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HV)属中的一些病毒引起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急性传染病。疫情以我国最为严重,约占世界发病总数的80%以上。本病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我国年发病为5~10万人(主要为轻壮年劳动力),死亡数千例,受威胁人口高达数亿,其危害极为  相似文献   

3.
新疆出血热(XHF,国际上称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简称CCHF)1965年在我国新疆首次流行,该病症状严重且病死率高,每年在新疆发生区域性流行,成为当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我国已经发现的4种虫媒病毒病之一。我国1966年即开始XHF病原学研究,分离到多株病毒,但一直未开展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我国分离株与国外同科病毒间分子差异及遗传关系的研究,也缺少该病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绦虫病(taenlasis)是人食用痘猪肉在人体小肠内发育寄生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近年来随着肉品市场开放的形势发展。东北地区农村散养猪户为多,屠宰检疫制度不健全,感染呈上升趋势。我们自1986年以来共治疗绦虫病人516例。对绦虫病治疗,进行较系统的观察研究。现将预防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1~1992年本文对青海西部地区6个乡土著蒙古族游牧牧民454例、农业区蒙古族土著居民169例,应用间接血凝试验的方法,筛选出游牧牧民蜱传出血热血清抗体阳性一例,阳性率为0.2%。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试验重复证实均为阳性。地理流行病学的调查,在绵羊血清中也已观察到蜱传出血热抗体阳性。西部地区为辽阔的荒漠、半荒漠、半草原地带,有适合蜱传出血热中间宿主蜱的生态环境。本次调查提示我省西部地区有蜱传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及对人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6.
8种植物挥发性对媒介硬蜱的驱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实验,研究了川芎、细辛、前胡、桔皮、藿香、当归、石菖蒲、薄荷8种植物挥发油对草原革蜱、日本血蜱、青活血蜱、血红扇头蜱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8种植物挥发油使4种硬蜱的若虫和成虫全部麻痹所需的时间分别在8-21、10-41分钟,对4种硬蜱的若虫和成虫的有效驱避时间分别在1.4-11.5、0.5-10小时。在这8种挥发油中,前胡挥发油使4种硬蜱全部麻痹所需时间最短,对4种硬蜱的有效驱避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7.
8种植物挥发油对媒介硬蜱的驱避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次实验,研究了川芎、细辛、前胡、桔皮、藿香、当归、石菖蒲、薄荷8种植物挥发油对草原革蜱、日本血蜱、青海血蜱、血红扇头蜱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8种植物挥发油使4种硬蜱的若虫和成虫全部麻痹所需的时间分别在8~31、10~41分钟,对4种硬蜱的若虫和成虫的有效驱避时间分别在1.4~11.5、0.5~10小时。在这8种挥发油中,前胡挥发油使4种硬蜱全部麻痹所需时间最短,对4种硬蜱的有效驱避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8.
1992年对我省海西地区铜普乡、大格勒乡、戈壁乡、怀头他拉乡和三角城羊场,采集绵羊血清1190份,经反向血凝试验筛选出新疆出血热抗体阳性血清6份。以间接酶联免疫试验证实为特异性杭体。至目前绵羊血清和土著蒙古族牧民血清的检测,郭里木乡、蓄积乡、怀头他拉乡、戈壁乡和阿拉尔为新疆出血粉自然疫源地。此外查明危险人群相关抗体携带情况,对家畜、啮齿类、兔形矣野生动物及传播媒介蜱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10.
银盾革蜱在实验室内变温、相对湿度90%和自然光照条件下观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产卵前期12.58(6—17)天,产卵期38.75(29—46)天;卵期51.48(50—54)天;幼虫蜕化期15.24(13—17)天;雌性若虫蜕化期29.38(27—35)天;雄性若虫蜕化期31.02(27—36)天。产卵置5,162(3,386—8,382)粒,产卵力10.75。饱雌体重与产卵量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与产卵力和产卵前期天数间无显著性相关。饱雌体重与产卵期天数间以及产卵量与产卵期天数间均有显著的正相关。饱雌若虫体重18.75(11.92—24.20)毫克,饱雄若虫体重21.46(11.20—30.38)毫克。饱食雌、雄性若虫的体重与蜕化期天数间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即体重较重的,其蜕化期延长。雄雌性比为1:1.06。  相似文献   

11.
非洲钝缘蜱和波斯锐缘蜱同功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导了二种软蜱不同发育期的同功酶酶谱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83年有关材料记载,苏联有3种类型出血热,即西伯利亚西部地区的鄂木斯出血热(OHF);欧洲部分南部地区和中亚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及欧洲部分和远东地区的有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 OHF和CCHF在人群中呈散在流行。每年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蜱防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我省蜱防制有效方法,1999—200O年开展了实验室和现场蜱杀灭和驱避试验,结果表明:0.4%毒死蜱和0.045%高效氯氰菊酯实验室对蜱的KT50及95%可信限分别为“4’11”(3’25”—5’08”)、“4’36”(3’37”—5“52”),24h死亡率均为100%;现场使用0.5%毒死蜱和0045%高效氯氰菊酯喷洒,可将蜱杀灭,持效在30d以上,用同样药物对动物及圈舍喷洒,24h可杀灭所有的蜱;选择10%避蚊胺酊剂作驱避蜱试验,实验室效果在4h以上,现场效果达3h。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莱姆病在新疆喀什市不同人群中流行和感染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从新疆喀什市不同人群中采集的1500份血清样本进行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检测,对所有样本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莱姆病螺旋体rrf(5S)~rrl(23S)rRNA间隔区片段,检测血清样本莱姆病螺旋体的阳性率,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00份被检血清中62份抗莱姆病螺旋体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4.13%,不同年龄人群均有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其中,20~50岁人群的感染率明显高于2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6,P=0.008);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在性别和族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5,P=0.492;χ~2=1.693,P=0.483),巢式PCR未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的样品。结论新疆喀什市人群存在蜱传莱姆病感染。  相似文献   

15.
16.
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用灭绦灵(Niclosamide)驱大型绦虫的同时已提出驱猪绦虫的危险性。可是近年来我们常遇到囊虫病患者恣询病因及治疗问题。如某旗教师患肠绦虫病,用灭绦灵驱虫后,既未按规定处理也未观察疗效,三月后,出现皮下囊虫同时排出肠绦虫节片。后用槟榔、南瓜子合剂驱出了完整的猪带绦虫。除此,尚有些囊虫患者罹及脑或其他器官。造成身体受害,经济受损。鉴于此,须将灭绦灵的作用及使用要点提酸医务工作者,以免继续误用。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比较旧法与新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疗效。方法  1980年 1月至 1987年 12月用旧法治疗 172 1例。即 :发热期单纯静脉补液 ;低血压休克期用晶体液快速扩容等治疗原发性休克 ;少尿期消极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 ,严重病例腹膜透析治疗。 198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用新法治疗 85 6例。即 :发热早期用赛庚啶、65 4 2及病毒唑 ;低血压休克期用晶体和胶体液结合扩容、活跃微循环等治疗原发性休克 ,若休克难以纠正时联用纳洛酮与地塞米松和 /或阿拉明与多巴胺 ;少尿期联用心得安与立其丁或单用异搏定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ARS)。结果 总越期率分别为62 15 % (10 0 8/162 2 )和 72 0 7% (5 65 /784) ,χ2 =2 2 .6112 ,P <0 .0 0 1;肾功能恢复正常所需天数分别为 :13 .1814± 2 .3 0 5 6d和11.5 612± 3 0 689d ,t=14 .3 681,P <0 .0 0 1;病死率分别为 7.90 2 % (13 6/172 1)和 5 .2 5 7% (4 5 /85 6) ,χ2 =6.0 3 2 8,P <0 .0 2 5。结论 新法疗效明显优于旧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散发性出血热肾综合征(HFRS)的临床诊断方法,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率.方法 分别用传统临床诊断方法、Settergren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及两种方法综合对52例确诊出血热肾综合征患者进行再验证.以血清病毒抗体测定阳性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传统临床诊断方法敏感性为6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23.1%,Settergren临床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42.9%,准确性为76.9%.两种方法综合诊断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50%,准确性为76.9%。结论 Settergren临床诊断标准可提高散发性出血热肾综合征的诊断率和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开展莱姆病、埃利希体病、斑点热常规监测的有效手段,达到初步掌握当地病原分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杭州 310009布情况.方法 建立了伯氏疏螺旋体病原分离枝术,埃利希体、莱姆病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埃利希体、莱姆病、斑点热PCR技术,在山区农民中开展莱姆病螺旋体检测,收集蜱标本开展莱姆病DNA片段检测.结果 首次用间接免疫荧光在山区农民中检测到莱姆病抗体,阳性率4.1%(6/148);用PCR的方法在蜱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DNA片段,阳性率0.93%(2/215).结论 浙江省可能存在有莱姆病疫源地.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20.
亚东璃眼蜱和森林革蜱在我国国内已证实是一些人、畜疾病的传播媒介,通过对该两种蜱进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为蜱类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蜱类的生殖是维持种群密度的重要一环,我们研究了亚东璃眼蜱的产卵特性和雌蜱的延迟交配对吸血时间和生殖力的影响以及森林革蜱的产卵特性和吸血后体重与产卵关系。此外,对外环境因素中温度、湿度对亚东璃眼蜱产卵的影响和各发育期丧失体重的情况以及对森林革蜱各发育期的影响等亦进行了研究。(一)亚东璃眼蜱雌蜱个体产卵量最多的为25388粒,是蜱类产卵量的最高记录。饱食雌蜱的体重和产卵量与饥饿雌蜱的体重有关,体重轻的其饱食后的体重亦较轻,产卵量也较少。雌蜱产卵过程各种因子间的关系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