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典型植物状态的临床与脑电图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单纯的皮层死亡报道较少 ,植物状态 (植物人 )的报道则较多见 ,但对植物状态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报告 1例典型植物状态病例 ,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理以及与脑死亡、皮层死亡、闭锁综合征的关系略加讨论 ,抛砖引玉 ,供同行参考。1 病例报告患者丁某某 ,女 ,34岁 ,汉族 ,已婚。因婚后 8年不孕与家人发生口角后自缢 ,约 5min被家人发现送医院 (中途耗时约 8min) ,于 1991年 4月 15日凌晨 3时 18分就诊。患者被抬进急诊室时呈昏迷状态 ,无自主呼吸 ,即作人工呼吸、上氧 ,可拉明、洛贝林、氟美松静脉通道给予 ,自主呼吸恢…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植物状态(PVS)的命名、定义及诊断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于1996年4月15日~17日在南京召开了关于“制定我国持续性植物状态诊断标准专家讨论会”,会议重点讨论了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命名、定义及诊断标准, 1 命名问题 国内外关于PVS的命名极为混乱,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目前我国医学文献中使用PVS一词较为合适,并可以与国际接轨。“植物人”一词实为俗称,非医学术语,通常被误解为不可逆性损害,容易引起误导,贻误病情,故会议讨论一致主张废弃。 2 植物状态(VS)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脑死亡和植物状态的临床与脑电图各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死亡和植物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因其为不可逆转的意识障碍,故常需与其他的意识状态相鉴别,本文报告2例病例,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理,以及脑死亡与植物状态的关系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17名国内著名神经外科、内科和急诊医学专家4月中旬聚会南京,首次制定了植物状态患者-“植物人”的诊断标准。 新制定的植物状态患者的诊断标准有7条:认知功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有睡眠觉醒周期;不能理解或表达语言;能自动睁眼或在刺激下睁眼;可有无目的性眼球跟踪运动;丘脑下部及脑干功能基本保存。  相似文献   

5.
英国皇家医学院日前公布植物人诊断新规则,要求英国医生只有在患者头部受伤后持续1年以上呈植物人状态或脑溢血后持续6个月以上呈植物人状态时,才能诊断患者进入永久性植物人状态。 英国实施植物人诊断新常规则的原因,是近年来英国多次出现永久性植物人误诊事故,一些被诊断为植物人的患者最终能恢复知觉。3月中旬,英国一位原被诊断为永久性植物人的患者在经过7年的昏迷之后恢复了知觉,另一位患者在经过2年的昏迷之后也可用计算机与别人交流。 英国实施的新规则在原有的暂时性植物人状态,永久性植物人状态之间引入了持续性植物人状态的概念。这种状态始于患者受伤后昏迷的第5周,如果昏迷持续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则可被诊断为永久性植物人状态。  相似文献   

6.
英国实行植物人诊断新规则英国皇家医学院日前公布植物人诊断新规则,要求英国医生只有在患者头部受伤后持续1年以上呈植物人状态或脑溢血后持续6个月以上呈植物人状态时,才能诊断患者进入永久性植物人状态。英国实施植物人诊断新规则的原因是近年来英国多次出现永久性...  相似文献   

7.
意识障碍和脑死亡脑电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清醒时的意识清晰水平是由正常的大脑皮质、脑干和丘脑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来维持。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朦胧、混浊及昏迷,是脑功能降低的表现,昏迷的命名甚多且乱,1993年美国神经病学会伦理问题委员会建议昏迷只用三个名称:昏迷、植物状态和闭锁综合症。昏迷是指急  相似文献   

8.
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及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的概念是1972年由Jennett和Plum提出的.1996年中华医学会意识障碍专业组将PVS定义为:植物状态是一种临床特殊的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功能完全丧失,但能睁眼睛,有睡眠觉醒周期,以及丘脑和脑干的功能基本保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猪脑死亡模型,观察建立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方法长白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脑死亡组(B组),每组6头。C组维持麻醉24h,仅行开颅术并颅内放置Foley气囊导管,不建立脑死亡模型;B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猪脑死亡状态24h。监测2组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变化。结果B组6头猪均成功建立脑死亡模型。经Foley气囊导管缓慢间断颅内加压后,B组动物血压、心率缓慢下降后骤然升高,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加深,平均峰值动脉压和平均峰值心率与颅内加压前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死亡后6、12和24h,B组猪MAP和HR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可成功制作猪脑死亡模型,经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能稳定地维持猪脑死亡状态24h,为进一步研究脑死亡状态下猪肝脏形态和功能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据光明日报2006年11月27日报道,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日前透露。卫生部已经起草完成了脑死亡相关标准,但是,距离真正施行还有一段路要走,也可能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脑死亡和呼吸、心跳停止的死亡标准并行,让人们自己来选择适用的死亡标准。据介绍,“脑死亡”的判定要有严格的程序,对医师的资质有很高的要求,进行“脑死亡”判定的医师不能参与器官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死亡状态对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 (PKC)在其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于脑死亡后6、12和24 h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T(cTnT)、IL-1β、IL-6及TNF-α水平,24 h开胸取心肌组织,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结构变化,电镜观察心脏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KC-α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KC-α mRNA表达。结果: (1)心肌组织学变化:脑死亡后24 h可见心肌结构改变,光镜下见心内膜下片状出血,心肌溶解,断裂;电镜下见线粒体水肿,肌纤维模糊融合,嵴部分消失,膜部分融合。(2)血清cTnT变化:脑死亡组血清cTnT自脑死亡后6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时点两组相比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IL-1β、IL-6、TNF-α水平自6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时点两组相比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心肌细胞中PKC-α 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脑死亡组PKC-α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死亡导致巴马小型猪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损伤,炎症介质水平升高;脑死亡时心脏PKC-α 表达水平升高。PKC-α的活化可能参与了脑死亡状态下心脏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脑死亡供体已成为当前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研究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保护供体器官,提高器官质量至关重要。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在脑死亡状态致肺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6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不行手术;假手术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及颅骨钻孔置管术,不行颅内加压脑死亡术;脑死亡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颅骨钻孔置管及颅内加压脑死亡术,呼吸机维持脑死亡状态。各组均在术后2,4,6,8 h记录动脉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肺脏结构改变,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脏热休克蛋白70的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脑死亡组较假手术组血压与心率尚未发现显著变化(P > 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肺脏组织损伤不明显。2-6 h内,随着时间延长,脑死亡组家兔肺脏损伤逐渐加重(P < 0.05),但8 h出现一定程度好转。热休克蛋白70 mRNA与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 < 0.05),始于2 h,于8 h最高。结果证实,热休克蛋白70可能介入脑死亡状态诱导的肺脏损伤,发挥自身防御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共35例,按照美同神经病学会(AAN)指南分成两组,脑死亡组和非脑死亡组。脑死亡组共有病人2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16~85岁;非脑死亡组13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7~84岁。使用床旁EEG机描记病人的脑电活动。2名专业医师进行脑电信号分析。结果:脑死亡组22例病人中,17例为脑电静息,占77%,临床均预后不佳;5例有脑电活动,占23%,其中4例在随访中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死亡。非脑死亡组中无一例出现脑电静息,该组预后相对较好。结论:EEG是判定脑死亡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例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进行了脑电图检查,全部呈现弥漫性θ或δ活动,一例并对比了睡眠及醒觉时的脑电图的变化,全部10例均未见局灶性异常,作者认为临床上不能单独依靠脑电图来确诊持续性植物状态,但脑电图的动态观察对于判断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抑郁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对大学生654名,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SAS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状态,SDS标准分≥53分为有抑郁状态。焦虑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独生子女焦虑抑郁状态比例均高于非独生子女。焦虑状态的相关因素为父母教育方式,对独生子女,还有童年是否经常独自在家、人际关系、参加活动积极性、饮食习惯,对非独生子女为专业类别、年级。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为年级、父母教育方式、饮食习惯,对独生子女还有人际关系、参加活动积极性,对非独生子女还有专业类别。结论:独生子女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比例较高,其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与非独生子女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脑死亡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器官移植供体的功能,大鼠、猪、狗、家兔、小鼠等是脑死亡动物模型常选用的模式动物.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脑死亡建模方法,是通过急剧或缓慢颅内加压法建模,制备突发性脑死亡模型和渐进性脑死亡模型.模式动物脑死亡的判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现有脑死亡动物模型仍存在不足,不能全面模拟临床脑死亡,建模成功的判断与临床上脑死亡的诊断仍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放纵     
弗洛伊德认为,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这个潜在的心理活动,人们虽然意识不到,但是它却仍然影响着人们的外部行为,偶尔不经意地流露出来。很多人喜欢Disco,喜欢有节奏的音乐,就是因为人们大可在其中放纵一下自己,而不必真实地堕落。所以王菲才在《堕落》里大唱:“你不慌不忙,你自然坦荡,脱下伪装,摘去信仰,你想放纵一下,没什么可怕,没什么放心不下……”摘自《当花儿爱上刺》(湖北人民出版社)放纵@吴瑞君 @程丹 @阿音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几年来有文献报道脑死亡供体器官损伤以及移植之后移植物质量下降,与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关。 目的:建立兔脑死亡模型,观察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肾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的变化情况,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利用脑死亡供体进行肾脏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兔缓慢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3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n=5):仅作持续麻醉维持,不予处理;对照组(n=5):麻醉后进行开关腹手术并钻孔开颅;实验组(n=20):麻醉后建立脑死亡模型。在确定脑死亡后,分别观察2,4,6 ,8 h后肾脏各指标变化。 结果与结论: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血清中尿素氮、肌酐的浓度不断增加,白细胞介素1β,6,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也不断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原位末端凋亡法结果显示,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肾脏损伤程度有所增加、肾脏组织中PKCα mRNA、蛋白质的表达趋势亦如此。说明脑死亡状态可以导致肾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的改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该现象可能与PKCα的激活、炎症递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 PVS)指植物状态持续一个月以上,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脑卒中、脑外伤、CO中毒、电击伤等。据西方一些国家统计,其发病率为0.01—0.03‰,推测我国可能有15万植物状态病人。其高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医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对:PVS病人的客观诊断依据,特别是判定预后的指标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死亡是一个过程 ,不仅是一个结果 .最初对死亡的界定是以心脏停止跳动为死亡的标准 ,但是人造呼吸器使心脏和肺可能似仍在工作 ,后来就有了脑死亡的概念 ,一旦脑的活动停止 ,就不能恢复知觉 ,以后器官移植的发展 ,使对脑梗死的界定就更重要了 ,脑死亡者是理想的器官损献者 ,但是如果心脏跳动停止 ,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能够用于移植的唯一器官就是肾脏了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且涉及法律的问题 ,它将涉及道德利益和文化 ,大部分国家在法律上都承认了脑死亡这一概念 ,但也有些国家对抗 ,有人认为这一脑死亡的标准 ,仅是保证从死亡捐献者体内摘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