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调查和确定影响中国农村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的有关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方法采用医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结果试点村人口为1337人,多数村民为农民。1993年产值为平均每人1268元。卫生设施十分有限,村里没有卫生室。1994年的血吸虫感染率为13.%,1992~1994年累积感染率为29.3%。该村的血吸虫病有家庭聚集性,影响因素为居室至钉螺孳生地的距离、家长的教育程度和家庭的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和方法在一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村抽样185户农民,调查其血吸虫病感染率与其家庭居住环境、饮用水源、养牛羊与否、人均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结果和结论饮用江水是引起血吸虫病感染的重要因素,住房与江水的距离较近,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发现在该地区,饲养牛羊的农户,其感染率显著低于非饲养者,经济收入最高的农户,其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在一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村抽样 1 85户农民 ,调查其血吸虫病感染率与其家庭居住环境、饮用水源、养牛羊与否、人均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住房与江水的距离较近 ,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较大 ;饲养牛羊的农户 ,其人群感染率显著低于非饲养者。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 ,饮用江水是引起血吸虫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安徽洲岛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洲岛型血吸虫病流行村抽样185户农民,调查其血吸虫感染率与其家庭居住环境、饮用水源、养牛羊与否、人均耕地面积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住房与江水的距离较近,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较大;饲养牛羊的农户,其人群感染率显著低于非饲养者。进一步分层分析表明,饮用江水是引起血吸虫病感染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移民建镇试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移民建镇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为制订该类地区血吸虫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退人不退耕的单退点和退人又退耕的双退点各2个,采用常规方法调查各试点钉螺分布、人畜感染以及滩地野粪污染情况。结果 移民建镇试区钉螺分布广,单退点感染螺密度较双退点高,两个单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69%、1.88%,两个双退点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9%、0.29%;滩地野粪污染仍较严重,尤其以单退点为甚;人、畜血吸虫感染在单退点相当严重,居民血吸虫抗体阳性率(IHA)高达20%以上,耕牛粪检阳性率最高达34.48%。结论 移民建镇地区依然存在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单退点血吸虫病流行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干预措施在桃源血吸虫病新流行区所取得的效果和效益。方法比较干预措施前后和干预措施期间试点居民和耕牛血吸虫病情指标、钉螺密度及钉螺感染性指标的差异,对比干预措施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结果两年的干预措施使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998年12.61%下降到2000年的0.14%,同期家畜感染率也由15.91%下降到1.35%。活螺框出现率下降幅度为93%,活螺密度下降幅度99%,感染螺消失。干预措施成本效益比为1:1.76。结论在地理位置较封闭,流行因素较简单的山丘性血吸虫病新流行区,可以通过强化的综合性干预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干预措施的投人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相似文献   

7.
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区是当前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旨在对中国湖沼地区境内亚型血吸虫病防治的2种现行血防策略进行成本一效果的对比分析,以选择投资少、效果好的防治策略来指导实际工作。研究现场与方法亚研究现场选定湖北省松滋市大沟口村与桂花树村作为研究现场,2村毗邻,生态环境、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相似,且均属湖沼型坑内亚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94年秋,桂花树村有螺面积424万m2,钉螺感染率0.7只/框(1框=0.11m2,下同),人口数为1211人,粪检阳性率为18.86%,耕牛59头,其感染率为45.8%;大沟口村有螺…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及采用选择性化疗加健康教育防治对策4年后,人与牛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2%和95%,10岁以下儿童已无新感染,取得基本控制疾病和感染的明显效果,且防治费用低廉。提出暂不能控制传播的江滩型流行区,以控制疾病为目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2007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了解血吸虫病流行规律,为全省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和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人畜病情和螺情调查。结果74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97%,耕牛感染率为5.85%,活螺平均密度为0.4744只/0.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5只/0.1m2,钉螺感染率为0.11%。结论与2006年相比,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下降,但耕牛感染率仍〉5%,应切实加强耕牛管理,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彭兴和泰兴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因素,结果表明当地钉螺分布广,有螺面积123.8万m ̄2,阳性螺密度0.0071只/框,钉螺自然感染率为0.14%。人群感染率为7.68%。保虫宿主耕牛的感染率最高(18.97%),而且污染环境严重。居民主要以生活型方式接触疫水,卫生设施较差。KAP调查表明居民血防知识欠缺。流动人口增多使疫情加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和县陈桥江心洲滩开展以治理滩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结果显示,4年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由开发前7.58%降至0.8%,下降了89.4%,急性感染得到了控制,耕牛感染率由26.1%降至1.9%,下降了92.7%;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螺密度均显著下降。通过开发,社区荒滩的面貌被改变,初步建立了一个林场、牧场和养鱼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Although schistosomiasis affects 200 million persons, 20 million of whom have advanced disease,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ortality pattern in areas of endemic schistosomiasis mansoni. In an attempt to assess the mortality rates in an endemic area in Sudan, we conducted two demographic surveys in a village in the Gezira area. Clinical, sonographic, and parasitologic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a randomly selected sample of 25% of the population in 1987 and 1994. One of us asked each head of household about the names, sex, and age of family members. Particularly, we asked about death in the family if any, history of schistosomiasis, abdominal swelling, and hematemesis. Possible causes of death were ascertained by reviewing medical records in the village dispensary and the district hospital. There were 42 deaths in the village. Four males died of hematemesis secondary to portal fibrosis. The crude mortality rate of schistosomiasis was is 51/100,000/year. The overall schistosomiasis fatality rate per year was 1/1,000 infected persons, but was as high as 11/100/infected patients with bleeding varices. These findings showed the impact of schistosomiasis on public health in this economically important region of Sudan.  相似文献   

13.
高山型重疫区分阶段优化防治控制血吸虫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山区高山型重疫区血吸虫病优化的防治对策。方法 对一高山型重疫村前3年实施以人,畜化疗为主,辅以易感带灭螺;后2年实施以灭螺为主,辅以清查治疗传染源的分阶段优化防治措施。结果 通过连续5年前后两个阶段不同措施的防治,第1阶段人,牛感染率,钉螺面积分别下降77.27%,69.14%和49.86%,第2阶段分别下降95.50%,90.02%和92.01%;低年龄组人群新感染率由防治前的7.8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夏选择疫区鄱阳湖边的星子县2个自然村和恒湖农场的1个自然村,按双盲配对设青蒿琥酯和安慰剂两组。剂量为6mg/kg顿服,安慰剂形状、色泽、重量相同。每周服1次,试验期共服药8次于停止服药后4周进行效果评价。粪检用Kato’s法加孵化。共考核服青蒿琥酯226人,全部阴性。对照(安慰剂组)考核179人,阳性率14.5%。服药组无1例急性血吸虫病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服药后询问5400人次,副反应出现率在0.4%以下;与对照组无差异。服药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复查都在正常值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控制湖区血吸虫病效果的纵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实施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策略控制血吸虫病效果的纵向观察结果。结果表明,居民血吸虫病粪检阳性率从1992年的26.0%降到1994年的10.7%;感染度(EPG)从1992年的1.92降到1994年的0.55,居民的患病状况,如肝脾肿大、肝纤维化等在化疗后有较大的改善。根据湖区血吸虫病传播规律和不同人群血吸虫病防制效果,本文并提出此类疫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试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纵向观察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采取每年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的防治策略。此外,在 1996 年血吸虫病易感季节,成年男性加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青蒿琥酯。结果: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分别从 1992 年的 26.0% 和 1.92 下降到 1994 年的 10.7% 和 0.55;居民肝、脾肿大,肝实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1995 年夏季试区遭受洪水灾害,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又上升至18.4%和 1.04;1996 年由于上述防治策略的继续实施及易感季节高危人群口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青蒿琥酯,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度又下降至5.0% 和0.25。结论:每年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与高危人群口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是控制湖区血吸虫病的一项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与HBV感染协同致肝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和非流行地区常住居民1175人为对象,用ELISA法检测HBV、HCV血清学标志,用快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抗体判断血吸虫感染。结果,流行地区感染率分别为:HBV(63.8%)、抗-HCV(2.2%),血吸虫(70.2%);非流行地区感染率分别为HBV(49.7%),抗-HCV(0.9%),血吸虫(5.2%)。共检测490人血吸虫抗体,阳性176人(35.9%),阳性者HBV、HCV、肝硬变率显著高于阴性者。HBV、HCV,血吸中两种以上合并感染,均较单独感染对肝功能及肝硬变影响大,合并感染比上述感染阴性者的肝硬变患病率增长3.7-7.1倍,并发现HBV与血吸虫感染有相加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评价和分析血吸虫病防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效果提供基线调查资料。方法选择2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一个为试点村,实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综合措施;另一个作为对照村,实施常规防治措施。在2个村同时开展血吸虫病疫情调查以及相关问卷调查。结果试点村和对照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57%和4.29%(χ2=1.10,P=0.294),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7.14%和14.62%(χ2=0.14,P=0.711)。试点村最高活螺密度为1.5446只/0.1m2,最高阳性螺密度0.0213只/0.1m2;对照村最高活螺密度为0.7036只/0.1m2,最高阳性螺密度0.0284只/0.1m2。居民防病意识2个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点村居民接受综合治理的程度高于对照村。结论 2个行政村从自然环境、流行程度以及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均相近,符合实施对比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负担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调查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社会负担,为晚血防治及救助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南省汉寿县有现症晚血患者分布的村及湖北省江陵县20%的村,对患者、村民、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对县一级晚血负责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结果现场调查中,66.1%的村干部认为晚血对村人均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56.2%的村干部认为晚血对本村劳动就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6.1%的村民认为晚血对自身心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80%以上的村民及村干部均认为晚血对本村社会安定各方面无影响。患者当年接受晚血救助的金额平均每人约4 100元;晚血救助各方面满意度均〉85%;除现有救助外,77%的患者仍然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需求。深度访谈结果显示晚血对当地社会各个方面存在一定影响。结论晚血对当地社会经济、政府形象及大众心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影响,减轻该负担应依靠当地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重视、依靠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依靠晚血救助政策的不断完善与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