.4%)和28/70(40.0%),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反比,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其CyclinD1和CDK4的阳性率分别为70.0%和60.0%,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阳性率分别为44.0%和3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在大肠癌中为低表达33/70(47.1%),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16的表达分别为57.1%和71.4%,Rb在大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5.7%、78.6%和85.7%.CyclinD1与CDK4呈正相关关系(P<0.05).CyclinD1与p16、p16与Rb是负相关关系(P<0.05、P<0.05).结论 CyclinD1、CDK4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16的表达可能受Rb蛋白的负调控;CyclinD1的过度表达和p16的低表达在大肠癌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大肠癌MTS基因突变与p16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技术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时检测 135例大肠癌MTS基因的突变和其基因产物(p16蛋白)的表达情 况。[结果]135例大肠癌MTS基因的突变率为4.44%,与正常粘 膜组织相比差异并无显著性,p16蛋白阳性率为59.25%,与 正常粘膜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极少 发生MTS基因突变,但有较高的p16蛋白表达下调。MTS基因表 达障碍可能有另外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肠癌分子生物学特征与预后关系.方法通过我院近年来对大肠癌病人的DI,SPF,PI及相关基因等检测与生存率关系判定其预后指标.结果DNA二倍体肿瘤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非二倍体,并表明DI,SPF,PI能反应肿瘤生物学特征,可作为判定预后指标.相关基因p12,p53,nm23表达与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为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p16在照射后其基因产物表达水平的变化与3年生存率无关,与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不同大体分型之间,淋巴结的转移与否之间,p16基因产物表达水平在照射前后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照射后的p53、rasp21、及nm23基因表达产物分别与p16基因产物在照射前后的变化密切相关.大肠癌组织具有依赖性激素的特征,ER(+)/PR(+)生存期高于ER(-)/PR(-),对判定预后有一定意义.结论大肠癌分子生物学检测虽然补充了临床病理分期的不足,但是能否为预后提供独立的信息还尚存争议.对这些指标还需进一步研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