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是男性的常见病。我院从1991年6月至1995年12月,从前列腺按摩液(PMS)培养致病菌阳性、病历完整的238例病人中追踪病史,全都患过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当感染淋菌后得不到正规的治疗,或反复发作或再度感染后继发前列腺炎,进而发展成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1一般资料238例CBP患者,年龄在19~48(平均25.6)岁,其中21~30岁182例,占76.5%。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6年7个月。238例CBP中211例有冶游史,27例否认性乱史。全部病例追寻病史均有经尿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确诊患过急性淋菌性尿道炎,均曾经不正规使… 相似文献
3.
4.
5.
病儿,男,4个月。因腹泻3月余,于1992-12-25就医。病儿于1993一01—02无明显诱因腹泻,初时每日3~6次,为粘液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腹泻逐渐加重,每天粘液便10~15次,量不多,但无红白冻子。镜检可见少许白细胞及粘液。常有低热(37.5℃~38℃),体瘦。曾在多家医院求治,作B超、X线等检查未发现病变,曾先后使用盐酸庆大霉素、土霉素、病毒吐、次碳酸铋、甲硝唑、中药葛根散、葱姜散等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而转入我院。病儿系一胎一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5kg,生后apgdr评分10分。病儿父母均患有淋病,祖母患有肺心…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炎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 Gv)是Gardner和Duke于1955年从女性阴道炎者病灶部分离到的棒状杆菌。国外学者认为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有迹象表明女性流产、早产、产后菌血症、脓毒性流产、产褥热、子宫颈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及男性前列腺炎均与Gv感染有关[1]。Gv可通过性生活传染给性伴[2],为此我们对230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Gv检测,同时进行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等检测,以了解上述致病菌在前列腺炎患者中感染的状况。1对象… 相似文献
7.
头孢呋肟经直肠前列腺注射治疗淋病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对8例慢性淋病性前列腺炎经多次治疗无效者,采用头孢呋肟在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组织内及周围注射,均一次治愈。分析其原因主要为:此法可保证药物浓度达最低抑菌水平近400倍,杀菌能力强。认为:此法简便易行,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10.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诊断慢性淋病性尿道炎前列腺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前列腺液涂片镜检技术检测79例男性慢性尿道炎及前裂为患者的淋球菌,结果PCR阳性22例,PCR及涂片镜检均阳性12例(54.5%),PCR阳性而涂片镜检阴性10例(45.5%),无一例涂片阳性而PCR阴性者,涂片阳性率明显低于PCR阳性率(P<0.005)。本文就PCR检测男性慢性淋病性尿道炎及前列腺炎的价值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13.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诊断慢性淋病性尿道炎及前列腺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前列腺液涂片镜检技术检测79例男性慢性尿道炎及前列腺炎患者的淋球菌,结果PCR阳性22例,PCR及涂片镜检均阳性12例(54.5%),PCR阳性而涂片镜检阴性10例(45.5%),无一例涂片阳性而PCR阴性者,涂片阳性率明显低于PCR阳性率(P<0.005)。本文就PCR检测男性慢性淋病性尿道炎及前列腺炎的价值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增生症并发慢性前列腺炎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慢性前列腺炎(CP)的关系。方法 对资料完整的123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BPH大小与CP关系。结果 123例BPH患者中伴有CP者105例(占85.4%)。其中Ⅰ度前列腺增生38例,合并CP30例占78.9%:Ⅱ度52例,合并CP45例占86.5%:Ⅲ度33例合并CP30例占90.1%。结论 BPH患者多半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腺体增生愈人CP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15.
性病愈后前列腺炎病人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世纪 90年代以前 ,引起前列腺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肠杆菌科的细菌和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随着第三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葡萄球菌感染日趋严重。尤其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 (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MR CNS)引起的感染 ,已成为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课题。1998年 7月~ 2 0 0 1年 7月 ,我们对 2 91例性病后前列腺炎病人的葡萄球菌感染率及其耐药性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病人 ,年龄 18~6 3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16.
对278例男性淋病患者进行尿道分泌物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并加药敏试验,然后分别给青霉素、青霉素加其它抗菌药物、其它抗菌药作试验治疗。结果表明,青霉素在淋菌性尿道炎治疗中仍应列为首选;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宜选用其它有效抗菌药。 相似文献
17.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附65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为研究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学特点,对65例性病后前列腺炎病人进行病原体检测,并通过尿流率测定和性生活状况调查,针对给予治疗。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8.5%(2565)。其中以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占60%,1525)。前列腺液霉菌检查3例阳性。前列腺液PCR检测衣原体阳性13例,支原体阳性9例,淋球菌阳性12例。尿流率检测发现8例病人最大尿流率偏低(9.3~14.6mls)。对14例病原体检查阴性患者进行性生活状况调查,发现9例患者放弃性生活或性生活频度减少(≤1次月)。认为前列腺液病原体检查,对指导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同时还应注意患者尿流动力学改变和性病后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及其分型的意义。方法: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检把158例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三种类型。分别应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与结论:对前列腺炎的病人的治疗首先分清类型,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坚持长期疗程的同时应注意病人的心理治疗,自我调理及一些必要的物理治疗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支原体常吸附和定植于生殖泌尿道,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因此对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所致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随着新抗菌药物的不断开发和使用,支原体的耐药性不断变化。为了解本地区男性前列腺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其耐药性的进展,现将2003年1~6月和2005年6~9月本院男科检验室前列腺液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