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囊警示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囊警示综合征 (CWS)为内囊部位反复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我院自 1995年 4月至 1999年 4月共收治了 2 8例 CWS患者 ,现将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12例 ,年龄 40~ 78岁 ,平均 6 0 .7岁 ;15例有高血压病史 (12~ 15年 ) ,5例有高脂血症 ,3例患 型糖尿病 ,4例半年前有 1次 TIA史 ,9例有 15~ 30年嗜烟史。1.2 症状与体征  2 8例患者中 ,右侧肢体瘫痪 16例 ,伴右侧偏身麻木 9例 ;左侧肢体瘫痪 11例 ,伴左侧偏身麻木 7例 ;仅右侧偏身麻木而无肢体瘫痪 1例。肢体瘫痪肌力 0~ 级 ,偏身…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14例桥脑基底部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 (1例 )、MRI(13例 )检查结合临床病征而确诊。1.1 一般情况 患者 14例中男 7例 ,女 7例 ,年龄 4 3~ 6 9岁 ,平均 6 2 .5岁。高血压病史 11例 ,合并糖尿病史 4例。全部病例均为急性、亚急性起病 ,并除外既往有过脑卒中史并遗留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或同时伴有大脑半球、基底节及小脑梗死。1.2 临床表现 起病有头晕症状 14例 ,其中 1例为眩晕。14例患者均有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瘫 ,其中右侧肢体瘫痪者 9例 ,肌力Ⅰ~Ⅳ级 ,伴言语不清构音障碍者 7例 ;左侧肢体瘫痪者 5例 ,肌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02—2011-01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所有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采用改善微循环、改善脑代谢、常规脱水、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例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基本痊愈;18例患者病残程度为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显著进步;5例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进步;3例患者死亡。另经统计发现,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血脂代谢紊乱、高血糖等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发病有关。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患者经改善微循环、改善脑代谢、常规脱水、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治疗后,效果显著。控制肥胖、高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血脂代谢紊乱、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8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治疗组,选取同期48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将2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18例,好转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2%;对照组治疗后有效23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较单纯脑梗死的神经缺损症状更复杂、严重,预后更差,需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同时要注意监测血糖,防止血糖过高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现就我院近两年来资料完整的 5 0例脑血管病人的临床CT及脑电Holter对照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34例 ,女 16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4岁 ,平均 6 2岁。1 2 病史、症状及特征  5 0例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 30例 ,脑出血病史 5例 ,脑梗死病史 12例 ,糖尿病史 6例 ,冠心病史 6例入院时意识 :意识清楚 40例 ,嗜睡 5例 ,浅昏迷 5例 ;入院时症状 :头痛伴恶心、呕吐 8例 ,头晕 2例 ;肢体瘫痪 :左侧肢体瘫痪 2 3例 ,肢体肌力 0级 6例 ,Ⅰ级 3例 ,Ⅱ级 4例 ,Ⅲ级 4例 ,Ⅳ级 10例 ;左侧病理征阳性 13例 ,右…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3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8例符合溶栓条件的病人进行脑血管造影及选择性动脉内溶栓,分别于溶栓当日及一周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溶栓前进行比较判定疗效。比较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肢体瘫痪的程度、合并糖尿病及脑栓塞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溶栓当日和一周后的显效率分别为34.2%和55.3%,总有效率分别为76.3%和89.5%,5例溶栓后获痊愈者都是病后3小时内开始溶栓者;6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和9例入院时肌力为0级的患者,无1例获显效;7例脑栓塞者1例显效,1例死亡,2例发生溶栓后出血。结论: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与梗塞的时间、溶栓前肢体瘫痪程度、有无糖尿病及是否为脑栓塞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是正常人的 2~ 4倍。其预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 1999~ 2 0 0 0年用尼莫地平与路路通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 ,取得一定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0例患者均为 2型糖尿病 ,且符合 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除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外 ,均行颅脑CT检查 ,发现存在低密度灶 ,除外颅内出血的列为观察对象。并且除外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和有活动性出血倾向者。糖尿病病程 5~ 2 3年 ,平均 9 8年。将 5 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5例。治疗组男 17例 ,女 8例 …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5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0例同期住院的非DVT脑卒中患者作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平均时间是住院后16d;31例DVT发生在瘫痪侧肢体,4例在双侧;29例发生在小腿,6例累及大腿;肌力0~2级28例,3级以上7例;有股静脉穿刺置管史19例,DVT平均发生在置管后第14d;DVT患者的平均血浆纤维蛋白浓度为4.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g/L(P<0.05)。结论重度肢体瘫痪、股静脉穿刺置管、血浆纤维蛋白增高等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恩经复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9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恩经复治疗组49例,对照组30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根据诊断学肌力级别为评定标准,记录患肢肌力恢复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结果 79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中,26例合并单下肢瘫痪患儿下肢肌力恢复较好,可达Ⅲ~Ⅳ级,40例合并双侧肢体瘫痪及单上肢瘫痪患儿,肢体肌力分别较前增加Ⅰ~Ⅱ级,7例单侧肢体瘫痪患儿上肢肌力恢复至Ⅱ~Ⅲ级,下肢恢复至Ⅲ~Ⅳ级,6例四肢瘫痪者中,2例双侧上肢肌力恢复至Ⅰ级,双侧下肢肌力恢复至Ⅱ级,4例双上肢恢复至Ⅱ级,双侧下肢肌力恢复至Ⅲ~Ⅳ级。对于HFMD合并AFP患儿,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尽早给予恩经复注射治疗肌力恢复明显。结论对于HFMD合并AFP患儿,早期给予恩经复治疗,能够促进受损的神经功能早日恢复,减少瘫痪的发生,降低患儿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现将我院2003年6月~2005年6月间遇治的2例急性脑梗死发病1周内发生TIA的患者报告如下。例1.男,70岁,因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3d于2003年7月8日入院,否认糖尿病史。查体:BP150/100mmHg,神志清楚,不全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正常,右侧Babinski征(+)。头颅CT显示双侧额叶白质腔隙性梗死灶。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1d2次,阿司匹林0.15口服,1d1次,治疗2d,右侧中枢性面舌瘫体征消失,右上肢肌力Ⅳ级。于入院后第3d出现发作性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加重,发作时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Ⅳ级,持续5min恢复到此次发作前程度。2d内共发作3次,每次症状相同。继续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1d2次,阿司匹林0.3口服,1d1次,治疗1周症状未复发,复查头颅CT无变化。例2.男,65岁,因右上肢无力伴言语不清2d于2004年12月26日入院。病前1月有2次发作性言语不清。发作时右侧口角歪斜,构音不清,无肢体瘫痪,持续5min缓解至正常。查体:BP165/90mmHg,神志清楚,言语不流利,右侧中枢性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住院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做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年龄较轻,症状重,易进展,并发高脂血症者多,临床疗效差,致残率高.结论 及早发现糖尿病,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MRI、脑电图、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并对其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例患儿均为婴儿,于病程第7天出现急性弛缓性瘫痪,发病1.2d即进展至危重程度。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瘫痪及三肢瘫痪,肌力0~3级。MRI呈现脑外间隙增宽,相应颈段脊髓呈长T:信号;脑电图提示背景慢波,左右对称;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相应患肢呈小至中量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振幅下降,大力收缩时募集差;神经电图提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末端潜伏期正常;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同程度下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F波消失。肢体瘫痪于病程第2。3周开始恢复。结论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瘫痪以婴儿期好发,肢体瘫痪发生于病程1周左右,发病后1~2d瘫痪即达严重程度。临床表现为单侧肢体或多肢瘫痪,病情恢复迅速。MRI、脑电图、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一般资料:29例中男24例,女5例,平均年龄61岁(47~68岁)。其中丘脑出血4例,外囊出血3例,小脑出血1例,额叶梗塞4例,顶叶梗塞3例,半卵圆中心梗塞5例,基底节区梗塞5例,桥脑梗塞2例,延髓梗塞2例。2.临床症状:(1)肢体瘫痪:25例首发症状为一侧肢体无力,4例为一侧肢体麻木随后出现同侧肢体无力.瘫痪程度较轻,肌力均在’级及以上。幻例表现上肢重,8例下肢重。(2)共济失调:在肌力好转后(肌力>IV级)仍有肯定的共济失调不能用肌无力解释。有指鼻、指指、跟膝腔试验不准、不稳,无动作分解。轮替动作笨拙。25例患者Rom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57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OR1.865,95%CI 1.243~2.797,P=0.003)及性别(OR6.330,95%CI 1.540~26.020,P=0.011)是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女性应该合理控制血糖,以减少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将79例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与90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头颅CT病灶、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多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且双侧病变者多见;非糖尿病组多表现为单侧上下肢较严重的瘫痪。糖尿病组头颅CT病灶多发生在基底节,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多见,血脂异常及纤维蛋白原增高者多见;2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腔隙性、多发性病灶多见,肢体瘫痪程度较轻,治疗效果较差,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调节血脂代谢,对减少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40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经常规脱水、改善微循环及脑代谢、控制血糖血压等相同的治疗后,对比分析2组临床特征、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大片状脑梗死及多灶性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腔隙性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家族史或遗传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7.5%,明显高低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提高临床治愈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05-2011-02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设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2组入院后均行常规基础治疗,如控制血压、改善脑供血等,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1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患者有效21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轻度4例,中度17例,重度19例,对照组经功能缺损轻度21例,中度11例,重度8例,对照组也明显优于治疗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控制好血糖是重要的措施,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 1996 0 3~ 2 0 0 1 0 3选择 12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尿激酶颈动脉溶栓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结果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现报告如下。1 病例选择标准1 1 纳入标准  (1)溶栓治疗在脑梗死发病 6h内进行 ,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 ,没有与神经功能有缺损相对应的明显梗死灶。(2 )无明显意识障碍 (昏睡及其以上不列入 )。 (3 )瘫痪肢体的肌力 (指最小肌力 )要求 0~ 3级。 (4 )只选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 (5 )年龄 18~ 80岁。 (6)患者或家属签知情同意书。1 2 排除标准  (1)溶栓治疗之前临床表现已出现明显改善。(2 )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并发脑梗死时血管内皮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1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3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内皮素(ET-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血浆ET-1、vWF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ET-1、vWF、TC、LDL-C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浆ET-1、vWF水平与TC、LDL-C、HbAlc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及并发脑梗死时有内皮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血浆ET-1、vWF水平升高;血浆内皮标志物ET-1、vWF-水平可反映2型糖尿病的内皮损伤情况,早期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35例住院的脑卒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0例同期住院的非DVT脑卒中患者作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DVT的平均时间是住院后16d;31例DVT发生在瘫痪侧肢体,4例在双侧;29例发生在小腿,6例累及大腿;肌力0~2级28例,3级以上7例;有股静脉穿刺置管史19例,DVT平均发生在置管后第14d;DVT患者的平均血浆纤维蛋白浓度为4.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0g/L(P<0.05)。结论重度肢体瘫痪、股静脉穿刺置管、血浆纤维蛋白增高等是发生DVT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