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在我院2014-07—2016-05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抽取24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PCI术治疗,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并以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者为研究组,以PCI术后未并发急性脑梗死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者9例,发生率3.8%;研究组中存在脑血管病史、房颤、泛前壁心肌梗死、术后低血压患者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年龄、植入支架个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男性、房室传导阻滞、前间壁梗死以及完全闭塞因素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房颤、PCI术后低血压、年龄、广泛前壁心梗以及球囊扩张次数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凝血酶为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急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0-12—2016-12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5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术后急性脑梗死(ACI)发生情况,并比较并发急性脑梗死组与未并发急性脑梗死组相关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ACI组年龄、脑梗死史占比、房颤率、术后低血压占比明显高于非ACI组,所植入支架数量与球囊扩张次数明显大于非ACI组(P0.05);ACI组血浆PLT、Scr水平明显高于非ACI组,且AT-III、ACT明显小于非ACI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出现ACI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脑梗死史、房颤、术后低血压、球囊扩张次数及Scr,保护因素为AT-III(P0.05)。结论 AMI接受PCI后产生ACI概率为3.69%,其中年龄、脑梗死史、球囊扩张次数、血肌酐升高、术后低血压以及房颤属于独立危险因素,而保护因素主要是抗凝血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2008-03-2011-03诊治脑梗死并发心肌梗死39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进行积极救治,存活30例,死亡9例,病死率23.07%。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心肌梗死应加强对患者观察,及早明确诊断,尽早系统治疗,救治过程严格细致,考虑充分,以达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经食管超声测定左心耳参数与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01—2018-06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行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的成人急性脑梗死患者276例。将104例合并心房纤颤患者设为观察组,172例无房颤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耳参数,同时测定入院24 h内血清NT-proBNP及Cr浓度。对比2组肾功能不全是否有差异,进一步探讨NT-proBNP及左心耳参数与急性脑梗死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房颤组与非房颤组肾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非房颤组,房颤组肾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更高,LAD、LAAD、LAAOA更大,LFEV、LFFV、LAAEF更低。结论房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左心耳结构增大,血流流速降低,射血分数降低,NT-proBNP升高,更易发生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5.
首发脑梗死的左房粘液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源性脑梗死占缺血性中风病人的20%以上,引起心源性脑梗死的主要基础心脏病有房颤、急性心肌梗死、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及心房粘液瘤,常见的是房颤并发脑梗死,国内外有心脏粘液瘤并发脑梗死的文献多为个案报告。我科今年收治2例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心房粘液瘤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蜂蜇伤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昆虫叮咬之一,主要表现为叮咬部位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比较少见或严重并发症如过敏性休克、心肌梗死、急性肾功能衰竭、血管内凝血、肺出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心脏传导阻滞、房颤也有文献报道[1]。但蜂毒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鲜有报道,至今报道不超过30例[2-4],多为前循环梗死,蜂蜇伤后导致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比较罕见。1962年Day[2]报道的1例被黄蜂蜇伤并发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目前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呼吸衰竭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减少临床误诊、漏诊。方法 对慢性呼吸衰竭并发急性脑梗死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经血液检验、影像学及临床表现确诊为慢性呼吸衰竭并发急性脑梗死;经治疗后好转13例,恶化自动出院2例,死亡5例。结论 慢性呼吸衰竭并发急性脑梗死以老年多见,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和漏诊。当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要及时作血气分析、电解质、头颅CT或MRI,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09-2012-09收治高龄上消化道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行C T/M RI、血常规和胃镜等检查。记录合并疾病、出血量和临床表现等。记录患者脑梗死部位、面积和发生时间。分析用药情况及治疗前后脑梗死发病率。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生在1d以内者6例,占8·33%;1~3 d者21例,占29·17%;>3~7 d者45例,占62·5%。冠心病11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21例。结论上消化道出血会增加高龄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动脉硬化等相关疾病的高龄患者更易并发急性脑梗死。使用药物不当易引发急性脑梗死。临床上须注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且应注意药物的适当使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脑梗死(ACI)常见于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AMI常有血压下降,AMI合并ACI临床报道不多。本科自2000-05-2005-05共收治AMI患者196例,其中并发ACI 1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4例患者中,42例并发房颤,发病率18.6%,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年龄(OR=2.421)、家族性房颤史(OR=1.814)、糖尿病(OR=1.243)、高血压(OR=3.184)、大面积梗死(OR=2.793)、LAD(OR=1.733)、心功能分级(OR=1.113)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房颤的高危因素,而发病前日常服用ACEI或ARB药物(OR=0.837)为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与高龄、家族性房颤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梗死面积、心功能分级及左房内径、是否服用ACEI或ARB药物密切相关,应当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意外(CV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较少见,且表现常不典型,易漏诊。一旦发生,预后较差。1996~2003年,我院收治急性脑血管意外1202例,并发AMI 5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经CT诊断1202例CVD,其中脑梗死106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88例发生脑梗死的老年房颤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多为活动时急性起病,病情很快达高峰,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严重,且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慢,后遗症重。合并有其他脑血管病易患因素的房颤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结论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后遗症明显,应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的预后。方法将洛宁县人民医院门诊2011-06—2016-06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辅助心脑舒通片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50例,根据后续观察和随访结果比较2组患者疗效、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病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88.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例发生心肌梗死,2例发生脑梗死;对照组中9例发生心肌梗死,6例发生脑梗死。观察组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发病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辅助心脑舒通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病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掌握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6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763例患者中,急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脑梗死组,病变累及脑干时尤为突出。伴意识障碍的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多在发病后24h内出现,亦可发生于病程10d左右。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结论脑卒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预后不良,早期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探讨NT-pro-BNP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88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梗死大小分成小面积脑梗死组14例、中度脑梗死组21例、大面积梗死组53例.按是否合并房颤,分成脑梗死合并房颤43例,脑梗死未合并房颤45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NT-pro-BNP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T-pro-BNP水平升高.小面积脑梗死、中度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各组血浆NT-pro-BNP中位数分别为277.50 pg/mL、983.70 pg/mL、2556.00 pg/mL.血NT-pro-BNP在18例死亡或脑疝自动出院患者高于70例存活患者(中位数,3017.50 pg/mL vs.992.85 pg/mL).脑梗死合并房颤组NT-pro-BNP高于脑梗死无合并房颤组(中位数,2880.00 pg/mL vs.432.70 pg/mL).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NT-pro-BNP升高,NT-pro-BNP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预后预测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伴或不伴心房纤颤(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rt-PA对病程<6h的66例无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非房颤组)和21例伴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房颤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溶栓后90d使用改良Rankin( mRN)量表评估其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及7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及mR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28.6%)高于与非房颤组(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19.0%)显著高于非房颤组(1.5%)(P<0.05).结论 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但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不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属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我院2008-03-2011-05收治急性脑梗死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03-2011-05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921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41~84岁。经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所有患者均无慢性胃病或上消化道出血病史。临床表现有呕吐症状,呕吐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入住本院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急性脑梗死后出现出血转化者70例,其余为无出血转化者70例,分析2组患者在入院时首次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病史、饮酒史及既往脑卒中病史的差异,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组患者在入院时首次空腹血糖水平、心房颤动病史、高血压病史的例数均高于非出血转化组(P<0.05),而非出血转化组中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出血转化组(P<0.05),2组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糖尿病病史、饮酒史、既往脑卒中病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高空腹血糖水平(>6.1 mmol/l)、房颤病史、高血压病史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总胆固醇(TC)是防止出血转化的一个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与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6例,使用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按照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6例)和无肾功能不全组(230例),出院后1年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不良卒中结局,包括全因死亡、卒中复发、联合终点事件(卒中或死亡)、卒中性残疾.结果 (1)肾功能不全组患者中,年龄≥65岁者的比例高于无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34/36)比70.0%(161/230),P=0.002];(2)肾功不全组和无肾功能不全组比较,出院后1年不良预后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5%比29.6%,P=0.021);(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为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发生不良卒中结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eGFR下降,患者不良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增高(OR=1.485,P<0.05).结论 对于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肾功能不全是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与心房纤颤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1998-2003年收集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6例,其中非瓣膜性房颤59例,瓣膜性房颤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