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精细胞培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生殖系统的认识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677年,Leeuwenhock使用自制的显微镜在输精管内发现了精子.1784年,Spallanzani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使狗获得妊娠.  相似文献   

2.
精子的产生是一个高度复杂有序的过程,涉及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系统包括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两大类,本文对生精细胞体外培养和睾丸组织块培养的研究进展及生精细胞的培养条件作一综述,归纳出各种培养方法的优缺点,旨在寻求生精细胞在体外的最佳分化途径,使精子体外培养成为研究和治疗男性不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4.
人类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人类睾丸生精细胞体外培养分化、成熟进行初步探索,为临床治疗无精子症奠定基础。方法将14例患者的睾丸组织分离成生精细胞混悬液,采用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共培养或分选出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培养,观察培养前后各级生精细胞的分化或成熟情况。结果发现14例患者睾丸生精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和成熟。初级精母细胞能分化为精子细胞,分化率平均为4.54%~6.51%;S_a期精子细胞能变形、成熟为S_c期精子细胞,成熟率为3.13%~5.74%。结论人类生精细胞经体外培养能进一步分化、成熟。初级精母细胞能分化为早期精子细胞,S_a期精子细胞可变形为更成熟形式的S_c期精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无精子症患者精浆pH值、性激素与生精细胞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精浆pH值、性激素和生精细胞检测及其意义.方法:对60例无精子症患者根据精液pH值分为高pH值组38例(pH值7.2~8.0),低pH值组22例(pH值≤7.0);另以20例正常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测定精浆性激素水平,用瑞-姬染色法进行精液细胞学检查.结果:高pH值组33例检出生精细胞,精浆中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pH值组22例均未检出生精细胞,精浆中T、FSH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只有对无精症患者精液的pH值、性激素水平与生精细胞学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诊断发生无精子症的原因,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精液生精细胞检查鉴别诊断无精子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用精液生精细胞来评价睾丸生精功能 ,特别是用于鉴别诊断梗阻性与原发性无精子症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1,2 ] 。研究认为 ,同一病人精液生精细胞检查结果与睾丸活检所反映的细胞发育水平相一致 ,并认为是替代睾丸活检的理想方法[1] 。本文以精液细胞学结合精浆生化指标对 4 6例无精子症的发生类型和睾丸生精功能进行了观察。旨在进一步研究探讨生精细胞学检查在鉴别诊断无精子症中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来我院男科门诊的无精子症不育病人 4 6例 ,均经 3次以上精液常规检查证实 ,年龄2 3~ 31岁 ,不育史 1~ 8年 ,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凋亡生精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研究人类生精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特征。 方法 :10例不育男性 ,年龄 2 8~ 36岁 ,手淫留取精液标本 ,生理盐水洗涤离心 ,戊二醛固定 ,树脂包埋 ,超薄切片 ,电镜观察。 结果 :①生精细胞及精子存在多形态的超微结构异常 ;②生精细胞凋亡的发生是一连续过程 ,电镜下根据其形态变化可分为 3个阶段 :即凋亡发生的初始阶段 ,首先出现生精细胞核染色质浓缩 ,电子密度高 ,核膜间隙宽 ,局部核膜下或核双层膜间形成空泡 (出芽 ) ;第 2阶段出现核膜膨胀折叠 ,互相融合形成花环状结构 ;第 3阶段表现核膜、胞核裂解 ,细胞形成凋亡小体和残余体 ;③精子凋亡表现为顶体结构异常 ,浆内形成空泡 ,细胞器部分或全部消失 ,胞核浓缩呈细杆状 ,体积缩小 ,核周缘电子密度减低 ;④组织细胞、粒细胞吞噬凋亡的生精细胞或精子并形成髓鞘样结构。 结论 :①生精细胞和精子发生凋亡是男性不育病人常见的异常现象 ;②生精细胞凋亡早期胞核的“出芽”方式有 2种 :即核膜下和核膜间形成囊泡 ,在这过程中 ,核表面先出现针状突起 ,然后转变为光滑 ;③凋亡的生精细胞或精子最后被组织细胞或粒细胞吞噬 ;④对不育男性精液电镜检查 ,了解生精细胞的亚微结构 ,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不良生活习惯、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男性少弱精子症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本研究将生精胶囊[国药准字Z20027672,遵义廖元和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每粒装0.4克]联合勃锐精(左旋肉碱+乙酰左旋肉碱)[美国希格马托公司生产,进口批号J11000417533;规格:每袋含左旋肉碱1.0g,乙酰左旋肉碱0.5g]应用于治疗少弱精子症,发现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勃锐精.  相似文献   

9.
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宫腔内授精治疗阻塞性无精症不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276例无精症不育患者采用睾丸细针穿刺吸液细胞学检查,结合精液生化指标测定及双侧输精管通液或造影技术,6例诊断为双侧输精管盆部阻塞性无精症,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PVSA),有4例吸出活精子,2例吸出死精子,经孵育活化后,精子活率0%~48%,畸形精子31%~82%,吸出液内总精子数(2~60)×106,对3例吸出活精子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4个月经周期,结果1例妊娠,并足月剖宫产一健康女婴,体重2650g,身长47cm。提示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IUI,可以做为输精管盆部阻塞性无精症不育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圆头精子综合征(globozoospermia)是一种以项体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不育综合征,临床上100%均为圆头缺陷精子的比较少见.笔者等自2006年至今,在2000例精液涂片精子形态学染色分析中,发现了100%圆头精子3例,检出率为0.15%.现将这3例报告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生精障碍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精相关基因遗传多态性是生精障碍的一个重要的遗传病因.通过基因敲除技术现已鉴定出大量与精子发生密切相关基因.此类生精障碍基因包括表达酶类、受体类、细胞凋亡类、转录调控类等基因.上述基因的遗传易感性、感染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男性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生精障碍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可从分子水平上阐述...  相似文献   

12.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生精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采用瑞-姬染色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生精细胞。结果:UU感染组中生精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本研究认为UU感染可引起生精细胞凋亡,为阐明UU感染引起男性不育的机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无精症细胞是指在所射出的精粹检查中,连续3次找不到一个正常形成的精子,关于精子细胞形态与男性生育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专家学者不断探寻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梳理前人对精子形态、染色分析方法、精子形态与精子功能、精于形态与辅助生殖四个方面研究,旨在从精子细胞形态入手,探讨如何为患者提供生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育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根据WHO的报道,全球约有(50~80)×106对夫妇被不育问题困扰[1].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无精症经皮穿刺输精管吸精子宫腔内授精妊娠一例报告邱毅王苏梅杨丹彤樊云井许观照杨风升王志新我们对1例因输精管盆部阻塞引起不育的患者,采用经阴囊皮肤穿刺输精管吸取精子体外孵育活化后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方法,获得妊娠,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  相似文献   

16.
睾丸未成熟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192 0年首次报道用血浆培养睾丸组织研究体外精子发生以来 ,随着对睾丸组织结构、各种细胞的功能和精子体内发生过程的逐步认识以及体外培养技术的发展 ,睾丸未成熟生精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和技术有了很大改进。现对睾丸未成熟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及在辅助生殖方面的应用综述如下。二、早期研究成果2 0世纪 2 0年代至 6 0年代末取得了四方面成就 :①所设计的组织培养系能使生殖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前期 ;初级精母细胞能从细线前期向粗线期分化。②在器官培养方面 ,用原始未分化的生殖腺体外培养能产生性分化。③确立了雄性生殖细…  相似文献   

17.
AZF微缺失的发生率在1%~55%之间不等。AZF基因缺失与严重的生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是最常见的导致严重少弱精子症和无精子症的分子遗传学因素。对AZF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可从分子水平阐明精子发生障碍的机制,对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AZF基因结构和功能特点,及其与男性不育、隐睾、精索静脉曲张、Klinefelter综合征、精原细胞瘤、习惯性流产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精核蛋白与男性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宇烽  赵向东 《男科学报》1998,4(3):173-177
目的:探讨精子中精核蛋白含量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从92例不育男性和16例正常生育男性的精子中提取精核蛋白,在醋酸-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acid-urea PAGE,pH4.7)中电泳,经薄层扫描,测得各蛋白区带(组蛋白和精核蛋白)的相对含量,分析并计算各蛋白区带的相对比值。结果:9例病人的精核蛋白完全缺乏。27例妻子流产男性精子畸形率升高明显(P〈0.01)、HP1 ̄3/TBP降低(P〈0.0  相似文献   

19.
不育男性精液中精子及生精细胞的形态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古今医家对男性不育多从肾论治,或温补肾阳,或填补肾精为主要治则。而根据临床经验,本病亦不能忽视从肝论治。我们自拟疏肝生精散从肝论治本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男性不育病人,年龄最大35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2年;部分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