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交试验法优选金芍胶囊的水提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金芍胶囊的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方中君药赤芍中芍药苷转移率及提取出膏率为评价指标,用RP-HPLC测定其含量,采用正交表设计试验法对处方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按处方比例取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1次10倍量,第2次8倍量),每次1 h。结论:该工艺芍药苷提取率较高,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工艺简便经济,适合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痛经颗粒中芍药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痛经颗粒中芍药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第1次加10倍量的水,煎煮1.5 h,第2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1.5 h,第3次加6倍量的水,煎煮0.5 h.结论:该水提工艺设计合理,芍药苷...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寒痹贴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草乌以总生物碱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醇提工艺;赤芍等6味中药以芍药苷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水煎工艺。结果:寒痹贴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草乌加70%乙醇6倍,回流2次,每次2 h;赤芍等药材加水8倍量,煎煮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为其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晓玲 《中医药导报》2002,8(6):313-314
作者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调经止痛片的水提工艺进行筛选研究 ,以赤芍药材中芍药苷的提取率作为考查指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最佳工艺为第 1次加 7倍量水回流提取 2h ;第 2次加 6倍量水回流提取 1.5h ,第 3次加 5倍量水回流提取 1h ,芍药苷的提取率可达 92 .38%。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调经止痛片的水提工艺进行筛选研究。以赤芍药材中芍药苷的提取率作为考查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最佳工艺为第1次加7倍量水回流提取2h;第2次加6倍量水回流提取1.5h,第3次加5倍量水回流提取1h,芍药苷的提取率可达92.38%。  相似文献   

6.
赵峥  李林 《陕西中医》2012,(10):1404-1405
目的:优选中药赤丹胶囊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芍药苷和出膏率为指标,以煎煮时间、加水量和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筛选最佳的水提取工艺。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煎煮1.5h,第二、三次分别加10倍量水,各煎煮1h,所得芍药苷和出膏率均较高。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合理,操作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7.
多指标综合概率法优化清瘟解毒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银  李兰忠  张胜波 《中成药》2005,27(2):147-149
目的:优化清瘟解毒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浸出物的量、黄芩苷、小檗碱、芍药苷的含量为 评判指标,综合优化提取工艺中的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3个因素。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每次加10倍量的水, 煎煮4次,第1次1.5h,第2次1h,第3次1h,第4次0.5h。结论:利用最佳工艺可尽可能多地提取出药材中的有效成 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降糖通络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因素,出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含量进行检测,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降糖通络颗粒的最佳的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结论该工艺条件合理,稳定可行,为该制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消痹颗粒的水提取工艺。方法:以淫羊藿苷为指标,再配合干膏率,以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应用正交实验法筛选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h,第二加水6倍量,煎煮2h。所得浸膏得率和淫羊藿苷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煎煮法提取赤芍中芍药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常规煎煮法提取赤芍中芍药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对煎煮法提取芍药苷的影响并进行优化.结果 最佳煎煮法提取赤芍中芍药苷的工艺是80℃下40%乙醇提取3次,2 h/次,芍药苷提取率为35.4 mg/g.结论 煎煮仍是常用的中药提取方法,该研究为赤芍煎煮法提取提供参考的优化方法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完善康精丸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康精丸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显微镜下观察康精丸中当归、桑寄生、白芍、杜仲、川芎的显微特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康精丸中熟地黄、赤芍、白芍、当归、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康精丸中阿魏酸含量,色谱柱为InertSustain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15:8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16 nm.结果 康精丸中当归、桑寄生、白芍、杜仲、川芎的显微特征明显;所建立熟地黄、赤芍、白芍、当归、川芎薄层色谱法中斑点清晰且阴性对照无干扰.阿魏酸在0.067~0.16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84%,RSD为1.22%.结论 建立的方法定性专属性强,定量准确度高,适用于康精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正交设计研究白芍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白芍水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应用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结果 :白芍药材破碎为 4~ 6 cm的饮片 ,加水 12倍量 ,煎煮 3次 ,每次 6 0 m in。结论 :此提取条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临床经验方稳心汤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法对稳心汤进行提取工艺优化,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对姜黄、肉桂、莪术、细辛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对党参、川芎、全蝎进行乙醇正交试验设计,以党参炔苷和干膏率进行综合评分;对赤芍、大黄、山楂、麦冬、甘草,以及经乙醇提取党参、川芎、全蝎残留的药渣进行水提醇沉工艺正交试验优化,以芍药苷和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确定了稳心汤的提取工艺,其中姜黄、肉桂、莪术、细辛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浸泡6 h,蒸馏5 h,挥发油的得率较高;对党参、川芎、全蝎加入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加入10倍70%乙醇,提取1.5 h,提取2次;对乙醇提取药材残渣及赤芍、大黄、山楂、麦冬、甘草等进行水提醇沉,水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水,提取1.0 h,提取2次,醇沉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1.12 g·mL~(-1),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静止醇沉36 h。结论:通过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的稳心汤提取工艺稳定可靠,适合工业化生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皮疹清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余南才  胡克菲  张介眉  薛莎 《中成药》2000,22(7):471-473
通过皮疹清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针对皮疹清颗粒特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黄芩甙含量为指标,拟定黄芩的提取工艺;通过挥发油的提取与包结试验,筛选野试验,筛选野菊花,当归等药的最佳工艺;以芍药甙为指标,确定赤芍等药的最佳醇沉工艺。结果确立了黄芩甙粗提工艺,野菊花等药的挥发油的包结工艺和赤芍等药的醇沉条件。结论该制备工艺科学合理,质量稳定,为皮疹清颗粒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选熄风通脑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芍药苷提取量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选取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熄风通脑胶囊中赤芍等10味饮片的水提取工艺;以浸膏得率为指标,选取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浸泡时间、回流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熄风通脑胶囊中三七的醇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浸泡0.5h煎煮2次,每次1.Sh;最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70%乙醇浸泡0.5h,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1.5,1,1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推广于大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6.
桂枝汤及方中单味药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观察组成桂枝汤的5个单味药对体温的影响,其中桂枝、芍药、炙甘草对体温呈现不同程度的双向调节作用;生姜有单向促进体温回升作用;大枣具有一定的单向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用赤芍治疗ANIT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赤芍对α-萘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IT)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的保护作用.方法:赤芍高、中、低(分别相当于原生药量36,18,1g·kg-1)剂量ig给药3 d(2次/d)后,采用ANIT(60 mg·kg-1)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模型,造模后继续给药3次,末次给药1h后,进行胆管引流,记录大鼠6h内的胆汁流量,检测血清学指标变化及肝脏病理学改变,结合对应分析综合评价赤芍对ANIT诱导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的影响.结果:血清生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赤芍中、高剂量给药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 TBA)明显降低(P<0.01),胆汁流量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赤芍中、高剂量组肝脏病变均有明显改善,低剂量组改善不明显;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赤芍中、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且呈剂量依赖性增强.结论:高、中剂量赤芍(36,18 g·kg-1)对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淤胆型肝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白芍超微饮片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雅  杨永华  蔡光先 《中成药》2007,29(5):631-634
目的:研究白芍超微饮片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0批白芍超微饮片。结果:建立了白芍超微饮片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有色谱峰约20个,其中共有峰10个。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具有可操作性,能用于白芍超微饮片的鉴别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赤芍中护肝活性物质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潜在护肝活性物质快速筛选新方法,辨识赤芍内具有护肝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在半乳糖胺HepG2细胞损伤模型上,采用二乙酸荧光素荧光标记法和MTT法筛选赤芍中具有护肝活性的组分,使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组成,并对筛选出的赤芍护肝活性成分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从赤芍中筛选发现具有明显护肝活性的化学组分3个,并分析鉴定出芍药苷、棕榈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3个成分。验证实验表明,这3个化合物对HepG2细胞均具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赤芍所含的芍药苷、棕榈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具有潜在的护肝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