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araviroc 商品名:Selzentry 化学名:4,4-二氟-N-{(1S){3-氧代-3-[3-甲基-5-(1-甲基乙基)-4H-1,2,4-三唑4-基]-8氮杂双环[3.2.1]辛-8-基}-1-苯丙基}-环己烷甲酰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羽叶千里光(Senecio argunensis Turcz.)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柱层析色谱技术分离羽叶千里光全草提取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8,8″-亚甲基5R.(3,3’,4’,5,7-五羟基黄酮)(1)、异鼠李素(2)、克氏千里光碱(3)、琥珀酸(4)、β-胡萝卜苷(5)、槲皮素、金丝桃苷、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千里光碱、千里光菲林碱和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8,8″-亚甲基双槲皮素,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泰妥拉唑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合成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泰妥拉唑。方法:以2,6-二氯吡啶(Ⅰ)为起始原料,经3-位硝化、2-位氨代、6-位甲氧基化、还原和环化得到5-甲氧基-2-巯基咪唑并[4,5-b]吡啶(Ⅵ),Ⅵ与2-氯甲基-4-甲氧基3,5-二甲基-吡啶缩合,经氧化得泰妥拉唑(Ⅷ)。结果:反应总收率20.9%,产物结构经^1H NMR和MS确证。结论:本合成的收率与文献报道相当.是一条可行的合成泰妥拉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苯基-5-[2’-氰基(1,1’-联苯基)-4-]甲基]巯基-1,3,4,-噁二唑的合成方法及抑菌活性。方法通过2-苯基-5-巯基-1,3,4-噁二唑与2-氰基-4’-溴甲基联苯在氢氧化钾/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中进行缩和反应,制得化合物2。用元素分析和波谱方法确定其结构,用杯盘培养法测其抑菌活性。结果经检测确定化合物2为2-苯基-5.[[2’-氰基(1,1’-联苯基)-4-]甲基]巯基-1,3,4-噁二唑。该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链球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显示了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该化合物有望成为含有联苯的新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庶虫)虫中分离出新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抑制多囊肾病活性指标 PKD1/TRPP2活性的评价。方法利用正相与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虫的70%丙酮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1H-吡咯并[1,2-a][1,4]二氮杂卓1.5(2H)-六氢-二酮-3-对苯基酚(1),5-甲基尿嘧啶(胸腺嘧啶)(2),2-甲基-6-(2’3’4’-三羟基丁基)吡嗪(3),3-羟基吡啶(4),(3S,8aS)-3-丁基环己烷吡咯并[1,2-a]吡嗪-1,4-二酮(5),3-乙基-6,8-二羟基-7-甲基-3,4-二氢异苯并吡喃-1-酮(6),3-(4-羟基苯基)-N-甲基丙酰胺(7),6,8-二羟基-3,7-二甲基 l-3,4-二氢-1H-异苯并吡喃-1-酮(8)。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8为首次从该生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8进行了抑制 PKD1/TRPP2活性的评价,结果化合物1具有活性。  相似文献   

6.
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主要成份为盐酸左氧氟沙星,其化学名称为:(-)-(S)-3-甲基-9-氟-2.3-二氢-10-(4-甲基-1-派嗪基)-7氧代-7H-吡定并[1.2.3-de]-1.4苯并噁嗪-6-羧酸盐酸盐-水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菜头肾的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对菜头肾的石油醚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通过质谱分析及Nist谱库进行检索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菜头肾的石油醚部位鉴定了6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2,2,6三甲基-1-(3-甲基-1,3-布他酮)-5-亚甲基-7-氧杂三环[4,1,0]庚烷(55.05%)、4,7,7-三甲基-双环[2,2,1]庚-2-酮(34.60%)、2-甲基-3-(3-甲基-丁二烯基)-2-(4-甲基-3-戊烯基)环氧丁烷(1.40%)、4,8α-二甲基-6-(1-甲基乙烯基)-3,5,6,7,8,8α六氢化萘(0.85%)、癸烷(0.73%)、萘(0.67%)、3-乙氧基-(3,β)-胆甾-5-烯(0.52%)、角鲨烯(0.40%)、3-甲基-1-乙基苯酚(0.36%)、2-辛基-邻苯二甲酸酯(0.33%)、(3,β)-豆甾-5,22双烯-3-醇醋酸盐(0.29%)、2-甲基烯丙基邻苯二甲酸乙酯(0.27%)、4-甲基-3-环己烯-1-甲醛(0.27%)、9-羟基-9-硼杂双环[3,3,1]壬烷(0.22%)、4-羟基环己酮(0.20%)、2-甲基-十四烷基亚硫酸酯(0.20%)等。结论:在该植物中发现以上化合物,相关报道鲜见。  相似文献   

8.
替米考星(Tilmicosin)化学名为4A-O-脱(2,6-二去氧-3-C-甲基-L-核糖-吡喃已基)-20-脱氧-20-(3,5-二甲基-1-哌啶基)泰乐菌素,又名20-去氧-20-(3,5-二甲基-1-哌啶基)脱碳霉糖泰乐菌素,是一种以泰乐菌素为前体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畜禽专用抗生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英国Elanco动物保健品公司首先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9.
普林士通用名是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化学名称为:(6R,.7R)-7-[(R)-2-(4-羟基-6-甲基-3-吡啶基甲酰氨基)-2-(对羟基苯基)乙酰氨基]-3-[[(1-甲基-1H-四唑-5-基)硫]甲基]-8-氧代-5-硫杂-1-氨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钠盐,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派斯欣通用名是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化学名称为:(S)-(-)-10-(1-氨基环丙基)-9-氟-3-甲基-7-氧代-2,3-二氢-7H-吡啶骈[1,2,3-de][1,4]-苯骈噁嗪-6-羧酸甲磺酸盐,为类白色至微黄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云南傣药铁刀木(Cassia siamea Lam.)叶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测定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甲基-5-丙酮基-7-羟基-色原酮(1)、4-顺式-乙酰基-3,6,8-羟基-3-甲基-二氢萘酮(2)、大黄素(3)、大黄素甲醚(4)、β-香树脂醇(5)、β-谷甾醇(6)等6个化合物。结论:其中化合物3~6为首次从傣药铁刀木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PPE的齐聚物{1,4-二[3,5-二(3-甲基-3-羟基-1-丁炔基)苯炔基]苯)(4),通过^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四个2-甲基-2-羟基-丁炔基作为取代基团后,溶解性提高。取代基的引入导致齐聚物4旋转阻力增大,溶液荧光有明显的精细结构。而4具有较好的荧光单色性,因而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荧光发射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从灰苞蒿Artemisiaraxbughiana地上部分的混合溶剂(石油醚-乙醚-甲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1个生物碱和4个黄酮成分:N-苯基-2-萘胺,5,4′-二羟基-3,6,7-三甲氧基黄酮(喷杜素),5,7-二羟基-3,3′,4′-三甲氧基黄酮(quercetin3,3′,4′-三甲基酸),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异泽兰黄素),5,7,4′-三羟基-6;3′-二甲氧基黄酮(jaceosidin)。  相似文献   

13.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MSI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散发性胃癌中hMLH1基因启动子区5′端CpG岛甲基化、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的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讨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法检测(BAT25、BAT26、BAT40、D2S123、D5S346)5个位点的MSI,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hMLH1甲基化异常情况。结果30例胃癌标本中检出hMLH1甲基化8例.占26.7%;50例胃癌前病变中检出hMLH1甲基化9例.占18.0%;30例正常胃黏膜未见hMLH1甲基化。30例胃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7例,均榆测到hMLH1甲基化(100.0%);低度不稳定(MSI-L)1例,未检测到hMLH1甲基化;稳定(MSS)22例,hMLH1甲基化仅1例(4.5%)。微卫星不稳定的15例胃癌前病变组织中,hMI,H1甲基化8例(53.3%),而微卫星稳定35例胃癌前病变组织中,hMLH1甲基化仅1例(2.9%)。结论①胃癌中存在hML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hMLH1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②hMLH1基因启动子甲魅化在胃癌前病变阶段就已经存在,町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③hMLH1基因甲基化和MSI密切相关,它是导致胃癌组织出现MSI的重要吲索,MSI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新的5-HT3受体拮抗剂,以奥丹西隆(Ondansetron)为先导物,设计合成了6个未见报道的3-(2-烷基1H-苯并咪唑-1-基)甲基、3-(1H-苯并三唑-1-基)甲基和3-(1H-吲哚-3-基)甲基取代的1,2,3,9-四氢-4H-咔唑-4-酮衍生物(Ⅷa~d,Ⅸ和Ⅹ)。起始原料为间苯二酚,经过氢化、形成单苯腙、环合、甲基化得9-甲基-1,2,3,9-四氢-4H-咔唑-4酮(Ⅴ),再经过Mannich反应.形成盐酸盐,缩合反应制得目的物,对其中的甲基化反应,Man-nich反应等进行了条件优化。目的物均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等确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1-7)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大鼠成功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n=10)、心力衰竭并血管紧张素-(1-7)处理3个剂量组(每组n=10)。另取10只Wistar大鼠行假手术,为正常对照组。用心电生理研究方法测定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心室颤动阈值(VFT)的变化,比较心力衰竭并血管紧张素-(1-7)处理的3个剂量组、心力衰竭组及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心力衰竭大鼠VERP(73.5ms±2.4ms)较正常对照VERP(60.0ms±4.1ms)延长,VFT(6.7mA±1.4mA)较正常对照(30.4mA±1.3mA)降低。血管紧张素-(1-7)5μg·kg^-1处理心力衰竭大鼠VERP及VFT较心力衰竭大鼠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紧张素-(1-7)15μg·k^-1处理心力衰竭大鼠VERP(63.0ms±2.6ms)较心力衰竭大鼠VERP(73.5ms±2.4ms)缩短,VFT(17.1mA±3.1mA)较心力衰竭大鼠(6.7mA±1.4mA)增高。血管紧张素-(1-7)25μg·k^-1处理心力衰竭大鼠VERP(62.5ms±2.6ms)较心力衰竭大鼠VERP(73.5ms±2.4ms)缩短,VFr(19.0mA±2.4mA)较心力衰竭大鼠(6.7mA±1.4mA)增高,且较血管紧张素-(1-7)15μg·k^-1。处理心力衰竭大鼠VFT(17.1mA±3.1mA)增高。相关分析显示:VERP与VFT负相关:血管紧张素-(1-7)的3个不同处理剂量与VERP负相关,与VFT正相关。【结论】血管紧张素-(1-7)能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电生理不稳定状态,提高心室颤动阈值,并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 )型白血病肿瘤疫苗(简称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皂苷溶液中加入脂肪酶蛋白(1 mg/mL )7℃反应12 h ,加入80μL 脂类混合物溶液和5 mL 皂苷溶液(1 mg/mL )制备ISCOM 型白血病瘤苗。 C57BL/6小鼠分为模型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1-甲基色氨酸组和联用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1-甲基色氨酸),小鼠注射 FBL-3细胞建立白血病荷瘤小鼠模型,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接受对应药物治疗4周后,记录体质量,NK 细胞、Mφ细胞和细胞毒 T 淋巴细胞(CTL)细胞杀伤活性、血清 IL-10和 IL-12表达水平。结果联用组瘤质量低于1-甲基色氨酸组和 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0.64±0.26)g vs .(2.49±0.91)g ,P<0.01;(0.64±0.26)g vs .(1.28±0.73) g ,P<0.05)];联用组 M φ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55.69±13.69)% vs .(69.47±14.79)%,P<0.01)];联用组NK 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38.41±8.27)% vs .(67.22±12.74)%,P<0.01];联用组 CTL 细胞杀伤活性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和 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43.77±8.89)% vs .(69.68±11.44)%,P <0.01;(58.87±9.45)% vs .(69.68±11.44)%,P<0.05)];联用组 IL-10均显著低于1-甲基色氨酸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76.2±6.82)pg/L vs .(98.3±13.4) pg/L ,P<0.01;(76.2±6.82)pg/L vs .(202.3±44.5)pg/L ,P<0.01)];联用组 IL-12高于1-甲基色氨酸组、ISCOM 型白血病瘤苗组[(381.2±47.3)pg/L vs .(332.1±30.2)pg/L ,P <0.05;(381.2±47.3)pg/L vs .(291.2±17.3)pg /L ,P<0.01)。结论ISCOM 白血病瘤苗联合1-甲基色氨酸具有较佳的抗瘤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介导 IL-10和 IL-1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观察钙通道、钙调蛋白拮抗剂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ET-1)的作用,结果表明钙通道拮抗剂异搏定(5.5×10-6及5.5×10-5mol/L)、硫氮办公酮(2.4×10-4mol/L)和钙调蛋白拮抗剂氯丙嗪(3.1×10-5及3.1×10-4mol/L)、小檗胺(1.6×10-5及1.6×10-4mol/L)均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分泌ET-1,提示ET-1的分泌或释放受钙通道及细胞内钙调蛋白的调节。此外,硝酸甘油也明显抑制ET-1的分泌,提示一氧化氮有抑制ET-1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L-谷氨酸二乙酯为手性元,采用汇聚合成法分剐以2-氨基-5-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环合、溴化制得2-甲基-6-溴甲基-3-氢-喹唑啉-4-酮(4),收率为69.1%;以2-噻吩甲醛为原料经硝化、氧化、酰氯化、缩合、还原及N-甲基化制得N—[5-(N-甲氨基)-2-噻吩甲酰基]-L-谷氨酸二乙酯(3),收率为25.4%;2-噻吩甲醛以硝酸-乙酸酐硝化后再经过氧化氢氧化制备5-硝基噻吩-2-甲酸,收率为62.2%;N-(5-氨基-噻吩-2-甲酰基)-L-谷氨酸二乙酯(10)的N-甲烷化反应中采用胺与碘甲烷摩尔比1:1.1,一次性加入碘甲烷,收率为79.9%。化合物3与化合物4缩合生成N—[5-[N—[(3,4-二氢-2-甲基-4-氧-6-喹唑啉基)-甲基]-N-甲氨基]-2-噻吩甲酰基]-L-谷氨酸二乙酯(2),继而水解即得目标化合物雷替曲塞(1),总收率为22.5%。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9.
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对鼠肾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 (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对鼠肾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方法:采用MTT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和pirfenidone对鼠肾成纤维细胞(BHK-21)增殖和分泌纤维结合蛋白(Fn)表达的影响。 结果: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作用于鼠肾成纤维细胞48 h后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及分泌Fn,1 000 μg/ml的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作用于BHK-21后24 h即可明显抑制BHK-21细胞增殖。 结论:1-(3-氟苯基)-5-甲基-2-(1H)吡啶酮可明显抑制鼠肾成纤维细胞增殖,在肾间质纤维化防治药物研制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合成二氯嘧啶脱氢酶抑制剂5-氯-2,4-二羟基吡啶。方法:以丙二腈、原乙酸三甲酯、1,1-二甲氧基三甲胺为起始原料制备1,1-二氰基-4-(N,N-二甲基氨基)-2-甲氧基-1,3-丁二烯,经冰醋酸环合得2-羟基-4-甲氧基-3-氰基吡啶,再经硫酰氯氯化形成5-氯-4-甲氧基-3-氰基-2-(1H)-吡啶酮,经47%HBr水解得5-氯-2,4-二羟基吡啶。结果:合成了5-氯-2,4-二羟基吡啶,总收率为56%。结论:该工艺路线成本较低,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