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familial hemiplegic migraine,FHM)是一种遗传因素明显的有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近年来,有关FHM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的研究逐渐取得进展.本文就FHM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偏头痛可分多个型,其中无先兆性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80%,其头痛典型特征为偏侧分布、搏动性性质、中或重度程度、日常活动加重头痛,伴随恶心和(或)畏光、畏声。反复发生的头痛,每次持续4~72 h[1]。目前偏头痛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有统一的理论解释,各国学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神经血管假说、皮层扩散抑制假说、生化因素、遗传因素等方面[2]。有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导致患者头部血管收缩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先兆症状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某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2例,将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者纳入MA组(32例),发病前无先兆症状者纳入MOA组(5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所有患者认知水平,分析偏...  相似文献   

4.
Frazel  JE  姬艳波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225-1226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原发性疾病,其特征为无周期性、发作性搏动、单侧中重度头痛,伴有恶心和(或)呕吐,畏光或畏声。少数偏头痛患者,大脑皮质或脑干中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产生头痛期之前的先兆症状。偏头痛的发作,因其频率、病情严重程度、症状、患者残疾程度以及个体差异而不同。不同种类的偏头痛,可以是评估偏头痛的影响和最佳治疗中的屏障。因此,偏头痛往往是难以诊断、难以治疗。所以,使偏头痛的治疗最佳化需要一个系统的症状评估,包括残疾程度和发展的个性化护理计划。影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从1999年美国偏头痛研究中,大约2…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灵通胶囊对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和高频发作性紧张型头痛(Fre-quent episodic tension-type headache,FETTH)的即时止痛疗效。方法:头痛患者共95例随机分配到灵通组和元胡组(对照组)。其中无先兆偏头痛入灵通组25例服药51例次,入元胡组28例服药53例次;FETTH入灵通组25例服药39例次,入元胡组17例服药27例次。分别于疼痛时即时服用灵通胶囊2粒和元胡止痛颗粒2包。将疼痛程度分级量化,由患者记录服药前和服药后2小时内每30分钟时的疼痛程度。以服药后2小时疼痛减轻程度≥50%作为有效。结果:无先兆偏头痛有效率在灵通组为68.6%,在元胡组为32.1%(P<0.001);FETTH有效率在灵通组为76.9%,在元胡组为59.3%(P>0.05);两种头痛的综合有效率在灵通组为72.2%,在元胡组为41.3%(P<0.001)。灵通组在服药30分钟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元胡组(P<0.001)。结论:灵通胶囊对两种头痛有明显的即时止痛疗效。  相似文献   

6.
先兆型偏头痛血浆内皮素和脑血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全忠  吴世政 《临床荟萃》1998,13(20):943-944
为研究先兆型偏头痛血浆内皮素(ET-l)含量和头痛侧脑血流的变化情况,探讨先兆型偏头痛发病机制,我们对36例先兆型偏头痛患者血浆ET-1含量及头痛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成年偏头痛患者临床特点比较,探讨儿童和青春期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集的45例儿童和青春期偏头痛及224例成年偏头痛患者,分析其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包括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程度、部位、性质和伴随症状.结果:(1)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1.05和1:3.48(x2=13.493,P<0.001);有先兆偏头痛占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3.3%和21.9%(x2=18.754,P<0.001).(2)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分别为1(1~2)次/月和2(1~3)次/月(P=0.032),持续时间分别为6(2.5~24)h和24(7.25~36)h(P=0.001),头痛程度VAS分别为7.5(6~8)和8(7~9)(P=0.002).(3)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单侧头痛所占各自比例分别为57.8%和65.2%(P=0.345),搏动性头痛占头痛性质比例分别为55.6%和67.9%(P=0.112).(4)儿童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偏头痛患者出现伴随症状的比例分别为:恶心呕吐88.9%和92.0%(P=0.501),畏光怕声60.0%和70.5%(P=0.164),不愿活动86.7%和74.1%(P=0.071).结论:与成年偏头痛相比,儿童及青春期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男女比例接近,易出现先兆症状,持续时间更短、疼痛程度较轻、发作频率更少;二者的头痛部位、头痛性质以及伴随症状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偏头痛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将163例偏头痛患者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n=80)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n=83).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进一步分成四个亚组:无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期组(n=68)、先兆偏头痛的发作期组(n=12)、无先兆偏头痛的发作间期组(n=70)、先兆...  相似文献   

9.
<正>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复发性、致残性头痛,在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3%,男女比例1:3,其中伴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withaura,MA+)约占偏头痛人群的36%[1,2]。2018年Lancet杂志发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 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按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years of life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计算,偏头痛为五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的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头痛,尤其是头痛在受到光、声音和其他感觉刺激后,其敏感性增强,因此更普遍地被接受为与神经过敏性相关的一种疾病.前庭症状在偏头痛中尤为常见,不仅对晕动病易感性增强,部分偏头痛患者还经历了与其他先兆偏头痛不同的眩晕或共济失调发作,因此将头痛引起的发作性前庭症状称为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自发性眩晕最常见的原因是VM,其诊断基于专家小组定义的标准,现阶段对其病理生理及相关机制的了解较少.随着神经高级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多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探索疾病与前庭症状相关的机制做出了贡献,现就其在前庭性偏头痛的探索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时期及不同亚型偏头痛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进行观察,对其与偏头痛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以110例偏头痛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偏头痛发作期组(n=53)和偏头痛发作间期组(n=57),再根据患者有无先兆症状进一步分成四个亚组,同时选取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MMP-9水平,采用SPSS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组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对偏头痛发作间期患者,偏头痛发作期组血清中MMP-9水平明显高出(P0.01),其中有先兆偏头痛和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血清MMP-9水平均比偏头痛发作间期高(P0.01);相对健康组来说,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组MMP-9水平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先兆与无先兆发作期MMP-9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先兆和无先兆发作间期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时血清MMP-9上调,可能是偏头痛发病的潜在相关机制之一。偏头痛发作期时有无先兆对MMP-9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可有家族史。有研究表明成年人偏头痛患病率为7.7%—18.7%。偏头痛的发作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理化因素的刺激,精神因素以及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  相似文献   

13.
<正>视网膜型偏头痛是一类罕见的偏头痛类型,在最新版的国际头痛疾患分类标准(ICHD-3 beta)把其归于有先兆偏头痛(1.2.4),除了头痛发作外,其主要特点为单眼的视觉先兆症状,这和其他经典的伴有视觉先兆的有先兆偏头痛的双眼视觉先兆有所不同。现将我科诊治的一例视网膜型偏头痛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6岁,因阵发性头痛23年来院就诊。23年前第一次发作1次,表现为右眼视物变形,有水波纹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近期镇痛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比灵口服,每晚1次,每次5 mg,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穴位热痛刺激,取穴风池、率谷、阳陵泉、外关、太阳、印堂,选用Pathway疼痛及感觉评估系统配置的圆形刺激器,当刺激器加热至54.5 ℃时发放可调节脉冲热刺激,单个脉冲热刺激其脉宽为0.3 s,刺激间隔10 s,每个穴位连续刺激5次后换下一穴位,各穴位循环交替刺激,共治疗20 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伴随症状评分、偏头痛特异生活质量问卷量表(MSQ)评分,并对比2组患者近期疗效差异。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1.27±0.13)次/月]、头痛持续时间[(2.51±0.22)分钟/次]、疼痛VAS评分[(0.43±0.08)分]、头痛伴随症状评分[(0.21±0.20)分]、MSQ功能受限评分[(79.0±10.2)分]、功能障碍评分[(82.6±10.3)分]及情感评分[(85.2±10.5)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0%)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其心率、血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热痛刺激部位无感染、红肿等异常表现。 结论 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并且治疗过程安全可靠、副反应少,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33Xe吸入法测定脑局部区域血流量安全、准确 ,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及科研工作。近几年来国内也已普遍推广应用 ,但国内尚未见偏头痛的rCBF(脑局部区域血流量 )测定的报告。我们于 1991年至 2 0 0 0年测定了无先兆及有先兆偏头痛间歇期的rCBF。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本文患者均按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1]判定 ,有先兆及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1)无先兆的偏头痛 5 0例 (M组 ) :男 2 9例 ,女2 1例 ,平均年龄 36.5± 7.8岁 (X±S) (2 0~ 5 0岁 ) ,病程 1~ 18年 ,平均 8.4± 6.3年。(2 )有先兆的偏头痛 2 0例 (MA组 )…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原发性头痛,约4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遭受偏头痛的困扰,且大多小于35岁。经期偏头痛(menstrual migraine,MM)是一种与卵巢周期变化有关的特殊类型的偏头痛,约占女性偏头痛的60%,相关研究表明,偏头痛发生在经期症状会更严重,治疗也更困难。本文就MM的分类和特点、可能的发病机制、经颅多普勒超声对MM可能的诊断价值及MM的防治进展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急性发作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即时镇痛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急性发作期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口服舒马曲坦(50mg),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步辅以穴位热痛刺激,作用穴位包括风池、率谷、阳陵泉、外关、太阳、印堂等,热刺激温度设定为54.5℃,每个穴位连续刺激5次,各个穴位交替刺激,共治疗20min。记录穴位热痛治疗后2h各组患者头痛缓解率≥50%的人数;于治疗前、治疗后0.5,1,2,4h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各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定;记录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h各组患者头痛伴随症状计分以及治疗后24h头痛完全缓解率。 结果治疗后2h治疗组头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量(52例)较对照组(39例)显著增多(P<0.05);治疗后0.5,1,2,4h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86±0.72)分、(3.85±0.33)分、(2.91±0.25)分和(1.82±0.16)分]均较对照组[分别为(5.01±0.50)分、(4.66±0.42)分、(4.03±0.38)分和(2.67±0.02)分]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2h治疗组患者头痛伴随症状计分[(0.41±0.29)分]较治疗前[(1.85±0.60)分]及对照组[(0.73±0.46)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24h治疗组头痛完全缓解率(87.9%)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7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期间所有患者心率、血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热痛刺激部位无感染、红肿等表现。 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基础上辅以穴位热痛刺激,能获得较好的即时镇痛疗效,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就诊于神经内科门诊的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特点,旨在提高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2月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101例偏头痛和9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进行焦虑抑郁测定,并同时对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状况、病程、头痛程度、发作频率进行分析。结果:44.6%偏头痛患者和55.8%紧张型头痛患者伴发情绪障碍,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有情绪障碍的概率较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患者、无先兆偏头痛患者、有先兆偏头痛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焦虑症状的头痛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显著高于无焦虑症状的患者,反之亦然。女性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40岁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明显高于年龄>40岁患者(P<0.05)。收入<1500(元/月)的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显著高于收入≥1500(元/月)。中、重度头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显著高于轻度头痛(P<0.05)。头痛病程>1年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显著高于病程<1年(P<0.05)。结论: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患者经常伴有焦虑抑郁。在头痛患者的诊治中,应加强对偏头痛及紧张型头痛共患焦虑抑郁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发作间期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是否受损,以及针刺治疗后VMHC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 54名MwoA患者和44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被纳入研究。MwoA患者接受了为期4周的针刺治疗,而健康对照组没有任何治疗。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和临床资料,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基线、患者针刺治疗前后VMHC的差异。最后探讨针刺调节的脑区VMHC变化与临床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woA患者双侧小脑Ⅷ区、楔叶和中央后回的VMHC明显降低(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针刺后,MwoA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双侧楔叶减低的VMHC明显增强(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双侧楔叶VMHC的增强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改变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 双侧小脑、视觉皮层和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VMHC受损可能参与了偏头痛发作间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航天工作者的偏头痛患病率及临床特征,探讨航天工作者偏头痛的危险因素,并为偏头痛的防治提供有效策略。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 200名航天工作者进行头痛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头痛诊断问题、睡眠质量。结果:136例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患病率为12.3%;先兆偏头痛52例(38.2%),无先兆偏头痛84例(61.8%);平均年龄(33±10.72)岁;男性46例(33.8%),女性90例(66.2%);大学以上学历占比最高(92.6%);疼痛部位为单侧86例(63.2%),搏动性62例(45.6%);发作时间为4~72 h 88例(64.7%);中重度112例(72.3%);伴随症状出现畏声64例(47.1%),恶心59例(43.3%);活动加重头痛86例(63.2%);诱发因素中睡眠缺乏99例(72.8%)。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职业类型、睡眠质量组间偏头痛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睡眠质量差者患偏头痛的风险较高(P<0.05)。结论:航天工作者偏头痛患病率较高,性别(女)和睡眠障碍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