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该部分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均高,需要引起重视[2]。我院采用长春西汀联合血府逐瘀汤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阙一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47-4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2次/d,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d,14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28例,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静滴,1次/d,14 d为一个疗程。2组均给予对症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长春西汀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用长春西汀注射液20mg加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对照组85例用血塞通注射液4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两组均1次/d,均为2周一疗程,1~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16例(21.33%),显效40例(53.33%),好转15例(20%).总有效率94.67%。对照组治愈12例(14.12%),显效36例(42.35%),好转17例(20%),无效20例(23.53%),总有效率76.47%。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优于血塞通注射液,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应用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1)。结论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见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李建山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8):40-41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mg,长春西汀30mg,阿司匹林0.1g口服,每晚1次;对照组给予长春西汀30mg,阿司匹林0.1g口服,每晚1次,连用14d。治疗期间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9.5%,对照组为6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沈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75-76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同剂量的奥扎格雷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83.3%,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的显效率64.8%,总有效率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林燕峰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35-37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联合灯盏细辛治疗非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1-06-2013-01收诊的非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灯盏细辛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间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比较治疗前后2组间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2周后及1个月后回访结果 显示,观察组NIHS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变黏度、低切变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灯盏细辛治疗非急性脑梗死能有效降低血黏度,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应用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观察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P<0.01)。结论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见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师俊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9):60-61
目的 评价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中药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组同时给予长春西汀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疗程14d.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效疗评定.结果 经长春西汀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长春西汀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春西汀注射液(商品名为润坦,化学名为阿朴长春胺酸乙酯)是从长春花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药物,属吲哚类生物碱,具有选择性增加局部脑血流量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脑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自1978年问世以来在临床中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我们于2003-10~2004-10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对老年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丹参注射液进行对照研究,现将其疗效、安全性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长春西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探讨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血清IL-23、IL-17的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BI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3、IL-17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长春西汀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有效下调血清中IL-23、IL-17的表达,抑制脑缺血后的炎性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2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血塞通注射液)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发病24h开始应用)治疗。2组经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前(发病24h)与治疗后(发病28d)2组的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脑血肿体积减少54.7%,对照组减少39.7%,2组间对血肿的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血塞通是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司见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嵩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07—2016?10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6)采取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n=36)应用常规综合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90.1±1.4)分,高于对照组的(76.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依达拉奉(必存)联合纤溶酶治疗,并与应用纤溶酶和香丹治疗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比较。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和香丹组ESS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依达拉奉组改善更明显,且与香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ADL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但依达拉奉组上升更明显,且与香丹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付英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8)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氟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MI)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AMI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氟伐他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和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2组治疗后治疗效果;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CRP、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全血高、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丁苯酞联合氟伐他汀可改善AMI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和血流变学指标水平,降低血液黏度,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胡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5-2015-03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组间比较,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组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工作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范玉党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4):49-50
目的 探讨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01-2013-01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6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并监测血糖、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均在发病6~72 h内给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为71.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60例,3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内压、他汀、神经营养剂,根据病情调整血压、血糖、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3组疗程14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监测3组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14、90d对3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并评估90d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d后治疗B组CRP降低较治疗A组及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B组14d、90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90d日常生活能力及临床疗效均优于治疗A组及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动脉溶栓[尿激酶或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再通后残存严重狭窄(狭窄率>70%)的18例急性脑梗死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估支架定位及血管残余狭窄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月后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术后电话或门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18±10.37)(6~48)个月。结果 所有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残余狭窄率<2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3个月后mRS评分明显改善。1例(5.6%)在术后第4 d仍处于昏迷状态,家属放弃治疗,死于脑干梗死。1例(5.6%)术后10个月出现神经定位体征,但临床表现明显较首次发病轻,复查DSA提示支架处血管闭塞。结论 早期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合并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