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补体C3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脑组织补体C3表达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等方法制成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大剂量脑心通组、中剂量脑心通组、小剂量脑心通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药物,于术后6h,24h,48h,72h和7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DS),处死后取脑组织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补体C3的动态变化。结果:脑心通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病理损伤均减轻,大、中剂量脑心通组治疗后脑水肿明显减轻(P<0.05),补体C3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减轻脑水肿,降低脑内补体C3的表达对大鼠缺血脑组织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亚低温组、常温组脑缺血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1)常温组脑缺血后凋亡神经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周围区,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至12h达高峰,24h后开始下降,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2)亚低温组脑缺血后,凋亡神经细胞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数量相对较少,其变化规律与常温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常温组;(3)常温组脑缺血2h后,神经细胞Caspase-3开始表达,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24h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至7d略高于假手术组;(4)亚低温组脑缺血后,神经细胞Caspase-3的表达也主要位于缺血周围区,其变化规律与常温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较,亚低温组均显著低于常温组。结论 脑缺血后,缺血周围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Caspase-3基因在介导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亚低温对短暂性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亚低温可能通过Caspase-3途径抵抗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3.
用改良Koizumi's局灶脑缺血模型,对比研究了常温、缺血期亚低温、再灌注期亚低温、缺血期加再灌注期亚低温对局部脑血流、血脑屏障及缺血梗塞灶体积影响。发现缺血期加再灌注期及单纯缺血期亚低温均有改善缺血周边区再灌注后急性高灌注和继发低灌流及核心区持续低灌流、减轻血脑屏障破坏、减少缺血梗塞灶体积的作用,该作用尤以前者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缺血期、再灌注期、缺血持续至再灌注期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方法  3 2只雄性SD鼠采用线段阻塞大脑中动脉的可逆性局灶脑缺血模型 ,缺血 3小时再灌注 72小时后计算各组脑梗塞灶体积。  结果 再灌注后诱导亚低温的治疗作用是有限的 ,缺血期 ,尤其是缺血期持续至再灌注期亚低温能明显减轻脑缺血损伤。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 ,亚低温治疗不但要考虑到低温诱导的时间 ,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脑缺血后ICAM-1和TNF-α的表达增加。降低ICAM-1和TNF-α的表达和亚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ICAM-1和TNF-α表达的影响,并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冰毯机上和常温操作台上,使其肛温分别保持在34℃±0.5℃和37℃±0.5℃。12h后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区ICAM-1阳性血管数目和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水平。结果:实验组ICAM-1和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结论:亚低温可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ICAM-1和TNF-α的表达,推测亚低温降低ICAM-1和TNF-α的表达为亚低温减轻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升压组、亚低温组、升压 亚低温组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结果 升压组、亚低温组及升压 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P <0 .0 5 )、脑梗死体积 (P <0 .0 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升压 亚低温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升压组和亚低温组 (P <0 .0 5 )。结论 升压、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升压联合亚低温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局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体质量在250-300g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151和对照组(n=15),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将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置于冰毯机和常温操作台上,使其肛温保持在(33±1)℃和(37±0.5)℃。12h后,自左心室取血,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区ICAM-1阳性血管数目和应用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检测血清IL-6含量。结果免疫组化分析示缺血局部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IRMA检测的血清IL-6含量亚低温组较对照组降低。结论亚低温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IL-6含量和减少缺血局部ICAM—1的表达,推测亚低温降低IL-6和ICAM—1的表达为亚低温减轻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局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体重在250~300&#8197;g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采用线栓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分别给予亚低温、常温处理,使其肛温保持在(33±1)℃和(37±0.5)℃。12&#8197;h后,自左室取血,断头取脑,检测缺血区ICAM-1阳性血管数目(免疫组化方法)和血清IL-6含量(免疫放射测定法)。结果 实验组缺血局部ICAM-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2.45±1.56)vs(18.27±2.45)个/HP,P<0.01];对照组血清IL-6含量、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184±38)vs(124±41)ng/L),P<0.01;(2.13±0.35)vs(1.48±0.25),P<0.01]。结论 亚低温对脑缺血性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IL-6含量和减少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时程的亚低温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的影响。方法 利用MCAO模型,缺血3小时后再灌注。缺血后即刻分别进行不同时程(0.5、1、3小时)的亚低温治疗,再灌注后24小时取脑切片作TUNEL染色及Bcl-2、Bax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亚低温1、3小时组的凋亡细胞、Bax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2)亚低温3小时组的Bcl-2细胞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3)凋亡细胞阳性率与Bcl-2/Bax比值呈负相关关系(r=-0.9759,P<0.01)。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与细胞凋亡有关,Bcl-2/Bax比值能决定细胞凋亡的发生。亚低温能增强Bcl-2并降低Bax基因的表达,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是保护缺血神经元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判断全身亚低温治疗的心脏效应及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5 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Ⅰ组 ,n =10 )、脑梗死常温组 (Ⅱ组 ,n =2 4 )和脑梗死亚低温组 (Ⅲ组 ,n =2 4 )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 (MCA)梗死模型。测定术后 12h的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ADP和AMP)及能量储备(EC)值 ,动态监测梗死组的异常ECG发生率 ,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缺血后 12h时Ⅱ和Ⅲ组鼠心肌的ATP、ADP及EC均较Ⅰ组下降 (P <0 .0 1) ,但Ⅲ组ATP及EC较Ⅱ组增高 (P <0 .0 1) ;缺血后Ⅲ组鼠心率 (HR)较Ⅱ组明显降低 (P <0 .0 1) ,Ⅲ组异常ECG发生率与Ⅱ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超微结构显示Ⅱ和Ⅲ组结构均较Ⅰ组差 ,但Ⅲ组优于Ⅱ组。结论 全身亚低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因应激性缺血而下降的心肌能量储备及缺血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且不产生严重的心电生理异常 ,其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揭示亚低温的部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方法来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用神经元尼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低温缺血组相比,常温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明显(P<0.01)。常温及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均存在神经元凋亡,但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结论 经“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方法建立的大鼠短暂全脑缺血模型证实了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经由凋亡途径,而亚低温可通过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而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Wistar大鼠在36.8℃下将四血管阻断10分钟,低温组33℃低温再灌流3小时,正常体温组保持在36.8℃,缺血后第2~6天观察动物行为,第7天处死大鼠进行脑组织病理分析。结果发现,正常体温组神经系统损害积分明显高于低温组,学习记忆能力也明显减退;正常体温组海马CA1段神经细胞损害率(91.7%)明显高于低温组(38.9%)。提示轻度低温对短暂脑缺血后再灌流期脑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不同时空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分假手术组、假手术 亚低温组、模型组及模型 亚低温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再灌注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层PARP-1蛋白的表达与裂解。结果模型组PARP-1蛋白表达量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再灌注24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少,再灌注72h时仍高于假手术组的水平;模型组PARP-1蛋白出现裂解,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裂解逐渐增强。每一相同再灌注时间点,模型 亚低温组PARP-1蛋白表达量和裂解片段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结论PARP-1的过度表达和裂解是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分子机制。亚低温可通过抑制PARP-1的过度表达及减少PARP-1的裂解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身亚低温对缺血脑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复制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梗死灶大小及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环型银夹以双肾双夹法复制RHRSP,改良Longa’s线栓法制成MCAO缺血模型,冰袋法诱导亚低温,TTC染色测定梗死灶体积,免疫组化法、图象识别系统计算BCL-2蛋白表达强度。结果1亚低温能明显缩小梗死灶体积;2亚低温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强于正常体温组。结论亚低温增强缺血后基因BCL-2的表达可能是它具有缺血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急性脑梗死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PF)雄性健康SD大鼠,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分别于缺血3、6、12 h给予亚低温治疗,缺血24 h取材观察。实验分常温组(大鼠10只)、亚低温3、6、12 h组(每组大鼠各10只),假手术组(大鼠6只),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P〈0.05)。亚低温组脑梗死体积3 h〈6 h〈12 h组,Bcl-2表达3 h〉6 h〉12 h、Bax表达3 h〈6 h〈12 h(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能通过抑制Bax和Bcl-2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降低脑梗死体积,脑缺血后越早期给予亚低温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实验大鼠颅脑外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和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颅脑外伤后可能的脑保护分子生物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5只,采用Feeney法建立脑外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5只,亚低温组在损伤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暴露,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象分析技术检测AQP-4和caspase-3及双重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4和S-100。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大鼠颅脑外伤后脑组织AQP-4和caspase-3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5);亚低温治疗后,大鼠脑组织AQP-4和caspase-3的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较脑创伤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损伤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减轻胶质细胞介导的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