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03-2011-03我院诊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h和2周的ND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h和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D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7%)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03—2013-03收治的72例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丙戊酸钠联合中药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治疗及认知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生活质量及认知状况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水平及认知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提高脑梗死后迟发型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认知水平,临床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采用丹参酮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的疗效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状况,评价联合用药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有15、35、9和4例,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为80.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75.2±14.6,对照组为51.7±13.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外伤性脑梗死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冰水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探讨冰水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进行药物及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冰水刺激疗法治疗2周,对照组只常规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语言恢复和颜面部失用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语言表达和颜面失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冰水刺激疗法治疗2周后,治疗组在语言表达和颜面失用方面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冰水刺激疗法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2010-01-2011-10我科收治恢复期脑梗死患者11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神经营养、活血化瘀、脱水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能促进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为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将8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围绕个性化康复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30d后完全失语、重度失语、中度失语、轻度失语和正常例数。结果护理干预30d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完全失语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较好的促进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2009-2012年我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8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清窍通络方,每日1剂,分3次服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风清窍通络方,同时配合个性化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及精心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86.4%)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1);观察组CSS评分、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S-100b蛋白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同时加强护理可巩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9-01—2011-01本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恢复期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营养脑细胞、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语言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和针刺穴位治疗,住院观察并随访6个月~2a,采用WAB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WAB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中医疗法具有活血通络、开心窍利咽喉的作用,可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代谢,恢复中枢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供血作用,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与西医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语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0-10收治的94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高压氧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ACA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AC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C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急性ACI具有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ACA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提高临床总体疗效的作用,其机制是通过增加供氧、调节脑梗死急性期的血管舒缩功能、减轻脑水肿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09-2011-10我科收治的78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胞磷胆碱、复方丹参、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则是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声音、口形等一系列的语言康复训练,1个疗程(1个月)后,对比2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语言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采用声音、口形、磁带等一系列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治疗的效果,确保患者语言功能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rPA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71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PA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结果(1)治疗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HISS)评分、Barthel 指数(B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理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进展型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组)34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4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0.5g,胞磷胆碱注射液0.75g,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75mg口服,每晚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连用14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比较,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rTMS)对脑梗死失语的治疗作用和其对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左半球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右利手的患者15例,经ABC失语检查表评定后随机分为对照组7例和治疗组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low-rTMS治疗.rTMS治疗方法:频率1 Hz、强度为运动阈值80%、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每序列50次脉冲、每天10个序列、序列间隔120 s,共10 d.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rTMS治疗后2周)均行ABC评分和脑电非线性分析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ABC评分值和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均值(D2、PD2、Cx、LE、KE、ApE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BC评分和右额区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PD2、Cx、均值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左额区脑电非线性分析参数PD2、Cx、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w-rTMS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区)对左半球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2010-07-2011-07我院诊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和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每组30例,对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和肌力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45.18±12.31)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64.57±13.04),P〈0.05。与治疗前肌力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的上、下肢肌力〉Ⅱ级所占比例(46.7%和43.3%)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上、下肢肌力〉Ⅱ级所占比例明显升高(83.3%和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肢体功能锻炼,可明显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确诊为肝阳暴亢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平肝熄风汤治疗;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应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应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应用NIHSS量表、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定,2组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对照组)和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治疗组)。分别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后14d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2组治疗后第7d、第14d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但联合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价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5.7%)较对照组(67.6%)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疗后14d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视神经萎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的疗效、安全性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视神经萎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为单纯西医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中医药及针刺疗效。结果观察组光敏度在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视野缺损度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光敏度、视野缺损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肝气郁结型总有效率最高(90.9%),各证型患者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较快改善视神经萎缩患者的光敏度、视野缺损度,中医辨证为肝气郁结型的疗效最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