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比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全麻与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60例颅骨钻孔引流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靶控输注瑞芬太尼),B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维持:2组均静脉推注咪达唑仑,分别采用靶控瑞芬太尼和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2组诱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监测数据个体化地调整瑞芬太尼的靶浓度,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颅骨钻孔引流术,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迅速苏醒,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ASA Ⅰ~Ⅱ级,20~60岁的功能功能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组)和B组(对照组),各30例.麻醉后,于手术开始前10min,A组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B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于术后2,24,48h对疼痛行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并记录各时间点镇痛药用量.结果 A组在2,24,48h的VAS镇痛评分及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药容积均明显低于B组.两组在各时间点上的镇静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过度镇静(如昏睡、昏迷).结论 氟比洛芬酯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适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罩联合地佐辛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及对照组(B组)各30例,采用七氟醚复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A组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B组静脉注射注射用水1mL,记录和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后,手术过程中及拔出喉罩后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插入和拔除喉罩前A、B 2组的MAP、HR无明显变化(P>0.05),拔除喉罩后B组的MAP、HR波动变化明显,14例出现呛咳体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拔除喉罩时无呛咳体动;2组术毕清醒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地佐辛能有效维持喉罩拔除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并能减轻瑞芬太尼突然停药引起的痛觉过敏及呛咳、体动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依托咪酯乳剂在全麻诱导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ASAI~Ⅱ级,随机分为2组,A组(丙泊酚组)及B组(依托咪酯乳剂组)各20例,分别静脉注射丙泊酚2.0 mg/kg和依托咪酯乳剂0.2 mg/kg,监测仪测定诱导前、后的动脉血压和脉率。结果 A组病人麻醉诱导后SBP、DBP及HR较诱导前下降明显(P〈0.05);B组病人麻醉诱导后各观察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依托咪酯乳剂在全麻诱导中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全麻在精神分裂症(SP)患者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96例S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2例。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麻醉全麻,B组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麻醉全麻,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 mg/kg联合依托咪酯0.15 mg/kg麻醉全麻,对比三组运动发作时间、抽搐能量指数、抑制指数、抽搐一致性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点收缩压(SBP)、心率(HR)。结果 C组运动发作时间、抽搐能量指数、抑制指数、抽搐一致性指数较B组高,B组较A组高(P0.05);麻醉诱导后(T1)时三组SBP、HR均降低,电刺激时(T2)时三组SBP、HR均升高,电刺激后5 min(T3)和电刺激后10 min(T4)时三组SBP、HR均降低,T1时C组SBP、HR高于A组,B组SBP、HR高于A组,T3时C组SBP较B组、A组低(P0.05),C组血流动力学波动小于B组、A组;B组躁动、肌肉震颤发生率(31.25%、34.38%)高于A组(6.25%、6.25%)、C组(6.25%、9.38%),A组注射痛发生率(37.50%)高于B组(12.50%)和C组(12.50%)(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诱导全麻应用于SP患者MECT治疗中,可在保持较小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情况下,保证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的临床应用。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2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5μg/kg、丙泊酚1.5mg/kg、咪达唑仑0.1m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采用异氟醚吸入并微量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注射维库溴铵进行麻醉维持。放置弹簧圈前开始进行控制性降压,D组以右美托咪定0.4μg/(kgh)持续泵注辅助控制性降压,C组持续性泵注生理盐水0.1μg/(kgh)。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颅内动脉瘤栓塞前(T2)、栓塞后(T3)和拔管时(T4)各时间点的HR和MAP;记录患者是否出现不良情况。结果 D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长于C组,血压较C组稳定(P0.05);D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患者未见体动、寒战不良反应。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可有效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控制性降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22年4月至2022年6月前瞻性收集66例颅内动脉瘤,均采用介入治疗,麻醉诱导应用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术中维持静脉泵注瑞马唑仑及瑞芬太尼。根据瑞马唑仑剂量分为三组:低剂量组[0.3μg/(kg·min)]、中剂量组[0.45μg/(kg·min)]和高剂量组[0.6μg/(kg·min)]。记录麻醉诱导前(T0)、置入喉罩时(T1)、栓塞时(T2)、术毕5 min(T3)和术毕30 min(T4)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RR、SpO2、EtCO2)。结果 三组HR、SpO2和EtC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T2时出现MAP明显下降(P<0.05),T4时出现MAP明显增高(P<0.05)。三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剂量组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使用瑞马唑仑做为麻醉维持药物,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液在颅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ASA II级,无严重心肝肾病,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143例,随机分为异氟醚组(A组)120例,瑞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123例.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手术类型及时间均无明显差异.2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15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0.2mg方案.麻醉维持A组采用1%~2%异氟醚按需给予复合50%N2O;B组采用A组同浓度的异丙酚、N2O,手术开始前全程泵入0.2μg/(kg·min)瑞芬太尼至手术结束,结束前5min静脉推注1mg/kg曲马多.观察停止麻醉药给予后至拔管期间患者的呛咳发生率(数)、血流动力学及SPO2变化、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 与A组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55%)相比,B组为5%(P<0.05);且B组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及SPO2的变化也均较A组显著减少.2组的苏醒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颅脑手术围麻醉期应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可有效减少拔管期间呛咳的发生率,缩短清醒时间及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合并瑞芬太尼麻醉下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大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32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esthetists, 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依托咪酯、顺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1%丁卡因行喉头及气管内粘膜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给予1 μg/kg右美托咪定和等量生理盐水在10 min内静脉注入,术中D组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0.2 μg/(kg.h),C组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唤醒试验开始时两组停用麻醉维持药物(除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外),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10 min(T1)、诱导后即刻(T2)、停药即刻(T3)、唤醒即刻(T4)、加深麻醉5 min后(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记录唤醒时间、唤醒成功率、每分钟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结果 两组的唤醒成功率相同,D组唤醒时间比C组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呛咳次数和体动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T1、T5时两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R、MAP在T3、T4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C组明显高于试验D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有助于脑功能区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及术中唤醒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不延长唤醒时间,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提高唤醒质量,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诱导麻醉对继发性癫痫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收治非功能区占位性病变继发性癫痫180例,根据诱导麻醉方法分为咪达唑仑组(60例;0.2 mg/kg)、丙泊酚组(60例;2 mg/kg)和咪达唑仑+丙泊酚组[60例;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 mg/kg)]。打开硬膜后行第一次ECoG监护,病灶切除后行第二次ECoG监护。结果 从麻醉诱导至第一次监护的时间为(110.3±15.9)min。第一次ECoG监护显示,咪达唑仑组暴发抑制(BS)波形发生率(68.3%,41/60)明显高于丙泊酚组(25.0%,15/60;PP<0.05),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诱导至第一次监护时间≤120 min时,咪达唑仑组B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P<0.05)和咪达唑仑+丙泊酚组(>P<0.05);>120 min时,3组B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次ECoG监护显示,咪达唑仑组、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丙泊酚组BS发生率分别为5.0%(3/60)、3.3%(2/60)和3.3%(2/30),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继发性癫痫患者术前镇静类诱导麻醉用药宜选用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与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诱导:A组瑞芬太尼2.5μg/ml 丙泊酚3.0μg/ml,B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诱导后均置入喉罩。术中维持:A、B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3μg/ml),分别采用复合靶控瑞芬太尼和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各组麻醉前(T0)、诱导后(T1)、置入喉罩后(T2)、拔除喉罩(T3)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2组诱导时间(A>B)、术毕睁眼时间(A>B)、定向力恢复时间(A>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诱导后心率明显低于A组;A组T1、T2、T3时收缩压明显低于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苏醒迅速,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开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颅脑手术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5mg/kg,B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曲马多2mg/kg,观察术后1h、3h、6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静、恶心、呕吐现象,记录血氧、心率、呼吸频率。结果A组各时段镇痛满意程度明显高于B组(P〈0.05);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普遍低于B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静脉推注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曲马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6-09在我院行脑动脉瘤夹闭术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1例。2组均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A组为1.0μg/kg,B组为0.6μg/kg。对比2组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及拔管10 min后RASS镇静评分;对比2组T_0(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即刻)、T_2(插管后5 min)、T_3(夹闭后30 min)时段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_2)、血氧含量(CjvO_2)及脑氧摄取率(CERO_2)水平,并统计2组术中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麻醉诱导时间更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更少,且RAS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0时段SjvO_2、CjvO_2及CER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时段2组SjvO_2、CjvO_2水平均有所上升,CERO_2水平有所下降,但A组波动幅度显著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与B组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μg/kg右美托咪定可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有利于维持患者脑氧代谢平衡稳定,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不同输注法行麻醉诱导对颅内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气管插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8年5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假性动脉瘤60例,根据麻醉诱导方 法分为三组:单次静脉推注组(A组)、血浆靶控组(B组)和效应室靶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方法:A组采用异丙酚2 mg/kg单次静脉推注;B组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4 μg/ml;C组设定异 丙酚效应室靶浓度4 μg/ml。三组均同时采用瑞芬太尼4 ng/ml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诱导,待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脑电双频谱指数在40~60并维持5s时行气管插管。记录进入手术室(T0) 、喉镜暴露声门(T1)、气管导管过声门(T2)、气管导管进入气管后1 min(T3)、2 min(T4)、3 min(T5)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气管插管期不良反应及纠正次数。结果 与T0比 较,三组T1~T3 MAP均明显降低(P<0.05),三组T1~T5 HR均明显减慢(P<0.05);与B组比较,A组与C组T1 MAP明显降低(P<0.05)、HR明显减慢(P<0.05)。B组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发生率和纠正次数 明显少于A组(P<0.05),而且B组心动过缓发生率和纠正次数少于C组(P<0.05)。C组纠正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 4 μg/ml异丙酚血浆药物浓度作为目标靶控输注浓度更适合颅内假性动脉 瘤介入治疗的麻醉诱导,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不良反应等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棉球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6~12岁,随机分为RF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组)、R组(罗哌卡因组)、F组(氟比洛芬酯组)各20例。术前15 min,R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F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5 mg/kg,R组静注生理盐水1 mg/kg。RF组与R组在扁桃体切除止血彻底时,用0.5%的罗哌卡因棉球紧紧填塞于扁桃体窝5 min;F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填塞5 min取出棉球。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儿术后拔管即刻(T0)、术后30 min(T1)、2 h(T2)、4 h(T3)、8 h(T4)、6 h(T5)、12 h(T6)、24 h(T7)的疼痛评分,记录患儿首次追加镇痛药时间、例数以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RF组各时点的VAS评分低于F组与R组(P0.05);R组T0~T4的VAS评分低于F组(P0.05);RF组术后首次追加镇痛药的时间长于R组和F组(P0.05);RF组和R组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比例低于F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次性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风险与效益。方法将4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配到喉罩组(LMA)和气管插管组(TT),每组各20例。全麻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2μg/kg,依托咪酯0.15mg/kg,阿曲库铵0.8mg/kg后行LMA或TT置入。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LMA(TT)置入前(T1)、置入后(T2)及拔除LMA(TT)后(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数值,并对置入LMA和TT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及LMA(TT)置入前的MAP、HR、SpO2值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置入后及拔除LMA(TT)时LMA组的MAP、HR显著低于TT组(P〈0.05)。结论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中一次性喉罩的安全性优于气管内插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手术唤醒质量和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病人45例,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DEX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组(D组)、生理盐水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对照组(C组).记录术前、术后24、48、72 h...  相似文献   

18.
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次静注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合用异丙酚组和单用异丙酚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采用静注长托宁1.0mg,异丙酚1.5mg/kg后,两组分别予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1μg/kg。结果:单用组治疗后各项参数明显升高,持续3min,合用组治疗后1min各指标与麻醉前值比较明显上升,但治疗后3min即恢复。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联合运用,可有效抑制MECT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对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择期行MEP监测下手术治疗的120例颅内肿瘤为研究对象,根据顺式阿曲库铵使用方法分为A、B、C三组,各40例。麻醉诱导期时均给予咪达唑仑(0.07 mg/kg)+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4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麻醉维持期:A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剂量为0.5 μg/(kg·min);B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剂量为0.7 μg/(kg·min);C组不给予肌松药。结果 与C组比较,A组和B组病灶切除时、手术结束时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增高(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和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A组和B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在切开硬脑膜后即刻、切开硬脑膜后1 h、病灶切除后即刻MEP波幅明显降低(P<0.05),并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在切开硬脑膜后即刻、切开硬脑膜后1 h、病灶切除后即刻MEP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但是A、C组之间以及A、B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内肿瘤切除术病人麻醉诱导期给予0.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随后用0.5 μg/(kg·min)维持,对MEP影响较小,并且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体动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芬太尼)、B组(瑞芬太尼)各20例。A组以丙泊酚2 mg/kg,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术中间断给芬太尼0.1mg;B组以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3μg/kg,阿曲库铵0.5mg/kg诱导,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3~5μg/(kg.h);2组均持续泵注丙泊酚3~4mg/(kg.h),按需给阿曲库铵0.2~0.3mg/kg。结果A组插管及拔管期间呛咳发生率,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应用瑞芬太尼可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