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合成一种兼有香草醛活性和希夫碱功效的化合物,筛选具有镇静、抗癫疒间、抗癌的药物。方法用葡萄糖、香草醛为原料,经过乙酰化、溴代等步骤合成了中间体四乙酰葡萄糖香草醛苷,然后与对氯苯胺反应。结果合成了目标化合物Ⅳ。对目标化合物Ⅳ用IR、1HNMR、MS进行结构表征,分析证实所合成的化合物与预期结构一致。结论依据药物拼合原理,可以对香草醛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合成其希夫碱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系列烟酸前体药物的合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寻找活性更强,副作用更小的烟酸前体药物。方法 以烟酸为起始原料,采用酰氯法,通过酯键或酰胺键,分别与对乙酰基氨基酚,香草醛,磺胺甲恶唑,L-苯丙氨酸甲酯,盐酸普鲁卡因及诺氟沙星等药物相偶联,合成了6个新目标化合物。结果 化合物的结构均经红外光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及其元素分析确证。结论 酰氯法是合成烟酸前体药物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合成大黄素10-位希夫氏碱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将大黄素与氨衍生物在无水乙醇中以醋酸催化而合成,用核磁共振氢谱、电子轰击质谱法进行结构表征;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其对k562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其IC50值。结果:合成了3个大黄素10-位希夫氏碱衍生物,对k562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是4.5,3.8,2.0μmol·L-1。结论:大黄素10位希夫氏碱衍生物提高了其母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并增加了成药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并合成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并对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抑制活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N-Boc-对苯二胺和辛二酸酐为起始原料,反应制得7-(N-Boc-氨基)苯胺甲酰基庚酸,再通过胺醛缩合反应合成HDACi;并采用HDACs试剂盒和CCK-8试剂盒测试所合成目标化合物抑制HDACs的活性和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26个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进行了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对HDACs的抑制活性均强于阳性药物伏立诺他,并对MCF-7、PC-3、HepG2、MGC-803和KB 5种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希夫碱含有吸电子基的化合物对HDACs的抑制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强于其他衍生物。尤其是4-氰基化合物11c对HDACs展现出了最强的抑制活性,是阳性药伏立诺他的58倍;同时,化合物11c对肿瘤细胞MCF-7、PC3、MGC-803和HepG2展现出了最强的抗肿瘤活性,其抗胃癌MGC-803甚至是阳性药物伏立诺他的7.2倍。结论希夫碱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效团,能够提高HDACi的抗肿瘤活性,为今后发展新型、高效的HDACi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前药原理利用去甲伪麻黄碱与取代芳醛设计合成了七个希夫碱类化台物,其中两个化台物未见文献报道。利用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了此类希夫碱化合物的水解动力学。发现此类希夫碱可以作为β-氨基醇和含羰基化合物的潜在而有用的前体药物。  相似文献   

6.
基于吲哚衍生物和氮杂环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设计合成了含有噻二唑、三氮唑、二唑等氮杂环及其相应开链硫脲结构的吲哚衍生物和吲哚希夫碱化合物共18个,除化合物2、3和16外其余目标物未见报道,其结构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合成R-1579的类似物,并对其体外DPPⅣ-抑制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取代苯甲醛和丙二腈为原料经缩合、与脒环合、氧化及催化氢化等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选择其中部分化合物测试其DPPⅣ-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制得18个目标化合物,经过1H-NMR、MS确证结构,其中化合物8h、10 c及10d的活性优于阳性对照R-1579。  相似文献   

8.
基于吲哚衍生物和氮杂环衍生物的抗真菌活性,设计合成了含有噻二唑、三氮唑、恶二唑等氮杂环及其相应开链硫脲结构的吲哚衍生物和缋哚希夫碱化合物共18个,除化合物2、3和16外其余目标物未见报道,其结构经^1H-NMR、IR和MS确证,体外抑菌实验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设计并合成以葡萄糖转运体为靶细胞的脑靶向前体药物.方法 将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通过不同的桥链(1,6-己二醇和1,12-十二二醇)与D-葡萄糖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结果 成功合成了两个以D-葡萄糖为载体的脑靶向前体药物.结论 目标化合物已经1HNMR、MS确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方法以氯亚铂酸钾为起始原料,先后与亚硝酸钠、(1R,2R)-环己二胺、硫酸肼、一水合草酸钾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合成的化合物采用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比旋光度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合成的化合物结构与标题化合物一致,精品收率为52%。本方法为奥沙利铂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型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5-甲基水杨醛缩对氨基水杨酸希夫碱铜配合物药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常规加热回流法合成目标化合物,利用紫外吸收、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研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药物对人宫颈癌细胞Si Ha和He La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采用吖啶橙/溴乙锭(AO/EB)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药物对Si Ha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组成为[C30H24N2O8Na2Cu]·2H2O;对Si Ha和He La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对Si Ha的活性优于He La;并且可使肿瘤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引起细胞株的凋亡或坏死。结论 5-甲基水杨醛缩对氨基水杨酸希夫碱铜配合物能抑制人宫颈癌细胞Si Ha和He La的增殖,在体外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多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抗菌活性。方法 用 [(5 吡啶 3 基 1,3 ,4 二唑 2 基 )硫代 ]乙酸与相应的芳酰肼缩合 ,得到相应的目标化合物。用试管稀释法 ,研究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 合成了16个新化合物 ,其结构经MS ,IR ,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其中多数化合物在体外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含吡啶的双二唑杂环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结构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并合成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曼尼希碱衍生物,评价其体外抗肿瘤增殖活性。方法以乙酰丙酮为起始原料,与香草醛及对羟基苯甲醛经两次Adol缩合制得去甲氧基姜黄素,乙酰化保护后再经亲核取代反应引入双苄基,然后经脱保护及Mannich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人宫颈癌细胞、人乳腺癌细胞、人肝癌细胞、人纤维肉瘤细胞及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等5种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中11个为去甲氧基姜黄素的Mannich碱类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HR-MS确证;初步药理结果显示活性大多高于去甲氧基姜黄素。  相似文献   

14.
新型苯胺类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苯胺类苯并眯唑衍生物,并评价其对大白鼠胃液分泌和胃酸分泌的作用。方法 以没食子酸、胡椒醛和香草醛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通过大白鼠灌胃给药、幽门结扎、测定胃液及和胃酸量,来确定所合成化合物对其胃液和胃酸分泌率的影响。结果 共合成8个新化合物、5个前体及1个对照药物(NC-1300),经元素分析,IR,^H-NMR和MS确证其结构;其中2个化合物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与NC-l300相当,所有化合物均对胃液分泌无显著影响。在中间体制备中提出了经取代的邻硝基苯甲醛一步催化氢化制备取代的邻氨基苯甲醇的方法及其选择性N,N-二甲基化法。结论 以没食子酸为原料所合成的NC-1300类似物的胃酸分泌抑制作用与NC-1300相当,是强的质子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picotamide(吡考他胺)分子的1,3-侧链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来合成新的类似物,以期找到活性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剂。方法以苯甲醚为原料,经3步反应制得中间体4-甲氧基-1,3-苯二甲酰氯,经与不同芳胺类化合物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用Born比浊法对制得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初筛。结果与结论共制得13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和MS确证。其中9个化合物P2和P5~P12未见文献报道。以picotamide为阳性对照药物,对13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P8、P9和P12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很高,明显优于picotamide。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克鲁斯氏锥体虫体半胱氨酸蛋白酶Cruzain的小分子抑制剂.方法根据时Cruzain分子结构的计算机模拟设计结果,选用N,N-双取代脲为先导结构,目标化合物的合成采用Curtius重排反应,测定了化合物的体外抑制Cruzain的IC50值.结果设计并合成了2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双取代脲衍生物,确证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结论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Cruzain的活性,其中化合物Ⅳ9和Ⅳ17的活性好于对照药tf-175.Ⅳ8的活性与对照药tf-175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一类新型的以4-噻唑环为母体的二肽基肽酶IV (DPP-IV)抑制剂,测试并研究它们的降血糖活性。方法:通过Hantzsch噻唑合成反应制备2-氨基4-甲基噻唑,然后用氯乙酰氯和三乙胺进行氯乙酰化,所得中间体氯乙酰胺经芳基甲胺处理得到目标物,最后,在干燥的乙醚中用氯化氢乙醚溶液处理即可得到目标物的盐酸盐。利用小鼠体内口服葡萄糖耐受量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活性。结果:合成了21个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结构经过1H-NMR和ESI-MS确认。结论:经过活性测试,发现其中的两个目标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其中化合物7f的活性与阳性对照药西他列汀相当,化合物7h的活性则超过阳性对照药,显示了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取代苯基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取代苯基羧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方法以苯甲醚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1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均为取代苯基羧酸衍生物,其中7个化合物具有磺酰胺结构,4个具有酰胺结构.结果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和MS光谱确证.采用Born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行了初步筛选测定.结论多数目标化合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化合物4f活性最强,优于已上市药物picotamide.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寻找新的更高活性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设计制得10个具有4-甲氧基-1,3-苯二磺酸酯结构的目标化合物(系列2);并对其进行体外活性筛选,评价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并推测其构效关系。方法按照前期工作获得的吡考他胺衍生物构效关系原则,进行了目标物设计合成,其结构均经~1H-NMR、IR和MS谱确证。采用Born比浊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初筛。结果与结论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其中PS27的活性最高,超过两个阳性对照药物吡考他胺和阿司匹林;PS22、PS23、PS24和PS26等4个化合物的活性优于或与对照药物相当。与磺酰胺类化合物相比,磺酸酯类中具有活性的化合物比例更高,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大豆苷元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缺氧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光气与吗啉、二甲胺、哌啶及乙基哌嗪等反应生成相应的氨基甲酰氯,再与大豆苷元反应成酯,合成了4个新的大豆苷元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结构均经1H-NMR、13C-NMR和MS确证.采用常压耐缺氧试验对目标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进行评价,化合物Ⅰ、Ⅲ的抗缺氧作用等价于母体化合物,化合物Ⅱ和Ⅳ具有优于母体化合物的抗缺氧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