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经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治疗复杂面中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行复杂面中部骨折坚强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28例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行面中部骨折解剖复位,Mini或Micro钛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结果:28例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无面神经的损伤。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下睑缘切口的坚强内固定技术大大减少了传统的面中部复杂骨折治疗所带来的复位不准确、固定不可靠、术后遗留面部畸形等并发症,使面中部解剖结构得以重建,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冠状切口在面中部复杂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经冠状切口行面中部复杂性骨折复位、坚强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本组50例患者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行复杂性面中部骨折解剖复位,钛合金接骨板坚强内固定。结果:除4例出现暂时性神经损伤症状,2例出现头皮麻木和感觉异常,1例感染外,其余的病例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X线片显示骨折处对位良好。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的坚强内固定技术,可在直视下开放复位,较好地暴露颧骨、颧弓、上颌骨连接处骨折,使面中部解剖结构得以重建,提高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倪文庆  卜寿山  戈伟 《口腔医学》2012,32(10):638-640
[摘要] 目的 探讨面中部多发性骨折的手术路径和临床处理。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半冠状切口结合下睑下切口和/或前庭沟切口手术路径治疗52例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2年,评价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发生,获得较理想的面部外形和良好的咬合关系。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分支损伤,3个月后功能恢复。没有出现永久性面神经分支损伤病例。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部位获得较良好的对位。结论 本研究显示,冠状切口结合辅助小切口治疗面中部多发性骨折,有手术视野显露清楚、入路隐蔽,并发症少,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皮半冠状切口结合钛板坚强内固定早期治疗颧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2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加眶下小切口下完成骨折复位及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结合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切口隐蔽、安全及固定可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切开复位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颧骨骨折复位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15例住院病例,经冠状或半冠状切口,部分加口内或眶下切口切开复位。结果 术后随访0.5~1年,所有患者颧面部畸形等症状均得以矫正。结论 经头皮冠状切口行颧骨骨折复位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内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内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内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31例,分析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 31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患者面型恢复满意,张口度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口内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梁健 《广东牙病防治》2000,8(4):297-297
面中部复杂的多发性骨折,过去常采用多个局部小切口或非手术牵引方法进行复位固定,但效果不十分满意。自从Tessier将头部冠状切口的手术方法引入颌面外科领域后[1],为颜面中1/3部位的陈旧性、复杂性骨折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肯定[2,3]。作者近几年来采用经头部冠状切口入路治疗面中部和颧区多发性、复杂性骨折24例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在19~23例之间;骨折部位均包括上颌骨、颧骨、颧弓、眶外侧壁、眶下壁,其中8例为双例颧骨、颧弓骨折,7例合并鼻骨骨折,4例合并有脑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美容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从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颌面外科诊治的采用美容切口的95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陈旧性骨折有29例,新鲜骨折有49例。在95例患者中,采用冠状切口的有49例:11例单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全冠状切口7例,一侧冠状切口4例),38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全冠状切口13例,一侧冠状切口25例)辅助以其他切口;单纯采用局部美容小切口的46例:26例采取口腔前庭切口+眶周小切口;12例采用口腔前庭切口+眶周小切口+颞部发际小切口;8例采用口腔前庭切口+眶周小切口+颞部发际小切口+睑板切口。术后随访平均22个月,95例病人中得到随访的有78例(78/95,82.1%),治疗效果Ⅰ级36例(占46.2%);Ⅱ级37例(占47.4%);Ⅲ级5例(占6.4%),73例(73/78,93.6%)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美容切口包括冠状切口和单纯局部小切口在不同适应症中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微创小切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口腔颌面部骨折复位方法很多,通常多选择局部切口手术入路,虽然切口小,但视野小,常影响手术的实施及面容的损害,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入路视野充分,  相似文献   

10.
谢家敏  武和明  列延峰  吕春华 《口腔医学》2012,32(4):203-205,216
目的探讨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份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112例面中份骨折病例,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行骨折的复位固定,对伴有眶底骨折出现眼球内陷的病例加用下睑缘切口行眶底重建,对伴有上颌骨骨折病例加用龈颊沟辅助切口。结果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手术,切口隐蔽,术区暴露充分,术野清晰,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112例病例中,术后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良好,有2例出现面神经额支损伤,随访1年未恢复。1例患者术后4 h出现头皮下血肿。5例患者切口缘有部分脱发现象。3例患者耳前出现带状瘢痕。15例诉头皮额顶区疼痛、麻木和感觉不适。2例患者眶下区出现钛板排异反应,术后6个月取出钛板后,反应消失。1例患者出现颞上窝凹陷,钛板取出术时行局部整复,效果满意。3例患者术后患侧显膨隆,钛板取出后,效果满意。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对面中份骨折的治疗,头皮冠状切口是一个良好的手术入路,具有切口隐蔽、暴露充分、术野清楚、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并发症可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张杰  孟箭 《口腔医学》2012,32(11):693-694
目的 总结分析颧骨颧弓骨折患者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出现的并发症,以期找到原因及对策。方法 对我科46例颧骨颧弓骨折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3例面神经颞支损伤,1例头皮下血肿,5例切口处头发缺如,瘢痕明显。结论 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行颧骨颧弓骨折的手术治疗,具有术野清晰,切口较隐蔽的优点,但也存在着创伤较大,并发症多见的弊端。手术时应严格按照解剖层次操作,减少创伤,保护血管神经,减少甚至避免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颧骨骨折常常由车祸等严重创伤所致,大多伴有颌骨骨折和软组织损伤。常用的手术方法为经头皮冠状切口暴露颧骨复位内固定术,但是创伤较大。在2000-2005年我科共收治8例颧骨骨折的病例。其中保守治疗2例,骨折特点为移位不明显、面部元不对称畸形、无功能障碍。3例采用经头皮冠状切口暴露颧骨复位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3.
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径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径路.方法:对1990-11~2004-12在我院颌面外科救治的资料完整的15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交通事故是导致颧骨复合体发生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152例患者中,有20例单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全冠状切口8例,一侧冠状切口12例),38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口腔前庭切口(全冠状切口12例,一侧冠状切口26例),有32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口腔前庭切口+眶周小切口(全冠状切口15例,一侧冠状切口17例),有18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口腔前庭切口+眶周小切口+其他小切口(全冠状切口10例,一侧冠状切口8例),44例单纯采取局部小切口;术后随访平均3年(6~72个月),152例患者中得到随访的有129例(84.8%),治疗效果1级45例(占34.8%);Ⅱ级72例(占55.8%);Ⅲ级12例(占9.3%).117例(117/129,90.7%)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冠状切口(必要时附加小切口)和单纯局部小切口在不同适应证中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冠状切口结合口内切口治疗复杂面中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中部复杂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是比较常见的。由于面中部诸骨形态不规则,骨质薄弱,骨缝多,当遇到较大的外力打击时,常发生严重移位的多处骨折,导致面部明显的畸形和张口受限,咬合关系紊乱[1]。传统的面部小切口手术治疗时,由于切口小,视野暴露不清楚,常导致复位不准确,固定不可  相似文献   

15.
颧骨骨折睑下切口复位内固定术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颧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手术复位内固定的切口选择很多,从简单的局部小切口到复杂的半冠状切口;从口内切口到口外切口;从单一切口到多处联合切口,在治疗不同类型的颧骨骨折中各有利弊,难以取舍和规范。本文采用睑  相似文献   

16.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1/3骨复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多 ,颌面中 1 / 3骨复合骨折成为颌面外科的常见病 ,此类骨折类型复杂多样 ,咬合关系错乱 ,面部畸形严重 ,如果采用传统的面部小切口及手法复位外固定 ,则暴露、复位、固定骨折困难 ,且术后留有瘢痕 ,面形恢复不佳 ,疗效不甚满意。作者从 1 999~ 2 0 0 2年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睑下缘切口 ,口内前庭沟切口治疗面中 1 / 3骨复合骨折患者 2 7例 ,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术式特点是恢复咬合关系准确 ,面形恢复理想 ,手术瘢痕不明显 ,使患者的咬合功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7例均经拍片…  相似文献   

17.
头皮半冠状切口在面中份复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面中份复杂骨折手术切口设计和坚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面中份复杂骨折病例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术后对骨折复位、面形、咬合关系、张口度、面瘫等项目进行评估。结果:运用该方法治疗面中份复杂骨折86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6个月复查,面部外形恢复正常,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张口度全部恢复正常,X线或CT复查骨折段均达到解剖复位。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隐蔽安全,不影响美观,术野暴露清楚,便于直视下操作,坚固内固定稳定,组织相容性好,是治疗面中份复杂骨折的一种理想切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治疗眶颧骨折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方法对206例眶颧骨折病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6例患者的骨折断端均复位良好,面形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未发生面神经损伤;1例发生颞区凹陷;11例术后切口区域疼痛或感觉异常,随时间推移逐渐恢复正常;1例术后发生感染,1例发生皮下血肿,经治疗后痊愈;5例切口瘢痕较宽,3例切口附近区域内出现少量脱发,但均未影响面容。结论 头皮冠状切口颞肌上入路可有效避免损伤面神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头皮冠状切口在颅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头皮冠状切口是颅颌面外科最通用的手术切口。1984年以来,我们应用这种进路,手术治疗颅颌面部骨折,肿瘤及畸形,取得了以往用局部切口难以达到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治疗上颌骨、颧骨、颧弓多发性骨折,克服了传统手术径路治疗这类骨折手术视野小、骨折复位固定不佳的缺点。这种手术径路可充分显露上颌骨上部、颧骨、颧弓,有利于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且手术切口隐蔽,颜面部无手术瘢痕.本组7例采用这种手术方法,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